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柄

    不能說是打敗,只能說他們是拖垮了蘇聯軍隊。因為阿富汗的遊擊武裝後面有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支援他們。當然。西方國家出錢出槍讓這些物資透過中國和巴基斯坦源源不斷運往阿富汗境內。。。當地的遊擊武裝有了這些物資和補給以後,就可以不斷的和蘇聯軍隊打游擊……蘇聯人沒有像美國日後打擊塔利班武裝那樣打擊阿富汗武裝。所以導致蘇聯軍隊在阿富汗內戰爭不斷失利。。。喪失了主動權,逐漸被動了。

  • 2 # 皇家橡樹2018

    侵阿蘇軍的T62坦克,據統計蘇聯侵阿期間最高峰的1985年派駐了約15萬人(一共傷亡3萬,約2個機械化師的兵力),其他年份也在10萬人左右,主要是蘇聯駐中亞的二線部隊。雖然是二線部隊沒有駐東德的“西部叢集”裝備好……但是,坦克裝甲車輛、輪式戰車、各種大中小口徑的火炮、武裝,運輸直升機……重灌備一應俱全,從裝備水平來看,這些侵阿蘇軍在“阿富汗政府軍”的配合下,完全有能力消滅“阿富汗游擊隊”!

    那麼,處於絕對優勢的蘇軍為何最後敗退出阿富汗?圖片上是阿富汗的地形地貌圖片,雖然不是學地質的,但是也能看出來,阿富汗地形非常複雜!境內的:興都庫什山脈、班迪突厥斯坦山……都是喜馬拉雅山脈的餘脈。海拔都在3500–6000米,群山萬仞、溝壑縱橫,並且屬喀斯特地貌,山體內部洞洞相連再加上無盡的高山飲水的坎兒井……這種地形地貌嚴重的限制了蘇軍機械化、摩托化部隊的機動!而這樣的地形地貌反而成了“游擊戰”的理想場所!BMP–2步兵戰車。BTR–80八輪裝甲輸送車。這兩型裝甲車說是帶有裝甲,實質最厚的鋼板僅20㎜厚,最多可以抗12.7㎜重機槍的打擊!而RPG一類的火箭筒收拾它們就像“熱刀切黃油”!為了減少傷亡 這些蘇軍根本不坐在裡面,而是坐在車外搭乘,以免被一發穿甲彈使整車的人呈……。所以,由於地形地貌的限制,加之蘇軍坦克裝甲車輛裝備的火炮普遍射擊仰角小,游擊隊在公路兩側設伏打擊蘇軍車隊經常大獲全勝!由於,一般機械化部隊在打擊游擊隊的過程中效果不佳,蘇軍也採用了美軍在越南戰爭的戰法,就是“直升機蛙跳”戰術,頻頻使用米24和米8直升機組成編隊,發現有游擊隊存在的村子,首先用米24武裝直升機上的57、80㎜火箭彈進行“死亡光環”攻擊,等炸的差不多以後米8開始機降掃蕩殘敵…這種戰術非常管用!並且直升機飛行距離遠,速度快、觀察區域也大、自身火力強大……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戰果。侵阿蘇軍正在檢查繳獲的美製“毒刺”肩扛導彈。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由於蘇軍的“死亡光環”和其他固定翼飛機的威懾,阿富汗游擊隊反蘇事業處於低潮!國際上的支援勢力鑑於此,馬上給游擊隊提供了“毒刺”導彈!它的到來,極大的限制了蘇軍直升機和固定翼飛機的活動範圍,並且阿富汗游擊隊經常使用誘騙手段,比如:在蘇軍直升機活動的航線上點燃幾堆篝火,並且引爆手雷製造聲響……引誘蘇軍直升機飛過來檢視,等直升機進入不可逃逸射程以後發射…這種戰法對於蘇軍的傷害很大!幾乎每天都有各種蘇軍飛機被擊落!

    這張照片很好的詮釋了阿富汗地形地貌的複雜,遠近都是群山環繞,車輛根本沒法通行,只能徒步進行後勤保障。

    失去了直升機、坦克裝甲車輛、重炮的掩護,徒步蘇軍只能使用輕武器與阿富汗游擊隊交戰……這也就拉進了雙方在裝備之間的距離,而且“世界反蘇勢力”也向游擊隊提供了大量仿蘇制裝備……平衡了與蘇軍輕武器上的差距,再加之遊擊隊佔有地形熟悉這樣的地利優勢,使蘇軍經常吃虧。

    總之,戰爭當中武器裝備的運用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包括蘇/美軍隊在內,軍隊建設都是以重灌甲建設,適合歐洲平原和中東沙漠地帶作戰, 到了阿富汗(包括越南叢林)這種地形會非常不適應!重灌備根本施展不開,僅憑輕武器與當地人交戰很難取勝。

    蘇聯侵略阿富汗的失敗原因很多,包括政治、外交和自身的國力。但是以純軍事角度來看,最主要的還是地形地貌不利,限制了機械化部隊的機動與火力發揮。

  • 3 # 聯合防務

    和很多國家的游擊戰一樣,都是拖。阿富汗是高原山國,地形複雜,不利於蘇軍機械化部隊作戰。

    阿富汗是個落後的農業國,侵阿蘇軍無法依靠當地的物資進行作戰,只能從國內向阿富汗運送。侵阿蘇軍的後勤主要是透過陸上運輸,核心地點是薩朗隧道。這條著名的隧道是蘇聯人修建的,長2676米,寬6米,高5.25米,是亞洲最長、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是當時蘇聯進出阿富汗的戰略咽喉。

    阿富汗抵抗游擊隊發現與侵阿蘇軍正面交手是吃虧的,於是後來就將打擊重點放在了薩朗隧道沿線的蘇軍運輸車隊。整個蘇聯侵阿戰爭期間,阿富汗游擊隊進行了無數次襲擊。而蘇軍當然認識到薩朗隧道的重要性,在周圍部署了整整一個師的兵力保護隧道安全。

    薩朗隧道的通行能力較差,因為隧道內沒有通風設施,所以通行1-2小時就需要暫停通行。而由於後勤不便,所以侵阿蘇軍的兵力始終只能維持在10萬左右,這是當時蘇聯所能支援的侵阿蘇軍後勤極限。

    由於兵力不足,侵阿蘇軍很難發起大規模的清剿作戰,只能集中力量保護大城市、要點地區,所以阿富汗游擊隊可以活動的範圍很大。

    阿富汗游擊隊也不是外界想象的那麼驍勇善戰,也經常在侵阿蘇軍面前認慫,號稱“潘傑希爾雄獅”的馬蘇德就有好幾次就和蘇軍達成互不襲擊的口頭協定。

    西方對阿富汗游擊隊的支援主要是美國中情局操辦,但沒有外界想象的那麼大,像“毒刺”行動式防空導彈是美國猶豫了很長時間、看到阿富汗游擊隊在蘇軍米-24武裝直升機和蘇-25攻擊機的打擊下支撐困難才提供的。西方壓根沒有指望阿富汗游擊隊能夠打敗蘇軍,而是用阿富汗游擊隊不斷消耗蘇聯的實力。(S)

  • 4 # 志摩37918289

    遊記戰本身相對於蘇軍的做戰略戰術,就是一種不對稱戰爭,越是大規模戰爭越是對後勤依賴重。阿富汗游擊隊已打擊蘇軍運輸車隊為切入點,不追求攻城略地,以打擊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一方面以美援為依託,發揮自身優勢使蘇軍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最後因戰爭投入過大,不得不退出阿富汗

  • 5 # 第一軍情

    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橫的怕不要命的。阿富汗游擊隊就是一支光著腳不要命的騎著毛驢打敗了開著坦克的蘇聯隊伍。話說1979年12月蘇聯10萬大軍兵分六路開進阿富汗,只用了3個半小時就全面控制了阿富汗首都科布林。就在蘇軍沾沾自喜的時候,卻沒想到陷入了戰爭的泥潭,無法自拔。

    在攻佔科布林之後,蘇軍扶持了一個親近蘇聯的政權,當時蘇聯高層都以為阿富汗戰爭就此結束了,堪稱完美。誰知道戰爭才剛剛打響。1980年美國向阿富汗抵抗軍援助了300萬美元武器,為了阻止蘇聯將手伸向印度洋,美國還聯絡北約和其他穆斯林國家向阿富汗抵抗武裝提供物資援助,甚至專門研究出各種反制蘇軍的新式武器,源源不斷的運到阿富汗,一夜之間阿富汗抵抗武裝完成了鳥槍換大炮的壯舉。

    同時西方世界還派出了大量軍事人員協助阿富汗抵抗力量訓練新兵,教授武器使用方法,經過不斷的實戰,阿富汗抵抗力量擁有了跟蘇軍正面交戰的能力。從而導致蘇軍在阿富汗傷亡慘重。此外由於阿富汗多山地,蘇軍的機械化部隊難以展開機動作戰,優勢變成了負擔,所以出現了阿富汗抵抗軍騎著毛驢都能對付蘇軍的奇葩現象。

  • 6 # 四十五度說

    一九七九年八萬的聖誕節,蘇聯機械軍隊兵分兩路對阿富汗發動全面進攻。率先開始的是主要城市空襲,大量的空襲炸彈,像一把死神的鐮刀收割阿富汗人民鮮活的生命。蘇聯作為超級大國,軍事方面擁有絕對的優勢,碾壓阿富汗國防軍。

    幾個小時之後蘇聯便順利的將戰爭推進了阿富汗的首都喀布林,當時蘇軍主要打擊物件包括了阿富汗的電臺中心國防部等一系列國家行政機關。154的特種部隊進攻阿富汗最高領導人阿明的官邸,將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抓捕,處死之後,傀儡政權卡爾邁勒政府接管了全國軍政大權。為什麼一開始勢如破竹的蘇聯軍隊會被阿富汗的游擊隊打敗?

    複雜的交通

    阿壩境內沒有鐵路只有兩條公路,蘇聯的大規模行動要耗費大量的軍事物資。所有的後勤補給都依靠這兩條公路進行,阿發的游擊隊只需要守株待兔手在公路旁邊,伏擊蘇聯軍隊的運輸車隊。類似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來制衡蘇聯軍隊。蘇聯軍隊控制了大城市的交通,而游擊隊控制了國土面積廣大的山區。這套戰術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頗有類似之處。蘇聯軍隊奈何不了游擊隊,因為游擊隊風行者敵來我打,抵達我退的戰略。蘇軍的傷亡積少成多,而阿富汗的游擊隊傷亡卻很少。

    美國援助

    在七十年代,美蘇冷戰進入第二階段,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處於守勢。相比之下蘇聯節節攀升,為了抑制蘇聯的發展讓其陷入阿富汗戰爭的泥潭。美國對阿富汗的游擊隊提供了大量武器,包括蘇式裝備,毒刺導彈等先進武器,有很多武器都是研究出來專克蘇聯裝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伯溫為什麼不當明朝的宰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