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美6220
-
2 # 小楠影視秀
二戰時期的美國雖然裝備落後,但是美國強大的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很快的填補了美國的這一弱點,美國兩面環海,沒有戰爭的陰雲籠罩,其強大的工業實力可以很輕鬆的被體現出來。德國雖然工業發達但是其工業實力並不如美國。
-
3 # 金牌快遞員已上線
因為二戰時期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國力已經強大到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地步,盟軍能打贏軸心國可以說主要都是美軍的功勞。
第一、美軍後勤保障是很完善的,各種軍需物資源源不斷的運往盟軍國家和前線,戰爭打的就是消耗,美軍的伙食當時是最好的,當時美國在後勤保障方面完全沒有壓力,而德國當時後勤明顯不力。
第二、工業非常發達,二戰中,美國造了1500多艘各類軍艦,其中航母就有150多艘。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生產近30萬架飛機,僅戰略轟炸機就有好幾萬架,碾壓德意日。僅底特律的克萊斯勒工廠一家就生產了近4萬輛坦克。
第三、美國當時有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人才,德國作死迫害猶太人把科學家趕到了美國,幫美華人造出來了原子彈這個殺手鐧武器。
綜合國力直接決定了一國的軍事實力,在大規模戰爭中,強大的經濟和工業生產能力能直接影響到戰爭的勝負,在這點上德意日輸得不虧。
-
4 # 海市蜃樓489
首先因為德國受環境所限制,海軍是短板,只能用狼群方式騷擾!由於美國和歐洲隔著大西洋,海軍差想攻擊美國是不現實的,一個英吉利海峽就擋住了德國戰車何況大西洋乎!
-
5 # 學士貓
從長期來看,戰爭主要拼的是綜合國力,我們現在看一下一個簡單粗暴的指標:GDP
美國:2000 多億美元(1940年)
德國:561 億美元(1940年)
蘇聯:433 億美元(1941年前後)
日本:283 億美元(1937年 一說60~70億美元)
中國:據估算應該為日本的1/2或者1/3左右(1937年)
從GDP來看,美國明顯是世界老大,用財大氣粗來形容並不為過!
論科技實力,二戰期間,世界的科技中心從德國逐漸轉到美國。整個戰爭中,發展先進武器最多的也當屬美德兩國。德國開發了巡航、彈道導彈、噴氣式戰鬥機等,在陸軍上,有先進的虎式、虎王坦克以及領先的紅外線夜視裝置。美國則在原子彈、雷達和光學裝置上有所領先。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工業實力和工業潛力,美國單獨處於美洲大陸,周圍並無強國威脅,東西瀕臨世界兩大洋,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海軍,對岸的國家很難對美國本土造成威脅。
後來的歷史也說明了這一點,日本聯合艦隊已經足夠強大,世界前三沒有問題,但最多也只能打到美國的夏威夷和中途島,本土大陸則鞭長莫及。
德國與美國開戰後,唯一能夠夠得著美國本土的武器是遠洋潛艇,充其量也只是用攝像機透過潛望鏡拍攝一下美國濱海城市的夜景而已。後來雖有透過遠端洲際導彈攻擊美國的想法,但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再加上已處於戰爭末期,已力不從心,最終作罷。
正是這樣的得天獨厚的位置優勢,使得美國可以盡情的猥瑣發育,歐洲的英法德意蘇、亞洲的中日蘇等,一言不合就開戰,長期上演春秋戰國的劇情,很少由國家能夠有足夠長的時間來潛心發展經濟和科技,而美國則可以充分準備,在自己認為萬事俱備、穩操勝券的時機參戰,這是美國在經濟上碾壓他國的一個重要原因。
美國的國土和人口以及自然資源也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國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人口2億左右,又有雄厚的工業基礎,戰爭動員以後,僅需幾年時間,便會爆發出驚人的軍備生產能力。
到1945年,美國已經擁有一千萬的軍隊,戰機年產量超4萬架,坦克兩萬餘輛,海軍擁有的航母數量超過100艘,戰艦不能勝計。
更為重要的是,自始至終,美國的本土工業未受到任何皮毛的損失,而德國和日本的工業區則被盟軍反覆轟炸,一直在炸了建,建了炸的週而復始,累的快吐血了!
所以,用帝國時代這個遊戲來比喻,美國出生在一個面積遼闊、資源豐富又有足夠農民的島上,遠離大陸。大陸上的國家總是在遠交近攻、戰爭不斷,而美國一直在猥瑣發育,待時機成熟,一鼓作氣,重兵登岸,來了一場漂亮的秋風掃落葉,一波推了大陸上的文明,如是而已!
上幾張二戰末期美軍的照片給大佬們欣賞一下:
-
6 # 我1個人生活
1,國土面積,美國的國土面積是德國和日本的很多倍,德國在歐洲都自顧不暇,更不要說跨過大洋去攻打美國,及時打到了美國本土,國土面積也能拖垮德軍
2,戰略資源儲備,美國的戰略資源是全球最充足的國家,各種礦,所以美國不怕長時間的戰爭!
3,強大的工業能力,經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美國是全世界工業最強大的國家,拿太平洋戰爭來說,前期美國太平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的實力相差無幾,但關島戰役美國擁有航母27艘,甚至美華人說他們可以在3天製造出一搜航母,所以攻打美國很難
4,將領,德軍名將:隆美爾,曼坦斯因,古德里安;英軍名將:蒙哥馬利;蘇聯:朱可夫 ;日本:山本五十六;美軍名將:艾森豪威爾,巴頓,麥克阿瑟,尼米茲。在當時的戰場上,隆美爾對陣蒙哥馬利和巴頓在北非,曼坦斯因對陣艾森豪威爾在歐洲,麥克阿瑟和尼米茲對陣日本在太平洋。所以美國本土很安全。
5,科技,二戰時希特勒實行種族滅絕政策,一大批科學家被屠殺和出逃,而美國是科學家理想的去處,而美國在二戰前幾年沒有參戰,所以在科技方面他們對戰爭有充足的準備。
-
7 # 歷史神秘人
二戰中的美國確實夠強大的,二戰中同盟國之所以能勝利,就是由於美國加入,世界第一工業的美國用自己超強的物資對英法的歐洲國家和亞洲中國等源源不斷的輸血,把德日意活活耗死了。當然也不能說打敗美國就不可能,美國同樣有死穴,那就是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這條運輸線了,一旦德國和日本控制了這條生命線,不但可以切斷美國對其他國家的輸血,同時可以聯手合力對付美國,也許二戰的結局就不一樣了。
日本的黑島龜人就看出了美國的死穴制定了“黑島戰略”,內容就是先捨棄太平洋不顧,取印度洋西進,進軍地中海,同德國在近東和遠東的進攻密切配合,以地中海為軸心,滅掉大英帝國艦隊,佔領戰略要地,消滅敵人基地,從而囊括歐亞非,橫掃美俄中。黑島戰略的確能夠擊中美國軟肋,不過要德國配合啊!日本把戰略告訴了希特勒,希特勒也認為戰略很不錯,雷德爾元帥還制定了地中海戰略,就是在東線抽掉50個師,去掃蕩地中海,滅掉英國,在印太與日本會師聯合打擊美國。只是1942年時,希特勒認為地中海戰略就是個錯誤,廢止了這個戰略,一味的和蘇聯死磕,而德國不履行計劃,那日本也就沒能力單獨完成了,就這樣黑島戰略廢掉了。
假如黑島戰略真的實行了,美國還真的麻煩哦,畢竟德日聯合起來攻打美國本土,美國自己都顧不過來,那還有精力去為同盟國輸血啊,雖說美國有實力對抗德日的聯合攻打,問題是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美國要把工業產能轉化成軍事產能是需要時間的,一旦中間被德日攪亂了,那就需要更多時間去備戰了,美國是否能耗得起就是未知數了。當然羅斯福很清楚美國的命門,所以制定“先歐後亞”的戰略,只要搞定德國,一切都好辦了,日本相對德國來說還是弱了些,打敗德國才是二戰勝利的關鍵點。所以羅斯福頂著美華人孤立的心態,楞是要給英國輸血,要武器給武器,“租借法案”,給陷入絕望的英華人送去了溫暖和力量,再者丘吉爾這個胖子就是死磕德國,就是不議和,拖著德國拼消耗戰,讓美國有更多時間造成軍備的轉化。還有就是美國對蘇聯的支援了,對蘇聯的輸血,讓蘇聯有本錢和德國死磕,這樣一來,德國面臨兩線作戰,哪有精力去實行什麼“黑島戰略”啊,沒有多餘的兵力去進行呢,德國不施行,日本是單獨做不了的,最後德國和日本是各打各的,沒有聯合一起打美國,讓美國有時間和精力完成戰略準備,最後美國參戰,幹掉了德日,同盟國取得了勝利。
“黑島戰略”無疑是個高明的戰略,一旦實行還真的給美國造成很大的麻煩,問題是高明的戰略要用實力作為依託,你沒有那個實力,怎麼去完成戰略呢,以美國為首的同盟國,不管從那個方面都比軸心國要強的多,再說了,就算你能實行“黑島戰略”,美國就不能實行相應對付你的戰略嗎,反正我美國好牌多的是,難道還不能制定出一個壓制住黑島戰略的戰略嗎,美國又不是傻瓜,人才還是有的,所以說還是實力決定一切,沒有實力,再高明的戰略也是白搭,當然有個例外,那就是德國先有原子彈,問題是德國沒有原子彈呢,所以一切都是空談,美國確實難以打敗啊!
回覆列表
美國休養生息,養精蓄銳,集中強大優勢兵力一處,更有強大的炮火極時支援,憑藉強大的實力和能力一舉打敗德軍,嬴得戰爭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