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卡特兔Crtartu1

    說到母嬰類的消耗品,

    大概都會想到奶粉和紙尿褲,

    辣麼,排第三的是什麼呢?

    我覺得應該是學步鞋。

    奶粉選不好,會讓寶寶得不到優質營養。

    紙尿褲質量不好,寶寶會不舒服會紅屁股。

    但重視寶寶小腳發育的寶媽好像就少了很多。

    明明寶寶出生的時候我們都會捧著他的小腳丫又親又啃的,

    小腳腳怎麼後來就成了“缺愛重災區”了呢?

    一份來自法國的調查報告顯示:

    嬰兒的腳99%是健康的,而當他們長大成人後,能夠維持腳部健康狀態的只有20%。

    兒童健康鞋研究中心技術負責人,高階工程師丘理老師做過幾期校園足部健康調研,發現

    足肌鬆弛、足弓平坦,問題腳層出不窮,健康的腳型幾乎20%都達不到。

    引發兒童足部健康問題的原因主要分為,先天遺傳,後天影響。

    先天只佔了極極極少數的一部分,後天除了站姿等習慣問題。

    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鞋子。

    國內童鞋行業本身起步是比較晚的。

    原本大家都以為童鞋不過是“成人鞋的縮小版”,跟成人鞋的區別大概就是可愛一點。

    商家是這麼認為的,寶媽也是這麼認為的。

    後來才有了學步鞋的概念。

    童鞋才有了該有的功能性。

    那麼學步鞋和普通的童鞋的區別在哪裡呢?

    鞋底硬度和後跟硬度

    兒童足部生長髮育會經歷多個階段

    0-3歲嬰幼兒期,包含學步期,也是最關鍵的一個階段。

    這個階段寶寶足部骨骼70%軟骨,骨組織彈性大,容易變形,

    腳背偏高且無足弓形態。

    所以選鞋鞋底需要有一定硬度。

    柔軟的鞋底對寶寶腳沒有支撐力,孩子行走容易疲勞,還容易因為沒有承託和堅硬的後跟杯而導致扁平足或足外翻。

    鞋底厚度

    科學上最提倡“赤足學步”。

    光腳走路的寶寶不需要總是低頭去觀察地面的變化,能形成更好的昂首挺胸的行走姿態。

    更重要的,寶寶光腳走路時,腳掌的末梢神經可以直接感受地面,並接收地面傳來的資訊,加強對路面的感知,鍛鍊寶寶的平衡力。

    由於地面冰冷,或環境衛生或室外或安全因素等影響,在多數場合下寶寶還是需要穿鞋的。

    既然不能一直讓寶寶赤足學步,那麼選的鞋鞋底一定要薄。

    鞋底和鞋墊加起來的厚度不宜超過5毫米,鞋墊可以稍硬一點,這樣才能讓寶寶的腳掌有抓地感,刺激寶寶的腳底神經發育,幫助寶寶更快速地掌握行走的平衡技巧。

    鞋底1/3彎曲

    學步鞋正確的彎壓處應該是在前腳掌三分之一處。

    鞋底的曲線要跟寶寶的腳的行走曲線相吻合,這樣就能兼顧鞋底對小腳的支撐和行走的輕便。

    留意我們自己走路的習慣,也都是在腳掌1/3處彎曲。寶寶跟成年人不同,腳部肌肉比較的無力,鞋如果不自身在1/3處彎曲,寶寶走路會格外的吃力。

    圓形鞋頭

    這個階段的寶寶腳丫呈扇形,與成人腳丫不同,大小拇指長短區別並不明顯

    鞋頭需要圓潤寬敞

    很多寶媽看習慣了尖尖的斜角鞋頭,喜歡它的線條感。

    寶寶的鞋頭過尖或窄,容易擠壓腳趾,磨腳,造成拇指外翻等情況。

    圓形設計的鞋頭,可以給孩子雙腳預留成長空間、運動空間。

    透氣性佳

    寶寶腳雖小,但是和成人的汗腺一樣多,汗腺分佈比成人更密集,腳怕潮怕熱

    鞋子的材質選擇,以安全透氣為第一原則。

    不透氣的材質穿久了輕則引起腳臭,嚴重會導致腳底肌肉鬆弛,足弓扁平,減震功能下降。

    因此也提倡寶媽一個季度至少能給寶寶備2雙鞋,勤曬,勤換洗。

    常見誤區

    我們在銷售的過程中,發現寶媽在選鞋上存在這幾個常見誤區。

    一、一味的追求軟

    太軟的鞋底對腳骨還是軟骨的寶Bora說,是沒有支撐力的。

    這點文章開頭已經說明。

    二、穿舊鞋

    鞋子真不建議穿舊鞋,每個寶寶的行走步態不一樣,腳的受力 也會不 一樣,穿別人的舊鞋,就好像走在別人的專屬磨具上一樣。穿久了,寶寶的腳型和走路方式也會被帶“跑偏”。

    三、穿大碼鞋

    給寶寶選擇學步鞋尺碼一定要合適。

    過於寬鬆的內裡,會造成寶寶腳趾在行走中衝擊鞋頭,腳趾頭磨損受傷,會讓寶寶在走路的過程中總是不自覺的遷就鞋子,形成不良的走路姿勢。

    試想一下,鞋比寶寶的腳大,那鞋的1/3彎曲處還是寶寶需要的1/3彎曲處麼?

    加固後跟能穩固到在鞋肚裡亂晃的腳踝麼?

    本來選大一點的碼單純的想讓寶寶多穿幾個月,卻讓學步鞋“失靈”了,最後損害的是寶寶的健康。

    四、穿剛剛好或者擠腳的鞋子

    寶寶的腳每個月都在長,不像成人鞋,腳多長,買多大。

    選寶寶鞋子尺碼一般會比腳大0.5cm到1cm左右,預留成長空間。

    有的寶媽比較矛盾,她有寶寶腳部的健康觀念,捨得給寶寶買幾百塊一雙的學步鞋。但買了又總希望鞋子多穿幾個月才算“充分發揮鞋子的價值”。

    鞋子小了,甚至過季了依然在將就穿。

    其實換個思路想想,我們花幾百塊錢買的並不是某一雙鞋,而是寶寶腳3個月的健康成長。為了讓鞋子能穿更久而反過來損害寶寶的健康,不是本末倒置了麼?

    寶寶的鞋子,永遠都應保持在合適的狀態:功能健全,尺碼合適,季節合適。

    文章篇幅有限,一篇科普文的力量也有限。

    我們總習慣把鞋子用來搭配衣服的裝飾品。

    其實寶寶鞋是不可將就的功能性消耗品。

    人的腳底有70多個穴位,6條經絡起止於腳部,與人體各臟器密切聯絡,所以腳又被稱作人的第二心臟。

    足部的發育對腰部及大腦都有直接的影響。

    所以學步期鞋子的選擇應該得到父母們更多的關注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牛年習俗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