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原文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風塵。
譯文
母親愛子女的心是無窮無盡的,我在過年的時候到家,母親多高興啊!
她正在為我縫棉衣,針針線線縫得密,我寄的家書剛收到,墨跡還新。
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連聲問我在外苦不苦?
我慚愧地低下頭,不敢對她說我在外漂泊的境況。[2]
作品賞析
《歲末到家》一詩用樸素的語言,細膩地刻畫了久別回家後母子相見時真摯而複雜的感情。神情話語,如見如聞,遊子歸家,為母的定然高興,“愛子心無盡”,數句雖然直白,卻意蘊深重。“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體現母親對自己的十分關切、愛護。“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二句,把母親對愛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寫得多麼真實、生動,情深意重,讓所有遊子讀後熱淚盈眶。最後二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是寫作者自己心態的。“低徊”,迂迴曲折的意思。這裡寫出了自己出外謀生,沒有成就,慚愧沒有盡到兒子照應母親和安慰母親的責任。不敢直率訴說在外風塵之苦,而是婉轉回答母親的問話,以免老人家聽了難受。
全詩質樸無華,沒有一點矯飾,卻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回味。
作者簡介
蔣士銓(1725~1784) 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漢族,鉛山(今屬江西)人,清代詩人、戲曲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辭官後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乾隆稱士銓與彭元瑞為“江右兩名士”。士銓與袁枚、趙翼並稱為“乾隆三大家”。士銓所著《忠雅堂詩集》存詩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於稿本的未刊詩達數千首,其戲曲創作存《紅雪樓九種曲》等四十九種。
2、作品原文
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註釋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乾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敘,從而開了這悽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鑑賞此詩的最大特點是用情極深,無論是纏綿悱惻抑或是抑塞憤慨之情,都寫得深入沉摯,使人迴腸蕩氣,極受感動。其次是語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詩中掃盡浮泛陳舊之詞,語語真切,而且一種清新迥拔之氣,凌然紙上。其三是音調極佳,作者詩音調和內容緊密配合,悠揚激楚,也特別動人。 要離家遠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親的角度上來寫這首詩,抒對母親的不捨之情以及一種無奈的情懷作者。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3、作品原文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作品原文
母別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勳。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Sunny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悽苦。一家人住在關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功,又被加封了爵土。還得到了賞賜的金錢二百萬,於是便在洛陽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婦。新婦來了不滿足,就要丈夫拋舊婦;她是他掌上的蓮花,我卻是他們眼中的釘子。喜新厭舊是俗世的常情,這本來也不足為悲,我就要收拾行裝,無奈地離開。但悲傷的是,留在丈夫家的,還有兩個親生的小孩。一個才剛剛會扶著床沿走路,一個才剛剛能夠坐起來。坐著的孩子啼哭,會走路的孩子牽著我的衣服。你們夫婦新歡燕爾,卻讓我們母子生離死別,從此不得相見。此時此刻,我的心有訴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還不如林中的烏鵲,母鳥不離開小雛,雄鳥總在它們身旁呵護。此情此景,倒象是後園的桃樹,曾經遮蔽著花房的花瓣已經隨風落去,幼小的果實還將掛在梢頭經歷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聽我說,洛陽有無數的紅樓美女,但願將軍將來又立了什麼功勳,再娶一個比你更嬌豔的新婦吧。
5、作品原文
遊子詩 納蘭性德歲歲爆竹聲中辭年年煙花影裡迴夢裡故鄉慈母淚滴滴穿石盼兒歸屠蘇席列石髓枯,去歲煙花遊子回。慈母招眉久盼望,爆竹聲里人無歸。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6、作品原文
月夜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樣清圓,遙想閨中妻子,只能獨自觀賞。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濛濛霧氣,或許沾溼了妻子的鬢髮;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舊,就讓月光默默照幹我們的淚痕。
7、作品原文
人日思歸
【作者】薛道衡 【朝代】南北朝
譯文對照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入春已經七天了,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後了,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8、作品原文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9、作品原文
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風十四韻
今日坼汝書,一讀眼為明,知汝即日歸,明當遣舟迎。想汝片帆東,翩若飛鴻徵,薄暮過梅市,咿謳雙櫓聲。到家亦尚早,城樓初發更。草草一尊酒,為汝手自傾。夜分不能寐,頓忘衰病嬰;豈惟病良已,白頭黑絲生。暫別亦不惡,益重父子情。自今日相守,北窗同短檠。六經焰久伏,百氏方縱橫,世俗擯孤學,未易口舌爭。此責在學者,草萊勿自輕。汝壯父未死,相勉在力行。
10、作品原文
京師得家書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綿綿的江水有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那麼長。行行之間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告訴我要儘早回到故鄉。
1、作品原文
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怨風塵。
譯文
母親愛子女的心是無窮無盡的,我在過年的時候到家,母親多高興啊!
她正在為我縫棉衣,針針線線縫得密,我寄的家書剛收到,墨跡還新。
一見面母親便憐愛地說我瘦了,連聲問我在外苦不苦?
我慚愧地低下頭,不敢對她說我在外漂泊的境況。[2]
作品賞析
《歲末到家》一詩用樸素的語言,細膩地刻畫了久別回家後母子相見時真摯而複雜的感情。神情話語,如見如聞,遊子歸家,為母的定然高興,“愛子心無盡”,數句雖然直白,卻意蘊深重。“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體現母親對自己的十分關切、愛護。“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二句,把母親對愛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寫得多麼真實、生動,情深意重,讓所有遊子讀後熱淚盈眶。最後二句“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是寫作者自己心態的。“低徊”,迂迴曲折的意思。這裡寫出了自己出外謀生,沒有成就,慚愧沒有盡到兒子照應母親和安慰母親的責任。不敢直率訴說在外風塵之苦,而是婉轉回答母親的問話,以免老人家聽了難受。
全詩質樸無華,沒有一點矯飾,卻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和回味。
作者簡介
蔣士銓(1725~1784) 字心餘、苕生,號藏園,又號清容居士,晚號定甫。漢族,鉛山(今屬江西)人,清代詩人、戲曲家。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乾隆二十九年(1764)辭官後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書院講席。乾隆稱士銓與彭元瑞為“江右兩名士”。士銓與袁枚、趙翼並稱為“乾隆三大家”。士銓所著《忠雅堂詩集》存詩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於稿本的未刊詩達數千首,其戲曲創作存《紅雪樓九種曲》等四十九種。
2、作品原文
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註釋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髮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乾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敘,從而開了這悽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鑑賞此詩的最大特點是用情極深,無論是纏綿悱惻抑或是抑塞憤慨之情,都寫得深入沉摯,使人迴腸蕩氣,極受感動。其次是語言清切,他善用白描,詩中掃盡浮泛陳舊之詞,語語真切,而且一種清新迥拔之氣,凌然紙上。其三是音調極佳,作者詩音調和內容緊密配合,悠揚激楚,也特別動人。 要離家遠去的作者是站在老母親的角度上來寫這首詩,抒對母親的不捨之情以及一種無奈的情懷作者。
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亦能詞。著有《兩當軒全集》。
3、作品原文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作品原文
母別子
唐代: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勳。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譯文母別子,子別母,白天的Sunny似乎都因為悲傷而失去了光彩,哭聲中無限悽苦。一家人住在關西長安,丈夫身居大將軍的高位,去年立了戰功,又被加封了爵土。還得到了賞賜的金錢二百萬,於是便在洛陽娶了如花似玉的新婦。新婦來了不滿足,就要丈夫拋舊婦;她是他掌上的蓮花,我卻是他們眼中的釘子。喜新厭舊是俗世的常情,這本來也不足為悲,我就要收拾行裝,無奈地離開。但悲傷的是,留在丈夫家的,還有兩個親生的小孩。一個才剛剛會扶著床沿走路,一個才剛剛能夠坐起來。坐著的孩子啼哭,會走路的孩子牽著我的衣服。你們夫婦新歡燕爾,卻讓我們母子生離死別,從此不得相見。此時此刻,我的心有訴不出的悲苦,人的薄情啊,還不如林中的烏鵲,母鳥不離開小雛,雄鳥總在它們身旁呵護。此情此景,倒象是後園的桃樹,曾經遮蔽著花房的花瓣已經隨風落去,幼小的果實還將掛在梢頭經歷霜雪雨露。新人新人你聽我說,洛陽有無數的紅樓美女,但願將軍將來又立了什麼功勳,再娶一個比你更嬌豔的新婦吧。
5、作品原文
遊子詩 納蘭性德歲歲爆竹聲中辭年年煙花影裡迴夢裡故鄉慈母淚滴滴穿石盼兒歸屠蘇席列石髓枯,去歲煙花遊子回。慈母招眉久盼望,爆竹聲里人無歸。
作者介紹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元文賞識。十八歲考中舉人,次年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1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納蘭性德曾拜徐乾學為師。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豔,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6、作品原文
月夜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譯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樣清圓,遙想閨中妻子,只能獨自觀賞。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濛濛霧氣,或許沾溼了妻子的鬢髮;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何時才能團圓相見,倚靠薄帷共賞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舊,就讓月光默默照幹我們的淚痕。
7、作品原文
人日思歸
【作者】薛道衡 【朝代】南北朝
譯文對照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譯文
入春已經七天了,離開家已經有兩年了。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飛的雁群之後了,但是想回家的念頭卻在春花開放以前就有了。
8、作品原文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9、作品原文
遣舟迎子遹因寄古風十四韻
今日坼汝書,一讀眼為明,知汝即日歸,明當遣舟迎。想汝片帆東,翩若飛鴻徵,薄暮過梅市,咿謳雙櫓聲。到家亦尚早,城樓初發更。草草一尊酒,為汝手自傾。夜分不能寐,頓忘衰病嬰;豈惟病良已,白頭黑絲生。暫別亦不惡,益重父子情。自今日相守,北窗同短檠。六經焰久伏,百氏方縱橫,世俗擯孤學,未易口舌爭。此責在學者,草萊勿自輕。汝壯父未死,相勉在力行。
10、作品原文
京師得家書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譯文
綿綿的江水有三千里長,家書有十五行那麼長。行行之間沒有其他的言語,只是告訴我要儘早回到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