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侯解車

    前幾天發生的一起交通事故在網路上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在河南一輛瑪莎拉蒂越野車高速追尾一輛正在等紅燈的BMW7 Series轎車,一下子將寶馬車撞出十幾米遠,並且迅速的起火爆炸,造成車內兩人死亡、四人受傷的慘烈後果。這起事故發生後,也引起了大家的質疑:BMW7 Series號稱頂級豪車,為什麼被追尾了就會起火爆炸呢?難道豪車的安全性也這麼差嗎?下面老侯就這個事故來說說自己的觀點,並從技術的角度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汽車碰撞型別有哪些?最安全的碰撞方式是哪一種?不同等級、不同重量的汽車相互碰撞時哪一個更吃虧?為什麼這輛寶馬車在受到追尾碰撞後會起火爆炸呢?

    現在的汽車(主要指乘用車)大多采用承載式車身結構,前後潰縮吸能的籠型安全車身,有ABS、ESP、EBD、安全帶、安全氣囊等各種主、被動安全裝置,應該說對車內乘員的保護是足夠的。特別是一些豪車,對安全性的重視程度更是無以復加,車身大量使用高強度的熱成型鋼,車身結構設計合理,各種安全裝置齊備,很多情況下,即使發生很嚴重的交通事故,也能做到“車毀”而人“不亡”。那麼這輛寶馬為什麼就“車毀人亡”了呢?

    汽車在路上行駛,路況極其複雜,各種突發情況隨時都會出現,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汽車在設計定型後、量產之前,都會做一個碰撞試驗,以檢驗汽車的碰撞安全性。在很多國家沒有透過這個碰撞試驗的車型是禁止出售的。現在世界上比較有名的碰撞測試結構有美國的IIHS以及NHTSA、歐洲的E-NCAP、日本的J-NCAP,還有號稱“五星批發部”的中國C-NCAP。它們在實驗室中,會模擬汽車日常行駛時受到的各種碰撞,進行正面碰撞、側面碰撞、頸部座椅測試、車頂耐壓試驗、翻滾實驗、車外人員保護等多個試驗專案,從而檢驗汽車的安全性。那麼這些碰撞都有什麼特點呢?

    一、前部碰撞

    汽車前部碰撞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碰撞事故。由於現在的汽車多數關鍵部件比如發動機、變速箱、水箱、前懸架等都在汽車前部,所以發生前部碰撞時汽車損傷往往是最大的。但汽車前部的防護做的也是最好的。不但有堅固的前防撞鋼樑,還有兩個粗壯的縱梁。為了保護乘員艙的安全,前部還設計成了潰縮吸能式的結構。當碰撞發生時,能夠把碰撞能量儘可能的吸收,剩餘的向堅固的車身結構上轉移,以保護乘員艙不變形。發動機設計成下沉式結構,碰撞後會向下轉移而不會侵入乘員艙。另外,安全氣囊的碰撞感測器也安裝在汽車前部,發生碰撞時會觸發這些感測器引爆安全氣囊。

    汽車前部碰撞又可以分為前部正面碰撞和前部偏置碰撞兩種。前部正面碰撞一般是指正面100%與一個剛性物體發生碰撞,此時汽車前部全部的安全防護裝置都會起作用,所以一般情況下對乘員的傷害都不大;前部偏置碰撞有40%偏置和25%偏置兩種,這種碰撞對汽車的A柱和門檻強度要求極高,比較高階的車型這些部位一般都使用高強度的熱成型鋼,而一些入門級的小車這些部位只是使用普通的高強度鋼,碰撞時前輪及懸架很容易侵入駕駛室,直接傷害駕駛員。

    當年美國的IIHS設計的這種前部偏置碰撞測試,玩壞了一大批車企,包括賓士、寶馬等豪華車型,都沒有透過碰撞測試。但是日系車卻有很多車型通過了這項測試,讓人大跌眼鏡。後來很多車企就對碰撞測試的一側做了結構上的加強,這樣就可以透過這個測試,但是對非測試的一面,還是普通的結構,可以說將節約成本玩到了極點。直到有一天,IIHS又玩了一個副駕駛側的偏置碰撞試驗,這些李鬼終於現出了原型。

    二、側面碰撞

    汽車側面碰撞可以分為側面可變性移動壁障碰撞和側面柱碰撞兩種。側面可變性移動壁障碰撞是比較常見的碰撞形式之一,主要發生在一些路口,被裡面衝出來的汽車直接撞在汽車中間部位。現在的汽車在車門裡面一般都有側防撞鋼樑,同時汽車的B柱是汽車上強度最高的部位,比較高階的車型還有側安全氣囊和側氣簾,所以這種碰撞一般對車內乘員威脅不大,但這種碰撞最容易造成的後果就是翻車。特別是高大的SUV,由於重心高,很容易被撞翻車。

    而側面柱碰撞就比較危險了,這種碰撞是汽車的側面中後部與某一剛性柱狀物體碰撞。在這種碰撞發生瞬間,車體不僅產生側滑,同時還會產生旋轉運動,對車體產生一個彎折力矩。由於碰撞接觸面比較小,所以作用在車身上的壓力是很大的。當這個壓力大到足以撕裂車身金屬結構的時候,強大的彎折力矩就能夠輕易掰斷車身。所以說,側面柱碰撞是破壞力極大的一種碰撞。高速側面柱碰撞幾乎都會造成車體撕裂,對車內的乘員生命安全威脅極大。比如在去年湖南郴州發生一起慘烈車禍,一輛廣汽傳祺GS4側撞水泥防護欄,汽車車體撕裂斷成兩截;還有前兩年在成都發生的沃爾沃側面撞擊榮威350 ,造成了榮威350後部直接斷裂與車體分離。這都是側面柱碰撞的典型案例。

    三、後部碰撞

    汽車後部碰撞就是我們常說的“追尾”。一般汽車的後部沒有重要的零部件,結構上兩個縱梁和後備箱組成了一個比較結實的框架,絕大多數的車型還有防撞鋼樑,劇烈碰撞時還能潰縮吸能,分散碰撞能量,所以一般的追尾碰撞對車內乘員的威脅不大。不過在汽車碰撞試驗中一般沒有這一項,所以也有很多車企為了節約成本,後部通常使用的鋼板強度都相對較低,如果發生劇烈的追尾事故,往往會把整個後備箱都撞沒了,這對後排乘員的威脅就比較大了。

    現在有很多銷量非常好的七座SUV和MPV,它們的第三排座位幾乎就貼著後尾門玻璃,後部也沒有後備箱作為緩衝,所以在這種情況如生追尾事故,對第三排乘員威脅是很大的。特別是七座SUV,它的後排本來就是雞肋,安全性很差,如果發生較大的追尾事故,後排的人很容易就掛了。所以,安全起見,在長途出行時第三排一定不要坐人。

    透過對以上幾種汽車碰撞型式的分析,基本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汽車正面碰撞是最安全的。因為汽車安全設計都是以駕駛員為主要保護物件的,主要參考的因素也以正面碰撞為主,因此汽車的正面防護是最好的。不僅有前防撞鋼樑,有兩根強壯的縱梁,有吸能結構,A柱和門檻也足夠堅硬,同時安全氣囊的碰撞感測器也在這裡,碰撞時可以保證氣囊的順利展開(有很多碰撞安全氣囊是不開啟的)。而側面柱碰撞是最危險的,很容易造成汽車的解體。所以,如果碰撞無法避免,就直接用正面撞擊吧!

    但是在實際的道路交通事故中,經常發生一些大車和小車相撞、較重的車型與較輕的車型相撞、同級別的車型相撞等事故,那麼這些不同等級的汽車相撞時哪一個更吃虧呢?

    1、大車和小車相撞時,由於大車有更大的緩衝吸能區,配置的安全裝置也更多,所以小車更吃虧;而小車與大貨車相撞時,那就是小車的悲劇了。一般小轎車比較低矮,大貨車車身比較高,小轎車很容易鑽到大貨車底下去,從而造成巨大的傷害。

    2、較重的車型與較輕的車型相撞時,根據動量定理,質量較輕的車型速度的變化更大一些,所以較輕的車型吃虧;比如轎車與SUV相撞,一般都是轎車吃虧。

    3、重量相差不大的同級別的車型相撞,要看撞擊的部位和各自的車身安全結構。一般車身安全結構好的車型,乘員艙不容易變形,車內乘員的生存空間更大。另外撞擊的部位也很重要,如果正好撞在汽車的“軟肋”上,低級別的車型也能把高級別的車型撞壞了。

    現在我們再來分析這起瑪莎拉蒂撞寶馬的事故。瑪莎拉蒂是SUV車型,車重大約2.2噸;寶馬是轎車,車重大約2.1噸。所以這是一起不同等級車型之間發生的追尾事故。從事故的錄影來看,瑪莎拉蒂的車速非常高,超過了120公里/小時。這樣高的車速追尾靜止的寶馬轎車,毫無疑問寶馬車會吃很大的虧,因此才會發生寶馬車後尾箱全部被撞毀的情形。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不要說是寶馬,即使是更高等級的豪車,也會在這種巨大的衝擊力下粉身碎骨。所以,並非寶馬不安全,而是撞擊力實在太大了,遠遠的超出了汽車正常的承受能力。

    不過寶馬被撞擊後起火爆炸,卻是一個令人意外的事故。正常情況下,汽車的油箱是安裝在後排座椅下面、後橋前部的,這個位置普通的追尾事故時不會撞不到的;即使撞到了,油箱也不會輕易的破裂漏油。在這方面國家有嚴格的安全標準,一般來說汽車被碰撞後起火燃燒的事故非常少見。這輛寶馬出現了這樣的事故,極有可能是它平時疏於保養,導致在碰撞中出現了漏油的情況;另外寶馬車的汽油蒸汽回收系統——碳罐是安裝在後保險槓前方的,在追尾事故中極易損壞而發生漏油;最後還有一個因素是寶馬車的電瓶是在後備箱中的,在碰撞後發生了短路,產生大量的火花,點燃了汽油,從而使整車發生了燃燒。

    所以,在這起碰撞事故中,瑪莎拉蒂撞擊力過大是事故的主要因素,寶馬車的碳罐和電瓶是重要的安全隱患,油箱破裂漏油是導致事故擴大損失的幫兇,這幾個因素整合在一起,導致了這起慘烈的事故。如果換成其他的車型,也許結果不會這樣的慘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美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