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任何一個心理過程都離不開注意,注意是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和勞動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十分強調注意在教學中的作用。他說:“注意正是那一扇從外部世界進入到人的心靈之中的東西所要透過的大門。” 人的注意力水平有高低,水平低下的孩子造成學習困難,成績不佳。雖然我們看到孩子認真在看書,但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了,學習效率不高,注意水平高的孩子,同樣的學習時間,學習的效率卻很高,當然學習成績就好。很多孩子就是人是很聰明,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學習成績低下。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來提高其學習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一、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任何一堂課,只有先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讓他情緒自然高漲。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學的方法、師生的關係、教學效果、教學策略、對學生的瞭解程度、賞罰情況等。為此我從教材、教法、學生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從“好奇”入手。“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時所產生的“探究反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從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學習意願。 “好奇”可以促使兒童更多地去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而與外界頻繁地接觸和交往,又反過來增強兒童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並且促進他們創造性的發展,所以“好奇”是一種成功的動力。陶行知先生曾對一個指責兒子拆卸鬧鐘的兒子的母親予以“扼殺了一個愛迪生”形象比喻。教師更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學業有成。我曾聽過一位老師講《迴圈小數》,他一開始就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然後讓全班學生接著講這個大家都會說的故事,許多學生都很好奇,老師為什麼讓大家一直講這個沒有盡頭的故事,由此注意力也很快集中到課堂上。2、教學方式多樣化,提高學生注意力。小學生注意的穩定性有限,一節課堂教學有40分鐘這麼長。如果讓成年人時時保持注意力集中,想必都很困難的事情,那麼對於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來說更是不容易控制自己了。那麼作為我們老師來說,要儘量保持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辦法就是時時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除了讓學生舉手發言以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動筆練習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取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時,讓學生小組進行合作,動手擺一擺,多媒體教學的動態演示,並且透過討論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這樣多種學習方式與老師一味單純地講解比較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學習的印象也更深刻。另一方面,學習中總是有一些枯燥無味的內容,在教學這些知識時,有賴於教師用新穎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有趣的內容與枯燥的內容交叉進行,並巧妙的把枯燥乏味的東西變為津津有味的東西。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十以內的加減法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注意力就無法維持,於是我採取了“我最快”,學生想最先回答就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然後老師再即使給予判定,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3、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去,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最新的教學方式。計算機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遊戲,把學生帶入了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願學和樂學。現在網路無所不有,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或購買一些教學軟體,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變難為易,使他們在快樂中獲得了知識,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4、充分挖掘學科知識中的興趣點。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特點,學生對某學科的興趣,往往是由該學科特別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科知識中那些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如語文的文情詩意,數學的一題多解等,以期引起學生的興趣。5、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即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度過這些難關學生就能順利地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興趣也會漸漸穩定。如闖不過這些難關,學生在學習上就會困難重重,學習興趣就會銳減,甚至感到味如嚼蠟。因此知識難點是學生興趣和成績的分化點。二、把握注意力的最佳時間有人對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意穩定性做研究發現:7-10歲的兒童連續注意約在20分鐘,10-12歲兒童連續注意約在25分鐘,12歲以上兒童可維持30分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緊扣連續注意的最佳時間。在學生注意力最穩定的時間內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學《確定位置》,先讓學生表演一個情景:小青得到一張電影票,但是在電影院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急的哭了起來。學生為了幫助他,就要集中注意力,尋找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在我們生活中確定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後來全班同學一起探討確定位置的方法,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三、巧妙地提出問題,喚起學生注意力。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提問學生同時還要注意啟發學生動腦筋對於所學的問題能夠進行大膽地質疑。學習知識不能只靠老師的一味提問而忽略了給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要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能夠認真地聽講,教師就要做到恰當好處地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透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大膽地提出問題,並透過探討解決問題,從而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四、選擇適當的刺激物。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手段。我在教學中常常採用以下幾種:1、口令刺激。如:“小眼睛看黑板”、“一、二、三”……等方式來加強刺激學生,增強注意力。2、如果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還可以老師以評選“小小思想家”、“舉手小紅星”、“小模範”等方式,來刺激學生集中注意力,動腦思考。3、給予學生適當的物質刺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如:對上課認真聽講的小朋友以小紅花、小五星等作為實物給予獎勵。五、提高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注意缺乏自覺性,表現為不會主動確立目的,需要教師給定目的;在注意程序中不會組織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斷提醒和關照。一旦沒有外在的幫助,兒童常常會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給定的目的,使注意中止或分散。因此,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六、儘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物件或活動的刺激作用。學生的學習環境相對穩定,也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有利條件。1、上課之前要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課前準備要求儘量簡單,上課不用到的東西不要拿出來。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教具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例如:上低年級數學課可以要求學生只准備一本數學書、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把直尺。(學具盒哪節課需要,哪節課才要求準備);其他的東西全部放在書包裡,抽屜不準放零散的學習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干擾。另外,疲勞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敵。 孩子神經系統的耐受力較差, 連續學習或睡眠不足 會引起疲勞, 大腦神經興奮水平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在家長會中,向家長們宣傳充足的睡眠對小孩的重要性,讓家長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並監督孩子執行,保證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上課。2、老師服飾、髮型也不宜過於耀眼,有的老師換了新裝或者理了新發型以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3、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教師要妥善處理。如:天氣條件惡化、突然停電、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迅速的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將學生的注意力轉回課堂教學。
心理活動對一定物件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任何一個心理過程都離不開注意,注意是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和勞動所不可缺少的條件。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十分強調注意在教學中的作用。他說:“注意正是那一扇從外部世界進入到人的心靈之中的東西所要透過的大門。” 人的注意力水平有高低,水平低下的孩子造成學習困難,成績不佳。雖然我們看到孩子認真在看書,但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了,學習效率不高,注意水平高的孩子,同樣的學習時間,學習的效率卻很高,當然學習成績就好。很多孩子就是人是很聰明,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學習成績低下。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來提高其學習能力。為了加強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力的指向性和集中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一、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是要形成、確立並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自豪感。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內部狀態,那麼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任何一堂課,只有先抓住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會讓他情緒自然高漲。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影響學習興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學的方法、師生的關係、教學效果、教學策略、對學生的瞭解程度、賞罰情況等。為此我從教材、教法、學生的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從“好奇”入手。“ 好奇”是人遇到新奇事物時所產生的“探究反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從而激起求知、探索、操作等學習意願。 “好奇”可以促使兒童更多地去觀察世界,觀察社會,而與外界頻繁地接觸和交往,又反過來增強兒童的好奇心和觀察力,並且促進他們創造性的發展,所以“好奇”是一種成功的動力。陶行知先生曾對一個指責兒子拆卸鬧鐘的兒子的母親予以“扼殺了一個愛迪生”形象比喻。教師更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學業有成。我曾聽過一位老師講《迴圈小數》,他一開始就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然後讓全班學生接著講這個大家都會說的故事,許多學生都很好奇,老師為什麼讓大家一直講這個沒有盡頭的故事,由此注意力也很快集中到課堂上。2、教學方式多樣化,提高學生注意力。小學生注意的穩定性有限,一節課堂教學有40分鐘這麼長。如果讓成年人時時保持注意力集中,想必都很困難的事情,那麼對於學生特別是小學生來說更是不容易控制自己了。那麼作為我們老師來說,要儘量保持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辦法就是時時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比如除了讓學生舉手發言以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討論,動手操作,動筆練習等形式,以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取得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時,讓學生小組進行合作,動手擺一擺,多媒體教學的動態演示,並且透過討論最後得出正確的結論“三角形的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這樣多種學習方式與老師一味單純地講解比較效果要好得多,學生學習的印象也更深刻。另一方面,學習中總是有一些枯燥無味的內容,在教學這些知識時,有賴於教師用新穎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有趣的內容與枯燥的內容交叉進行,並巧妙的把枯燥乏味的東西變為津津有味的東西。例如,我在教學一年級十以內的加減法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中已經有一定的基礎注意力就無法維持,於是我採取了“我最快”,學生想最先回答就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然後老師再即使給予判定,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3、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一隻粉筆,一本書”的教學方式逐漸過去,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最新的教學方式。計算機多媒體的特點是圖、文、聲、像並茂,能向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的音樂背景,妙趣的益智遊戲,把學生帶入了寬鬆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主動探索,積極進取,使學生會學、願學和樂學。現在網路無所不有,可以在網上下載一些課件或購買一些教學軟體,充分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性、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豐富性等特點,化無聲為有聲、化靜為動、變難為易,使他們在快樂中獲得了知識,接受了教育,提高了能力。4、充分挖掘學科知識中的興趣點。每一門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特點,學生對某學科的興趣,往往是由該學科特別有趣所引起的。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掘學科知識中那些使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如語文的文情詩意,數學的一題多解等,以期引起學生的興趣。5、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即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度過這些難關學生就能順利地掌握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方法,興趣也會漸漸穩定。如闖不過這些難關,學生在學習上就會困難重重,學習興趣就會銳減,甚至感到味如嚼蠟。因此知識難點是學生興趣和成績的分化點。二、把握注意力的最佳時間有人對小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意穩定性做研究發現:7-10歲的兒童連續注意約在20分鐘,10-12歲兒童連續注意約在25分鐘,12歲以上兒童可維持30分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緊扣連續注意的最佳時間。在學生注意力最穩定的時間內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例如:我在教學《確定位置》,先讓學生表演一個情景:小青得到一張電影票,但是在電影院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急的哭了起來。學生為了幫助他,就要集中注意力,尋找確定位置的方法,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在我們生活中確定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後來全班同學一起探討確定位置的方法,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三、巧妙地提出問題,喚起學生注意力。在教學中我們老師不僅要提問學生同時還要注意啟發學生動腦筋對於所學的問題能夠進行大膽地質疑。學習知識不能只靠老師的一味提問而忽略了給學生自我思考的空間,要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促使他們能夠認真地聽講,教師就要做到恰當好處地設疑,讓學生帶著問題透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大膽地提出問題,並透過探討解決問題,從而主動地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四、選擇適當的刺激物。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手段。我在教學中常常採用以下幾種:1、口令刺激。如:“小眼睛看黑板”、“一、二、三”……等方式來加強刺激學生,增強注意力。2、如果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還可以老師以評選“小小思想家”、“舉手小紅星”、“小模範”等方式,來刺激學生集中注意力,動腦思考。3、給予學生適當的物質刺激,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如:對上課認真聽講的小朋友以小紅花、小五星等作為實物給予獎勵。五、提高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小學低年級兒童的注意缺乏自覺性,表現為不會主動確立目的,需要教師給定目的;在注意程序中不會組織自己的注意,需要他人不斷提醒和關照。一旦沒有外在的幫助,兒童常常會不清楚或忘掉由他人給定的目的,使注意中止或分散。因此,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的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六、儘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物件或活動的刺激作用。學生的學習環境相對穩定,也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有利條件。1、上課之前要排除無關刺激的干擾,課前準備要求儘量簡單,上課不用到的東西不要拿出來。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教具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例如:上低年級數學課可以要求學生只准備一本數學書、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把直尺。(學具盒哪節課需要,哪節課才要求準備);其他的東西全部放在書包裡,抽屜不準放零散的學習用品,以防不必要的干擾。另外,疲勞是集中注意力的大敵。 孩子神經系統的耐受力較差, 連續學習或睡眠不足 會引起疲勞, 大腦神經興奮水平降低,注意力難以集中。在家長會中,向家長們宣傳充足的睡眠對小孩的重要性,讓家長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並監督孩子執行,保證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第二天能精力充沛地上課。2、老師服飾、髮型也不宜過於耀眼,有的老師換了新裝或者理了新發型以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3、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教師要妥善處理。如:天氣條件惡化、突然停電、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迅速的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將學生的注意力轉回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