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壇新秀

    在現在的小球時代,對一個球員來說會一手三分真是要增分不少,而三分球的代表人物庫裡也是因為這一手遠投技能五年內拿下三座總冠軍,並連莊二屆MVP,他的成功無疑把三分推上了巔峰。

    當然庫裡的成功對三分球的發展無可厚非,但也僅僅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還有很多因素才是真正讓三分風靡全球原因,比如觀眾現在對於過半場就能投的球員的喜愛。又比如三分投手的“生涯期”普遍高於內線球員等等。漸漸地教練們發現三分球不僅能拉開空間有利於戰術安排,而且對於得分還十分高效。球員們也慢慢發現三分球不僅不用強突內線浪費體力,而且還能保全自己免受傷害,就這樣既能讓觀眾喜歡又能廷長自己的生涯,何樂而不為!

    所以沒所謂的對與對不對,三分球只是順應這個時代而已,簡單來說就是順應的觀眾的口味,也許等什麼時候觀眾的口味變了,三分也就沒落了,但隨著三分現在越投越遠,有傳聞NBA有計劃開發“四分線”也許到時候四分可能也會風靡全球!

  • 2 # 右手邊的上帝

    作為籃球比賽中分數最高的得分方式,三分球在過去並不怎麼流行。就拿職業生涯斬獲10屆得分王的籃球之神喬丹來說,15個賽季才命中了581個三分,場均出手三分球次數只有1.7次,可以說喬丹生涯的大部分賽季都是不怎麼投射三分的。

    那麼為何現在的三分這麼吃香呢?這裡面牽扯到的因素有很多,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一項規則的改變,Hand-check(手測)的取消。

    所謂的Hand-check是指,在防守時允許用手的前臂部分去觸碰和阻攔對手的身體,這樣的規則對於在外圍持球的突破手十分不友好。防守者能用手頂住進攻者,這樣可以感受他變向變那邊,也能用手延堵突破空間,用手施加力量也能妨礙投籃。

    科比曾為此表態過,希望聯盟能採用那些老規則,比賽打得更有對抗一下,那樣才有趣。所以當時的比賽更趨向於在內線肉搏,三分球在這種防守的情況下命中率並高,球隊和球員自然是選擇往籃筐更近的終結方式,大中鋒時代才會如此盛世。

    Hand-check取消之後,球權的重心開始向外線靠攏,防守者無法貼身防守和用手觸碰進攻者,這給了外線球員非常大的進攻空間,讓三分投射的準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因此,三分球能不能繼續香下去,就看聯盟出不出來干預了,如果聯盟覺得現在的比賽缺乏觀賞性,掙不到錢,說不定哪天Hand-check規則再次迴歸,三分球必然就不像香了。

    至於魔球理論,我個人瞭解不多,簡單來說是指根據統計的機率上來說應該放棄中距離,更多的出手三分球,因為後者價效比更高。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假設上籃命中率50%,中投命中率40%,三分命中率30%,然後有10次進攻機會。那麼都上籃得2*5=10分,都投中投得2*4=8分,都投三分得3*3=9分。能看得出來,中投是三種得分方式中分數最低的,而且籃下的上籃得分具備更高機率獲得罰球的機會。

    如果把10次進攻機會提升到30次會怎樣?那麼都上籃得2*15=30分,都投中投得2*12=24分,都投三分得3*9=27分。可以發現越到後面中投的性比價越低。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球員中投的方式越來越少,像德羅贊這樣的中投小王子都快成稀有物種了。

    魔球理論有他的合理性,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如果一次性放棄中遠距離的投射戰術,也就意味這放棄三秒區以外到三分線以內的區域,這無疑會讓對手的防守有所針對性,也會讓內外的進攻受助,大大降低進攻效率,從而逆轉在理論上的魔球機率了。

    如果未來隨著規則的改變,三分球的進攻受限命中率降低,三分球不香了,魔球理論必然也會受到影響的。

  • 3 # 飛翔籃球夢

      想當年NBA,像喬科這樣的巨星,無不有一手無解的中投,漢密爾頓,阿蘭休斯頓等球星也靠中投佔據著一席之地,時至今日,中投的比重已經逐步降低。在這個強調空間與節奏的小球時代,三分球的地位上升,有無三分球能力成為衡量球員很重要的依據,如今的NBA可以說已經進入了一個三分球時代。

      

      魔球理論,可以說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魔球理論中,認為籃下得分最有效率,而三分價效比遠高於中距離,所以強調籃下和三分,拋棄價效比低的中距離投籃。莫雷的火箭隊,應該是這套理論的代表,也的確有著不錯的效果。

      

      僅從理論角度來看,不光是籃下和三分更高效,還有一點就是空間,內外撕扯,才有空間,總在中距離投籃對球隊另一個危害是破壞空間。在這個強調空間的時代,魔球理論理論上看是正確的。但是否真的是最好的選擇,魔球理論是對是錯呢?

      

      其實,我個人而言認為,魔球理論不是不可取,只是在關鍵時刻不能迷信“魔球”,也應該審時度勢,出手一定的中距離。這就牽扯到了效率與成功率的問題了!

      

      魔球裡面的三分和籃下固然是效率最高的得分手段,但是中投確實是主動性最強,成功性最高的方式,假如以100次投籃為數,同時投三分和兩分,三分的效率會更高,但是如果球隊身陷關鍵膠著時刻,球隊需要在短短的幾個回合裡追分,或者是得分保住領先優勢。手感火熱還好說,手感一般或者手感差,是繼續貫徹“魔球”迷信三分而是去出手一些更有把握,成功率更大的中距離?顯然,出手中距離,或許容錯率更高。

      

      當樣本無限放大,在純魔球的打法下,肯定是最有效的方案,會體現出足夠的優勢,但當樣本縮小為幾球決定勝負時,兩分球(中距離)高手會有更好的命中率。

      

      同樣,問題在防守端也比較的明顯,當魔球打多了,對手熟悉了這種模式,防守就更容易,更有針對性,相對的效率就會有所下滑。

      

      火箭的淘汰,並不意味著魔球理論的失敗,其實魔球理論的確有他的價值和意義所在,其實少投中距離特別是高難度的中距離不等於完全不投,放棄這種進攻方式,特別是在關鍵時刻,應該依情況來選擇最優的出手方案,才是最適應時代的方法。

  • 4 # 籃壇碧玉刀

    會的, 現在的籃球比賽節奏越來越快,比賽打得也越來越簡單,魔球才是未來的趨勢。

    不知道打球的大夥,有沒有發現這麼一點,那就是現在的球,你沒空間,你根本沒法打。

    你跟耕田的牛一樣去努力,可一晚上,要是你隊伍沒有能夠拉開空間的人,那麼你就算是累死也沒辦法贏下比賽的 。

    可是,一旦你能夠拉開空間,那麼你就如魚得水,怎麼玩都不累,怎麼都輸不了。

    縱使對手再強,你們也可以拿下。

    這些說明了籃球,高度是很重要沒錯,可是,最為重要的還是空間。

    空間。

    空間。

    空間。

    重要的事情強調3遍。

    那麼到底什麼能夠拉開空間呢?

    投籃。

    有一項資料,籃下投籃,中距離,3分球,這三種命中率,一般來說,該是籃下投籃大於中距離大於三分球。

    距離籃筐越近,投籃肯定是越準,這是不爭的事實。

    可結果卻是,籃下大於3分大於中距離,這也是為何現在中距離會成為超級得分手的必殺技的核心原因。

    也不難理解,籃下出手,活那麼多,投不中,還有犯規。

    3分,距離那麼遠,投不中也是正常。

    中距離。

    不遠不近,又是防守的重地,心裡壓力很大的,對技術動作要求也很高。

    所以,這就產生了要不你到籃下去製造殺傷,要不你投射3分,就算是不中,在外圍的射手們,還可以快速地退防回去。

    中距離就不同了,你中距離很尷尬,不中沒犯規,沒籃板,退防的距離又不夠,被對手打反擊,機率太大了。

    但是反過來想,中距離這個位置,也是兵家適當放掉之地了,那麼這也是超巨甜點位了。

    所以,要成為超巨,這年代,必須要有中投,喬丹和科比那種型別的中投,會成為攻堅利器。

    這也是魔球的雛形了。

    誰都想讓比賽變得簡單。

    那麼籃下外加3分,成為現在主流,未來也會是。

    為什麼這麼說呢?

    萊利曾經說過,未來籃球的模樣,將會是賽場上,5個2米出頭的大個子,在比賽。

    這五個球員,有什麼要求呢?

    全能,最好是5個詹姆斯,能組織,能傳球,能退防,能投射,能反擊,這將會是主流。

    你知道的,不能有弱點,傳統中鋒會消亡,這不是開玩笑的。自然,這也符合籃球最終規律,籃球是5個人的。

    5個人,5個心靈相通,能做好一切的人,魔球不會消亡,隨著,競技水準的提升,這還會成為主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臥室怎樣選床頭櫃才能跟床更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