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路廚家
-
2 # 惜花公子
暢談歷史風雲,看惜花講歷史。英雄不問出處,虎落平陽。出身卑微,不代表我們將來也是卑微的。通過後天我們的不斷努力,最終我們都能讓自己過得不錯。
少時果脯入禪院,雲遊四海長見識
出身布衣,又不得上天只眷顧,官府腐敗無能。食不果腹,衣不裹體。痛失至親,萬般無奈下,為了活命而入禪院,在禪院除了忙碌各類雜活外,還有遭受來自各類老和尚的欺負,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隨之,後期出現饑荒,寺院為維持生機,要求其僧侶外出雲遊化緣。在長達三年多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中,走遍淮西的山山水水。瞭解風土人情,人情冷漠,讓其開了眼界,積累了生活經驗。加之,各地出現了不少的農民起義,與各類流言蜚語的廣為流行,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明王出世,普度眾生”的說法,其也接受到影響。
年少輕狂入紅巾,有情有義得賢妻
在朋友的介紹下,憑著一腔熱血加入郭子興的“紅巾軍”,隨後在作戰,為人處世,又懂得舞文弄墨。在入伍不就後,作戰勇敢,為人有情有義,從不貪墨各類戰功,深受大家愛戴,併為大家傳送。很快得到高層的賞識,同時拉攏起一幫兄弟。由於其戰功卓著,深受郭子興賞識,後將其養女馬氏下嫁為其婚配。後期那個賢惠睿智的“馬皇后”。
寄人籬下總危困,一切從頭自創業
紅巾軍不斷的擴大,同時也出現很多的派系。而在爭鬥中,其派系被吞併。在見證各類的利益紛爭中。沒有自己的力量是多麼的無奈,痛定思痛後。開始建立自己的勢力,從家鄉招兵網羅曾經的幕僚,攻佔自己的地盤,招賢納士。在戰爭中學習,在戰爭中成長。隨著部隊的不斷擴大,逐漸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於是開始嚴明軍紀,收買人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與軍事力量。
納良言妙計,克盲目浮華
在軍隊勢力小城,勢力範圍初固。既不屬於各類諸侯中屬於較弱的一支力量、各類家底還很薄弱、周圍敵人還很強大、元朝勢力還有較強的戰鬥力等情況下,採納良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等的指導思想。為後期大明朝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剋制個人私慾、整治官吏、使其形成一套完備的管理制度,為著後期更大的天地的統治積累經驗,建立完善的管理方式。
穩步推進,消滅對手
在不斷的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的同時,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果斷出手,佔領江南要地。有著魚米之鄉的蕪湖、應天府一帶(今,江蘇省南京市)等地區。為其下步的行動有了更加多的積蓄。戰局的不斷變化,使其有機可乘,先後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及方世珍。一舉統一了整個南方地區。成功的整合了各方資源。為著下一步的統一,大明朝的建立,建立了良好的條件。
驅逐胡虜,復我華夏
對於各方勢力的整合完畢後,發起其了歷史第一次由南方統一北方的軍事戰爭,隨著前線不斷的勝利及元軍的戰敗。逐步形成了明朝疆域。後定都南京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建立起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有漢民族統治天下的王朝。也是最為有血性、有骨氣的王朝之一。那句“天子守國門,君臣死社稷”“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地”。彰顯著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驕傲。
-
3 # 蒼茫大地顧煒斌
一、朱元璋趕上了造反的好時代。
元朝實施民族歧視,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漢族百姓苦不堪言。
公元一三四四年,黃河氾濫了,沿岸山東河南幾十萬人淪為難民。
淮河沿岸遭遇嚴重瘟疫和旱災。淮西的朱元璋在這一年父母、大哥、大哥之子全部餓死,朱元璋出家做了和尚、幾乎淪為乞丐。
宰相脫脫說服皇帝發動十七萬民工修河堤本是好事,但各級官吏貪髒枉法,竭盡撈銀子之好事。公元一三五一年,民工們從河道下挖出了一隻眼睛的石人,背部刻著: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幾天後,韓山童、劉福通起義了,韓山童改姓趙,宋朝王室,劉福通成了劉光世節度使的後人,他們第一個舉起了反元大旗。郭子興、張土誠、徐壽輝、陳友諒……全部乘亂而起。朱元璋在湯和的邀請下,加入了郭子興的紅巾軍,在郭子興、郭天敘父子死後,成了這支隊伍的領軍人物。
二、朱元璋慧眼識英才,手下文武精英薈萃。
朱元璋在離開郭子興單幹時,從自己的七百人中帶走了二十四人,他們個個是精英:徐達、湯和、周德興……後在定遠又收留了馮國用、馮勝,在滁州收留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在攻克採石戰役中發現了常遇春,在攻打滁州時從軍中發現軍師李善長、在處州請出了葉琛、章溢、劉基三隱土,傅友德、鄧愈……朱元璋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
三、朱元璋極有政治頭腦,軍事上極有天賦,是個傑出的戰略家、軍事家。
他採用謀土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不斷髮展自己勢力,而利用劉福通、韓林二等抵擋元朝的進攻,有效地儲存了自己的實力。等掃平各路義軍後,壯大完自己,最後找元帝決戰。
同時他在先剿滅哪個割據勢力上極為高明。在決定陳友諒、張土誠先拿準開刀時,他力排眾議,先放下張土誠,收拾陳友諒。他準確地判斷張器小,陳志驕,器小看腳趾頭行事,志驕喜歡挑釁。攻陳,張不動;攻張,陳要死救,就變成腹背受敵,兩邊作戰。
他作戰時,奇招迭出。收拾陳友諒,先用詐降計誘敵深入,再突襲奏功。他派陳友諒部降將康茂才寫信騙陳友諒到應天龍灣,自己率主力伏擊。殲陳部二萬七千多,壯大了自己的水軍。
隨後慧眼識英才,派侄子朱文正、鄧愈在洪都(南昌)頂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
隨後,在鄱陽湖二十萬對陳友諒六十萬大決戰,用火攻打敗了陳友諒,收了陳友諒的嬌妻。
收拾張土誠時,他又力排眾議,先派徐達、常遇春蕩平平江(蘇州)外圍的杭州、湖州,再圍殲平江。結果張土誠被俘,不屈被殺。
最後和元順帝大決戰,他派徐達、常遇春把元順帝趕到了上都,元朝滅亡了。
四、他嚴禁軍中大將私自收聘謀士,加強了中央集權,防止了大將們自立門戶。
他統幾十萬大軍如一人,對徐達、常遇春等將領們既放手運用,又嚴加防犯。對侄子朱文正、對悍將胡大海的兒子,一旦為非作為,該抽的抽的,該關的關,該殺的殺。殺雞儆猴!有效地保證了軍隊的純潔性!
望斧正!
-
4 # 史過長河
朱元璋為什麼能當皇帝,首先要看他為什麼要造反,朱元璋小時家境貧寒,吃不飽飯,為了填飽肚子,他選擇了出家當和尚混口飯吃,當時的元朝政府,黑暗腐敗,許多百娃流離失所,吃不起飯,餓死,病死不計其數,為了一條生路,不被餓死,許多人參加了起義,在這個亂世中,正是時事造英雄的大好時機。看歷史上眾多英雄人物,都是在亂世中脫穎而出。
朱元璋在寺廟也呆不下去了,為了口飯吃,他去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因為他打仗勇敢,得到郭子興的賞識,提拔,並把義女馬秀英嫁給了朱元璋,後來朱元璋在軍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郭子興對他有了防範之興,朱元璋看出了這一切,尋找機會拉了一隊人馬離開了郭子興。此
此時的天下,已打成一團糟,各方勢力相互吞併,元朝軍隊忙於平亂,誰也沒注意到朱元璋,這段時間是他今後崛起的一個重大機遇,這時他的勢力還十分弱小,各方勢力都沒有把他放在眼裡,因此他偏安於一方,這期間。朱元璋得到充足的時間修瑞息,他廣納賢材,招兵買馬,積累實力,坐山觀虎鬥,最後找準機會出擊,逐鹿中原。
朱元璋最後平定天下,登基皇位,是因為抓住了機遇,順應民意,在當時元朝政府的暴政下,百姓更期待一個新政府的產生,希望比上一屆政府好,能過上安定的生活。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大。我簡要回答一下。
(1)英雄不問出處。任何一個人,不管將來是英雄,還是平庸,他TA還未走上自己的道路,還沒有發跡之前,要麼默默無聞,要麼平平庸庸,要麼窮困潦倒。
只不過大英雄成名後,高大上了,甚至捧到天上,與沒有成名前相比,反差太大太大!朱元璋幼時要飯,是有點卑、殘,但也概莫能外。
(2)此一時,彼一時。有人認為朱之前要飯當和尚,到了最後當上了“天下第一”,或是不服,或是想不通,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你看看當時的天下,文臣如劉伯溫、李善長,哪個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照樣在朱元璋的手心裡,當個棋子!
武將如徐達、湯和和藍雨,哪一個在戰場上不是叱吒風雲,勇猛善戰,可他們哪一個不靠擾在朱的身邊,見了朱都心存敬畏!
時勢造就英雄。英雄不問出處,自有其英雄之氣、之力、之智、之運,非他人所能比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