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女寶,一歲就會走路了,現在都可以小跑了
2
回覆列表
  • 1 # 會飛的小熊媽咪

    可能正在經歷他的第一個叛逆期,可怕的兩歲,也稱terrible two。

    什麼是Terrible Two?

    幼兒到2歲左右會有一個反抗期,對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說“不”,經常任性、哭鬧、 難以調教。英語中有一個詞來形容這個階段,叫做the 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

    寶寶在2歲時,通常有以下三種表現

    1、孩子主見太多,媽媽辛苦

    媽媽講述:寶寶到了傳說中的可怕的兩歲,我才真正的體會到了可怕這個詞的含義。寶寶一歲左右剛學會自己吃飯時,他每餐都是自己拿著勺子很“艱難”的吃完,但現在兩歲三個月了,每天吃飯都像在打架,追在後面喂都很難吃得下去。對食物也是諸多的挑剔,不吃這不吃那。我有時候會刻意的不讓她吃零食想著餓她一下,到下頓總該吃了吧,但效果不大。

    2、一不順心就滿地打滾

    媽媽講述:我家寶寶到了2歲左右就經常和我作對,在家裡到處搗亂,在外面也是人來瘋似地到處亂跑到處撒野,擋都擋不住。有時候叫他去東他就偏要往西,儘管他知道用哭的這招不會讓我妥協,但每次還是照哭不誤。要是我和爸爸拒絕他買玩具的要求,他就在大街上大吵大鬧,賴死不走,在家裡的話就會滿地打滾來讓我們屈服。

    3、制止壞行為後,寶寶喊“壞媽媽,不要媽媽”

    媽媽講述:我家小孩有些壞習慣我一開始不怎麼注意,後來在一到兩歲左右,那些不良行為越發明顯。我們想要糾正他經常諸如飯吃到一半跑去玩玩具的這些壞習慣,制止他時他竟然大喊類似“壞媽媽,我不要媽媽了”這些話語,真是讓我傷心。寶寶屢屢不聽制止,就更不要說聽我們的話改正缺點了。

    孩子為什麼會有兩歲反抗期?

    所謂的兩歲反抗期,其實時間不一定侷限在兩歲。這是一個從一歲半到三歲多的範圍,不同孩子“鬧”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首先,terrible two表明了孩子開始有了主見,有了自己的思想。這其實是好事情。在我們還是嬰兒的時候,我們都沒有獨立的自我意識,不能區分自己和外界。而到了兩歲左右,我們明確意識到了“我”的存在,也意識到“我”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和願望的,和別人不同。因此,我們需要透過行動體驗和證明自己的獨立。

    兩歲孩子的一些“反叛”行為,通常就發生在孩子變得“獨立”之後,可探索的範圍變寬了,孩子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了。兩歲的我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再是依附於某個人的依附體,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我們需要別人也知道這一點。但是,我們現在還沒有足夠好的語言能夠表達自己,因此只能用“反叛”、“反抗”的方式向“世界”宣告。

    其次,terrible two表明了孩子正在掙扎著認識現實。和嬰兒時期不同,兩歲的我們不再總是能夠輕易得到我們所要得到的東西,所以我們都要努力地嘗試自己去探索、去得到。小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吃喝拉撒,只要哭就可以了啊。而現在我們想要探索更多,但粑粑麻麻卻不一定能滿足,所以我們都喜歡爬高爬低、碰碰這個碰碰那個。這其實是作為一個兩歲孩子必須學習的人生課程!

    粑粑麻麻也不必驚訝我們經常會感到生氣、沮喪,有時還嫉妒。這是因為我們還不知道如何對付這些情感,我們想要表達自己情緒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發脾氣、打人,或者扔玩具。這既是發洩,也是試圖與外界交流溝通的方法。

    教你十招變“可怕的兩歲”為“可愛的兩歲”

    1、千萬不能“以暴制暴”

    曾經嬰兒時期寶寶的很多需求都可以得到滿足。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所以她在掙扎著認識現實,慢慢就會知道“地球不是圍著她轉的”,慢慢地她才能學會如何與人相處。

    還有很多小孩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大多數兩歲左右的孩子思維比語言先行。當所求並非所得時就會哭鬧,發脾氣,扔東西……

    無論是哪種情況,家長此時都要平靜地傾聽,然後給孩子擁抱,用你的愛撫平她的暴躁。而不是指責孩子,甚至家長也大發脾氣,那樣更會增加孩子的牴觸情緒。

    而且你的發脾氣並沒有告訴她什麼才是對的,以後應該怎麼辦?

    2、少用命令的方式溝通

    因為自我意識的萌發,孩子會有很多自己的主意,比如我不喜歡穿這件衣服,這個東西就應該這樣放等等。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的這些古怪行為是在給自己唱反調,故意挑戰權威,所以就會命令道:“不許這樣”“不能這樣”“就是不可以”。

    其結果就是寶寶會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沒有被認可,心裡悶悶不樂。

    3、給予孩子適當的尊重

    父母在這一時期,可以給寶寶適當的尊重。比如讓他來選擇今天吃什麼,穿什麼,黃色牙刷和粉色他更喜愛哪個?

    這樣既能避免小惡魔為了行使自我權力而產生隨心所欲的行為,又可以讓他擁有“當家做主”的快感,父母的理解,關愛,呵護是他健康成長的最好保障。

    4、愛和規則並存

    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力,並不意味著毫無原則地妥協。

    孩子的一切反抗情緒都是為了試探父母的底線究竟在哪裡?妥協的結果就是永無休止地妥協,所以適當尊重的前提是要有原則。

    然而當孩子觸及到原則性的問題時,父母也不能過於強硬,此時冷處理或者平靜而堅決地應對是最好的方法。當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以暴制暴!

    5、善於表揚鼓勵孩子

    很多父母通常只指責孩子不好的行為,卻忽略了表揚孩子好的表現。父母的真心讚揚有利於孩子繼續保持良好的行為。

    比如:當孩子玩完玩具自己收拾好後,像做了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跑到你跟前“討賞”時,家長一定要表現出真心的讚揚,並對孩子的這一良好表現表示很欣慰。

    而不是百忙之中僅僅瞟了一眼,隨口說聲“寶寶真棒”。

    那樣孩子會很失落的。最重要的是他覺得媽媽並不喜歡他這麼做!

    6、不要在別人面前抱怨孩子

    就算自己孩子“可怕的兩歲”時期再怎麼不可理喻,都不要在別人面前說他的不是,也不要當著很多人的面打罵他。

    這樣無疑是給孩子貼上的各種不好的標籤,最終他也會成為你口中所說的那個人。

    當孩子在眾人面前發飆時,家長不要為了面子,當眾打罵孩子,也不能一味妥協息事寧人。可以把他抱離群眾,再去管教。

    7、透過閱讀引導

    其實有很多情緒管理的繪本,媽媽們不妨利用睡前時間給孩子讀一讀。讓孩子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並恰當地發洩不良情緒。

    而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一時期的孩子都會有自己心中的榜樣。

    8、引導孩子正確表達不良情緒

    小孩子也有不良情緒,這很正常,但是他們自己意識不到,也不會正確表達。

    所以當孩子生氣時,平靜下來後,家長引導孩子正確用語言表達為什麼生氣,讓孩子正確感知剛才所經歷的事情,進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同時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可以讓他去坐在小板凳上靜一靜,或者打枕頭髮洩,或者亂畫一氣發洩不良情緒。讓孩子學會正確發洩不良情緒。

    9、站在孩子角度看待問題

    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畢竟有限,所以思維方式跟大人很不同。比如在你看來很小的一件事情,她卻感覺天塌下來一般嚴重。因此父母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而不是想當然地去否定孩子所有你所認為“不正確”的行為!

    10、父母恩愛的家庭氛圍很關鍵

    有句話說的好,夫妻恩愛是最好的教養。被愛和自由澆灌著長大的孩子,心裡總是很Sunny,很健康的,這樣的孩子情商往往也很高。因為她很少會產生不良情緒,凡事都大度想得開。

  • 2 # 積木育兒

    您好,如果孩子是從這幾天開始脾氣變大的,那恐怕是跟小住的幾天有關係,您需要跟奶奶和姥姥瞭解一下這幾天孩子的情況,畢竟老人帶孩子的方式會和您所用的方式有不同。除了瞭解情況外,建議您這段時間多多陪伴孩子,重新建立與孩子的親密和信任,孩子很小,而且分離的日子也不長,重新與孩子建立聯結不會太過困難的。

    當孩子再次出現大叫的情況,這說明孩子的行為是有情緒在的,您要先接納孩子出現的情緒,抱抱或拍拍孩子,等孩子不再大喊之後問問孩子大叫的原因,因為情緒背後是需求,如果需求合理,您要在滿足孩子之前告訴她正確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而不是用大喊大叫這種。如果孩子的需求不合理,比如明明之前能拉動玩具箱子但現在就是不拉箱子了,那麼您要告訴她可以自己去嘗試做,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同時要告訴孩子大叫是一種不對的行為。

    孩子因為教養方式不同而出現一些任性行為是很正常的,您需要在板正孩子的行為習慣期間耐心並努力的堅持引導她,孩子就會慢慢回到之前的良好狀態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典西南沿海熱門區域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