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7376507636

    甲午中日戰爭是在中國境外的北韓半島及黃海北部進行,陸戰主要是平壤戰役,海戰主要是黃海海戰。

    1894年7月下旬,中日兩軍在北韓境內開戰。清軍在豐島海面被日軍偷襲之後,很快也被在陸上的成歡驛的日軍偷襲,由於北韓政府已被日本控制,葉志超、聶士成等部駐牙山的清軍被迫繞道漢城,北撤到北韓北部重鎮、平安道首府——平壤。

    戰爭在遼東半島進行,有鴨綠江江防之戰和金旅之戰。鴨綠江江防之戰開始於10月24日,是清軍面對日軍攻擊的首次保衛戰。

    日本士氣高昂,野心勃勃,日方釋出由間諜宗方小太郎起草的《開誠忠告十八省之豪傑》檄文,對滿清展開政治攻勢,揚言要直搗北京,讓清朝皇帝“面縛乞降”。

    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的最後一戰。其時,威海衛港內尚有北洋海軍各種艦艇二十六艘。

    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大將指揮的日本第二軍,包括佐久間左馬太中將的第二師團和黑木為楨中將的第六師團,共兩萬五千人,在日艦掩護下開始在榮成龍鬚島登陸。

    2月3日,日軍佔領威海衛城。威海陸地悉數被日本佔據,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為孤島。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佑亨曾致書丁汝昌勸降,遭丁汝昌拒絕。

    2月14日牛昶昞與伊東佑亨簽訂《威海降約》,規定將威海衛港內艦隻、劉公島炮臺及島上所有軍械物資,悉數交給日軍。

    1895年3月17日,日軍在劉公島登陸,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擴充套件資料:

    甲午中日戰爭影響:

    1、清政府承認日本控制北韓,便利了日本以北韓為跳板,向中國東北擴張勢力。

    2、臺灣、澎湖列島大片領土的割讓,迫使臺灣和祖國隔離五十年之久。並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3、清政府為了償付鉅額賠款,加緊搜刮人民,還大量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

    4、新的通商口岸的開放和內河新航線的開闢,使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的內地,長江的中上游。

    5、外國資本家在中國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民發展。

    6、歐美列強根據片面最惠國條款,也都享有條約規定的特權,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從此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原因:

    1、主觀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國軍隊在甲午戰爭中失敗。

    戰前,清政府不作認真準備,戰爭爆發後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貽誤戰機,如平壤之戰,威海衛之戰的慘敗。慈禧太后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軍費,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2、客觀方面:日本蓄謀已久,準備充分,實力略強,中國相對落後。

    縱觀中國的社會狀況,與日本相比不僅在軍事、經濟和科技上落後,還在於政治制度腐敗。北洋艦隊的覆滅,說明了單純學習西方的技術的道路已走不通了。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改變中國落後政治制度的嘗試。

  • 2 # 侯哥hz過客

    戰爭爆發於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由於日本對中屬北韓的內政干涉和經濟侵略,特別是日本強制北韓大米輸出,導致了北韓的農民起義,而李朝政府為了鎮壓農民起義請求上國清政府出兵援助,但是日本派出強大兵力企圖攻佔北韓,在同英國交涉成功而獲得其實際支援之後,日本海軍進攻中國艦隊,引發兩國間的戰爭。甲午戰爭歷時9個月,分為陸戰和海戰兩個戰場,日軍攻下北韓的平壤,在黃海海戰中大敗北洋水師,得到黃海的制海權,日本乘勝追擊,之後又攻下中國的旅順、威海,並於1894年11月22日在旅順進行大規模屠殺,對城內進行了4天3夜的屠殺、搶劫和強姦,遇難者超過2萬人,只有埋屍的36人倖免於難,並且血洗威海平壤,連讓中國為之驕傲的北洋水師也被圍困在威海灣劉公島,最終全軍覆沒。戰後雙方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賠款,中國清政府因此揹負沉重外債,國力日趨衰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 3 # touch8393

    一、背景

    光緒二十年,北韓東林黨起事,國王李熙急忙求助清廷。袁世凱接到北韓的救急文書,急派北洋提督葉志超及總兵聶士誠赴援北韓。日本聽到訊息,趕忙派大島圭介率兵趕赴北韓。清兵先到北韓,東林黨人潰散,北韓不戰自復。清軍也準備回國,但日本兵有進無退。袁世凱照會日本大島圭介遵守兩國條約共同撤兵,但大島圭介不僅沒有撤軍,暗中還增派軍隊,分別佔領北韓的要害地區。袁世凱急忙覆電李鴻章,速籌戰備,準備開戰。

    清廷為北韓該不該出兵也進行了一場辯論,最終,主戰派壓倒了以李鴻章為代表的主和派,決定對日開戰。光緒帝年輕氣盛,這些年來總是讓西方列強按在地上摩擦,已經忍耐很久了,現在連蕞爾小國日本都來挑戰大清,清廷忍無可忍,西方列強打不過,難道我堂堂大清打不過小日本?清廷主戰派不相信,連看熱鬧的西方列強也不相信。

    西方列強當然有不相信的理由。1840年到1860年,清政府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慘痛失敗,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這在歷史上都是從來沒有的事。這些血淋淋的教訓讓許有見解的華人開始反思,急病亂投醫,去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夷制夷"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進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經過三十年的不斷髮展,創辦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的水師,尤其是北洋水師的噸位名列亞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九。有了這些家當,西方列強認為清政府肯定完勝日本。清政府也決定教訓一下這個不怎麼聽話喜歡搗亂的日本小弟。

    二、中日實力對比

    北洋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有7艘,總噸位27000多噸。

    日本日本海軍二千噸位以上的戰艦僅有5艘,總噸位約17000多噸。

    單從裝備上看,清政府絕對佔據上風。

    三、戰鬥經過

    實際上,中日甲午海戰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894年7月25日,黃海海戰。

    日軍趁清軍還沒有云集的機會,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進攻駐紮在北韓牙山的清軍,清軍軍門葉志超猝不及防,急忙向李鴻章求救援兵。李鴻章接到警報,怕日本責怪清軍先行發兵,僱傭英國商船高升號運兵急援牙山的清軍。沒想到到了豐島,日軍已經在此等侯,在中日還沒有正式宣戰的情況下率先開炮,將高升號擊沉,八百多清軍陣亡,中日正式宣戰。

    駐守牙山的葉志超部總兵聶士成率軍迎戰日軍,但守牙山的葉志超卻率軍退守平囊,清軍軍心大亂,潰不成軍,只能堅守平囊。今天以後,日本進攻平囊,葉志超軟弱無能,豎立白旗投降,趁夜晚的機會率軍撤出北韓退回遼東,平囊戰役結束。日本乘勝追擊,渡過鴨綠江繼續進攻清軍,陸地上的清軍全面潰敗。

    第二階段:1894年9月17日,遼東半島江防之戰(金州、旅順)。

    日本海軍軍艦十一艘,從北韓大同江出發,進攻黃海的北洋艦隊。北洋艦佇列隊迎戰,清軍艦隊有十二艘,兩軍相隔九里多的時候,清軍就發炮攻擊,但距離太遠,並沒有給日軍造成實質性的威脅。日艦開足馬力接近清艦,日軍的遊擊艦從清軍左側駛入,攻襲清艦後面。幾個小時的激烈戰鬥以後,北洋艦隊的靖遠、平遠、來遠受到重創,超勇、致遠、經遠、永升楊威等五艘軍艦被擊沉,傷4艦。日本聯合艦隊五艘軍艦受重傷,但未沉一艘。在此情況下,剩餘的北洋艦隊衝出交戰區,退走旅順。

    經此一役,北洋水師受到重創,但主力艦主力艦定遠、鎮遠還在,此時北洋艦隊還有一定的戰鬥力。

    第三階段:威海衛保衛戰

    北洋艦隊大敗而歸,清廷朝野震動。光緒皇帝非常懊惱,下令追責,斬殺了臨陣逃跑的濟遠管代方伯謙,改派提督宋慶出兵旅順,提督劉盛休出兵大連灣,將軍依克唐阿出兵黑龍江,三路大軍堵截進攻的日軍。

    但出兵旅順的提督宋慶資格尚淺,不能有效的排程各軍,各軍都被渡過鴨綠江的日軍擊潰,日軍佔據鳳凰城,兵鋒直指金州大連灣。

    旅順口為自然天險,北洋艦隊退入威海衛休整。但日軍又攻破金州大連灣,乘勝進攻旅順。旅順口駐防的清軍聽到日軍進攻的訊息一鬨而散,日軍兵不血刃佔領了北洋軍港。

    此時的日本聯合艦隊已經縱橫遼海,尋找北洋水師決戰。北洋艦隊被困劉公島,日軍聯合艦隊一起向包圍在劉公島的北洋艦隊發起最後的攻擊,接連擊沉定遠、威遠、來遠三艘主力軍艦,北洋提督丁辱昌憤恨自殺,日軍佔領劉公島,進入威海衛,北洋艦隊的第二個軍港又被日軍佔領,至此,北洋艦隊覆滅。

    清廷此時只能清俄國、德、法三國調停,被迫和日本簽下了喪權辱國恥辱的《馬關條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白豆紅燒肉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