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澹奕

    從長遠來看印度遲早會超過英國,然而目前來看,短期內英國的綜合國力仍舊遠遠超過印度。

    國土面積來看,印度將近300萬平方公里,英國24萬平方公里;人口來看,印度13億人,英國6500萬人;經濟總量來看,印度2.6萬億美元,英國2.7萬億美元。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強國,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核心,工業革命的發源地,除了本土之外,還擁有14個海外領地。英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僅次於美國與俄羅斯的強大核力量。如今的英國,是英聯邦元首國、北約的創始成員、八國集團成員,是世界上經濟與科技實力最強悍的國家之一。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燦爛。然而深受殖民歷史的影響,如今的印度仍舊是個發展中國家,全國四分之一的人屬於赤貧人口,佔世界赤貧人口的30%。文盲率超過55%,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在科技、經濟的某些領域成就非凡。

    雖然印度潛力無限,然而起碼目前來看,印度的綜合國力與英國仍舊相差甚遠。無論經濟、科技還是國際影響力方面,都是如此。

  • 2 # 蘇綻

    英國與印度的綜合實力,在過去幾百年間以及現在,英國的實力是絕對碾壓印度的。以後一段時間內,印度綜合實力將依然弱於英國。不過長遠來看,未來印度的綜合國力是必然強過英國的。

    英國位於歐洲西北部,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面積約24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世界上綜合實力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目前經濟實力排名全球第五。

    歷史上,英國崛起於君主立憲改革和工業革命,曾經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有“日不落帝國”之稱,在海外征服了很多國家和地方,建立了面積超過2000萬平方公里的大英帝國,並取得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面積近3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億,是目前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經濟實力排名全球第六,僅次於英國,與英國的總差異也微乎其微。

    歷史上,印度是英國眾多的海外殖民地之一,被殖民時間長達200年。印度1947年脫離英國管轄,後來成為英聯邦成員之一。近年來,印度各方面都有快速發展,同時也在積極獲取地區大國甚至國際大國的地位。

    英國的發展已經到達一定程度,發展已經較為飽和,近幾十年總體呈現低速發展態勢,對外日益趨向保守,綜合國力未來提升的弧度不會很大。而印度目前各方面都取得了比較大的成就,相比以前綜合實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未來這種提升還會大弧度增加,再加上廣闊的地域面積和龐大的人口,以及在科教領域取得的驚人發展,未來印度的綜合國力勢必會強於英國的。

  • 3 # 軍武最前哨

    綜合國力的強弱涵蓋了經濟、軍事、文化、政治、科技、教育、人力等多個方面的考量,但卻沒有一個標準的定量。

    雖然英國自第二世界大戰後就逐漸走向衰落,但就目前而言,英國的綜合國力仍然要強於異軍突起的印度。這不僅是因為英國在"日不落帝國"時期積累下了雄厚的國家基礎,更重要的是英國的社會制度和文明形態要遠遠優於印度。

    我們以制約印度發展步伐的"種姓制度為例",該制度在印度已存在了長達三千多年的時間,幾乎從一開始就伴隨著印度文明的發展。

    種姓制度又被稱為賤籍制度,它讓印度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固化了自己的社會階級。按照種姓制度的規定,印度人從高到低分為五級: 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以及賤民!

    在以前,種姓制度固化下的社會階級和社會身份根本沒有逾越的可能!你生來是首陀羅,那就只能從事一些被認為是"低賤"的工作!而且低種姓是不能接觸高種姓的,更別提什麼談戀愛、結婚之類的。至於賤民,則被認為是"不可接觸"的人群。

    雖然印度獨立後在憲法中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因種姓、出身、宗教信仰等受到歧視!並且廢除不可接觸",但早已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仍然嚴重影響著大部分印度人的思維。

    最直接的證據就是僅佔印度人口百分之四的婆羅門種姓卻佔有百分之七十的司法權和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國會席位; 而在例如地震、洪水等天災發生時,賤民仍然因為低種姓的緣故無法得到基本的人道救援。

    所以說,名義上被"廢除"的種姓制度仍然對印度的發展產生著很大的負面影響,而這也是印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難以企及英國的根本原因之一。

  • 4 # 張律明

    在1865年,英國維多利亞帝國時代,大英帝國稱呼:北美和俄羅斯的平原是我們的穀倉;芝加哥和敖德薩是我們的礦區;加拿大和北歐半島為我們種樹;澳洲為我們牧羊;阿根廷為我們養牛;秘魯送來白銀;南非進貢黃金;印度和中國為我們種茶;地中海是我們的果園;我們的棉花種植園正從美國南部向地球一切溫暖的地方擴充套件。大英帝國鼎盛時期,面積約3367萬平方公理,佔世界陸地面積的四分之一。但是,自從二戰以後,大英帝國的雄風一去不復返,美國成為世界霸主。

    1947年,英國頒佈了“蒙巴頓方案”,印巴開始分治。1950年,印度宣佈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現在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業以及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和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2017年最後幾個月,印度躍升世界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速為7.2%,今年的GDP甚至於可能達到兩位數增長率。印度自己解釋,“印度製造”和“該國年輕的人口結構”將繪製出一個更美好的發展模式,並且還將推動總體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GDP。

    總的來說,英國已經日暮西山,印度的經濟將蒸蒸日上。用發展的眼光來看,英國與它過去的殖民地“印度”,在將來是不能同日而語了!

  • 5 # 楓林沙洲

    英國的綜合國力強大。

    首先從目前來說,英國強大,從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都強大,現在的英國還是處於被二戰體系壓制到極點的狀態下,仍然強於印度。

    英國在世界各大勢力的圍剿下,衰而不落,經受了歷史的嚴酷考驗。

    而二戰之後體系的變化,已經使得英國擺脫了衰落的軌跡,走向康復。

    英國的世界地位的基石是極其鞏固的,並且在迅速增強。

    至於印度,印度的問題是很不不是一個極別,注意是極性的極。

    印度根本不是世界屬性的玩家,不是牌桌上的玩家,而是玩家手中的牌。

    印度本來並不存在,是英國的作用引發的印度形成,而這種存在缺乏歷史的檢驗。是不能作為一個真正的完整勢力對待的。

    無論印度如何發展,哪個導致印度自古不存在的理由,一直左右印度,使得印度無時不刻不在生死考驗間,從而導致印度不斷因為生死考驗而進行鼠目寸光的戰略選擇。導致其不斷淪為牌桌上的牌。

    印度現在有迅速邊緣化的趨勢,這是幾千年來,印度地區第一次面臨的嚴峻危機,而這種危機的打擊下,印度極其容易發生崩潰。

    太晚了,待續

  • 6 # 清水空流

    印度,印度共和國,從英國的殖民脫離。在1947年獨立。成為議會總統制國家,國土面積大約23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位,人口13億。世界排名第2.印度經濟在世界上是相當不錯的。增長速度是所有大國裡最快的。按購買力計算,印度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大約4.5萬億美元,與日本同為世界第三,印度國民生產總值僅有1.9萬億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

    應該說印度的發展後勁很足。但印度也就是一個經濟大國,但要成為像英國那樣國家。甚至接過英國的衣缽根本不可能的,因為要想成為一流的大國的先決的條件是這個國家必須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進取心,但印度現在的種族制度就無法擁有這個能力,而且這樣的民族結構極度不穩定,一旦國家動亂,都可能四分五裂。和昔日的蘇聯有點差不多,印度是精英教育,普通老百姓卻愚昧無知,文盲很多。印度最終也就是個經濟大國而已。

    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大國,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土面積大約25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79位。人口6500多萬。昔日的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經濟強國。是世界金融中心,位居第五大經濟體,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現在已經是昨日黃花了。已經徹底淪落為美國的小弟了。國民生產總值是位居世界第7。

    英國能夠維持現狀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已經無法恢復當年的榮光了。但憑著文化底蘊和文化還勉強維持了大國的體面和外表,但他的衰弱是必然的的了。印度在經濟上已經超過他了,但如果想在政治,文化上超越英國是不可能的。

    雙方的綜合國力就目前來看,還是英國比印度要高,但隨時時間的推移,印度肯定會超過英國,但印度如果想達到現在英國的地位也是不可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國的貨幣貶值會導致資本流入還是流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