-
1 # 諶人
-
2 # 小川說史
自從後晉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遼國以後中原王朝在面對遼國時就產生天然的劣勢,沒有幽雲十六州,中原王朝失去了失去了燕山山脈和險關要道作為屏障,北方遊牧民族騎兵可以長驅直入中原腹地,這也就造成了宋朝百餘年裡和遼或者是金的對決當中還沒怎麼著,人家就已經打到了家門口,不是宋朝不想守,而是根部無險可守。
正是因於此,後來的皇帝無論是周世宗還是宋太祖、宋太宗都要極力的收復幽雲十六州,確保王朝的安全。宋太祖曾經就收復幽雲十六州做過詳細計劃,準備50貫錢進行贖買,如果不行就作為軍費。宋太宗在公元979年滅亡北漢以後, 志得意滿想趁機收復幽雲十六州,結果在高梁河大敗而歸,後來歷史演義中的八賢王趙德昭也因此被宋太宗藉故逼死。公元986年,宋太宗趁遼國新君登基,孤兒寡母再次發兵攻遼,結果沒想到被遼國大將耶律休哥打的大敗,最後曹彬等戰將被罷官,楊業被俘,從此宋朝對遼國從軍事進攻,轉為戰略防禦,而且此後更嚴重的是,宋朝君臣皆談遼色變,澶淵之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公元1004年,遼國大軍攻宋,直抵黃河岸邊的澶州。宋朝內部君臣一派遷都逃跑之聲,只有當時的宰相寇準力諫宋真宗親征,鼓舞士氣,宋真宗在寇準的壓迫下不情願的御駕親征,結果澶州將士果然士氣大振,高呼萬歲,宋朝大將張環射殺了在澶州城下挑釁的遼國前鋒蕭達凜,遼國士氣大大受挫,無心戀戰,決定和宋朝求和。
雙方經過商討最終確定以下幾條;
1、宋遼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後世仍以齒論。
2、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 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
3、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4、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從條約上看宋朝沒有佔到半點便宜,事後宋真宗不但沒有感到恥辱反對覺得30萬歲幣太少了,有人說從此以後北方邊境百姓再無刀兵之聲,和平保持了百餘年。但是在下想說沒有戰爭只是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周邊還是時有小的某擦發生,電視劇天龍八部中遼道宗攻送的情節,雖是虛構成份,但是恰好說明了宋遼之間的關係並不牢靠,隨時可能發生戰爭。
因此在下認為澶淵之盟的簽定完全是宋朝方面的完敗,遼國完勝而告終,只是從此戰之後,遼宋兩國都沒明白,雙方誰也沒有能力把對方吃掉,維持了一個戰略平衡。
-
3 # 分享新電影的小姐姐
從表面看是遼國得力,但是實際上宋朝獲得的利益要遠遠大於遼國。
澶淵之盟之前遼國跟宋朝已經經過了長達25年的戰爭了。公元1004年遼國聖宗與蕭太后率領大軍南下,宋真宗與部分大臣準備南逃,宰相寇準極力勸阻,真宗來到澶淵(今河南濮陽)督戰,宋軍士氣大振一局擊敗遼軍殺遼軍主將蕭達攬。雙方簽訂盟約史稱啊“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內容如下:
一: 宋遼雙方定為兄弟之國,聖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
二: 宋遼雙方以白溝河為界,雙方撤兵;有盜賊逃犯雙方都不得隱匿;雙方邊界城池一如往常不得再設定新的軍事城牆
三: 宋朝每年向遼國提供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四:雙方設定榷場,開展經濟貿易
從內容的表面看遼國確實是沒有吃虧,尤其遼國是在戰敗士氣受挫的情況下爭取這樣的條件感覺很難的,宋朝方面宋真宗本人懦弱不願意再再戰(實際上遼軍並未完全被擊潰),所以雙方達成協議。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宋朝戰勝情況下屈辱求和是在憋屈而且還要送錢納絹,毫無民族氣結,認為本來可以深入遼國內境一局蕩平遼國,實際上我認為是一廂情願,我認為理由有以下幾點
一 :遼國軍隊只是主將被殺,士氣受挫,並未完全被擊潰
二: 遼國是有遊牧的契丹民族建立,遊牧民族機動性很強,很難被徹底消滅加上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會不斷的於宋朝作戰,龐大的軍費開銷會讓宋朝難以支撐
三: 宋朝剛經歷了五代十國的時期根基不穩,尤其宋朝面臨的局面下有時局圖,尤其是西夏,雖然當時的西夏並未建國但是党項一族的勢力已經完全形成(當時西夏的君主是李德明),尤其西夏前幾代君王非常熱衷於東征西戰開疆擴土歷史記載非常明確,很難說西夏不會趁虛而入
四: 戰爭需要龐大的軍費,尤其對遊牧民族作戰更是極度消耗軍費,這一切都要轉嫁到百姓的身上,對於剛剛經歷兩代君主的宋朝是很困難的。
為什麼我認為收益最大的是宋朝,一澶淵之盟結束了遼宋幾十年的戰爭,戰爭衝突的平息,對百姓有百利而無害,尤其對人口密度大,經濟手工業發達的
宋朝,二 雙方互通使節,免去了很大的軍費開銷尤其對宋朝非遊牧民族 三 條約的建立,尤其第四條規定使雙方的經濟交流越來越頻繁,宋朝的農業手工業都要遠遠超過遼國,而手工業農業都需要市場,對於這些都不發達的遼國,百姓需要絲綢棉麻布茶葉瓷器等等大量的生活手工業品,這使得遼國的財富大量流向宋朝,而宋朝僅僅只需要遼國的馬匹。都說經濟是政治的基礎,軍事是政治延續,一切的根本都是經濟,經濟發達對於宋朝維護統治是非常有利的, 雙方安定了數百年宋朝經濟又取得很大的進步,人口大量增加 四 戰爭的結束條約的建立使得宋朝在北面軍事力量以及開銷縮減,西邊的軍事力量得到加強,對於覬覦宋朝邊境領土的西夏和其他的小國消除,鞏固了西面的邊防是
事實證明,遼國最終滅亡,宋朝持續了很長時間,即使金國滅亡北宋,南宋依然存在,也是最後被元朝吞併的。
-
4 # 國史記聞
咱就來看一下“澶淵之盟”規定了哪些內容吧:第一、約為兄弟。宋遼約為兄弟之國,在位的皇帝誰的年齡大,誰就是兄長。
第二、劃分國界。雙方約定以白溝河中流為界,遼國放棄涿州、瀛洲、莫州,這三個州是當年周世宗柴榮北伐時收復的。而宋朝則放棄燕雲十六州(也不能說是放棄,因為這個地盤從來都沒有屬於過宋朝)。
第三、開放榷場。也就是雙方平等互利,進行自由貿易。
第四、宋每年給遼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
現在我們開始來對比一下雙方的勝負吧:
第一、約為兄弟標誌著兩國有平等的地位,誰也不吃虧。
第二、劃分國界的殺傷力很大,當年寇準和遼國使臣談判的時候,遼國要收回關南十縣,宋朝就要拿燕雲十六州來換。但是說起來宋朝理虧啊——關南十縣早就是屬於遼國的了,是周世宗柴榮侵略遼國並奪走的啊,而宋朝則是接受了後周的禪讓而建立的政權,父債子還,天經地義啊。但是燕雲十六州與後周和北宋完全沒有一丁點關係——那是後晉送的啊,你們憑什麼說對這塊地擁有主權呢?所以,在劃分國界這一條來說,宋朝贏了——他們確定了對柴榮“掠奪”的關南十縣擁有主權。若說這一條在法理上規定宋朝無權爭奪燕雲十六州就意味著宋朝敗了,是不太符合邏輯的,如果深究下去,北韓半島的大部分、交趾的北部以及西夏國的全境還是唐朝的領土呢,宋朝是不是也該去收復?過去的事就過去了,如果宋朝真的有超強的軍事能力,違背條約把這些地方搶過來也未嘗不可。所以,就事論事,宋朝能得到前朝從遼國搶來的關南十縣就已經勝利了。
第三、開放榷場平等互利,雙方都賺了。
第四、宋每年給遼國歲幣,宋輸了。
綜上,前朝(即後周)掠奪的地盤正式被認定為宋朝的領土,這是宋朝外交上的勝利。而在之後的貿易戰爭中,宋朝每年賺回的遠超過三十萬兩匹,所以,“澶淵之盟”中宋朝贏了。
回覆列表
這是北宋的愚蠢行為
1004年,北宋頑強抵抗遼國的大舉南攻。遼軍先鋒主將蕭撻覽在澶州(河南濮陽)被殺,在敵後的北宋軍仍然在堅守城鎮。在軍事態勢如此不利情況下,遼向宋議和成功,意外簽署了北宋向其納貢性質的“澶淵之盟”。當然是贏家。
北宋看似也有百年和平收穫,但那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第一,失去了收復燕雲十六州機會,失策!
第二,北宋用金錢換來和平,從此不思進取,享與安樂,在無險可守的北方不設防。忘記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古訓。
第三,得意於用“小錢”買來和平,節省了大額國防軍費。殊不知,這節省的錢買了慢性毒藥,讓一個民族失去了血性,不願面對鮮血。
後來,手無縛雞之力的北宋,竟然與金國秘密簽定“海上之盟”。想借其手滅遼國、收復燕雲十六州。這對遼國來說,是背信棄義!對金國來說,是引狼入室!北宋輸得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