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劃破蒼穹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我隔壁鄰居大爺今年93歲了,就是一個例子。

    大爺家總共有5個女兒,2個兒子。在80歲之前,大爺的日子也曾過得很好。那時兒女們也都正值壯年、頂門立戶著,兩個兒子每月按時給老人一些糧食,大爺自己在家附近種點青菜,大娘養些雞鴨鵝,自給自足,身體健康、生活能夠自理,日子過的悠閒愜意。

    大爺家的五個女兒都嫁得不遠,不是同村就是隔壁村。5個女兒也都很孝順,幾乎每天都有一兩個女兒來看他們,而且從不空手,吃的、喝的、穿的,水果、點心沒斷過,一回來就幫爸媽到處洗洗涮涮忙個不停。

    那些年大爺的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也天天來看老人,大爺家每天都熱熱鬧鬧的,從來沒有冷清過,也算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了!大爺大娘每天都是笑咪咪的,那時我們鄰居小孩也喜歡去他們家玩,每次去大娘總會抓把瓜子糖果,拿塊點心給我們吃。

    直到80歲後,大娘因病醫治無效,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從此大爺就一個人生活,那時腦子還算清醒,還能自己煮點吃的。之後的三年大爺50多歲的大女兒得了癌症,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了,一年以後就去世了。又過了兩年,大爺的三女兒也檢查出了癌症,熬了三年多也走了。

    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爺的孫子外孫們也都長大了,都在大城市裡成家立業,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兒子家有兩個兒子,夫妻一人去一個兒子家幫忙帶孫子孫女。二女兒這時候也60多歲快七十歲了,身體很不好,自己都要兒女照顧了。四女兒也有兩個兒子,也是長年去大城市帶孫子孫女去了,五女兒後來老公去北京做生意了,兒女也都在北京上學,一年也不可能經常回來的。

    最後就剩一個小兒子,這時候也已經50出頭了,在我們縣裡的一所高中當老師。因為結婚晚,兒子剛滿18歲,所以照顧大爺的任務基本就落在他的身上了。但是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觀念不同,再加上都讓他們一家管,時間長了心裡也開始不平衡了,憑什麼都讓我家管,老大傢什麼都不用管。小兒媳婦就開始鬧著不幹了,小兒子說那是我爸,我怎麼可能不管?為了這事家裡鬧得雞犬不寧,最後小兒媳婦回了孃家,說老人不走她就不回來,或者直接離婚。

    最後老人也看不下去了,自己要求要回老家。現在兩個兒子在村裡請了一個人,負責大爺的一日三餐。

    上次我回老家,在路上碰到拄著柺杖、顫顫巍巍走著的大爺。我過去跟他打招呼,但大爺已經不認得我,一臉茫然,一個勁兒地問我是誰家的孩子……看著這樣的大爺感覺好讓人心酸,人老了真的好可憐,我差點沒忍住掉下眼淚。

    我覺得人活到三代同堂的時候,自己身體健康,生活能夠自理是最好的狀態。再往後兒女們也老了,甚至都先你而去了,有了第四代了,關係越來越遠,兒女也不得不去顧著他們的兒女了。這時候你也慢慢的失去了自理能力,日子過得迷迷糊糊的,根本就沒有什麼生活質量了!

    所以人不在於活得久,而在於活得有尊嚴有意義!

  • 2 # 小Y的風鈴繪畫屋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確實如此!

    我的外婆,一個地道的農村婦女,今年五一去世的,九十六歲,去世時最疼愛的三個兒子一個也不在身邊。

    外婆小時候家裡很窮,上外公家做了童養媳,長大後順理成章地結婚生子,一共生了五個孩子,三男兩女。

    解放後,外公由於認識字,當上了大隊書記,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日子也慢慢地好些來。不過,外婆有著那個年代的通病,就是重男輕女非常嚴重。

    小時候常聽我媽講,由於外公經常要去下面的村子蹲點,所以在家的時間很少,家裡的舅舅們什麼事都不用做,而我媽和姨媽卻要包攬所有的家務和農活。

    那個年代,每家需要出一個勞力去修河堤,那麼辛苦的體力活,別人家大多是男人,而外婆總是讓我媽和大姨去。

    那時候家裡窮,飯不夠吃,經常用蘿蔔菜燜飯,白飯是舅舅們的,兩個女兒吃蘿蔔菜,後來,我媽和大姨都說看著蘿蔔菜就煩。

    日子要是一直這樣過著其實也不錯,但是零六年的時候,外公去世了,只留下外婆一個人,還有外公去世後結算的二十個月的工資。

    這一下,老母親再也不吃香了,三個舅舅全部盯上了那筆錢,後來終於為了幾萬塊錢,反目成仇。你說我佔了便宜。我說你拿了大頭,最終成了一筆糊塗賬,怎麼也算不清楚,卻喋喋不休的鬧了好多年。

    這時候,外婆已經八十二歲了,沒辦法只有找兩個女兒,但我家那時候爺爺和曾祖母還在,無法再接受她。

    萬幸的是外婆還能自理,於是就繼續住在老房子裡,相隔幾百公里的大姨每年寒暑假,孫子放假就帶著孩子回來陪著外婆,平時,就拜託隔壁的堂舅照看一下,我爸媽則每隔二天會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去看她。

    三個兒子,卻像人間蒸發似的,根本不露面。

    直到今年過完年,外婆輕微中風,人沒大礙,腦子卻不太好使了,自理也就成為了難題,此時就需要人照顧。大姨和我媽去找舅舅們商量,他們還是那句話,錢拿出來,有錢就好說,沒錢免談。

    就在兒女們為此吵鬧不休的時候,外婆去世了,身邊只有姨父一人。外婆走了,她的葬禮也是由兩個女兒女婿主持的,心心念唸的兒子孫子一個也沒見。

  • 3 # 叮叮噹繪畫教學菲兒

    我給大家說一個真實臨床故事,至於“老人,活得太久,是否有福,大家各自評判吧!”

    前天醫院來了一位比較特別的病人,患者是一位75歲的孤寡老人,來醫院的原因是頭天晚上天氣太冷出去接水給摔倒給磕到臉!

    當時她自己也做了一些處理,用熱水敷了一晚上,但是第二天早上起來卻還是腫痛得厲害,後來吃了幾粒去痛片也沒見效,這才步履闌珊的來到醫院。

    我們先是給她做了初步護理,然後一步步詢問病情和當時情況,我們懷疑會不會傷及大腦,於是又給她安排照了個CT,所幸並沒有什麼大礙。

    看到這位老人在寒冬臘月之際摔倒了,也沒見其家人送她來醫院,於是我也好奇地問了她家人為什麼沒有陪她來!

    說到這個問題興許是刺到老人的內心了,她瞬間破鼻而涕,她說自己老伴死得早,自己也撫養了三個兒子。大兒子攜妻兒在浙江打工已經三年沒有回家了,二仔生活也比較拮据,自幼內心受挫,人為比較內向也不善表達,後來去做了人家的上門郎。小兒子沒多少文化,30多歲了一直在外面給別人跑車,也沒有成家。老人說她的三個兒子如今也就老三還經常看自己一點,每個月也按時給她打些生活費。可她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有這些錢也不知何用,自己吃穿住都是力所能及,唯一不足的就是擔心,生病了不知道怎麼辦。老人這次去醫院也並沒有告訴任何人,她說大兒子兩三年都沒見著了也快要忘了兒子長什麼樣,二仔自己有愧對於他,現在也不敢跟他說,唯有小兒子是心頭石,落不下。所以,沒什麼大事也不會給他添亂,這次摔倒了,老人覺得只要自己還能走也就不當一回事。

    事後我們透過民政那邊瞭解到,這位老人是附近某村的,當地政府瞭解到她家情況特殊後也想把她接到敬老院去住。可是她怎麼都不願意,她說自己兒子還在,自己還可以動,還可以種田種地,去敬老院坐著等死她不願意!

    聽村幹說,這位老人非常的堅強,她一生坎坷,然而命途多舛。年輕的時候老公遭禍死了,自己撫養了三個兒子,如今大兒子離家遠去不聞不問,二兒子無奈做了別人家上門郎,小兒子為了補貼家用奔波在外至今未娶。

    如今老人75歲了,卻還要每天為柴米油鹽自己奔波,自己下田下地,生病了還不敢跟家人說。

    說真的,我知道了這個情況後,心裡確實五味雜陳,不知如何表達。別人活到這個年紀了基本是享福的年紀了,而她卻還在為在做生命掙扎!

  • 4 # 涵涵爺爺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這句話也有道理之處。任何事情都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人老了,要看生活在什麼樣的家庭,如果家庭條件好,兒孫滿堂,其樂融融。但是,家庭貧窮,那就矛盾也多了。老人也就年齡越大罪也越大。也有個別家庭老人兒子兒媳孝順,老人很幸福灬。

    比如:在我們村,老一位老人九十多歲了,二個兒子,老伴逝世早,就和二兒子生活,老人的養老金,高齡補助錢,糧食補貼錢都叫兒媳婦拿走了,但還是不同意老人和她們生活在一起。本應幸福一家人,由於兒媳婦的反對,只好老人回老屋過著弧獨的生活,白天撿垃圾,晚上寂寞地漫漫渡日…。

    兒子偶爾地去看一次老人。最後老人一個人病逝於老屋灬。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透過這個真實的故事說明,人越老,不一定都是福,有享福的,有受罪的,這都取決於家庭環境,家庭的經濟狀和個人心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fhqi各輸入法表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