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隔壁老王1號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時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終發展為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後被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姓魏,已有4000年曆史。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佔領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於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後,封其弟畢公高於畢,在今陝西咸陽北,是為畢國。遷封魏國於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春秋時,畢公高的後裔畢萬輔佐晉獻公,於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於魏地,建立另一個姬姓魏國。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於三家分晉事件自立為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於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曆史,史稱魏姓正宗。

    源流三

    魏姓出自羋姓,戰國時秦國大臣魏冉,為羋姓之後裔。秦武王去世後,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秦昭王),曾長期任秦相,封於穰(今南陽鄧州穰東一帶),號穰侯,魏冉之族後裔皆姓魏,這支魏姓有2300年曆史。

    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數民族漢化改姓或為少數民族固有之姓。

    源於氐族,南北朝時期孝文帝到洛陽後,向百姓徵重稅,民不聊生。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氐族人王元壽聚眾萬人起義,自號"沖天王",改姓名為魏揭,對抗北魏王朝,但最終被鎮壓。魏揭被殺,其餘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漢姓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漢姓為魏氏、周氏、吳氏等。在土家族、彝族、北韓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佈,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遷徙分佈

    魏姓最早發源於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帶,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內發展繁衍,也有部分居於今湖北、湖南省境。

    秦漢之際,魏姓進一步擴充套件到今山東、山西、甘肅、寧夏等為主的北方廣大地區,其中在今山東微山(古為任城)一帶形成大郡望。此時,魏姓還有一支遷入今四川。

    魏無忌的六世孫因在西漢時任鉅鹿(今河北)太守,有功於朝廷受到封賞,並使其家族成為朝野所敬仰的家族,其居地鉅鹿也就發展成為魏姓歷史上最著名的大郡望。與此同時,魏姓也有進入江蘇、浙江、甘肅、寧夏者。

    魏晉南北朝之時,因北方多國林立,連年戰亂多事,魏姓也同其他姓氏家族一起,舉家南遷,或遷入今江西,或遷入今福建等地。

    盛唐時,魏姓繁盛,人丁興旺,郡望與名人顯宦大量出現,並且有部分族人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闢漳州,於福建安家,後又徙至廣東等地,使家族播遷更加廣泛,唐末,戰亂烽煙又起,外族入主中原,魏姓被迫再度南遷,廣泛進入到南方各地。

    截止宋末,魏姓人已遍佈江南廣大地區,繁衍於中國各地,從而使魏姓成為中國一大姓氏。

    得姓始祖

    畢萬。魏姓為黃帝的姬姓嫡裔,原為畢華人。周文王的十五子畢公高受封於畢(今陝西省西安、咸陽兩地之北),後畢國為別國所滅,其後裔萬仕晉(今山西省境),成為晉國大夫。晉獻公念畢萬在晉國滅霍、耿、魏三國中功勳卓著,將原是姬姓國的魏地賜給畢萬為邑。公元前453年,畢萬的後代魏斯與韓、趙兩家共同滅掉智氏,繼而瓜分了晉國,自立諸侯,建國為魏,公元前225年,魏國即為秦所滅,亡國後的魏國王族子孫遂以國為姓。畢萬也就被後人尊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魏姓的郡望主要有鉅鹿、任城等。

    鉅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鉅鹿(今河北省平鄉西南)。相當今山東省德州、高唐,河北省館陶之間地。漢代至北魏因襲沿用。漢後大致相當於今河北省平鄉以北及晉縣一帶。

    任城郡:三國魏置任城郡(今山東省微山縣一帶)。西晉復任城國。北朝魏孝明帝神龜元年(518年)分高平郡一部,置任城郡,治所由仲淺村移於今濟寧市任城路,併為任城郡治,隸兗州。北齊天保七年廢亢父縣。隋、唐、五代任城縣建置名稱不變,但隸屬有別。五代後周廣順二年(952年),置濟州於鉅野,任城屬之。金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年)濟州移至任城。元至元六十二年之間,濟州治所數易鉅野,任城。

    堂號

    魏姓的堂號主要有敬愛、治禮、十思、鉅鹿、九合等。

    九合堂:春秋時晉有大夫魏絳。山戎向晉請和,絳向晉君說和有五利。於是晉便和附近的少數民族山戎等締結了友好條約。8年之中,晉國九合諸侯,稱為霸主,都是魏絳的功勞。

    鉅鹿堂:魏姓因鉅鹿為望,故也以"鉅鹿"為其堂號。

    宗祠楹聯

    魏氏宗祠

    書屏志畫;影象表功。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魏相,宣帝時,歷官大司農、御史大夫、丞相,封高平侯,主張整頓吏治。影象被繪於麒麟閣。

    和戎著績;救趙全仁。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魏絳,即魏莊子。力主與戎族和好,為晉悼公採納。下聯典指戰國信陵君魏無忌竊取魏國虎符救趙。

    誓成宅相;綽有祖風。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晉魏舒,應相宅者言,年四十而顯貴。下聯典指唐魏徵五世孫魏暮,議事無所畏,上謂其有祖風。

    公忠體國;機警能文。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典指春秋時晉人魏絳。下聯典指北齊史學家魏收,機警能文,十五歲能寫文章。為北朝三才子之一。

    信陵世澤;明鑑家聲。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戰國魏人魏無忌。下聯指唐朝魏徽。

    穰侯家躋四貴;伯起名列三才。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戰國秦昭王母宣太后之異父弟魏冉,號穰侯。曾四登相位。下聯指北齊魏收。

    疏列御屏,契洽天子;治稱政譜,德薄黎民。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唐朝魏徵。下聯指宋朝厭兀進士魏子翁。

    兼聽則明,以古作鑑;通經致用,拜夷為師。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指唐朝魏徵。下聯指清朝道光進士魏源。博學,與龔自珍齊名。有《曾子章句》等。

    虎觀談經,妙析異同之旨;鶴山授業,共推理學之宗。

    --佚名撰魏姓宗祠通用聯。上聯說東漢任城人魏應,曾與諸儒在白虎觀講論五經的同異。下聯典指南宋學者魏了翁,西父憂時,曾大白鶴山下築室授徒,後又建鶴山書院,一時學者雲集。反對佛家、老子的"無慾"說,推崇朱熹理學,著有《鶴山全集》。

    族譜文獻

    名稱 編輯 出版時間 冊數 收藏地點

    河北冀縣魏氏家譜 (民國)魏文忠、魏文厚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 木刻活字印本一冊 中國國家圖書館、吉林大學圖書館、華中工學院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江蘇豐縣紹繼堂魏氏族譜 (清)魏東一 1963年抄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55年) 四卷 江蘇省豐縣順河鄉黃莊村蘇莊

    江蘇泗陽魏氏宗譜 魏其禮 四卷 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

    字輩排行

    地區 排字

    魏氏統一字輩 天啟大名兆吉昌信陵建立德錦長忠貞克篤贊先烈賢哲紹徽永世芳

    四川成都新都 祖德開鴻儒光宗紹盛圖大廷登國彥永世啟新模

    四川宜賓江安 世登文朝正邦家

    歷史遺存

    魏氏莊園--清代城堡式莊園

    山東魏氏莊園

    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魏集村,有一座中國現存最大、儲存最完整的清代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據考證,該莊園主人魏肇慶是清朝戶部郎中魏毓炳的四世孫。僅存10個院落、60餘間房屋的莊園仍佔地近2.8萬平方米,可以想像當年是何等的盛況。院內有兩眼磚砌水井,地窖可儲備大量物品,生活汙水、垃圾處理採用暗道化。相傳,城堡既使在無任何生活資料外援的情況下,其中居住的人仍可生活三年。整個莊園最大的特色是將城垣建築用於民宅,幾經戰亂,主體建築依然儲存完好。儲存下來的建築主要包括城垣、住宅、廣場、祠堂、花園等。

    姓氏圖騰

    "魏"字右邊為鬼,與鬼神有關聯:古代西北一些氏族,喜歡讓一群巫女頭頂禾草紮成的高帽,在神位前跳舞,祈禱五穀豐登,這種讓部落人都參與的舞蹈祭神習俗稱為魏,巫女所戴頭飾也稱魏,擅長此技的人群以魏為氏族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NBA裡,有哪個隊的配置跟勇士相似?打勇士又有什麼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