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小中醫焦健偉

    汗,是津液外滲於肌膚,稱之為汗。《靈樞·決氣》曰:“何謂津?岐伯曰:腠理髮洩,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穀人氣滿,淖澤注於骨,骨屬屈伸,洩澤,補益腦髓,面板潤澤,是謂液。”這段經文,明確指出是津液外滲於肌膚而為汗,濡養潤澤肌膚毫毛,因而面板固密潤澤。 正常人體,都有微量的津液於肌膚,而起到充面板、肥腠理,潤澤肌膚的作用。這種微量的汗,可稱為常汗,生理之汗,屬正汗範疇。在這段經文中,還提出了正汗產生的兩個必備條件:一是“腠理髮洩”“洩澤”,津液能夠外達,必須陰陽升降出人的道路暢通,方能陽加於陰而洩澤,津液外達於肌

    膚以充養潤澤;另一條件為陰陽充盛,即“谷入氣滿”。谷入於胃,脾化生精微,轉輸至周身,滲入骨而骨可屈伸;注於腦而補益腦髓,髓海充盈,精氣旺盛;外達肌膚,潤澤皮毛。這兩個條件,一是陰陽旺盛,二是陰陽升降出人道路通暢,方可陽加於陰而為汗。

    《素問·評熱病論》曰:“人之所以汗出者,皆生於谷,谷生於精。"“汗者,精氣也”。《素問·宣明五氣》:"五臟化液,心汗。"故有汗為心之液,汗血同源 ,精血同源之說。這些經典論述揭示了一個重要理論,即正汗,不是簡單的水液外洩,而是人體津液、谷氣、精血、陰陽充盛,且腠理髮洩,陰陽升降出人暢達的體現。所以正汗的本質,是人體的精氣,是陰陽充盛調和的結果。

    三、汗出機理

    《素問·陰陽別論》雲:“陽加於陰謂之汗。”這句話是理解生理之汗、邪汗、正

    汗、發汗法、測汗法的理論淵源。悟徹了這句話,就掌握了有關汗的所有理論的關鍵。

    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若能從理論高度對汗有個深刻的認識,就可以把握全域性,

    運用自如。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清陽為天,濁陰為地。地氣上為雲,天氣下為雨。"

    《素問·六微旨大論》曰:“升已而降,降者為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天氣下降,氣

    流於地;地氣上升,氣騰於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人身的常汗、正

    汗,就是陰陽充盛,且升降不息的結果。

    後世論汗者,皆遵《內經》之理論,如吳鞠通於《溫病條辨》中,根據《內經》的理論,進一步閘明汗的機理,曰“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汗之為物,以陽氣為運用,以陰精為材料”。張錫純日:“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天地陰陽和而後雨,人身陰陽和而後汗。”

    人身之陰陽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陰陽充盛,二是陰陽升降出入道路暢通,

    方能高下相召,陰陽相因,陽加於陰而為汗。

    陽之充盛:陽氣根於腎,此為先天之陽;脾為後天之本,化生飲食精微,衛陽出中焦;衛陽賴上焦宣發,故又曰衛出上焦。陽氣,又由心主宰,肝的一陽升發疏達。所以陽的充盛與執行涉及五臟六腑及經絡血脈各組織器官。

    陰之充盛:陰根於腎,生於中焦,敷布於上焦。關於後天水液的生成、輸布、代謝,亦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此一代謝過程,涉及胃、脾、三焦,膀胱,尚有腎的氣化,肝的疏洩,六腑的氣降,經絡血脈的通調,共同完成這一複雜的生理過程。

    陰陽升降出人,執行敷布的道路暢通,是陽加於陰的另一重要條件。但陰陽升降出人的道路是什麼?《靈樞·本髒》日:“腎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應。”腎陽與腎陰的敷布,是透過三焦而運行於周身,直至肌膚毫毛。

    關於三焦的功能,一是通行元氣,一是水液執行的道路。《素問·靈蘭秘典論》曰:“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瀆,即疏通水道之意。這段經文,強調三焦有執行人身水液的功能,是水液代謝的通道。水液的正常代謝,又須陰液充盛,陽氣旺,且能通調敷布,方能蒸騰陰液佈於周身,水液方能正常代謝。

    《靈樞·五癃津液別》曰:“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面板,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為液。”《靈樞·決氣》曰:“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靈樞·五味》曰:“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素問·調經論》雲:“陽

    受氣於上焦,以溫面板分肉之間。"由上述經文可知三焦不僅是水道,也執行陽氣、營

    陰。所以《難經·六十六難》雲:“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三氣,是指

    宗氣、營氣、衛氣,包括人體的陰陽二氣,合而論之,即人體的真元之氣,故稱三焦為原氣之別使。

    三焦通行元真的具體道路是什麼? 《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篇,對三

    焦具體的通道做了明確的解釋,曰:“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理者,是面板臟腑之文理也。”文理者,即紋理也,是指臟腑及面板的組織間隙形成的紋理。試觀人體的面板,縱橫交錯,佈滿紋理。這種間隙,可大小粗細不等,小者,可微細至肉眼難以看見,直至細胞之間的間隙,皆為此紋理。人體的真元之氣,就是透過這種密密麻麻、縱橫交錯的組織紋理來執行敷布,從臟腑到血脈、經絡、到肌肉、面板、直至毫毛,無處不到, 以起到溫肌肉、燻膚、充身、澤毛的作用。當陽化令行,陰氣蒸騰,津液滲出於皮毛,此即汗。

    三焦執行原氣,怎麼又和經絡,血脈相關聯呢?一般理解是三焦 、經絡、血脈各自是一完整系統,各有自己的通行道路,各自發揮自己的功能。事實上,三焦、經絡、血脈是緊密相關的,共同完成真元之氣的執行、輸布。關於這一觀點,《內經》已有明確記載。《靈樞·營衛生會》曰:“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柏,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隧,命日營氣。”中焦,屬三焦之一,其化生的精微,本當透過三焦這一渠道來執行敷布,卻注之於肺脈,化而為血。 化為血,當然是走的血脈。 可見,三焦執行原氣的通道,是與血脈難以嚴格區分的。又曰:“獨得行於經隧,命曰營氣。”經隧,應指經絡而

    言;而營行脈中,應指血脈而言,可見,三焦的通道與經絡、血脈也難以截然區分。

    《靈樞·癰疽》亦云:“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脈,絡脈皆盈,乃注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中焦所化生的飲食精微之氣,可透過三焦來執行輸布,又可注於血脈化以為血,又可注於絡脈、經脈而執行全身。這就再次說明,三焦的通道與血脈、經絡密不可分。

    人身的氣血,究竟靠哪條通道來執行?三焦通行三氣,衛屬陽氣,營賅血,所以三焦可通行氣血。血脈,乃血以充盈,氣以鼓盪,所以血脈亦執行氣血。經絡亦執行氣血,如《靈樞·本髒》曰:“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 可見,三焦,經絡,血脈三者,皆有執行氣血的功能,相互之間相輔為用,難於截然區分。

    腠理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從臟腑到肌肉、面板,毫毛,都佈滿大大小小密密庭麻縱橫交錯的紋理。經絡系統,小到孫絡、浮絡,也是大大小小密密麻麻 ,縱橫交鋯地佈滿全身內外。 血脈亦不斷地分枝、分叉,微細者稱為血絡,這些血絡,也是縱簷交錯,密密麻麻地佈滿全身上下內外。三者皆可至細、至微,至密,直到深人到每個細胞,而且都是氣血執行的通道。 微細到這種程度時,還能分清哪個是三焦腠理,哪個是經絡,哪個是血脈嗎?經典中未將其強予區分,我們今天也沒必要去畫蛇添足地去強於區分,餘姑且將其稱之為紋理網路系統。

    這一紋理網路系統,是陰陽升降出人的通道,是氣血執行的通道,河間稱為氣液通道。這些物質的執行,都伴隨著它們的功能的執行,即人之神的昌達。此即《內經》所云:“血氣者,人之神。”西醫的微迴圈與此紋理網路系統不無相通之處。經雲:“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任何一處氣血不能通達,則必然出現該處的功能障礙或喪失。末梢血管阻力增高可使血壓升高,心臟供血障礙可出現心絞痛,腎供血障礙可影響腎功能,腦供血障礙則可引發腦卒中,眼供血不好則引發視覺障礙等等。寒主收引凝泣,使血脈痙攣,紋理網路系統不通,是引發陰陽氣血執行障礙的一個重要原因。

    透過上述分析可知,人體的正汗出,決不是水液滲出面板那麼簡單,必須陰陽充盛,且陰陽升降出入道路通暢,即陰陽調和,方能正汗出。而陰陽的充盛和升降出人道路的通暢,乃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是一個全身的臟腑器官、經絡血脈、肌肉筋脈骨,直至肌膚、毫毛都協同參與的複雜過程,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障礙,都可導致汗出的異常,或無汗、或邪汗、脫汗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和電視劇的根本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