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十景 海門天柱——喻小孤山,山如椎髻,一峰孤立於長江之中,古稱長江絕島,又名海門第一關,故被譽為海門天柱。 小孤山雄居長江中下游之吳頭楚尾,坐落在安徽省宿松縣東南部復興鎮境內,屹立在長江中,砥柱中流,形勢險要,秀拔奇特,有“江上蓬萊”之譽。 小孤山是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風光旖旎,獨立不依,北望天柱,南盈匡廬,與江西湖口縣的石鐘山、彭澤縣的龍宮洞相毗鄰,山高百米,方圓一里,巍然聳立在江心。相傳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記功,秦始皇勒“中流砥柱”於石上。小孤山形體獨特,無處不景,無景不奇,主要勝景有:“龍耳洞”、“先月樓”、“彌陀閣”、“天妃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御詩碑”等。 釣魚臺 陳漢溝三河口附近河拐彎處,潭深水碧,河岸高高的石頭山崖壁下有一塊巨大的石板,石板上有兩個“腳印”,傳說是當年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雲遊到此,沉醉於陳漢風景如畫的山水,仙境般的環境,留戀忘返,經常長時間站立於此而形成的“腳印”。又傳說當年姜太公也曾雲遊到此,並在此石上釣過魚,故稱釣魚臺。 因為是仙家蹬過的地方,陳漢溝河裡每年清明前後汛期間,均有一批又一批的紅尾鯉魚和其它魚從下游龍湖逐水經縣大河、二郎河上游到釣魚臺水域“朝聖”。 釣魚臺覽勝 我縣西北部的大別山南麓,座座險峰高聳入雲,條條峽谷神秘深邃,如削懸崖鱗次嵯峨,隨處可觀流泉飛瀑。 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曾垂釣於峭崖伸延入河中的石磯之上。因傾慕此地勝景,常憩坐於磯上,流連不忍離去,至今石磯有兩個深深凹陷的腳印。 後人為追憶此段張仙果老的逸事,遂將此處命名“釣魚臺”,並賦詩以記之,詩曰:果老騎驢獨釣秋,溪邊坐石看魚遊,魚吞仙餌翻飛去,剩得清泉日夜流。 如今,此處已成為水面呈“呂”字形,總庫容10790萬立方米,可灌溉16萬畝田地的釣魚臺水庫。 水庫高涵出口處建有水電站1座,配備4臺機組,總裝機容量1520千瓦,已納入華東電網聯網執行。 水庫大壩全長230米,最大壩頂高近44米,非常洩洪道11孔洩洪閘門淨寬60米,洩洪時強大的水流自閘門傾瀉而出,似凌空垂練於空中飛珠濺玉,落下時匯聚成排天巨浪搏擊深潭,其聲如雷貫耳,似千軍萬馬在奔騰咆哮,令人精神振奮。?庫面為4?36平方公里的高山平湖,每當天氣晴好,眼前是水平如鏡,波浪不驚。波光粼粼中,倒映出一幢幢新建樓房。其中就有釣魚臺水庫招待所——聞名縣內外的度假村。若於盛夏登臨,遠眺碧萬頃,翠山綠水交相輝映;近觀漁船弄波,游魚戲水。若有興致泛舟水上,便覺迎面涼風習習,輕拂慢弄於你的臉頰,乃至身 心。如正值天高氣爽,還可於水庫中心隱約窺見水底的昔日重鎮陳漢溝的倩影遺蹤吶! 倘遇颳風下雨,天幕低垂,怒濤爭擊,風呼叫,水怒嘯!水庫裡象鎖鏈著的萬千匹Mustang、千百條蛟龍在鬧騰翻躍,試圖衝出重圍……此刻,您定會對改造自然、征服洪水為民造福的設計 、建築者們產生出由衷的崇仰之情,您會情不自禁地呼贊:這是人工偉力的凝聚! 湖心小島五樞觀,這天然的褐綠色屏障,將水面分為外湖與內湖。使得水庫顯露出幽奇有致,別具風韻。正所謂“猶抱琵琶半掩面,羞羞答答五樞觀”。 月亮大橋飛架於水庫尾梢的朱灣河上,全長80餘米,高20餘米,她將釣魚臺水庫的風姿延至無限遠方。而水庫邊的電站管理所,如蓋如傘的柑桔樹漫坡逢坎而種,放眼皆綠。每當暮春,柑桔花開,如同水晶撒嵌在滿山遍野,千姿百態的翡翠之上,花香襲人,沁人心脾。 釣魚臺水庫東北與太湖接壤,西北與蘄春毗連,三面尖,羅漢宕、珠寶寨、羅漢尖等千米以上的奇峰險山,恰似眾巨人攜手共捧著這顆熠熠閃光的明珠拱揖而立…… 石蓮洞----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宿松縣城郊,距城三公里,屬城郊型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 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自然景觀為依託,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達八十餘種。境內山峰林立,蒼松滴翠,秀竹娉婷,雲霧繚繞,霞光熠熠;更有冰晶清碧的泉水,形態怪巧的石林,或立、或臥、或側、或橫,各具形態,趣味盎然。其古洞、幽谷、巧石、奇樹交相輝映,構成典雅、清秀、靜謐、深邃的森林生態環境,令人留連忘返。 公園內石蓮洞鑲嵌在萬木蔥蘢的河西山西半腰,洞口峭壁嵯峨,藤樹垂蔓,洞前古樹盤枝虯幹拱護洞口,洞前挹仙台臨崖而建洞內石室嵌空,清泉滴答,鍾乳倒懸,內有授法洞和八仙雕塑像栩栩如生,並留下不少神話傳說。 嚴恭石道——宿松十景之一,是嚴恭山上一大自然景觀,俗稱石(道)大仙,上有數處前人的石刻,為宿松縣不可多得的文化留存。石道指的是巨石肖似道人,並非石板道路或石洞;石大仙因石大如峰、雲霧繚繞而被稱之為大仙。 嚴恭山是宿松的一座名山,海拔464米,座落在涼亭鎮夏家村境內。這裡突峰兀立、怪石嶙峋、茂林修竹、古樹繁蔭、珍禽簧語、溪流飛瀑。山頂上的嚴恭寺相傳為禪宗五祖弘忍所建,而“嚴恭”之名,據考證是從佛教中著名經書《楞嚴經》而來,鬼斧神工的嚴恭石道上就刻有“南無佛頂首楞嚴”字句。 鑿山仙洞——宿松古十景之一,座落在九姑境內。有宿松民諺唱:“鑿山有個仙人洞,洞裡共有十八家,每家共有十八個,個個都會採棉花,每人採了十八朵,總共採了多少花?” 孚玉青峰----蒼松翠竹,孚玉青峰,為宿松十景之一。孚玉山在安徽省宿松縣城境內,山上有麒麟庵、聰明泉、烈士陵園、電視塔等景點。 仙田瑞谷----原為一種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優良稻種。“仙田鋪”,距今宿松城北五十里。 宿松縣令張何丹曾在朝廷擔任中散大夫(諫官),因秉性忠直,有強烈的愛國熱忱,多次上書彈劾王莽,後來遭到王莽的報復,被貶為松茲縣令。被貶至松茲後,他愛民如子,十分重視農業,幾年以後,就培育出一種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優良稻種,名叫“仙田瑞谷”,惹得周圍郡縣的人都來松茲引種,一時名傳遐邇,竟把松茲縣稱為仙田縣,縣治亦名仙田鋪。 龍胡浮笠 秀河煙柳----舊址位於宿松縣城中心的黎河園,園地總佔地面積為2.89公頃,水陸面積各佔一半。黎河,乃宿松的縣河,蜿蜒溫婉、寧靜幽美。 太白書檯----位於縣城南門外3裡許的南臺山。這裡依山傍水,背城面河,古木蔥籠,群芳競茂。過去一度被譽為“十里桃源”,是宿松十景之一。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詩人李白避安史之亂,來宿松養病,住南臺山上的南臺寺。宿松縣令閭邱慕其才,特築臺供其讀書。臺依山傍水,古木蔥蘢,向有十里桃源之稱。李白在此棲留三月之久。寫下《贈邱宿松》、《贈間邱處士》等詩篇。因時代遠久,原臺已圮。1983年,縣人民政府重建了太白書檯,臺高二點二米,直徑7.92米,臺中上豎清同治九年“太白書檯”石碑,臺六方,刻有李白在宿松題詠的詩章。臺周置長石坐凳,供遊人小息。附近餞客嶺、南臺寺、對酌亭等遺蹟,仍依稀可辨。現已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圖片文字說明已載人《詩人李白》畫冊。 西源九井----宿松古老的“宿松十景”之一。九井溝位於安徽省宿松縣西北部的深山古塢之中,河谷全長約二十華里,整條河溝呈帶狀。因沿河溝自上而下分佈著九個深井(實際是“潭”)而得名。 九井溝風景特色有瀑布、懸崖、怪石、特點為鬼斧神工的泉中石井。山清、地靜、水碧、瀑變、井深、崖峭,組合成罕見的自然景觀,是一處未開發的處女地。其中最具特色為水景、瀑布,宛如一道道銀河飛瀉而下。尤其是四井、六井、七井、九井飛瀑更是驚濤浪怒,山鳴谷應。七井瀑布呈三疊式從高達兩百米的懸崖一直掛到七井下的潭中,若是雨後寬可達3米,為皖西南一帶不可多是的奇觀。全國著名旅遊學家楊乃濟教授實地考察後稱讚:九井溝是一處難得的“天然大氧吧”,會成為皖、贛、鄂三省迴歸自然的“後花園”,可成為比黃山、廬山“賣點”更大的旅遊風景區。安徽省旅遊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在考察該處時也稱此景絕不比廬山的三疊泉、黃山的翡翠谷遜色。該處在宋朝前就被發現,宋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歷代文人墨客聞其景而到此遊覽,並留有讚美的詩篇。目前,九井溝已被宿松縣委、縣政府列為旅遊開發重點。不久的將來,神秘沉睡的九井溝將會以嶄新的風姿現在世人面前。該處1987年被公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燃燈古寺----唐代金二祖師始建此寺,明萬曆四十年重建,清順治八年又由知縣孫繼文捐款重修。前重山門結構精巧,全由石塊砌成,門內外石壁上刻有各種花紋,組成龍鳳、花鳥、蟲魚、八仙圖案。中重正殿,建築莊嚴雄偉,殿柱上書有清杜春華所題楹聯:“古寺燃燈,借一點靈光,好讀聖經賢傳;長溪如帶,流千秋秀水,都成學海文瀾”。殿東西各有轅門,通兩廂餘屋,殿後上重為黃鶴亭,雄踞山腰,棟宇巍峨,簷角聳入雲端,系宣統元年所建。古寺於1971年拆毀,寺址今為耕地,僅有黃鶴亭正殿一間尚存
宿松十景 海門天柱——喻小孤山,山如椎髻,一峰孤立於長江之中,古稱長江絕島,又名海門第一關,故被譽為海門天柱。 小孤山雄居長江中下游之吳頭楚尾,坐落在安徽省宿松縣東南部復興鎮境內,屹立在長江中,砥柱中流,形勢險要,秀拔奇特,有“江上蓬萊”之譽。 小孤山是遐邇聞名的旅遊勝地,風光旖旎,獨立不依,北望天柱,南盈匡廬,與江西湖口縣的石鐘山、彭澤縣的龍宮洞相毗鄰,山高百米,方圓一里,巍然聳立在江心。相傳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記功,秦始皇勒“中流砥柱”於石上。小孤山形體獨特,無處不景,無景不奇,主要勝景有:“龍耳洞”、“先月樓”、“彌陀閣”、“天妃殿”、“半邊塔”、“界潮祠”、“梳妝亭”、“御詩碑”等。 釣魚臺 陳漢溝三河口附近河拐彎處,潭深水碧,河岸高高的石頭山崖壁下有一塊巨大的石板,石板上有兩個“腳印”,傳說是當年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雲遊到此,沉醉於陳漢風景如畫的山水,仙境般的環境,留戀忘返,經常長時間站立於此而形成的“腳印”。又傳說當年姜太公也曾雲遊到此,並在此石上釣過魚,故稱釣魚臺。 因為是仙家蹬過的地方,陳漢溝河裡每年清明前後汛期間,均有一批又一批的紅尾鯉魚和其它魚從下游龍湖逐水經縣大河、二郎河上游到釣魚臺水域“朝聖”。 釣魚臺覽勝 我縣西北部的大別山南麓,座座險峰高聳入雲,條條峽谷神秘深邃,如削懸崖鱗次嵯峨,隨處可觀流泉飛瀑。 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曾垂釣於峭崖伸延入河中的石磯之上。因傾慕此地勝景,常憩坐於磯上,流連不忍離去,至今石磯有兩個深深凹陷的腳印。 後人為追憶此段張仙果老的逸事,遂將此處命名“釣魚臺”,並賦詩以記之,詩曰:果老騎驢獨釣秋,溪邊坐石看魚遊,魚吞仙餌翻飛去,剩得清泉日夜流。 如今,此處已成為水面呈“呂”字形,總庫容10790萬立方米,可灌溉16萬畝田地的釣魚臺水庫。 水庫高涵出口處建有水電站1座,配備4臺機組,總裝機容量1520千瓦,已納入華東電網聯網執行。 水庫大壩全長230米,最大壩頂高近44米,非常洩洪道11孔洩洪閘門淨寬60米,洩洪時強大的水流自閘門傾瀉而出,似凌空垂練於空中飛珠濺玉,落下時匯聚成排天巨浪搏擊深潭,其聲如雷貫耳,似千軍萬馬在奔騰咆哮,令人精神振奮。?庫面為4?36平方公里的高山平湖,每當天氣晴好,眼前是水平如鏡,波浪不驚。波光粼粼中,倒映出一幢幢新建樓房。其中就有釣魚臺水庫招待所——聞名縣內外的度假村。若於盛夏登臨,遠眺碧萬頃,翠山綠水交相輝映;近觀漁船弄波,游魚戲水。若有興致泛舟水上,便覺迎面涼風習習,輕拂慢弄於你的臉頰,乃至身 心。如正值天高氣爽,還可於水庫中心隱約窺見水底的昔日重鎮陳漢溝的倩影遺蹤吶! 倘遇颳風下雨,天幕低垂,怒濤爭擊,風呼叫,水怒嘯!水庫裡象鎖鏈著的萬千匹Mustang、千百條蛟龍在鬧騰翻躍,試圖衝出重圍……此刻,您定會對改造自然、征服洪水為民造福的設計 、建築者們產生出由衷的崇仰之情,您會情不自禁地呼贊:這是人工偉力的凝聚! 湖心小島五樞觀,這天然的褐綠色屏障,將水面分為外湖與內湖。使得水庫顯露出幽奇有致,別具風韻。正所謂“猶抱琵琶半掩面,羞羞答答五樞觀”。 月亮大橋飛架於水庫尾梢的朱灣河上,全長80餘米,高20餘米,她將釣魚臺水庫的風姿延至無限遠方。而水庫邊的電站管理所,如蓋如傘的柑桔樹漫坡逢坎而種,放眼皆綠。每當暮春,柑桔花開,如同水晶撒嵌在滿山遍野,千姿百態的翡翠之上,花香襲人,沁人心脾。 釣魚臺水庫東北與太湖接壤,西北與蘄春毗連,三面尖,羅漢宕、珠寶寨、羅漢尖等千米以上的奇峰險山,恰似眾巨人攜手共捧著這顆熠熠閃光的明珠拱揖而立…… 石蓮洞----石蓮洞國家森林公園地處宿松縣城郊,距城三公里,屬城郊型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2A級風景名勝區。 公園以森林景觀為主體,以自然景觀為依託,動植物資源豐富,野生動物達八十餘種。境內山峰林立,蒼松滴翠,秀竹娉婷,雲霧繚繞,霞光熠熠;更有冰晶清碧的泉水,形態怪巧的石林,或立、或臥、或側、或橫,各具形態,趣味盎然。其古洞、幽谷、巧石、奇樹交相輝映,構成典雅、清秀、靜謐、深邃的森林生態環境,令人留連忘返。 公園內石蓮洞鑲嵌在萬木蔥蘢的河西山西半腰,洞口峭壁嵯峨,藤樹垂蔓,洞前古樹盤枝虯幹拱護洞口,洞前挹仙台臨崖而建洞內石室嵌空,清泉滴答,鍾乳倒懸,內有授法洞和八仙雕塑像栩栩如生,並留下不少神話傳說。 嚴恭石道——宿松十景之一,是嚴恭山上一大自然景觀,俗稱石(道)大仙,上有數處前人的石刻,為宿松縣不可多得的文化留存。石道指的是巨石肖似道人,並非石板道路或石洞;石大仙因石大如峰、雲霧繚繞而被稱之為大仙。 嚴恭山是宿松的一座名山,海拔464米,座落在涼亭鎮夏家村境內。這裡突峰兀立、怪石嶙峋、茂林修竹、古樹繁蔭、珍禽簧語、溪流飛瀑。山頂上的嚴恭寺相傳為禪宗五祖弘忍所建,而“嚴恭”之名,據考證是從佛教中著名經書《楞嚴經》而來,鬼斧神工的嚴恭石道上就刻有“南無佛頂首楞嚴”字句。 鑿山仙洞——宿松古十景之一,座落在九姑境內。有宿松民諺唱:“鑿山有個仙人洞,洞裡共有十八家,每家共有十八個,個個都會採棉花,每人採了十八朵,總共採了多少花?” 孚玉青峰----蒼松翠竹,孚玉青峰,為宿松十景之一。孚玉山在安徽省宿松縣城境內,山上有麒麟庵、聰明泉、烈士陵園、電視塔等景點。 仙田瑞谷----原為一種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優良稻種。“仙田鋪”,距今宿松城北五十里。 宿松縣令張何丹曾在朝廷擔任中散大夫(諫官),因秉性忠直,有強烈的愛國熱忱,多次上書彈劾王莽,後來遭到王莽的報復,被貶為松茲縣令。被貶至松茲後,他愛民如子,十分重視農業,幾年以後,就培育出一種穗大、粒重、味道香甜的優良稻種,名叫“仙田瑞谷”,惹得周圍郡縣的人都來松茲引種,一時名傳遐邇,竟把松茲縣稱為仙田縣,縣治亦名仙田鋪。 龍胡浮笠 秀河煙柳----舊址位於宿松縣城中心的黎河園,園地總佔地面積為2.89公頃,水陸面積各佔一半。黎河,乃宿松的縣河,蜿蜒溫婉、寧靜幽美。 太白書檯----位於縣城南門外3裡許的南臺山。這裡依山傍水,背城面河,古木蔥籠,群芳競茂。過去一度被譽為“十里桃源”,是宿松十景之一。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詩人李白避安史之亂,來宿松養病,住南臺山上的南臺寺。宿松縣令閭邱慕其才,特築臺供其讀書。臺依山傍水,古木蔥蘢,向有十里桃源之稱。李白在此棲留三月之久。寫下《贈邱宿松》、《贈間邱處士》等詩篇。因時代遠久,原臺已圮。1983年,縣人民政府重建了太白書檯,臺高二點二米,直徑7.92米,臺中上豎清同治九年“太白書檯”石碑,臺六方,刻有李白在宿松題詠的詩章。臺周置長石坐凳,供遊人小息。附近餞客嶺、南臺寺、對酌亭等遺蹟,仍依稀可辨。現已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圖片文字說明已載人《詩人李白》畫冊。 西源九井----宿松古老的“宿松十景”之一。九井溝位於安徽省宿松縣西北部的深山古塢之中,河谷全長約二十華里,整條河溝呈帶狀。因沿河溝自上而下分佈著九個深井(實際是“潭”)而得名。 九井溝風景特色有瀑布、懸崖、怪石、特點為鬼斧神工的泉中石井。山清、地靜、水碧、瀑變、井深、崖峭,組合成罕見的自然景觀,是一處未開發的處女地。其中最具特色為水景、瀑布,宛如一道道銀河飛瀉而下。尤其是四井、六井、七井、九井飛瀑更是驚濤浪怒,山鳴谷應。七井瀑布呈三疊式從高達兩百米的懸崖一直掛到七井下的潭中,若是雨後寬可達3米,為皖西南一帶不可多是的奇觀。全國著名旅遊學家楊乃濟教授實地考察後稱讚:九井溝是一處難得的“天然大氧吧”,會成為皖、贛、鄂三省迴歸自然的“後花園”,可成為比黃山、廬山“賣點”更大的旅遊風景區。安徽省旅遊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在考察該處時也稱此景絕不比廬山的三疊泉、黃山的翡翠谷遜色。該處在宋朝前就被發現,宋大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歷代文人墨客聞其景而到此遊覽,並留有讚美的詩篇。目前,九井溝已被宿松縣委、縣政府列為旅遊開發重點。不久的將來,神秘沉睡的九井溝將會以嶄新的風姿現在世人面前。該處1987年被公佈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燃燈古寺----唐代金二祖師始建此寺,明萬曆四十年重建,清順治八年又由知縣孫繼文捐款重修。前重山門結構精巧,全由石塊砌成,門內外石壁上刻有各種花紋,組成龍鳳、花鳥、蟲魚、八仙圖案。中重正殿,建築莊嚴雄偉,殿柱上書有清杜春華所題楹聯:“古寺燃燈,借一點靈光,好讀聖經賢傳;長溪如帶,流千秋秀水,都成學海文瀾”。殿東西各有轅門,通兩廂餘屋,殿後上重為黃鶴亭,雄踞山腰,棟宇巍峨,簷角聳入雲端,系宣統元年所建。古寺於1971年拆毀,寺址今為耕地,僅有黃鶴亭正殿一間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