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25546181940

    平原 陸地上海拔高度相對比較小的地區稱為平原。平原是陸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寬廣平坦,起伏很小,它以較小的起伏區別於丘陵,以較小的高度來區別於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積廣大,地形開闊,周邊以明顯的陡坡為界,比較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地區稱為高原。高原與平原的主要區別是海拔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積隆起區別于山地。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內的山地,稱為丘陵。丘陵分佈地區稱為丘陵地。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溝谷幽深,一般多呈脈狀分佈。 山地與丘陵的差別是山地的高度差異比丘陵要大。

    五類基本地形——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

    中國幅員廣大,地形類別複雜,但是總結起來,在多種多樣的地形類別中,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五大類:即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一)高寒多雨的山地

    山是指有頂峰、山坡和山麓三部分的高地。高度一般高出當地平原500米以上,一般比高(即相對高度)大於300米。山地是山分佈的地區,如果山地呈帶狀分佈時,稱為“山帶”。山脈則是具有明顯走向的山地;如果山地具有明顯走向的峰線時,稱為“山嶺”。所以,山嶺可以是不長的,因而山嶺和山脈不同。幾條走向相同的山脈組成一個山系。這樣,山帶和山系之內就可以有丘陵、盆地、河谷間雜其間。例如長白山是一條山脈,而南嶺就不能稱為山脈,而只能稱為山地,這是因為南嶺沒有明顯的走向。

    中國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佔全國面積達33%,因此,山地開發是中國科學研究上一個主要課題。

    山區的地理環境特點是多雨和寒冷。一般來說,地勢上升100米,氣溫下降0.5~0.6℃。因此,高山上終年有冰雪,每形成冰川地形。中等山地(中山)又每成為雨量中心地區。例如安徽黃山就是長江中游的雨量中心區之一。這是因為山下氣流沿山坡上升時,氣溫變冷,相對溼度變大,終至成雲致雨。因此,山地上一般具有多雲霧和多雨的特點。這也是河流多發源于山地的原因。

    人們按照山地的地理環境特點就可以把山地再分出高山、中山和低山來。一般把在雪線(終年積雪的界線)以上的山地稱為高山;雪線以下,高寒多雨,林木草坡茂盛地區稱為中山,也是河源地點;山地氣候和平原區或丘陵區差別不大的,多雨的不高山地稱為低山。由於山地所處地理位置不同,各個山地雪線、林木上限線、截留雨量高度線都有很大不同。所以,中國各地的高山、中山、低山標準也不相同。例如在南方山地上,600米高處即可截留雨量,在300米處的氣溫已下降,因此,低山可用比高300米來確定;中山可用600米以上,即800米處確定。在北方則截留雨量線上升到800~900米山地,故1,000米以上才能定為中山。又如雪線在中國東南部最低可降至4,000米,而在中國西北部卻高達5,000米以上,所以說,高山的劃分各地不盡相同。總之,很難用一種固定的標準來衡量全國各地的山地,而應該因地制宜。但是,為了方便統計起見,中國通行標準是1,000米為中山和低山分界;3,500米為中山和高山的分界。

    (二)低矮的山地——丘陵

    高出海平面500米以下的山地,或比高在300米以內的山地,稱為丘陵。丘陵分佈地區稱為丘陵地。丘陵地之內可以有山地、谷地和盆地分佈。

    從地理環境看,丘陵是起伏不平的高地,但是地勢的隆起還未能使丘陵地的氣候變化。所以在生產佈局上,對丘陵區應看作跟平原區氣候差別不大。中國丘陵區主要分佈在東南沿海季風區。這裡氣候溫和多雨,是中國主要農業地區。因此,對丘陵地的改造和利用要特別重視。中國丘陵地約佔總面積的10% ,這個數字未計算混在山地的區域性丘陵地。

    丘陵地一般是由巖性軟弱的地層組成。例如在中國廣泛分佈的紅色地層(侏羅紀到老第三紀)每成為紅色丘陵地區,例如四川盆地內的廣大丘陵地。因此,丘陵地中的河谷、溝谷都容易形成。地面在受到暴流和散流沖蝕後,每容易成為水土流失區,對農業發展不利。但是隻要管理良好,丘陵地也是農業發展的地區。例如在丘陵區中,坑田、垌田的水稻產量,每與平原產量相等。

    (三)平頂的高地——高原

    顧名思義,高原是地勢高的平原,它是一片平坦的高地,有坡,有麓。比高一般有300米。有些高原頂部表面很平,如蒙古高原那樣,可稱為“高平原”。如果高原面呈起伏的丘陵狀,就被稱為“山原”。例如被稱為“地無三尺平”的貴州高原,就被叫做“山原”。這種高原面上,有山有谷。如果高原被河谷深深切割下去,高原面顯得破碎,那又被叫做“切割高原”了。例如在西藏高原的南部、東南部已被雅魯藏布、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切成深深的峽谷,高原面只有在峽谷頂上,才見得到。

    高原多分佈在中國西部,一共有四個,即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雲貴高原。這四個大高原是構成中國西部“高原中國”的主體。它佔全國面積約26%。

    比高低於300米的平頂高地,叫作臺地。臺地象桌子一般,四周有坡有麓。頂上每呈高平原地形或和緩起伏丘陵狀。雷州半島就是一個高平原狀的臺地。它是在第四紀才升出海面的。因此地形平坦,未受暴流溝谷的切割。幾級臺地一起分佈時,呈階梯狀臺地,可稱為“階地”或“梯地”。一般在大河河谷裡和海岸上都可見到。

    (四)肥沃的平原

    平原比高一般在200米以下。多數產生在堆積基面(如海面、湖面等)附近。中國平原不多,約佔全國面積12%。它是被稱為東部“低地中國”的主要地形型別。自北而南主要有四片。即:東北大平原、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平原。

    平原地勢低下,多為河流集中地點,又是山地、丘陵地衝蝕下來沙泥聚積地點,有機質在沙泥中有一定含量。因此,平原上土壤肥沃,灌溉方便,是中國工農業建設中心地區,人口稠密。大城市也多建立在平原上。如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等是。

    (五)中國的聚寶盆——盆地

    盆地是四面被高地包圍的低地。高地即指高原、山地、丘陵地等而言。低地是指平原、丘陵、臺地等而言。所以,盆地內部不一定是平原,例如四川盆地的東半部基本上即以丘陵地為主。中國不少紅盆地(指由中生代紅層所成的盆地)底部都是紅色丘陵地,平原很少。從習慣上,人們還每每把三面環山,一面外通的囊狀谷地也叫做盆地。巨大盆地之內,還可以包括著山地,例如四川盆地中,即有著名的老根據地華鎣山(1,800米),成為盆地中的最高點。作者曾站在貴州高原邊緣(溫水一帶)北望,華鎣山聳出,如在目前。

    盆地分佈集中在中國西部,如中國四大盆地都是分佈在西邊的。它們是: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和四川盆地。此外,還有不少次一級的盆地,如吐魯番盆地、江漢盆地等等。

    這些盆地都有長久的發育歷史和形成過程。它們把四周高地流下的礦物質積貯起來,形成各種有用礦床,如石油、天然氣、鉀鹽、鈉鹽、煤層、砂礦等等。地表還有不少河流和沖積平原,或者還保留著巨大的湖泊、沼澤地。因而,成為人類早期活動的場所。近代更成工礦業中心、農業中心地域。

    盆地面積約佔中國面積19%。

    五類地形的成因也不盡相同。山地和山脈一般都是由褶皺和斷裂上升而成;高原是造陸運動抬升而成;盆地是地殼下凹和斷裂陷落而成,平原多在地殼輕微下沉而堆積旺盛的地區形成;而丘陵則是在地殼比較安定,同時又受到長期剝蝕所成。山地和高原多是強烈上升地區,因而引起外力作用強烈的侵蝕,如西藏高原上升,引起金沙江、怒江、瀾滄江河川的深切成峽,就是例子。盆地和平原又往往是地殼下沉的地區。如華北平原的沙泥層厚度可達1,00米,測定它沉積了一百萬年,即每年要下沉1毫米了。

    形成地形的各種外力和地理環境有關。中國東南部是季風區,雨量多,地表就以流水作用為主要。在西北部乾旱區,雨量太少,故地表以風力作用為主,如且末一帶,年中只有兩天雨日,雨量只有15.6毫米,但蒸發量卻高達2,52毫米。地表基本上已沒有流水作用了。在高山上,由於氣溫低,冰川作用成為主要外力;在溫帶北部或高原上,地表上又以地下水的融凍作用為突出,即土層或地層中的水時而結冰,時而溶化,因而引起地形的變化。沿海地方則以波浪的作用為主要外力。因此,在中國廣大的領土上,西北就以沙漠地形為主;東北或青藏高原上以凍土地形為主;在高山上以冰川地形為主;在東南部以流水地形為主;在海岸上以海岸地形為主。這是中國地形型別的多樣性和複雜性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恆生大幅跳水,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