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誰是誰的菜
-
2 # 初中數學張老師123
華人特別珍惜親情,尤其是母子之情,令人永遠無法割捨。
母親對兒子的愛護,比愛護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所以,當婦女生下孩子之後,卻要把孩子抱給別人養育的時候,母親真的感覺生不如死,其痛苦心情無法用語言描述。
清朝為了鞏固社稷,實行“皇子生養分離”制度,讓有子女的嬪妃苦不堪言。
當嬪妃生下了寶寶之後,根據其地位高低,確定她有沒有自己撫養孩子的權力。
貴人、常在、答應這三類宮女生下的孩子,必須交給別人養育,主要是由專門挑選出來的“大奶孃”餵養、教育。“大奶孃”就是乳孃。
少數情況,貴人、常在、答應這三類宮女生下的孩子,也會送給嬪、妃、貴妃、皇貴妃養育。
清朝為什麼違揹人性、實行這項殘酷的政策呢?
預防女性干政
清朝建立者以及早期統治者,很善於總結歷史上的經驗與教訓。他們總結了以前朝代滅亡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女人干政,外戚專權。
外戚就是皇帝母親、或者妻妾孃家的親戚。外戚專權的根本原因還是“女人干政”。
女人干政,起源於皇帝與母親感情深厚,或者母親一直干預皇帝的生活起居、直至朝廷大事,或者皇帝養成依賴母親的習慣。
為了鞏固社稷,清朝統治者從源頭開始,將剛出生的皇子從親生母親身邊抱走,送給精心挑選出來的乳孃餵養。
皇子從小跟隨乳孃生活,自然與乳孃感情深厚;對自己親生母親,大多數皇帝都沒有深刻印象,談得上有感情的更不多。
如果皇子將來繼承皇位、當上了皇帝,那麼,他不會讓自己母親參與政事決策的。
至於乳孃,根本沒有資格參與皇家事務,更是與國家大事無緣。
皇帝母親都不能參與兒皇的政治決策,外戚干政的可能性基本上就被杜絕了。
實行“皇子生養分離”制度,還有什麼原因呢?
預防拉幫結派
一般來說,皇帝都會有很多兒子,因為嬪妃很多,生兒養女的機會也就很多。
為了預防同一個母親生下的兒子們團結起來,與其他嬪妃生養的皇子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爭權奪勢,必須淡化他們之間的血緣親情。
皇子剛出生,就送給乳孃餵養、教育,長大後他們淡漠了自己出自哪個母親,只是牢記自己是皇子、牢記自己在皇子中排在多少位。
所以,有的同母皇子之間一點不親近,甚至還有可能處於敵對境地。
“皇子生養分離”的做法有效地預防了同母兄弟拉幫結派、危害政權。
至於皇子太多,不是同一個母親的皇子也有可能拉幫結派、團團夥夥,那就是為了利益爭鬥,另當別論。
不管怎樣,“皇子生養分離”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了一部分皇子拉幫結派的發生。
保證皇子健康
愛新覺羅·玄燁出生的時候,正在流行天花。當時,患上天花的人大多數活不了。
為了玄燁的健康,孝莊太后精心挑選了一個乳孃孫氏。
乳孃孫氏是曹璽的妻子。曹璽是清朝皇太極府上的包衣阿哈,也就是家庭奴隸。
曹璽從小就在清朝皇家長大,受到清朝皇家的高度信任。
愛新覺羅·玄燁出生時,順治皇帝正處在與董鄂妃的熱戀中,沒有精力顧及玄燁,便隨著孝莊太后的安排,讓玄燁跟隨乳孃孫氏生活。
也有人說,順治皇帝委託乳孃孫氏,負責餵養玄燁。
擔心玄燁被染上天花,經過孝莊太后同意,乳孃孫氏帶著玄燁,躲到紫禁城外的一座不大的院落中生活。後來這座院落捐贈為“福佑寺”。
儘管乳孃孫氏盡職盡責、全心全意呵護小玄燁,但是,小玄燁還是被染上天花。
乳孃孫氏沒有放棄對小玄燁的挽救。
她不顧危險,白天黑夜時刻守護在小玄燁身邊,想方設法為他退燒、讓他服藥、替他清洗衣物。
或許是玄燁命大不該死亡,或許是孫氏真誠感動上天,小玄燁竟然神奇地痊癒了。
對於愛新覺羅·玄燁,乳孃孫氏不是生母,勝過生母,所以,後來的康熙皇帝非常尊敬孫氏,也給了曹家很多關照。
康熙皇帝尊稱乳孃孫氏為“吾家老人”。
清朝的這項政策達到目的了嗎?
清朝這種特殊政策,割裂了嬪妃母子之間的血肉親情,但是,在200多年的時間中,這項政策對於清朝皇宮的穩定,發揮了相當大的積極作用。
但是,後來國勢衰頹,到底還是讓女人掌控了清朝的政權。
最有意思的是:1908年11月15日17點,控制清朝政權長達47年的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儀鸞殿所說的臨終遺言竟然是:“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對於清末社會現實,慈禧太后的臨終遺言是不是有一點點諷刺意味?
回覆列表
本人認為這件事就是清朝統治者的一項奇葩規定,規定有子女的嬪妃生而不能養,致使皇子與生母被硬生生地拆散,母子僅在一些特定的時間段相聚,讓有子女的嬪妃苦不堪言。
中國從古至今父母子女關係完全從屬於宗法家族制度,父母通常不會忍心拋棄自己的孩子,民間素有"誰家的孩子誰家抱"的說法,若是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生而不養"的情況是比較罕見的。歷史上大部分封建王朝的皇子也均由生母養大。那麼為什麼在清朝的皇宮之中,這種觀念卻並不適用呢?
原因得從滿族的起源和清王朝的建立說起。明中葉以後,女真各部互爭雄長,經常征戰,形成互相殘殺的混亂局面,女真人民遭受了極大的痛苦。清太祖努爾哈赤是建州左衛猛哥帖木兒的六世孫,具有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開始了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
大家都知道滿族人是從白山黑水間走出來的,從天下大亂中篡奪中原統治權。穩坐江山後,清朝統治者對明朝被推翻的原因做了深刻的反思,最終,總結出五種前朝被推翻的原因,分別為:外戚干政、宦官專權、武官興兵作亂、百姓造反、外族侵略。為了防止類似的情況發生,清朝統治者制定了相應的方案,為清朝長治久安打起了"預防針"。宦官專權、武官興兵作亂、百姓造反、外族侵略這四種顛覆政權的問題我們就不一一詳解了,從字面意思大家也不難理解。
這裡針對我們的主題重點說一下“外戚干政“。"外戚"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嚴格來說皇姓之外皆外戚。通常情況下,"外戚"指的是皇帝母親一方的親屬。許多皇帝身體欠佳,壽命較短,在英年早逝後幼年的太子登基繼位。顯然,年幼的太子根本無法治理國家,所以太子的生母便會走上政治前臺,進行垂簾聽政。
母后臨朝的情況在歷史上屢見不鮮,她們的上位也給外戚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機會。封建統治者對外戚就不好防了,一般採取後宮不得干預政務的措施來變相防止外戚專權,因為外戚專權多與後宮干政緊密聯絡,如王莽,呂氏一族,還有唐初的武氏一族等等。想要杜絕這一現象,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疏離皇子與其生母之間的關係。在滿清建國後,統治者們一改前朝的做法,每逢嬪妃誕下龍子,便強行將這對母子拆散,將皇子送給其他嬪妃或宮女撫養。有時,皇帝還會將皇子交給信得過的大臣,讓他們撫養皇子。
這種方法雖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卻有效地離間了皇子與生母之間的關係。以雍正為例,他對自己的生母"烏雅氏"的感情非常淡薄,但是,卻與自己的養母佟佳氏十分親近。雍正登基後,曾感念佟佳氏對自己的仰慕之恩,寫下"撫沖齡而顧復,備蒙鞠育之仁,溯十載之劬勞,莫報生成之德"的句子。
滿清在沿用明朝的政治制度的同時也進一步的完善制度 。在雍正之前, 清朝中央決策機構是議政王大臣會議, 權力還未集中於皇帝手中。雍正之後,設立了軍機處,皇權高度可以說極度集中統一,權力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而且 軍機處位於皇城內城的隱秘處 ,一般人是不得靠近的。並且,清太祖說過“後宮不得干政”,後宮這裡指的就是外戚,所以清朝有很嚴密的君主體系,達到了封建時代君主專制的巔峰,兵權牢牢地把握在皇帝手裡。 你外戚再狠,再有野心,你沒發調動軍隊,還不是白搭,即使你有軍隊,別急,年羹堯就是好典型,照樣只要皇帝有殺你的心思,就是你有四大金剛護著你都沒有用。
由此可見,滿清王朝為了鞏固社稷的安全可以說絞盡腦汁、費盡心機。生於皇室並不是一件幸福的事。皇子和他們的母親享受著表面的光鮮,卻要承受骨肉分離的痛苦,真可謂福兮禍所依,令人唏噓。不過我倒覺得可笑的是,清朝末了卻出現了一個‘’慈禧‘’這樣的人物。不知道大家又有何更深的剖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