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雪夢不逝
-
2 # 大獅
咸豐歸西之前,留下遺言要顧命八大臣制約慈禧,並要求其用心輔佐新君,也許他已經算計到慈禧將來會除掉這些絆腳石,但是他沒有辦法,只能寄希望於雙方互相鉗制,確保大清的安危與兒子載淳(同治)的皇位,至於這場鬥爭最終誰贏誰負他已經看不到了。
(顧命八大臣▲)
為何要用八大臣制約慈禧,那是因為咸豐早已看透慈禧膨脹的慾望和野心 ,他擔心出現漢武帝時期鉤弋夫人的局面,因“主少母壯”出現的皇權被奪局面在歷史上出現過多次,恰恰26歲的慈禧就是一個頗有心機和權力慾望的女人。如果沒有人約束她,早晚她要鬧出事端。
於是乎,載垣、端華、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被任命為“顧命八大臣”,也稱“贊襄政務八大臣”。這八人身份不一般,要麼是皇室宗親,要麼是功勞之臣,要麼是軍機大臣,其中以肅順最為攬權,這些人早就對此慈禧看不順眼,如今先帝已故,他們便以為自己真的可以代君行事了。一方是權傾朝野的八大臣,一方是母憑子貴的慈禧皇太后,兩派都想扳倒對方,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小皇帝掌控在自己手中。
(這個慈禧顏值高▲)
慈禧知道自己如果不剷除這八個人,將來自己一點會被打壓到毫無權力,甚至有可能丟失性命,最毒不過婦人心,要想成大事,便不在乎使用什麼手段。一直關心熱河局勢的恭親王奕欣,出現在慈禧的心頭之中,如今只有靠自己這個小叔子幫助自己成大事。奕欣這個人對於權力也充滿著慾望,他才不心疼這位皇帝哥哥是死是活,他要的是權力。如今慈禧這對孤兒寡母正是自己利用的物件,他也清楚自己也是慈禧利用的物件,既然雙方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麼就只有並肩作戰。
而肅順等八人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孤兒寡母也沒有家族勢力可以依附,最終權力一定會被自己這一方奪得。但他們真的低估了慈禧的能力和手段,也沒有想到女人的眼淚會有如此大的殺傷力。
(鐵林版恭親王▲)
慈禧是個很會演戲的女人,絕對是個影后級的人物,當她看到前來迎接新皇帝迴鑾的文武百官之後,當場聲淚俱下,而且哭的幾度昏厥,她在訴說自己不幸的同時,痛斥肅順等八人欺君罔上,欺負自己新寡和皇帝年幼。結果這一哭一鬧,迅速博得大臣們的同情,有大臣當場表明要跟肅順等人勢不兩立,更有大臣說出“何不重治其罪?”的話。
有了奕欣和眾位大臣的支援,慈禧太后以皇帝的名義頒佈上諭,解除肅順等人官職,並在兩日後下令逮捕了端華、載垣等人,肅順還未返回京師就被逮捕。四天後諭旨頒下,下令處斬肅順等人。慈禧一介女子,僅僅用了六天時間,就扳倒了權傾朝野的八大臣,令人實在稱奇。
(肅順眼神很霸道▲)
可憐肅順等人,斬首當日遊街示眾,百姓聽信蠱惑,認為這些人都是罪大惡極之人,再者有便宜人可以隨便打誰能不打,於是乎,這一路遊街示眾,等待肅順的是石塊、土坷垃、菜根和汙穢之物。
等到到達刑場之後,肅順已經被砸的面目全非,連相貌都辨認不出,即便如此,肅順仍破口大罵。劊子手擔心肅順再罵下去會惹出事端,於是將肅順舌頭割掉。肅順披頭散髮、口噴鮮血,但掙扎不跪,劊子手找來鐵棍硬生生將肅順腿骨打折,這才將其斬首。
自此後,慈禧開始了自己的垂簾生涯,更成為近代史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女人。 -
3 # 梅園布衣
清文宗咸豐即位後,大清王室早已失去了康乾盛世的光彩。此前諸位先輩遺留下來的各種弊端日積月累都成為咸豐帝的負擔。儘管他頗有振作之心,勤於政事,怎奈內憂外患頻仍,不堪重負的他年紀輕輕就駕鶴西歸。臨終前,為了幼小的兒子能在亂世中坐穩金鑾殿,煞費苦心地設計顧命八大臣與兩宮太后互相制約的輔政格局。然而他剛死不久,慈禧就除掉顧命八大臣,奪取了實際的最高統治權,大清王室也由此加快了滅亡的程序。咸豐設計的輔政格局為什麼會破呢?
首先,咸豐帝本身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古來皇室子幼母強亂政的事屢見不鮮,即使不象漢武帝那樣除掉儲君的母親,也不應該授予慈禧高於八大臣的權力。對奕訢的使用也顯乏術。既然知道自己文韜武略比不上奕訢,而且當初爭儲君之位時就埋下恩怨,要麼就善於籠絡,讓他為己所用,要麼讓他徹底靠邊冷盤,兄弟爭權的矛盾解決不好必然是仇敵。這兩招棋沒走好,使慈禧與奕訢聯合在一起,毀的不止是清朝社稷,也給國家留下了萬古傷痛。
其次,慈禧是一個心狠手辣的陰險女人。如果說當初極力靠近咸豐僅僅是為了後宮爭寵,那麼當她看到咸豐病死,就產生了奪取權力的政治野心。她知道咸豐指定的顧命八大臣對她都是沒有好感的人,為了自保並壓倒對方,她充分利用了皇太后的有利身份,聯手一直不受大臣們待見的奕訢,並透過奕訢聯絡京城的軍隊,搶先下手,地位優勢加膨脹的野心再加上爭得先機,必然是勝算在握。
再次,顧命八大臣平時瞧不起慈禧和奕訢,而且矛盾很深。在接受託孤之後,可能也感到責任重大甚或前途坎坷,但他們萬萬沒想到慈禧和奕訢早已磨刀在手。他們甚至連將來可能出現的種種變局以及如何去破解和應付都沒考慮到。地位劣勢加事無對策再加上被動,必然破局難免。事實上,他們在回京途中就被逮捕,載恆、端華被賜死,肅順被斬,其餘五人被革職,毫無還手之力。
有史料載,當年皇大極在征服滿族部落時,被正藍旗打敗過,而且正藍旗歸附後與皇太極一直不合。皇太極曾告誡子孫們,要保持正統地位就不要在正藍旗的女人中選妃和立後。慈禧在想方設法靠近咸豐時,身邊有大臣向他提醒此事,他迷於慈禧的美色,全然不拿先皇警誡當回事。
咸豐登基後,朝廷進入多事之秋。在處理內憂外患過程中,朝中不可能沒有幹臣,關鍵是咸豐沒有識人慧眼,也沒在患難中交到幾個正直敢為可以託事的重臣。事到危急關頭,企圖以多位大臣之間以及大臣與皇后之間的互相制約來實現他所期待的目的,結果事與願違。但從這一點看,他對歷史知之太少,政治閱歷太淺,當皇帝更不成熟。
-
4 # 小玥歷史
我覺得有以下4個原因:
1、八大顧命大臣大都屬於滿族,到了清末滿族八旗勢力並不強勢了,漢臣的崛起勢在必然。
2、慈禧太后有咸豐皇帝留下的代表皇權的“印章”,關鍵時候可以代表皇帝下達聖旨。
3、有恭親王奕忻的支援。在當時的內憂外患下,皇權沒有落入大臣之手,也使得清政府繼續續命。
4、因為咸豐沒有將朝廷三股政治勢力(帝胤、帝后、朝臣)加以平衡,對權力失衡形成的政治危局認識不夠,造成的最終結果是:帝后勢力同帝胤勢力緊密結合,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宮廷政變---“辛酉政變”。
回覆列表
咸豐皇帝在位11年,在位期間勤於政事,除弊革新,罷免了一批道光朝的腐臣,無奈大清積重難返,內憂外患嚴重。咸豐元年1851年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一直持續到同治年間,才徹底剿滅。1856年又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英法聯軍逼進北京。咸豐帝無奈戰事不利,只能攜家帶口逃往熱河。國勢衰微下,咸豐病重,立唯一的6歲兒子載淳為皇太子,臨終拖孤給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共八大臣。又命皇后鈕祜祿氏和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後來的慈禧)掌兩枚印章, 八大臣得到了實權。但旨意釋出蓋章用印仍需這兩位女人。咸豐帝撒手西去,載淳即位,上母后皇太后鈕祜祿氏為慈安皇太后,聖母皇太后葉赫那拉氏為慈禧皇太后。
慈禧是位野心家,權勢欲極強,妄圖實行兩宮垂簾聽政。八位大臣不同意,雙方爭得面紅耳赤。慈安是個沒主見的人,受到慈禧的挑唆,決定聯合恭親王奕訢,剷除八位礙手的人。
皇帝駕崩,奕訢趕到熱河。兩宮太后秘密串聯奕訢,密謀大事。奕訢也苦於自己的哥哥猜忌,一直無法得到實權。雙方一拍即合,奕訢在八大臣面前秘而不宣,八大臣絲毫沒查覺,危險正在逼近。
奕訢藉故提前六天回到北京。串聯擁有軍權的醇郡王奕譞、僧格林沁等,實際控制北京的軍事力量,等待著八大臣獵物的到來。
載著皇帝靈柩,八大臣剛回京就被逮捕了。慈禧等人宣佈八大臣罪狀,八大臣被誅。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奕訢等人也獲得了想要的權力,辛酉政變以八大臣的被誅,慈禧的勝利告終,咸豐試圖留下的朝局被徹底打破。
慈禧能政變成功,是咸豐的託孤不智、也是八大臣的輕敵所造成的。自古帝王託孤都想得到真正的平衡,但是卻不知道,世間沒有真正的平衡。樹欲靜,但有狂風在,想靜何難。咸豐忘了最重要的軍權,應該交到最應該託付的人手中。而八大臣,臨危受命,卻沒有重視政權更迭期,對慈禧也較為輕視,對奕祈更沒有防範。這時候做的應該是熱河、北京全城戒嚴,控制軍權。槍桿子裡出政權,想要得到實權,還要以軍事力量為基礎。謝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