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歷史
-
2 # 穿越再現彼岸
史書是勝利者編修的史書,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歷史上有很多秉筆直書的史官,皇帝有時輕易修改不了歷史。不過史官有時也因為個人關係或者外在壓力用隱晦的說短修改歷史,譬如《三國志》作者陳壽作《諸葛亮傳》,評價諸葛亮:
治戎所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
這裡說諸葛亮軍事謀略非其長處,又無臨敵應變之才;說諸葛瞻只工於書法,名過其實。陳壽的父親是馬謖的參軍,馬謖被諸葛亮處斬,陳壽父親也受到牽連,諸葛瞻也看不起他,因此對諸葛亮父子的評價比較低。
作為一國之君的李世民對待大臣修編自己歷史非常不放心,多次看修編的歷史,並提出自己的指導意見,這事是否是真實的吶?(晚年李世民劇照)
唐太宗為何要修改歷史?修改歷史的證據有哪些?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死李建成、李元吉,並將他們的後代全部殺死;囚禁李淵;李世民還納李元吉的妃子為妾室。李世民這些政治操作不可謂不狠,但同時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負擔,整天睡不著覺,要讓秦瓊和尉遲恭守衛宮殿才安心。對唐朝建立以及玄武門之變的事情,李世民肯定要看看史官寫的史書,對某些細節部分進行修改,不讓後人看到他醜陋的一面,給世人留下一個光輝形象。
李世民修改歷史在歷史的記載上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間接證明李世民曲意修改歷史記載。按照慣例,當朝的皇帝是不看史官修編的自己的歷史,可是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一有機會就要給大臣施壓,看看史官修編的自己的歷史。(褚遂良劇照,他拒絕讓李世民看國史和起居注)
公元639年,李世民向負責編修皇帝起居注(皇帝所有衣食住行,言論等)和修編國史的褚遂良開始試探,目的是看看史書記載,能不能稍微修改一下。褚遂良是一個秉筆直書的史官,他說:
臣聞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何不書之?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
褚遂良直接拒絕了李世民的請求,意思是很多人都清楚這段歷史,沒必要看和修改。李世民不死心,接著問褚遂良道:
朕有不善,卿必記耶?
李世民這話太直接,意思是玄武門之變我殺了兄弟、侄子,囚禁了父親李淵,你都記下來了嗎?在褚遂良這裡沒有辦法修改,碰了軟釘子。
以上的引用都出自《貞觀政要》,不是隨便杜撰的。根據宋朝修編的《資治通鑑》記載,李世民又問了房玄齡,他也是主編修國史的,李世民問道:
前世史官所記,皆不令人主見之,何也?
房玄齡回答道:
史不虛美,不隱惡,若人主見之必怒,故不敢獻也。
李世民想看自己的起居注和國史,問為何不讓皇帝自己看自己的歷史。儘管房玄齡說出了理由,大臣朱子奢也反對李世民看,李世民鐵了心要看看修編的自己的歷史。李世民不單單是看了自己的《起居注》和國史,對有些重大地方提出了自己的指導意見。(許敬宗劇照,房玄齡安排許敬宗刪修歷史,許敬宗還利用修史大撈外快)
李世民修改歷史的言語都記載在史書上,直接證明他修改了某些特定的歷史。
李世民修編歷史黑了那些人?李世民修編歷史,由事及人,被黑的最慘的是這四個人:隋煬帝楊廣、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淵,這是按照抹黑慘重程度排列的。
很多人認為李世民肯定修改了“玄武門之變”的歷史事實,答案是錯誤的,玄武門事變的過程沒有多少修改。事變的動因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爭奪權力,兄弟鬩牆,李世民把自己起事的動因改成了“安社稷,利萬民”,一下子所有事情都是合情合理,是大義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劇照)
太原起兵,本是李淵趁機起義,鑽了隋煬帝南巡,農民起義軍紛紛起義的空子,長安空虛,他趁機奪取了長安。這段歷史的主導者是李淵,李世民、李建成是左膀右臂,處於輔佐的位置。李世民修編的歷史玄之又玄,他首先推崇太原起兵前的一個靈異現象——二龍戲珠,這裡有深意,本來是李淵主導,變成了李世民和劉文靜密謀起義,起義前夕才告訴李淵,突出了李世民的光輝形象。至於李建成本來在政治軍事地位上和李世民是同等的,現在變得一無是處,毫無功績可言,這也間接證明李世民打下了天下,玄武門之變是迫不得已收回自己奪取的天下而已,從根本上上否定李淵、李建成、李元吉的歷史功績,這招相當高明。其實明眼人一眼都看了出來,李建成如果如此不堪的話,李淵怎麼可能將帝位傳給他!(隋煬帝劇照)
最慘的應該是隋煬帝楊廣了,從諡號到個人事蹟沒有一點好的地方,但隋煬帝修建了大運河,福澤中國1000多年,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這些歷史功績都是不能馬上顯現出來,稍微久一點這些政績的好處就展現了。隋煬帝一個人想把幾代人幹完的事情全部幹完,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最終導致大隋崩盤,抹黑他也是凸顯唐朝的正義形象。
由於有完備詳細的歷史記載,李世民修改歷史這事在宋朝就已經非常明瞭清楚的,史書也做了一些修正記載。 -
3 # 歷史微點
唐太宗對我們來說,都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皇帝,勵精圖治,雄才大略,創下了“貞觀之治”的康平盛世,是一代明君。
可是他的豐功偉績,我們是怎麼知道的呢?是歷史記載資料。自古以來,歷史告訴我們的幾乎都是“成王敗寇”現實,但說實話,這些並一定都是真實的,很多時候就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最終無非就是為他們歌功頌德罷了。修改國史並也不是隻有唐太宗一個人,那唐太宗為什麼要修改國史呢?
為自己正名按照封建社會儒家的傳統思想,做為老二的李世民當然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我們看到聽到的是,大唐的建立,是李世民帶領著秦瓊尉遲敬德等一班人馬歷盡千辛萬苦打下來的,似乎沒有李建成李元吉什麼事兒,也很少提到李淵,並且李淵起兵也是經過李世民的勸導加逼迫才開始的,所以這麼看來,從從始至終都大多是李世民的功勞,李世民當皇帝似乎也是理所應當的,沒什麼毛病。
為自己洗白“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揮之不去的夢魘,但在現在看來李世民做的沒錯,那哥倆要殺他,他是出於保護自己才反抗的,建成元吉兄弟倆兇狠殘暴,做了不少壞事,被殺是死有餘辜,民心所向,李世民是正義的一方。
李世民的登基,是六十歲的李淵,已經老了,心甘情願的讓位給李世民。
可歷史上,除了乾隆不好意思超過爺爺康熙的在位時間,萬般不捨的讓位給嘉慶,黃帝自己活著卻讓位給兒子的,還真是不多。就是乾隆在讓位當太上皇之後,還一樣指手畫腳的,弄得嘉慶有苦說不出,最後拿和坤出氣了事。可是李淵當太上皇之後就音信皆無了,經歷了痛徹心扉的兒子相殘後還能又活了九年,你說這皇帝他讓得甘不甘心?
為自己歌功頌德。關於修改國史,我們看到的也是史官“剛正不阿”,回絕李世民“實事求是,不改”,之後李世民也是“慷慨大度”的說“不改就不改”。然後我們就看到了史料上李世民帶領正義之師,東征西討,戰功卓著,為了自衛殺兄戕弟,為民除害,老爹心甘情願把皇位傳給他,登基後高瞻遠矚,廣開言路,仁政愛民,勇於納諫,團結各民族群眾共同建設新局面,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建立豐功偉績的毫無瑕疵的偉大君主。
其實李世民改不改國史,他都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能把國家治理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也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幸福無憂的就是好皇帝。但是修改國史,真是不免有沽名釣譽之嫌。
回覆列表
感覺有三方面原因吧。
一者,他的得位過程不太順正當,殺兄屠弟逼父,娶兄弟的妃子,這一切都不很光彩。有些細節需要掩蓋,不能任由史官抖露出來。
二者,唐初的政治鬥爭實在過於慘烈,比前隋還不堪,楊廣和楊勇畢竟沒有到兵戎相見的地步,李世民則是親手殺的大哥。但他偏偏又十分要強,非要光明正大地讓史官公諸於世。他的原初想法是讓世人知道太子和齊王的惡,但是史書的話怎麼拿捏,怎麼評價,都需要非常精準地體現他自己的想法,於是乎,修改國史就很必要了。
三者,他是個雄武過人、治績輝煌的皇帝,也同樣不願意讓史官操縱著評價自己的權力。這種控制慾,可能也決定了他要修改起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