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哥一號

    依實,太子胤礽被二次廢黜,康熙的子嗣中也只有雍親王最有即位資格,作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實際上的繼承人雍親王已經具備了:肅清吏治反腐倡廉、經濟改革強國富民、勤政愛民奉行天道、隔代子嗣後繼有人等的多項條件!雍親王絕對是合法繼承人!傻子才會相信繼位懸案一說!

  • 2 # 青年史學家

    其實跡象很多,但是都不明顯,在此不得不感嘆一下,雍正王朝真是一部神劇,許多細節都是別具匠心,可以前後關聯,讓大家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康熙一開始就有意培養雍正,只不過大家都沒注意

    看完《雍正王朝》這部劇的同學,一定都會注意到,康熙最痛恨最厭惡的就是朋黨,在朝中結黨營私,並且認為這是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讓所有大臣皇子銘記!正是這樣一位痛恨朋黨的皇帝,對自己的兒子結黨營私不管不問,特別是八爺黨,他一直知曉,但是隻是暗中發作,很少公開發難!

    但是在有一集中,康熙放出了很明確的訊號,他對雍正講,他有意將雍正培養成一名孤臣,何為孤臣?孤臣就是孤身一人的大臣,在朝中沒有黨羽,孑然一身。這也是康熙的理想型繼承人的樣子,所以說康熙早就在秘密培養雍正,只不過所有人都不明確,連雍正都矇在鼓裡!

  • 3 # 楊角風發作

    前面一個回答楊角風講了浩浩蕩蕩的八王議政大戲,從多個細節分析出,這一切只不過是雍正帝設的一個圈套而已,老八胤禩不管怎麼努力,他都是鬥不過皇上的。

    正如老八胤禩自己說的那樣:

    “你如果不是皇上,你是贏不了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一下,這麼多朝臣擁護的老八胤禩到底為什麼跟皇位無緣?他跟老四胤禛比到底差在了哪裡?

    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我們看《康熙王朝》的時候,感覺暢快淋漓,主角康熙大帝簡直是BUG的存在,豪氣萬丈,彷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看這部劇就是一個字“爽”!

    可是看《雍正王朝》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從一開始就感覺特別壓抑,特別緊張。不管是康熙帝還是雍正帝,總是有太多的無奈,總感覺這皇帝做的實在是憋屈,有力使不出的感覺。

    但是,如果我們靜下心來細細的分析,不難發現,康熙王朝更像是一個朝氣蓬勃的少年,而雍正王朝卻像是一個久病不愈的老人,而且兩者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絡。

    康熙帝從即位開始,先是擒鰲拜、接著平三藩、隨後收臺灣、最後再滅葛爾丹,簡直就是開掛的人生。

    可是隨著年齡增加,在位時間加長,等到了康熙晚年,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應接不暇。

    而雍正王朝這部劇的起點就是晚年的康熙帝……

    如果我們再細細的研究一下,不難發現,整部劇都是圍繞著一件事展開的:

    不管是江南賑災,還是追繳戶部欠款、刑部冤案、西北戰事,再到雍正帝即位以後的新政推行,老八胤禩造反等,歸根結底,就一個東西,那就是“錢”!

    錢就關乎到民生,也關係到大清的延續,劇中一開始康熙帝就盯著一副對聯,也說明了他有心改革,卻無力推行: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不僅康熙帝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雍正帝也一直為這個問題而奮鬥,這就是整部劇的主線!

    二、

    康熙帝到了晚年,突然發現國庫沒錢了。

    國庫沒錢,是有好多原因的,按照劇中的說法,總結起來就這麼幾點原因:

    一方面是連年戰爭,比如平三藩,收臺灣,滅葛爾丹,還有就是對沙俄的侵略進行反擊。這都需要花錢,而且每場戰爭都是耗時比較長久的,比如平三藩,整整打了八年仗,還有滅葛爾丹,康熙帝是三次御駕親征,耗時耗力耗錢。

    另一方面則是康熙帝的六次南巡,每次南巡花錢無數,當然,對維護國家穩定有利。

    第三個方面,按照劇中的說法,國庫沒錢,是因為很多大臣借錢不還,這也算是一種原因。

    以上三種原因按照開源節流來講,都屬於節流的範疇,那麼從開源上講,原因是什麼呢?

    那就是涉及到稅收了:

    它的稅收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按照人頭收稅,很多人可能不理解,這種收稅的方法有什麼弊端?

    如果說不存在貧富差距,每個人的年收入都是一樣的,那麼這種稅收方法就沒什麼問題,只要對新生兒及時登記便可。其實每個朝代剛剛開始的時候,貧富差距都不會太大,太大的要不死了,要不就被打了(土豪)。可是隨著國家的穩定,貧富差距就慢慢的展現了。

    馬雲有錢吧?這毋庸置疑,楊角風窮吧?當然窮啦,一個碼字的小職員而已。可是我們兩個人交的稅是一樣的,比如中國2017年總稅收144360億元,按13億人算,每人摺合11104元。一個四口之家,一年交稅44416元。

    可是很多家庭全年的收入都達不到四萬塊錢,沒辦法,只能賣房子,賣土地。而有錢的馬雲就把這些賣掉的房子和土地收走了,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而且富人還隱瞞生子的事實,往往一個大家庭只有一個人交稅。

    三、

    康熙帝意識到這個問題了嗎?

    當然意識到了,所以他自己也不止一次的說到整頓吏治,改革制度。但是為什麼他自己不推動新政,而選擇下一任皇帝來推行呢?

    這就涉及到康熙帝個人的面子問題,還有就是統治的基礎問題:

    康熙帝太在乎自己的名聲了,比如劇中因為二廢太子的事,他不止一次的問張廷玉,後人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最終逼著太子胤礽造反了,康熙帝才下手,末了還說一句,這可怪不了我了。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他才替戶部欠款的老臣償還債務,畢竟這些人也是曾經跟他出生入死的人,是他統治的基礎,傷害了這些人的利益,以後誰還願意替皇上賣命?

    而老四胤禛就不一樣了,康熙帝不止一次的給他灌輸孤臣的思想,而這個思想跟老八胤禩的思想完全相反。

    這也是為什麼最終老四胤禛獲得皇位,而不是老八胤禩的原因。

    老八胤禩不管是個人的素養,還是能力,或者魄力和人際處理能力都是不比老四胤禛差的,甚至某些方面還要強。可是從康熙帝的心目人選來看,這個儲君即使性格有缺陷也沒有問題,關鍵只有一點,那就是不能跟大臣們走的太近!

    這就是剛才提到的稅收問題了,康熙帝要想提高稅收,那麼就得采取富人多交稅,窮人少交稅的策略。那麼自然就會觸及到富人們的利益,那麼這些富人都是誰呢?

    這些富人一部分是曾經跟著康熙帝打天下的人或者人的後代;一部分是經過科舉制度,而邁入到官員行列的知識分子;剩下的就是名門望族,士紳地主之類的人了。

    要知道那個時候雖然說人人都可以參加科舉,可是窮人家有幾個能供得起讀書人的?一般考取功名的人,幾乎沒有窮人家的,雖然也有說寒門出貴子,好歹還有個寒門,大部分人家連這個“門”都沒有。

    四、

    康熙帝為什麼選擇老四胤禛繼承皇位?

    老八胤禩走的是精英路線,有點類似於老蔣哦,因為跟滿朝文武關係都不錯,也是依靠這些人做事,所以他繼承皇位以後,自己不能動這些人,一旦動了這些人,就等於自掘根基。

    動不了這些人,改革就是一句空話!

    而老四胤禛就不同了,在他還沒有即位的時候,他就已經把該得罪的,不該得罪的,都得罪一個遍了。這個人號稱“冷麵王”,不是涼麵的意思哦,用他最好的兄弟老十三胤祥的話講“你是冷面冷心”!

    這麼一個脾氣古怪,又比較倔的皇子,大臣們避之不及,所以,也沒有什麼朋友。

    所以,康熙帝已經穩固了國土,下一步就是充實國庫了,這個重任就交給了老四胤禛手上。

    而老四胤禛當上皇帝以後,果然不負眾望,基本靠一人之力跟滿朝文武對戰,不僅透過“攤丁入畝”從他們吃到口中的糧食硬是奪過來,還透過“士紳一體納糧”把那些最基層計程車紳一族得罪光了。

    我們也不難理解這部劇的主題曲中: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誰能罵雍正帝?還能流傳下來?

    當然是會寫字的人啊,而大部分受益的老百姓因為不識字,也就沒有話語權。就像一部電影評分很低,可是評價它好看的人,沒有權力評分,這也是為什麼雍正帝的口碑不好,別人非說他篡位的原因。

    那麼引申到現在,有人手握百餘套房子,光收房租就收到手軟,有人奮鬥一生買不起一套房。可以讓富人多交稅啊,可是人家會造假啊,想想這段時間的范冰冰吧,罰款八個多億哦,這是什麼概念?

    假如我從今天開始買彩票,每一期買一張,每張都中五百萬,一週開三期,那麼即使我連中一年的特等獎,也掙不到八個多億……

    那麼你還認為《雍正王朝》僅僅是一部娛樂的電視劇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年前的5.12發生時,你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