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營銷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1、 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資訊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啟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為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才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種職業錨: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 具有較強的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的人往往不願意選擇那些帶有一般管理性質的職業。相反,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保證自己在既定的技術或功能領域中不斷髮展的職業。 2、管理型職業錨 有些人則表現出成為管理人員的強烈動機,承擔較高責任的管理職位是這些人的最終目標。當追問他們為什麼相信自己具備獲得這些職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時候,許多人回答說,他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管理職位,是由於他們認為自己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資訊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高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為的能力)。 3、創造型職業錨 有些大學生有這樣一種需要:建立或創設某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件署著他們名字的產品或工藝、一家他們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們成就的個人財富等等。 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 有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似乎被一種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需要所驅使著,他們希望擺脫那種因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依賴別人的境況,因為,當一個人在某家大企業中工作的時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調動、薪金等諸多方面都難免要受別人的擺佈。這些畢業生中有許多人還有著強烈的技術或功能導向。然而,他們卻不是到某一個企業中去追求這種職業導向,而是決定成為一位諮詢專家,要麼是自己獨立工作,要麼是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企業中的合夥人來工作。 5、安全型職業錨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極為重視長期的職業穩定和工作的保障,他們似乎比較願意去從事這樣一類職業:這些職業應當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來生活。這種可*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計劃和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對於那些對地理安全性更感興趣的人來說,如果追求更為優越的職業,意味著將要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一種不穩定或保障較差的地域因素的話,那麼他們會覺得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維持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對他們來說是更為重要的。對於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職業錨的人來說,安全則是意味著所依託的組織的安全性。他們可能優先選擇到政府機關工作,因為政府公務員看來還是一種終身性的職業。這些人顯然更願意讓他們的僱主來決定他們去從事何種職業。 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了許多啟示: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著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向,也決定著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求職之前先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的興趣、才能、學識適合幹什麼。可透過自我分析與可*的量表工具的測量,評估自己的職業傾向、能力傾向和職業價值觀,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為職業生涯的階段主要可分為:① 職業準備期 :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為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 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為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才會成功。③ 職業適應期 :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 職業穩定期 :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 職業結束期 :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市場營銷職業生涯規劃書範文 1、 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資訊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啟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為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著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著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才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種職業錨: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 具有較強的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的人往往不願意選擇那些帶有一般管理性質的職業。相反,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保證自己在既定的技術或功能領域中不斷髮展的職業。 2、管理型職業錨 有些人則表現出成為管理人員的強烈動機,承擔較高責任的管理職位是這些人的最終目標。當追問他們為什麼相信自己具備獲得這些職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時候,許多人回答說,他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管理職位,是由於他們認為自己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資訊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高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為的能力)。 3、創造型職業錨 有些大學生有這樣一種需要:建立或創設某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件署著他們名字的產品或工藝、一家他們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們成就的個人財富等等。 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 有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似乎被一種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需要所驅使著,他們希望擺脫那種因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依賴別人的境況,因為,當一個人在某家大企業中工作的時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調動、薪金等諸多方面都難免要受別人的擺佈。這些畢業生中有許多人還有著強烈的技術或功能導向。然而,他們卻不是到某一個企業中去追求這種職業導向,而是決定成為一位諮詢專家,要麼是自己獨立工作,要麼是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企業中的合夥人來工作。 5、安全型職業錨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極為重視長期的職業穩定和工作的保障,他們似乎比較願意去從事這樣一類職業:這些職業應當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來生活。這種可*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計劃和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對於那些對地理安全性更感興趣的人來說,如果追求更為優越的職業,意味著將要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一種不穩定或保障較差的地域因素的話,那麼他們會覺得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維持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對他們來說是更為重要的。對於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職業錨的人來說,安全則是意味著所依託的組織的安全性。他們可能優先選擇到政府機關工作,因為政府公務員看來還是一種終身性的職業。這些人顯然更願意讓他們的僱主來決定他們去從事何種職業。 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了許多啟示: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著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向,也決定著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求職之前先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的興趣、才能、學識適合幹什麼。可透過自我分析與可*的量表工具的測量,評估自己的職業傾向、能力傾向和職業價值觀,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為職業生涯的階段主要可分為:① 職業準備期 :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為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 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為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才會成功。③ 職業適應期 :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 職業穩定期 :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 職業結束期 :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