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導演瀟揚
-
2 # 音靚爽歪歪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電影和電視的區別在於:
1.不同的長度
電影的長度一般在100分鐘或120分鐘,雖然電影歷史上日本小林是樹的人類狀況(9個半小時),南韓電影的“無名英雄”(30小時),“世紀的悲劇”蘇聯的(17個小時),匈牙利的“撒旦探戈(7個半小時),和其他長電影,但相比之下,那些幾百集的電視連續劇,完全是“小兒科”的長度。
2.原理不同
開始拍攝的相機膠捲,之後再用發展電影放映機後回的過程,而電視是透過攝像頭將光轉化為電訊號記錄在磁帶或磁碟,然後透過回放裝置,如電視,電腦,手機回影象的過程。
當然,隨著時代的進步,電影現在還使用“光-電訊號影象”高畫質拍攝技術,但是由於電影的紋理感和電影運動節奏感的消失,現在很多電影的“味道”,與過去相比傳送了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像諾蘭先生這樣的導演喜歡儘可能多的拍攝。
3.不同的觀看環境
電影通常在電影院放映。如果你想看原版電影,你應該去電影院,在電視、電腦和手機上看。電視劇通常是在電視、電腦和手機上看的。同時,在電影院看電影是一種群體行為,而看電視劇一般是家庭和個人行為。
4.不同的心理感受
由於電影院在黑暗的房間裡放映,“現實的座標”消失了,觀眾自然會把電影中的虛擬空間和物體作為心理上的“抓手”。因此,電影是一門將觀眾帶入夢想空間的藝術。雖然看電視或看電影電視,電腦,手機,因為觀眾在現實環境中,很難進入虛擬空間,相反,還將虛擬空間變成現實空間的“桌布”,因此,電視演員的藝術”,“觀眾,觀眾的故事往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5.不同的敘事目的
電視劇基本上是“為了敘事而敘事”。法庭上的爭鬥,父母的短暫,抗日的戲劇和間諜的戰爭都是非常詳細的。除了敘事功能外,影片還注重藝術的表達方式、情感、主題的流露、人物的昇華等,相對更加集中、更具藝術性和“匠心”。
6.演員的地位不同
電影中的演員往往更“明星化”,因為觀眾跟隨他們去冒險,成為英雄,從一個更積極的角度去看待他們。相比之下,電視劇中的演員則更加世俗化。他們是我們的朋友、鄰居、家人的“電視投影”,觀眾會從橫向的角度看待他們。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回覆列表
港劇近年來在英美劇甚至日韓劇泰劇的夾擊下顯得非常的被動,tvb曾近雄霸香港電視螢幕近三十年,但是最近幾年頹勢盡顯,不僅演員紛紛出走,連幕後製作也紛紛退出,《使徒行者》的出現,讓tvb挽回了一些顏面,但是可惜,終究免不了爛尾。從這部電視劇和同是臥底題材的電影系列《無間道》對比,我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電影與電視劇的差別所在。
差別一:敘事手法不同
《無間道》系列作為香港電影新世紀以來的一個標杆,不僅拿獎無數,更是將警匪劇推到了一個新高度,《使徒行者》在構思上借鑑良多,甚至也是無間道模式,警察內部有內鬼,社團內部同樣有臥底。
《無間道》的臺詞很少,情節的敘述主要依託於演員的表演和鏡頭的切換,而且鏡頭非常的講究,少一分多一分都不對路,稍慢的移動鏡頭和並不明亮的光,營造一種壓抑的感覺,中近景的運用,讓人物的內心表露無遺,電影就是如此,用鏡頭講故事。
《使徒行者》同樣是臥底的故事,但是情節的推動卻相對來說依託於演員的對白,人物很多,但是形象並不很突出,30集的電視劇下來,大家都關心歡喜哥去了。
總的來說,電影的敘事手法是用鏡頭講故事,甚至觀眾感受到的很多節奏的緊張就來自於鏡頭的運用,但是電視劇的敘事更加偏向於話劇或者是戲曲,主要,節奏和故事的推動來自於臺詞和演員的肢體動作。
差別二:敘事結構不同
《無間道》系列三部,講了一個非常完整的故事,過去現在將來都交代的清清楚楚,雖然時間短,但是情節卻很複雜,第一部講述了當下的故事,第二部交代了第一部的前傳,第三部則是第一部的結局,情節完整而且有條不紊。
《使徒行者》雖然也講述的是臥底的故事,但是情節相對來講卻並不複雜,雖然開頭用了倒敘,但是敘述的中間卻是平鋪直敘,非常的生活化,加之我們上面所說的敘事手法的不同,人物過於眾多,比較起來,自然沒有《無間道》系列張力十足。
總的而言,電影的敘事結構因為時長的限制,可以產生多種的可能性,也是因為時長的限制,情節較為緊湊,還由於播放的時間間隔,可以出現相互聯絡卻又較為獨立的系列,一般情況下都是先拍現在的故事,再拍前傳,現有的人氣系列就有《星球大戰》系列,《X戰警》系列等。
電視劇相較於電影而言,敘事的可能性就笑的多,因為篇幅長很多故事就能攤開說,但是攤開說卻有點拖沓,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採用的是順序敘述,遇到主要人物,再插一點此人過去的故事。
差別三:拍攝手法不同
《無間道》系列的拍攝非常的考究,景別的切換,光影的疊加,以及恰到好處音響的運用,都使得片子看起來非常的精緻,由於鏡頭運用的出色,人物的對白儘可能的精簡,但是看起來卻讓人感到很緊張。尤其是光的運用,使得片子呈現出一種壓抑卻乾淨的風格,電影被稱作光影的藝術,可以明白,光在電影中的作用是多麼的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無間道》第三部在光的運用上比不上前兩部,使得第三部看起來非常的粗糙。
《使徒行者》鏡頭非常的程式化,受到電視螢幕大小的限制,人物的對話對話過多大都是近景,但是光影的運用卻並不考究,很直白的說,在電視劇中光很少起到營造氣氛的作用,最後幾集的藍色調非常的棒,但是人物嘚啵嘚啵,就完全沒有了氣氛,這也是為什麼英美劇看起來更像電影的原因,因為他們所製作的電視劇,用光非常的考究。
總的來說,電影在光的運用上更加的考究,而電視劇卻相對的隨意一些,這也是我們前面對比過的敘事手法的延伸,因為電影是靠著鏡頭來講故事,所以就依賴於光的運用,而電視劇更加靠攏於戲劇,所以光的運用並不是那麼的重要。
差別四:受眾有差別
同為臥底題材,陳永仁、劉建明和《使徒行者》的一眾臥底,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陳永仁、劉建明讓人們覺得臥底這份職業的辛酸,陳永仁和劉建明他們面目清晰的存在於人們的腦海中,他們跟其他臥底的形象是不一樣的,甚至在某些程度上,他們代表了臥底的這一個群體。但是《使徒行者》電視劇中的這些臥底卻更加的生活化,面目較為模糊,很難將他們和其他電視劇中的臥底分開來。就像歡喜哥和laughing,較為同質化。
因為電影的觀影人群是路途遙遠專門跑去電影院看電影的,所以電影在敘事上面就可以複雜一些,儘可能調動人們的積極性,抓住眼球。但是電視劇是給人們消遣時光用的,過於複雜的敘事觀眾可能會覺得反感,尤其現在,看電視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不讓演員們說話,用鏡頭來講故事,那些伴著電視做家務的人可能不會喜歡這個電視劇。
差別五:題材有差別
電影可以將任何一件事情作為題材來拍攝,例如可以用快一個小時的時間來講述一樁偷盜案,然後塑造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可以沒有長篇大論的柴米油鹽,但是卻要有個性。但是電視劇卻不行,一件事情只能作為一個小插曲,電視劇還是拍給廣大人民看的,所以描述人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不管這個人是現代的還是古代的,主要將著力點放在他的生活上面,他的友情愛情,他的遭遇。(這點我就不舉例子了,大家一想就明白)
當然,電視劇和電影在很多細節上也有差別,在這就不一一敘述了。
近年來我們有幸接觸到了英美劇,使得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我們的電視劇和英美劇的差別,不僅僅是劇本的寫作,在拍攝上也差了一大截子,最為主要的光的差別,放長假的時候,看了一下國內的八點檔,一眾演員不管演的好不好,臉上厚重的粉讓我覺得非常的恐怖,一個個頂著鄉村結合部的妝容,說著高大上的臺詞,非常的違和,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大陸拍的偶像劇看起來鄉土的原因之一。
英美劇之所以好看,除了劇本的創作,百分之五十要歸功於製作的精良,拍攝手法,敘事方法我們都差了不是一星半點。電影就更不能相比了,國際平均製作水平的《泰囧》票房的勇猛,就知道,中國的觀眾要求的並不高,我們要求的不是蒂姆伯頓,不是斯皮爾伯格,就是普通的爆米花電影,遺憾的是中國產電影做到的卻還是不多,走進影院,我們可能看到的是放大的小品,細緻的電視劇,但是這些,離電影還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