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只對你好69063818
-
2 # 曹老師xixi
李鴻章發展洋務,鞏固清廷統治,提升清朝國際形象,確是其之功績,當縱觀其一生,是過大於攻。
很多人認為李鴻章的問題是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但實際上卻不是,條約內容的最終定奪之權李鴻章還是沒這個本事有,就算是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清廷雖然授予李鴻章全權之權,當最終定奪還是慈禧光緒,李鴻章只是背了這個鍋。
為什麼大多言論李鴻章都是負面的,那是因為李鴻章確實有“誤國”之過,作為清朝最有話語權的大臣(沒有之一),卻總是因私引導清朝向錯誤的觀點發展,這就是李鴻章的過。
例如在新疆收復戰中,新疆全境已被英國支援的叛軍佔領,沙俄再次趁火打劫佔領伊犁等西北重鎮。在清朝即將失去全國六分之一的關鍵時候,李鴻章作為中樞大臣卻在不斷要求清廷放棄新疆,稱新疆為不毛之地,民風彪悍,資源匱乏,不如集中精力保衛中原十八省。若不是左宗棠主戰派與其舌戰,也許慈禧就聽了李鴻章,放棄了西北了,左宗棠克服軍餉糧草困難,與裝備英式裝備的叛軍激戰於新疆,收復除沙俄佔領的新疆全境,而曾紀澤又前往聖彼得堡與沙俄不斷談判,最終與左宗棠一同收復新疆全境,英國驚歎道“中國迫使俄國做出了它從未做過的事,把已吞下去的領土又吐出來了。”後在不斷努力下清廷終於於1884年新疆建省,鞏固了中國的版圖。
再例如中法戰爭,學過歷史的都知道,中國不敗而敗,中法戰爭中清朝雖然馬尾福建水師全軍覆沒,但並非不能敵而失敗,又到了國難關頭,李鴻章又在幹嘛?他不是備戰,而又是妥協,他積極派人與法國談判,哀求停戰。李鴻章擔心國內反法情緒太高,又排擠強硬派左宗棠,建議朝廷任和事佬張之洞處理戰事,誰想後期戰事竟發展到清朝竟然逐漸佔據上風,越南邊界清軍大敗法軍,鎮海又擊敗法國艦隊,臺灣巡撫劉銘傳雨南洋艦隊也迫使法國艦隊進退兩難,無法登陸,法國名將就此孤拔傷重死於澎湖,連法國內閣也倒臺了。而李鴻章又給出了錯誤的判斷,他認為不能再惹怒法國了,趕緊要求見好就收,最終造就了世界著名的“不敗而敗”,永久失去安南地區。
而與李鴻章關係最大的,莫過於與甲午中日戰爭,這是李鴻章嫡系部隊與侵略者的戰爭,結局都知道,中國陸海軍均完敗,很多人認為,這是李鴻章一人敵一國,這是由於清軍裝備落後,這是由於翁同和背後捅刀子,那我就問,新疆保衛戰和中法戰爭哪個不是一人敵,比起淮軍和北洋水師,哪個有你裝備先進,為什麼最高最高指揮官的李鴻章在戰爭開始為什麼沒有積極備戰,而仍然寄希望於歐洲列強來調停,已到箭在弦上之時,卻命令北洋艦隊必戰保船,讓北洋艦隊無法敞開手打仗,而陸軍竟然任用葉志超為主帥,難道李鴻章不知道葉志超到底是什麼水平嗎?竟然在天時地利人和都皆佔的北韓戰場,一天都全軍潰散,最為最高長官的李鴻章難道不知道淮軍軍紀渙散嗎?
其例項子數不勝舉,在早期的日本侵略臺灣事件上李鴻章也是對日本妥協,居然還主張對日本賠款,有錢打發了事,在北韓設省事件,李鴻章也不主張,琉球滅國事件上,琉球國王不斷找李鴻章,李鴻章而是敷衍了事,在長崎事件,本來可以將日本扼殺在搖籃裡,正是因為李鴻章由於自身原因沒有給清廷提出正確的建議,才導致至今還有歷史遺留的問題。作為權臣,自嘲“裱糊膠”,這也是他對自己一生的否定,也體現了不負責的態度。
-
3 # 亦文亦物
不同的地位,便有不同責任,不能苛責老李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在代入時代歷史的同時,也要看當時主人公身處什麼位置。戰爭一起,做為老百姓遠走他鄉肯定是沒有問題,但作為士兵則不然,一旦脫離隊伍便是逃兵。不是說二者人格權利之類的有什麼差別,而是身上揹負的責任不同。
也要明白一個原則:論行不論心。只看這個人做了些什麼,造成什麼後果,而不是看初心是好是壞。明白了這些才能真正評價一個歷史人物。
首先我們來看李鴻章在當時是一個什麼位置:中堂大人、外交大臣、洋務大臣、北洋負責人、淮軍負責人等等,可以說是軍政一把手都抓了個遍,他身上的責任自然是非常重大的。不說振興中華,起碼讓大清不再做任誰都能宰割的羔羊是最起碼的,哪怕就是做羔羊也得讓羊長點角有頂人的本事。你可能說他做了啊,興辦洋務、辦海軍,只不過是支援不給力罷了。但其實問題就出在這裡。
大家都說李鴻章是個裱糊匠,盡到了自己的義務。確實李鴻章給大清這屋子裱了一層紙,搞了一個同治中興。但咱們要知道,李鴻章拿的錢可不是隻能搞一紙老虎啊,拿的可是能搞真老虎的錢。
當時世界上誰都認為大清是有真老虎的。那麼錢去哪裡了呢?宰相合肥天下瘦!大家都只說老太太把炮彈錢給修園子了。可是肥了他這宰相的錢怎麼不拿出來呢?拿了真老虎的資源,卻給出了個紙老虎,當然是該受到指責。
其次,再說對外籤條約,若說馬關條約是無可奈何,回天乏術,那中法條約呢?這可打的不是敗仗啊,怎麼簽了個戰敗條約回來了呢?再加上為了和左宗棠爭權,喊出“倒左先倒胡”等事情,可以說是不甚列舉。這是該一個合格的帝國宰相做的事嗎?
如此這般,李鴻章不冤矣。 -
4 # 橙咖精剪
李鴻章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漢奸",所謂“李二先生是漢奸”指的是他的賣國行徑,賣了誰的國?滿清的國,他又是漢人,所以叫漢奸,跟我們所理解的漢奸有些不太一樣。還有一句諷聯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前面諷刺的是疆臣之首李鴻章,後面諷刺的是帝師翁同龢,李鴻章職業生涯晚期確實有貪墨行為,他給子孫留下的遺產多達兩千萬兩銀子,容閎更是推斷有四千萬兩之多,這還不包括他在鄉下的田產以及各地的房產,同時代的左宗棠遺產只有兩萬兩白銀,加上其他不動產,一塊換算,差不多三萬五千兩。同朝為官,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李鴻章年輕時
李鴻章的負面形象多與上面兩個因素有關,但近年來對李的看法也有漸趨公允的態勢,對李的一些功績也持肯定意見,學界如此,百姓也多少會有些改觀。
自喻為是清朝的裱糊匠的李鴻章,在他的賣國行徑上多是扮演著談判專家的角色,多年的洋務與外交生涯,讓他在帝國主義者眼中成為一個通達明理的不二談判對手,另外,如果沒有清廷的授權,李鴻章就是再有幾個膽子,也不敢隨便跟他國締約的,也就是說,李鴻章所簽署的不平等條約是在慈禧為首的清廷決策者拍板之下才簽訂的。赴日本馬關前,李鴻章已得慈禧的許可,予以全權,即便割地賠款也可以接受。再往遠點說,大奸臣嚴嵩很多人都知道,人們都罵嚴嵩如何如何,其實人家嚴嵩真是有冤沒處訴,嚴嵩秉承的全都是嘉靖皇帝的旨意,沒嘉靖授意,嚴嵩再有100個膽子也不敢那麼幹。要不然徐階搞倒嚴嵩前要對黨羽說:別說事實,就說嚴嵩要造反就行。再往近點說,康生,算了還是不說了。
嚴嵩畫像
李鴻章所處的是個風雨飄搖的時代,用教科書上的話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時代,本土經濟瀕臨破產,所以他們要辦洋務建工廠,搞基建修鐵路,辦水師鞏固國防,這些活沒個有能力的官員肯定搞不好,而李鴻章就是那個幹事的人,他確實是個實幹家,有著挽大廈於將傾的手段。但他的功績因為簽了幾個不平等條約被無情地忽視了。
李鴻章是個很重感情的人,他把他最喜愛的小女兒嫁給了清流張佩綸,那時候張佩綸四五十歲了,仕途遇到了瓶頸,每日飲酒,常遷怒於身邊的人,小女兒李菊藕為此頗為傷神,李鴻章知道以後,經常給她寫信,開頭是這樣的:可愛的女兒,你一向是快樂的,聽說你最近不快樂了,為什麼呢?爸爸很擔心你。一個慈愛父親的形象脫然而出。李鴻章的文章也是筆端常帶感情,他中秀才時寫的文章是一篇神話愛情故事,寫的那個纏綿悱惻你儂我儂,考官看後拍案叫絕,果斷錄取。李鴻章的人情味也被他帶到了官場裡,他的愛將劉銘傳死後,太監去他家上諡號,索錢2000兩, 可以上個莊肅,劉家沒錢,李鴻章聽說後給太監送去了800兩,但是有點晚了,劉銘傳最後諡號是壯肅,很有些草莽氣息,比莊肅就差太遠了。心細如髮的李鴻章為身後計,為子孫計,他搞錢也是可以理解的,況且當時官場,如果成海瑞那樣的人,完全沒有活路的。再者,權傾一時的他是不是也存在著一點這樣的心理“我撈點錢,朝廷也對我放心點”這是為自保計。
日本下關有條在他遇刺後專修的小路,至今還在
回覆列表
因為李鴻章作為軍機大臣國務資政在慈禧的授意下籤訂了好多喪權辱國的諸多條約,致使大清國失去了太多的國土與白銀,但李鴻章也有靚麗的一筆江南製造總局北洋水師奠定了民族製造業海軍雛形,不踏上日本國土,表達他憎恨日本的一面也是有骨氣的,但慈禧還有那些貝勒拿李鴻章當槍使也是史實,這個人物有可悲可憎恨也有可敬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