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侃侃樂趣
-
2 # 成長吧少年班
孩子才剛上學,剛開始接觸到知識,記不住也是正常的,慢慢來。家長不可以太著急上火。
家長焦慮的狀態很容易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興趣!
家長應當慢慢引導孩子,學會正確的學習方法,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狀態,接下來就是等待,等待孩子慢慢變好!
這中間最關鍵的還是父母的態度!吼孩子是最差勁的教育方式!愛因斯坦也是被媽媽認可的孩子,從一個數學學不好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偉人!
-
3 # 育兒規
推薦家長讀一本好書--豆瓣評分9.1分--《認知天性》:讓學習變得輕而易舉的人類認知規律。
所有的孩子,智商其實都是差不多的,為什麼有的孩子成績差,有的孩子成績好?為什麼有的孩子很刻苦很勤奮,學習成績還是很一般?而有的孩子看似都在玩,但每次考試總能考前幾名?其實這是跟學習方法有關係。有的孩子,是父母教得好;有的孩子,是剛好誤打誤撞用對了方法。這本心理學書籍《認知天性》,告訴你如何讓我們人類的大腦更適合學習和記憶。真的是難的的一本好書,推薦所有家長和老師都看一看,再結合《刻意練習》,一定能大幅提升所有孩子的學習成績。
鑑於很多家長都都沒聽過這本書,子墨先做個大概的介紹:
先介紹下主要的作者:【美國】亨利L羅迪格三世,華盛頓大學路易斯分校心理學教授,曾任美國心理科學學會主席,人類學習和記憶領域專家。因在錯誤記憶心理方面的工作而聲名鵲起。 可想而知,這本書的質量有多高,曾連續4年蟬聯亞馬遜認知心理學分類榜首,11位認知心理學家耗費10年心血總結出的人類普遍學習規律,打破原有的學習誤區,獲取最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
OK,相信很多父母開始認識到此書的重要性了,子墨再為大家做個《認知天性》的導讀:
一、認清學習的本來面目提起學習,首先我們要有這幾點共識:①想要學以致用,就必須能夠持續記憶,只有這樣,在我們需要某個只是的時候,它才會自動出現。②我們要堅持不懈得學習和記憶,終生不怠,因為擅長學習的人會終生受益。③學習是一種可獲得的技能,不單純是由智商決定的。最有效的學習策略往往不會建立在直覺上。
而那些“看起來很努力”的學習方法,往往是沒有用的。不管是大人和小孩,在學習這件事上,都傾向於反覆閱讀,並且進行集中練習(你是不是也是如此?)。
這一點在學校“填鴨式”的教學上得到了最好的 體現。孩子們認真地記筆記,用熒光筆畫了各種各樣漂亮的線,然後在早晨一遍又一遍地背誦或者在放學回到家裡後一遍又一遍的抄寫。此時父母看到了,多半會誇幾句:寶寶真勤奮!可事實上,這樣學習的孩子,成績往往不是很理想,至少不是班上最好的。相信你的成長過程中或者現在周邊,都多多少少有這樣的例子。這是因為這種學習方法只能造成短期記憶,而不能造成長期記憶。而正在有助於考試和有益於我們人生的知識沉澱,都必須要讓大腦形成長期記憶。那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呢?本書給出了具體的可實施的步驟:
1、編碼當你在閱讀一本書,或者孩子在學習第一章的課程時,我們的大腦都會把我們感知到的東西轉化成化學和生物電形式的資訊,在大腦中形成一種心理表徵,這個過程就是編碼。
2、鞏固把心理表徵,強化為長期記憶,就叫做鞏固。簡單來說,就是重複練習,因為新學到的知識並不穩固。上面提到的“看起來很努力”的學習行為,其實都止步於鞏固,而沒有繼續到下面的第三個步驟。
3、檢索學習、記憶、以及遺忘會以有趣的方式共同作用,若想讓學習成果更牢靠,我們在把短期記憶鞏固成長期記憶的時候,就必須把聯絡做紮實。同時,不斷地自我檢測,會“逼迫”我們的大腦,把所有學過的知識聯絡起來,形成一個“檢索線”,這樣在日後我們回憶起這些知識時才會遊刃有餘。
二、後“刻意練習”時代來了!頻繁的集中練習只會產生短期記憶,而有間隔的練習,才會有奇效--形成長期記憶的奇效。本書中還論證了另外一個方法:穿插不同內容的練習,有助於長期記憶。
三、讓你好好學習的心理學規律還有一些小技巧能幫助你更好的學習:①欲求新知,先忘舊事;②越容易被想起,越容易被忘記:上面說到的檢索,其實就是重新學習的過程,當檢索某個知識所耗費的努力越多,你就學得月紮實。③“良性干擾”能提升學習效果: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為什麼書越破的學生,成績反而越好?
同時本書還給學習者例舉了5條超實用建議:
①、學會鞏固記憶
②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④學會構建概念
⑤注重學習遷移。
因為篇幅有限,就不具體展開講了,有疑惑的父母可以具體去看書中的解釋和拓展。
心動了嗎?是不是超多的乾貨,是不是跟子墨剛拜讀此書時的心情一樣,特別的激動,特別想馬上去買一本看看?那就趕快行動吧:提升自己,造福孩子!
-
4 # 智慧家庭教育
對剛剛上學的孩子,普遍存在學得快忘得快現象,上課老師提問時,都能積極舉手回答,可是等到第二天再問,好多寶貝們都不能回答上來了。好多家長們焦慮,該如何解決?網上也流傳了好多“平時母慈子孝,輔導作業時雞飛狗跳”的段子。
該如何解決孩子們“學得快忘得快”呢?這裡我們得先了解一下記憶的這一特點:記憶時,先攝入大腦的內容會對後來的資訊產生干擾,使大腦對後接觸的資訊印象不深,容易遺忘,叫前攝抑制(先報入的抑制後攝入的);後攝抑制(後攝入的干擾、抑制先前攝入的)正好與前攝抑制相反,由於接受了新內容而把前面看過的忘了,使新資訊干擾舊資訊。愛玩、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而正因為孩子們玩得多了、動得多了、說得多了、想得多了,進入腦子裡的東西也多了。因為年齡的原因,孩子們意識裡還不能區分那些是有用的,那些是無用的,這麼多東西再腦子裡就混合在一起,造成把課堂學過的知識也給忘記了。
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複習習慣。根據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記憶保持規律的研究,並繪製出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力再好的人遺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遺忘的?怎樣減少遺忘?何時複習效果最佳?透過遺忘規律可以一目瞭然。透過分析,顯而易見,複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複習即可恢復記憶。過了這個區段因已遺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複習起來就“事倍功半”。我們一定要培養孩子們及時複習功課的習慣,開始的時候可以由我們家長督促,甚至可以透過一些遊戲、智力問答的方式幫著孩子們回顧當天的課程,週末可以把這一週的課程溫習一邊,一個月結束了,再把這個月學習的知識溫習一次。同時,培養孩子自己自主學習、複習的習慣,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寶貝們將收益終身。
另外,充分利用好睡前醒後這一記憶黃金的時段來輔導孩子溫習功課。根據我們前面所說的“前攝抑制”、“後攝抑制”的原理,睡覺前和醒來後是兩個絕佳的記憶黃金時段!睡前的這段時間內可輔導寶貝來複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對於24小時以內接觸過的資訊,根據艾濱浩斯遺忘規律可知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複習便可恢復記憶,更由於不受後攝抑制的影響,識記憶材料易儲存,會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期記憶。另外根據研究,睡眠過程中記憶並未停止,大腦會對剛接受的資訊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所以睡前的這段時間真的是很寶貴。早晨起床後,由於不會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輔導孩子們記憶一些新的內容或再複習一遍昨晚複習過的內容,則整個上午都會記憶猶新。所以說要克服寶貝們“學得快、忘得快”的問題,家長們務必把握好睡前醒後這段時間,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回覆列表
既然是兒子,那麼告訴你,男孩子基本智商醒悟會比較晚,千萬不要太緊張,因為我兒子也有這樣的過程,現在不也研究生畢業了嗎。
一般男孩子在剛剛進學校讀書時都跟的慢點,說白了就是懂事比較晚,但是不用著急,這是男孩子的通病,有的男孩子在初二才剛剛開始明白事理,只要前期家庭教育比較抓緊,孩子的道德品質沒有問題,還是個正的孩子,那麼這個時候就可以抓緊奮起直追,男孩子一旦開竅了會接收能力很強,沒多久學習成績會在班級里名列前茅,但是反之,如果在初二還沒有醒悟,那麼孩子就是一個不願意學習的孩子,家長可以疏導他學一技之長,為將來生存打下基礎。
說到底,其實根本不用緊張,只要在道德品質上不放鬆,身體健康的孩子將來做什麼都無所謂,都是社會需要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