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96282445031

    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這標誌著中國從“十二五”起進入了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新時期。自從2004年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以來,中國在社會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層面都取得了明顯進展。2007年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要健全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要求,堅定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改革,加快構建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創新社會管理機制”的具體要求。可以說,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是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提出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解決好這個課題,需要我們提高認識、明確目標、創新舉措。

      提高認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經濟建設和經濟管理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積累了豐富經驗。相對來說,我們在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方面的經驗還比較薄弱。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目標,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的總要求,以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問題為突破口,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思想上高度重視。要像重視經濟建設一樣重視社會建設,像熟悉經濟管理一樣熟悉社會管理。根據人的多層次需求理論,社會管理涉及人們基本生存利益需求與較高層次利益需求的協調。因此,在這項工作中必須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切實貫徹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始終堅持思想上尊重群眾、感情上貼近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既要高度重視經濟建設,又要高度重視社會建設;既要注重實現人的經濟權利,又要注重實現人的社會權利。

      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社會管理與經濟管理一樣,都是黨的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既要注重經濟質量的提升,又要注重社會質量的提升;既要注重經濟結構的改善,又要注重社會結構的改善。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要以人民群眾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期盼為念,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特別是目前中國存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社會發展滯後問題,應把社會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解決社會管理領域存在的問題,既要付出長期努力,又要增強緊迫感;既要完善社會管理格局,又要創新具體工作方式;既要善於總結規律,又要善於運用規律。完成這些緊迫而繁重的任務,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

      加強學習,改進工作。面對社會管理領域的新形勢新任務,只有加強學習、開拓視野、提高能力,才能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既要學習借鑑國際先進經驗,又要向實踐學習、向群眾學習;既要注重加強黨的領導,加強和創新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和方式,又要注重探索和創新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方式和途徑,形成整體合力。應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群眾開創新形勢下社會管理新局面。

      明確目標

      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根本目的是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為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既要繼續堅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又要有效實現“社會協同、公眾參與”。透過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健全基層管理和服務體系,加強和改進基層黨組織工作,發揮群眾組織和社會組織作用,增強城鄉社群的自治和服務功能,提高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意識,培育公眾參與社會管理能力,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合力。

      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維護好人民群眾權益,不斷增進社會公平正義,保持良好社會秩序。社會秩序是指人們在長期社會交往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係模式、結構和狀態。好的社會秩序不僅有利於社會發展,而且有利於人們形成良好價值觀;不好的社會秩序不僅不利於發展,而且會擾亂人們的價值觀。法律法規和政策是規範、統一人們行為的重要工具,全面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必須完善法制、依法管理、依法改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強了人們的競爭、效率、民主、法治等意識和開拓精神,但市場經濟的缺陷也會反映到人們的思想道德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上來。應透過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的工作體系,有效整合社會管理各方面主體的力量,建立調處化解矛盾糾紛綜合平臺,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把各種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管理體系,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一個有活力的穩定社會是積極穩定的社會,一個沒有活力的穩定社會是消極穩定的社會。我們追求的是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的社會。為此,應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強安全生產,健全對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會安全事件的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理體系;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城鄉社群警務、群防群治等基層基礎建設,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嚴格公正廉潔執法,增強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保障能力,加強重點地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好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加強特殊人群幫教管理和服務工作,加大社會管理薄弱環節整治力度;不斷增進社會誠信,切實促進社會融合;暢通社會流動渠道,鼓勵創新創業,激發社會活力。

      創新舉措

      更加註重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切實加強黨的領導,不斷健全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強化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責,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加強自身建設、增強服務社會能力,支援人民團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發揮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加強和完善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形成科學有效的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調處機制、權益保障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係。透過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健全社會輿情彙集和分析機制,健全重大工程專案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有效加強社會矛盾源頭治理,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寓管理於服務之中,建立覆蓋全華人口的國家人口基礎資訊庫,建立健全實有人口動態管理機制,完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政策。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的生產安全感和生活安全感,進一步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監管體制,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完善應急管理體制。

      更加註重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社會組織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力量。應建立不同社會主體之間平等、民主的社會合作機制,倡導參與型行政理念,形成兼顧各方各類利益的科學機制。重點向基層組織傾斜,把人力、財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層,努力夯實基層組織、壯大基層力量、整合基層資源、強化基礎工作,增強城鄉社群自治和服務功能,健全新型社群管理和服務體制。進一步加強和完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管理,明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管理和服務員工的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

      更加註重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服務於公眾,也離不開公眾的支援。社會管理和服務要想讓公眾滿意,就要吸收公眾參與。從瞭解公眾的要求和需求的角度看,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網路資訊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從公眾主體建設的角度看,應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全社會的法制意識和誠信意識。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它不僅是政府的基本社會管理職能,也是需要社會和公眾共同努力才能解決的問題。應透過引導和鼓勵公眾參與,消除社會隔閡,促進社會融合。

      引入社會管理績效考核。缺乏監督和考核的管理難以收到良好成效。各級黨委和政府應把社會管理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社會管理規律,加強調查研究,加強政策制定,加強工作部署,加強任務落實。同時,採取有效舉措,引入和加強社會管理績效考核,保證全面落實中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各項要求和部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管仲治國思想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