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克里斯GYD

    一、其

      1、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作定語,相當於“他(們)的”“她(們)的”“它(們)的”。

      例1.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例2.秦貪,負其強。(《廉頗藺相如列傳》)

      (2)第三人稱代詞,作主語,相當於“他”“她”“它”。

      例3.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廉頗藺相如列傳》)

      例4.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師說》)

      (3)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自己”“我的”。

      例5.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例6.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踐滅吳》)

      (4)指示代詞,表近指,相當於“這”“這個”。

      例7.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5)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於“那”“那個”。

      例8.則或咎其欲出者。(《遊褒禪山記》)

      (6)指示代詞,相當於“其中”“其中的”,後多為數詞。

      例9.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2、副詞。

      (1)表測度,相當於“恐怕”“或許”“大概”。

      例10.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2)表反詰,相當於“難道”“怎麼”。

      例11.其孰能譏之乎?(《遊褒禪山記》)

      (3)表婉商、祈使,相當於“還是”“可要”。

      例12.爾其無忘乃父之志。(《伶官傳序》)

      例13.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

      3、連詞。

      (1)表選擇,用在句首,相當於“是……還是……”。

      例14.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2)表假設,用在句首,相當於“如果”。

      例15.其若是,孰能御之?(《齊桓晉文之事》)

      4、助詞,補充音節。

      例16.既其出。(《遊褒禪山記》

      例17.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歸去來兮辭》)

      二.以

      1、介詞

      (1)表動作行為的處置,相當於“把”。

      例1.秦亦不以城予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動作行為所憑藉的工具,相當於“按照”“憑藉”“憑什麼身份”。

      例2.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例3.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記》)

      (3)引進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處所,相當於“在”“從”。

      例4.餘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登泰山記》)

      (4)表動作行為的方式,相當於“用”“拿”

      例5.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5)表動作行為的原因,相當於“因為”“由於”。

      例6.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廉頗藺相如列傳》)

      (6)表動作行為的物件,相當於“率領”“帶領”。

      例7.欲以客往赴秦軍。(《信陵君竊符救趙》)

      2、連詞,用法類似“而”,表示多種關係。

      (1)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為”。

      例8.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並列關係,相當於“又”,或不譯。

      例9.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遊褒禪山記》)

      (3)表修飾關係,不譯。

      例10.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兮辭》)

      (4)表目的關係,相當於“來”“用來”“以便”等。

      例11.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3、副詞,同“已”,相當於“已經”。

      例12.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4、固定結構

      (1)以是、是以、以故、以此,意思是“因此”“所以”。

      例13.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信陵君竊符就趙》)

      例14.餘是以記之。(《石鐘山記》)

      例15.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遊褒禪山記》)

      例16.士以此方數千裡爭往歸之。(《信陵君竊符就趙》)

      (2)所以,有兩種用法,一表原因,一表憑藉。

      例17.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

      例18.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師說》)

      (3)何以,意思是“怎麼”“怎樣”。

      例19.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4)有以、無以,意思是“有(無)用來……的辦法”。

      例20.暴未有以對也。(《莊暴見孟子》)

      例21.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勸學》)

      (5)足以,意思是“足夠用來”。

      例22.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遊褒禪山記》)

      (6)以為,“以為”後是動詞或形容詞結構,“以為”是認為的意思;“以為”後是名詞性結構,“以為”是“把……作為”的意思。

      例23.孰視之,自以為不如。(《鄒忌諷齊王納諫》)

      例24.輮以為輪,其曲中規。《勸學》

      三、之

      1、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相當於“他”“他們”“它”

      例1.作《師說》以貽之。(《師說》)

      例2.人非生而知之者。(《勸學》)

      (2)第一人稱代詞,相當於“我”。

      例3.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3)指示代詞,相當於“這”“這個”。

      例4.均之二策。(《廉頗藺相如列傳》)

      2、助詞(1)結構助詞,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相當於“的”。

      例5.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2)結構助詞,用在中心語和補語之間,相當於“得”。

      例6.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3)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例7.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4)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8.蚓無爪牙之力,筋骨之強。(《勸學》)

      (5)結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

      例9.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師說》)

      例10.臣之壯也,猶不如人。(《燭之武退秦師》)

      (6)音節助詞,用在時間詞、不及物動詞或三字之間,湊足音節。

      例11.悵恨久之。(《陳涉世家》)

      例12.公子勉之矣。(《信陵君竊符就趙》)

      例13.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過秦論》)

      四.為

      1、介詞。

      (1)表被動,讀作wéi,相當於“被”,常和“所”組合。

      例1.身死國滅,為天下笑。(《伶官傳序》)

      例2.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例3.為仲卿母所遣。(《孔雀東南飛》)

      (2)表動作行為的替代,讀作wèi,相當於“給”“替”。

      例4.為擊破沛公軍。(《鴻門宴》)

      (3)表動作行為的物件,讀作wèi,相當於“對”“向”。

      例5.持其踵為之泣。(《觸龍說趙太后》)

      (4)表動作行為的原因,讀作wèi,相當於“因為”“由於”。

      例6.百姓之不見保,為不用恩焉。

      (5)表動作行為的目的,讀作wèi,相當於“為了”。

      例7.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孔雀東南飛》)

      2.助詞,用於句尾,表疑問語氣,前面一般有疑問代詞呼應。讀作wéi。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早期教育對兒童智慧發展的影響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