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正位中宮
白羽在前文中《大宋宮詞:劉娥與蕭綽的上位史,女強人想上位太不容易了》就詳細論述了劉娥與蕭綽進宮的經歷,此處不再贅述。
兩人出身不同,政治環境也有著重大差異。相較而言,蕭綽的輔政之路要更加順暢。蕭綽的兩位老前輩齊天太后和法天太后已經有過輔政經歷 (尊號怎麼看都像是從西遊記過來的),蕭綽剛進宮時被封貴妃,數月後才正位中宮,本身就是一種考察:一方面是對學習和執政能力的考察,一方面是對其忠誠度的考驗。此後當完全認可其能力和確保忠誠後在保寧八年(976年),景宗賦予蕭綽稱“聯”、“予”的權力,實際上許多事還必須要得到景宗的批准。
相較之下,劉娥面臨的局面就更加複雜。前朝武則天稱帝在前,本朝又沒有太后輔政的先例,在封建倫理對女性日益加強的氛圍中,許多大臣甚至把女性干政視為“女禍”而進行嚴加防範。所以劉皇后簡直就是北宋女性掌權的開拓者,自然比較艱辛。
而劉娥在正位之前,已經成為真宗處理朝政不可或缺的助手。但真宗生病後還是和周懷正商量太子監國而不準備把權力交給劉娥。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才出現“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宮中,事多決於皇后”的局面。真宗去世前兩年已經疾病纏身了,他問手下大臣對皇后輔政的意見。
宋史記載:輔臣進日:“太子升儲以來,德望日隆,皇后輔翼歲久,中外遵教,海內瞻企,人無閒言。上許之。
由此看來,劉後的輔政能力已經被大臣普遍認可,真宗也有同感,這才真正放心。隨後“訟皇太子開資善堂(原為宮內太子學習之地),引大臣決天下事,(皇)後裁製於內”這些情況都說明,遺詔賦予劉太后大權,是真宗長期觀察、考驗,對其政治才能和忠誠充分信任的結果。
劉娥與蕭綽開始控制朝政的經歷也非常類似,遼國景宗患有“風疾”,北宋真宗“聖體不康”,繼位的遼聖宗12歲,宋仁宗13歲,都是沖齡踐祚的年紀。這就為兩位皇后提供了政治契機,而她們出色的政治天賦和超強的學習能力讓她們迅速抓住機遇,成功從幕後走到臺前,接憧而來的壓力也是空前的。
蕭綽當上皇后不久,她那精明過人的老爸就被高勳、女裡兩位同族殺害,後來她的至親大姐、二姐都成了她的政敵,於是她不得不在家與國、親情和政治之間做出選擇,這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幸虧蕭綽的老情人韓德讓及時站出來積極獻言獻策,並籠絡和提拔了一大批忠於遼朝的忠臣,遼國順利過渡了皇權交接時的危機。
韓德讓在內輔佐朝政、耶律斜軫負責軍隊事務,耶律休哥管理者與宋國接壤的大半個遼國,這就是遼國日益昌盛的“三駕馬車”輔政集團。他們重視人才的選拔,不但重用契丹諸部有才能的貴族,也重用漢官, 唯才是用。使藩漢臣僚各司其職,和諧相處,同心輔政,外抗強敵,為遼國政局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興盛創造了條件。
遼朝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這與契丹建國之初大量俘虜漢族和渤海華人息息相關。為了維護統治蕭太后推行了“因俗而治,各安其業;籠絡上層,為我所用;叛討安撫,分治監視”等政策調整關係,推進民族融合。為了安置掠到塞北遼地的中原漢人和渤海人等,遼政府在上京道的東南部、中京道的東北部和東京道地區,設定了大量的漢人州縣,讓他們在這些州縣內定居,並允許和鼓勵他們從事其熟悉的農業及各種手工業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蕭綽對遼國的一些舊習的改造是非常成功的。臭名昭著的“打穀草”(私掠人口)被嚴格限制。統和4年,遼軍攻陷固安,將領一如既往肆意掠奪,朝廷下令:被俘獲的人口,可以用官物贖回。又過了幾年,就算有了俘虜也不能據為己有,朝廷要統一安排。再後來,用私俘人頭換軍功的道路就被斷絕了。不得不說,這是契丹社會發展的一個進步。
遼國效仿中原,開設科舉制度,大力宣揚忠君死節的儒家倫理道德文化。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為完成統一派三路大軍北上,結果被名將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打得大敗而歸,承擔掩護任務的北宋名將楊業因被迫出戰而落入契丹之手,絕食三天,含恨而死。為鼓勵國內向這位敵國的英烈看齊,蕭太后特意下令為楊老令公修建廟宇進行祭祀。後來出使遼朝的宋人路過古北口楊無敵廟,無不感慨萬千,讚歎這位英烈和欽佩蕭太后的胸懷。在蕭太后執政期間,遼國文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為維護統治提供了思想保障。
劉娥所要面對的是澶淵之盟的功臣、朝中的勳貴和皇親國戚。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所以,劉娥的政治才能基本都消耗在於北宋大臣的鬥智鬥勇當中。
真宗的一紙詔書把劉娥推上了權力的巔峰,而她一上臺就將行賄受賄的權臣丁謂、曹利用罷免。隨後,就開始著手處理真宗“天書”騙局所帶來的一系列爛攤子,修諸如“天慶”、“天祺”等五大封建迷信慶祝節日一律停辦;正在籌建道觀立即停建;大興土木的宮殿立即停工,負責搞封建迷信的宮觀使立即停職。真宗時期透支的財政狀況有所改觀,社會風氣開始好轉。
劉娥的看人眼光非常精準,知人善任。她提拔的大臣很少有阿諛奉承,基本上都是剛正有才之士,這些人不僅為政嚴謹,而且對劉太后本人的失誤敢於提出批評,大批優秀的政治人才有了發揮的空間。
其中宰執張知白“重名器,無毫髮私。雖貴顯,清約如寒士”,這完全符合劉太后勤儉治國的理念;王曾以“大臣執政,不當收恩避怨”為理念,激清揚濁深受劉太后器重:呂夷簡則為其指出了“遠奸邪,獎忠直,輔導皇帝,成就聖德”的執政要務; 薛奎“剛不苟合,遇事敢言,謀議無所避”,時人稱之“薛出油”,受到劉太后的賞識與重用;就連當年攛掇真宗封禪始作俑者“五鬼”王欽若也兢兢業業,政治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此外,還有范仲淹、晏殊、杜衍都是劉娥提拔重用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清平樂》中的男子背誦天團,基本都出自於劉娥執政的天聖年間。相信很多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天聖二年(1024年)甲子科,前三甲是宋庠、葉清臣、鄭戩,在此之下排名是曾公亮、餘靖、胡宿、賈昌朝、宋祁等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丁卯科,前三甲是王堯臣、韓琦、趙概,以下有文彥博、包拯等197人。
天聖八年(1030年)庚午科,狀元王拱臣,以下還有劉沆、石介、蔡襄、張先、張谷、尹源等,歐陽修在這一科名列一甲第十四名,後來的名相富弼也是出在這一年。
上述人等不僅在仁宗朝中後期發揮重要作用,有的後來一直到英宗、神宗朝還是中堅力量,某些人甚至直到哲宗朝還在發揮餘熱。這些就是劉太后留給仁宗、英宗、神宗他們最好的基業,可以說為大宋朝儲備了大量人才,營造了一支強大的人力資源隊伍。
白羽點評:兩位女強人雖然都成功掌握了朝政,實際上皇權才是后妃干政的基本前提。后妃干政不過是皇權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兩位女政治家培養人才,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推動經濟發展等舉措是為了接下來應對敵國的戰爭而已。對於侵略成性的契丹人來說,獲得財富是他們的傳統觀念,已經深植骨髓,而發動戰爭從中謀利就是他們的人生目標。宋遼兩國在兩位女強人的帶領下一攻一守,又有哪些值得讚揚的成績呢?我們下回再說。
一、 正位中宮
白羽在前文中《大宋宮詞:劉娥與蕭綽的上位史,女強人想上位太不容易了》就詳細論述了劉娥與蕭綽進宮的經歷,此處不再贅述。
兩人出身不同,政治環境也有著重大差異。相較而言,蕭綽的輔政之路要更加順暢。蕭綽的兩位老前輩齊天太后和法天太后已經有過輔政經歷 (尊號怎麼看都像是從西遊記過來的),蕭綽剛進宮時被封貴妃,數月後才正位中宮,本身就是一種考察:一方面是對學習和執政能力的考察,一方面是對其忠誠度的考驗。此後當完全認可其能力和確保忠誠後在保寧八年(976年),景宗賦予蕭綽稱“聯”、“予”的權力,實際上許多事還必須要得到景宗的批准。
相較之下,劉娥面臨的局面就更加複雜。前朝武則天稱帝在前,本朝又沒有太后輔政的先例,在封建倫理對女性日益加強的氛圍中,許多大臣甚至把女性干政視為“女禍”而進行嚴加防範。所以劉皇后簡直就是北宋女性掌權的開拓者,自然比較艱辛。
而劉娥在正位之前,已經成為真宗處理朝政不可或缺的助手。但真宗生病後還是和周懷正商量太子監國而不準備把權力交給劉娥。後來隨著時間的發展,才出現“天禧四年,帝久疾居宮中,事多決於皇后”的局面。真宗去世前兩年已經疾病纏身了,他問手下大臣對皇后輔政的意見。
宋史記載:輔臣進日:“太子升儲以來,德望日隆,皇后輔翼歲久,中外遵教,海內瞻企,人無閒言。上許之。
由此看來,劉後的輔政能力已經被大臣普遍認可,真宗也有同感,這才真正放心。隨後“訟皇太子開資善堂(原為宮內太子學習之地),引大臣決天下事,(皇)後裁製於內”這些情況都說明,遺詔賦予劉太后大權,是真宗長期觀察、考驗,對其政治才能和忠誠充分信任的結果。
二、 蕭太后的政治才能劉娥與蕭綽開始控制朝政的經歷也非常類似,遼國景宗患有“風疾”,北宋真宗“聖體不康”,繼位的遼聖宗12歲,宋仁宗13歲,都是沖齡踐祚的年紀。這就為兩位皇后提供了政治契機,而她們出色的政治天賦和超強的學習能力讓她們迅速抓住機遇,成功從幕後走到臺前,接憧而來的壓力也是空前的。
蕭綽當上皇后不久,她那精明過人的老爸就被高勳、女裡兩位同族殺害,後來她的至親大姐、二姐都成了她的政敵,於是她不得不在家與國、親情和政治之間做出選擇,這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幸虧蕭綽的老情人韓德讓及時站出來積極獻言獻策,並籠絡和提拔了一大批忠於遼朝的忠臣,遼國順利過渡了皇權交接時的危機。
韓德讓在內輔佐朝政、耶律斜軫負責軍隊事務,耶律休哥管理者與宋國接壤的大半個遼國,這就是遼國日益昌盛的“三駕馬車”輔政集團。他們重視人才的選拔,不但重用契丹諸部有才能的貴族,也重用漢官, 唯才是用。使藩漢臣僚各司其職,和諧相處,同心輔政,外抗強敵,為遼國政局的穩定、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興盛創造了條件。
遼朝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這與契丹建國之初大量俘虜漢族和渤海華人息息相關。為了維護統治蕭太后推行了“因俗而治,各安其業;籠絡上層,為我所用;叛討安撫,分治監視”等政策調整關係,推進民族融合。為了安置掠到塞北遼地的中原漢人和渤海人等,遼政府在上京道的東南部、中京道的東北部和東京道地區,設定了大量的漢人州縣,讓他們在這些州縣內定居,並允許和鼓勵他們從事其熟悉的農業及各種手工業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蕭綽對遼國的一些舊習的改造是非常成功的。臭名昭著的“打穀草”(私掠人口)被嚴格限制。統和4年,遼軍攻陷固安,將領一如既往肆意掠奪,朝廷下令:被俘獲的人口,可以用官物贖回。又過了幾年,就算有了俘虜也不能據為己有,朝廷要統一安排。再後來,用私俘人頭換軍功的道路就被斷絕了。不得不說,這是契丹社會發展的一個進步。
遼國效仿中原,開設科舉制度,大力宣揚忠君死節的儒家倫理道德文化。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為完成統一派三路大軍北上,結果被名將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打得大敗而歸,承擔掩護任務的北宋名將楊業因被迫出戰而落入契丹之手,絕食三天,含恨而死。為鼓勵國內向這位敵國的英烈看齊,蕭太后特意下令為楊老令公修建廟宇進行祭祀。後來出使遼朝的宋人路過古北口楊無敵廟,無不感慨萬千,讚歎這位英烈和欽佩蕭太后的胸懷。在蕭太后執政期間,遼國文化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也為維護統治提供了思想保障。
三、劉娥的政治才能劉娥所要面對的是澶淵之盟的功臣、朝中的勳貴和皇親國戚。其難度也是可想而知,所以,劉娥的政治才能基本都消耗在於北宋大臣的鬥智鬥勇當中。
真宗的一紙詔書把劉娥推上了權力的巔峰,而她一上臺就將行賄受賄的權臣丁謂、曹利用罷免。隨後,就開始著手處理真宗“天書”騙局所帶來的一系列爛攤子,修諸如“天慶”、“天祺”等五大封建迷信慶祝節日一律停辦;正在籌建道觀立即停建;大興土木的宮殿立即停工,負責搞封建迷信的宮觀使立即停職。真宗時期透支的財政狀況有所改觀,社會風氣開始好轉。
劉娥的看人眼光非常精準,知人善任。她提拔的大臣很少有阿諛奉承,基本上都是剛正有才之士,這些人不僅為政嚴謹,而且對劉太后本人的失誤敢於提出批評,大批優秀的政治人才有了發揮的空間。
其中宰執張知白“重名器,無毫髮私。雖貴顯,清約如寒士”,這完全符合劉太后勤儉治國的理念;王曾以“大臣執政,不當收恩避怨”為理念,激清揚濁深受劉太后器重:呂夷簡則為其指出了“遠奸邪,獎忠直,輔導皇帝,成就聖德”的執政要務; 薛奎“剛不苟合,遇事敢言,謀議無所避”,時人稱之“薛出油”,受到劉太后的賞識與重用;就連當年攛掇真宗封禪始作俑者“五鬼”王欽若也兢兢業業,政治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此外,還有范仲淹、晏殊、杜衍都是劉娥提拔重用的人才。
值得注意的,《清平樂》中的男子背誦天團,基本都出自於劉娥執政的天聖年間。相信很多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天聖二年(1024年)甲子科,前三甲是宋庠、葉清臣、鄭戩,在此之下排名是曾公亮、餘靖、胡宿、賈昌朝、宋祁等名臣。
天聖五年(1027年)丁卯科,前三甲是王堯臣、韓琦、趙概,以下有文彥博、包拯等197人。
天聖八年(1030年)庚午科,狀元王拱臣,以下還有劉沆、石介、蔡襄、張先、張谷、尹源等,歐陽修在這一科名列一甲第十四名,後來的名相富弼也是出在這一年。
上述人等不僅在仁宗朝中後期發揮重要作用,有的後來一直到英宗、神宗朝還是中堅力量,某些人甚至直到哲宗朝還在發揮餘熱。這些就是劉太后留給仁宗、英宗、神宗他們最好的基業,可以說為大宋朝儲備了大量人才,營造了一支強大的人力資源隊伍。
白羽點評:兩位女強人雖然都成功掌握了朝政,實際上皇權才是后妃干政的基本前提。后妃干政不過是皇權的另一種表現形式而已,兩位女政治家培養人才,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推動經濟發展等舉措是為了接下來應對敵國的戰爭而已。對於侵略成性的契丹人來說,獲得財富是他們的傳統觀念,已經深植骨髓,而發動戰爭從中謀利就是他們的人生目標。宋遼兩國在兩位女強人的帶領下一攻一守,又有哪些值得讚揚的成績呢?我們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