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調整親子關係
三、四年級的孩子,不再那麼迷信老師家長了,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三、四年級的孩子開始頂嘴了。比如,大人剛說他某方面做的不好,他馬上反唇相譏,你那次還如何如何呢?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要生氣,其實您可以換另一個角度思考,孩子頂嘴說明他開始有自己的思維了,說明他長大了。所以,此時,家長就不能再像管幼兒一樣的管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了,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調整親子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親子矛盾,使孩子順利成長。
方法1、外鬆內緊來管理
三四年級的孩子要求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對家長、老師的約束開始感到不滿,膽子大一點的孩子開始向權威挑戰,此時家長、老師可以採外鬆內緊的方式去管理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特別喜歡看電視,放學之後趁家長還都沒回來就一直看電視,只要聽到家長的腳步聲或者開門聲馬上把電視關掉。有的家長採取摸電視機是否熱,開啟電視看所顯示的頻道是否是昨天臨關電視時的頻道等方法來判斷孩子放學後是否看了電視。這些方法不但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會增強孩子的反偵察能力,給家長的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其實,我們可以完全不去關注電視機,而是輕描淡寫的問問孩子作業寫了沒有,孩子如果說寫了,您可以要求看一看;孩子如果說還沒寫,您可以讓他現在開始寫。孩子先看了電視,再去寫作業,完成作業的時間就會比較晚了,當他寫完作業時您可以說,本來打算等他寫完作業讓他看一張他盼望以久的動畫光碟或者遊戲的,但是現在很晚了,活動就取消了,明天如果能寫得快一些,再看不遲。於是孩子就會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放學後抓緊時間寫作業,第二天,他就可能不看電視了先寫作業了。幾次之後,您還可以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安排一些別的遊戲活動,讓他放鬆身心。在放鬆的時候,您可以說,你看你抓緊時間寫完作業,你就有很多時間可以自由支配,這樣多好呀。大家看,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同樣達到了讓孩子放學之後先寫作業的目的,但是孩子卻感覺不到我們家長在管理他,而是覺得這麼做是他自己選擇的,而且這種做法讓他很開心——這就是外鬆內緊。
再比如,有很多孩子愛吃肉,愛吃快餐,不愛運動,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小胖墩。很多家長為此很著急,想讓孩子多吃點蔬菜,水果,多運動運動,孩子又不願意,父母和孩子之間經常為了這些事情發生矛盾。您可以嘗試著這樣做:家長在做飯的時候可以把燉肉變成炒肉片,炒肉絲,即使燉肉也要挑選瘦一些的肉,而且每次只燉少量的肉,這樣就可以減少孩子對脂肪的攝入量。另一方面,家長可以提高一下做素菜的手藝,把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比如,把菜做成卡通形狀,包不同顏色的餃子等,以此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每次做飯的量要恰到好處,不要多做,防止孩子嘴讒而多吃。家裡不放置零食,孩子沒吃飽可以讓他吃一些黃瓜、蘋果之類的減肥食品充飢。在運動方面,家長可以這麼做,如果家離學校不是很遠,家長可以帶孩子步行去上學,放學也是一樣。如果家距離學校比較遠,您可以坐一段車之後再步行。在步行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些比較輕鬆愉快的話題或者和他一起觀察馬路上的人和車,讓孩子感覺到和家長一起步行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孩子都是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的,您還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經常讓孩子和小夥伴出去玩,或者組織幾個家庭一起去郊遊。這些都可以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總之,我們要採取快樂的方式去,這樣他們才能樂於接受,親子關係也才能得到加強。
注意事項:
外鬆內緊的這種教育方式需要我們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當孩子拒絕的時候不能著急,可以暫時退讓,但是有條件,現在退讓是為了將來大踏步的前進。家長的態度要溫和,但是堅定。
方法2、創造自由的言論空間
三四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班裡人,發生的事情也喜歡評論了,所以,當孩子回家後和家長說起學校事情的時候,家長要認真傾聽,哪怕孩子的觀點是錯誤的,認識是片面的,家長都不要任意打斷,不要急於批評指正,可以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參與討論。您可以把您的觀點說出來,但是不強加給孩子,讓他自己的評判。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彼此交流,但是都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
比如,當您的孩子回家後告訴您,今天考試時小建小聲叫明明,明明回過頭還沒和小建說上話就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批評明明考試時不該回頭,可是明明說是小建叫的我,我才回的頭。但是老師仍然批評明明就算有人叫你你也不該回頭,這是作弊。為此,明明很不服氣,和老師頂了幾句嘴就賭氣不做卷子了,老師也生氣了,把他卷子收了,寫了個零分。
孩子就要發表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了,他可能會認為明明是委屈的,本來是小建叫的他,他才回的頭,也沒看小建的卷子,也沒說話,幹嗎要挨批評呢?還被收了卷子記了零分,老師太過分了,小建也太不仗義了。您可以這樣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明明確實有委屈的理由,理由你剛才已經說過了,但是考試是有考場要求的,無論任何原因都是不可以交頭接耳的,明明已經上了四年級應該清楚這個要求,為什麼明知故犯呢?難道有理由就可以違反紀律嗎?他完全可以不理小建或者舉手告訴老師小建叫他,不是就沒他的事了嗎?
孩子也可能認為老師這麼做是對的,明明違反考場紀律在前,又和老師頂嘴,還賭氣不寫卷子,太不應該了。面對孩子這種態度,你可以發表自己這樣的看法,老師批評他,沒收他的卷子,記零分確實有理由,但是我想知道老師為什麼沒有批評小建呢?他才是整件事情的發起者。而且老師沒收了明明的卷子,記了零分,明明和小建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如果考完試老師和他們倆談一談也許效果會更好。不過,我覺得你們老師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太想讓班裡的學生重視考場紀律了,而且明明這麼一鬧,班裡其他同學也答不好卷子了。
就這樣,當家長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獲得新的收益,他的思路就會開啟,以後再遇到此類事情,他思考的就會更加全面,客觀。而且他也會更加樂意和家長討論學校裡的人和發生的事情了。這樣一來,家長既瞭解了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又增強了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和孩子討論時要注意幾點:一是當孩子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您就要從另個角度去分析同一件事情,甚至更多的角度去分析。二是您在發表看法的時候不要去刻意的維護老師的權威,否則會讓孩子感覺到您和老師是一頭的,以後就不願意和您說心裡話了,您也不能總站在孩子的立場說話,否則會讓孩子更加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但是當您對老師的做法有不同看法的時候,要說出老師這麼做的用意,讓孩子理解老師的苦心,這樣孩子即使覺得老師的做法不妥,但是由於他理解老師,也就不會和老師作對了。
方法3、用契約減少摩擦
三四年級的孩子由於有了自己的主見,對於大人的命令便開始有了牴觸情緒,因此,家長就要減少對孩子的命令,可以逐漸向簽定契約過度。簽定契約是一種非常簡便有效的方法,在成人社會也是很常見的。在孩子小的時候這麼做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比如:有的孩子在使用零用錢方面出手闊綽,毫無節儉之心,錢花沒了就伸手向家長要,家長不給,便大哭大鬧,弄得家長左右為難。於是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就零用錢簽定一個契約。
首先由父母起草一個契約草案,內容可以包括:每次給的錢數,多長時間給一次,孩子的花錢記錄,某一方違反了某項條約應當如何懲罰的內容等。每次給的錢數我們可以根據家裡的經濟狀況決定得也不要給的太多。事先可以向孩子的同齡人的家長或者老師打聽一下,取一箇中間值就可以了。這個中間值家長要心裡有數,寫草案的時候先把錢數說的低一些,給孩子一個討價還價的空間。每次給錢的時間段,就三、四年級的孩子我們建議,三至五天給一次。(因為如果一個月或半個月給一次數目就會比較大,自控力差的孩子會很快的把錢都花掉)讓孩子準備一個帳本,上面寫上每次家長給零用錢的時間和金額,還要寫清楚自己花錢的時間,內容,金額。每星期孩子要向家長報一次帳。關於懲罰內容,可以因人而異,比如您可以規定,如果孩子在下一次發零用錢之前就把錢花完了,原則上家長是不提前給錢的。如果孩子的花銷父母認為是不該支出的,有權在下次發零用錢的時候適當扣掉一部分。家長和孩子討價還價之後達成一致後,寫出一張契約,雙方都來簽字,一式兩份,以示鄭重。這麼做的好處就是孩子手裡有錢了心情會愉快一些,與家長做對的現象就少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每次家長給的錢都是有數的,他就會計劃地花錢了,這就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忍耐力。
家長如何調整親子關係
三、四年級的孩子,不再那麼迷信老師家長了,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所以,我們經常會發現三、四年級的孩子開始頂嘴了。比如,大人剛說他某方面做的不好,他馬上反唇相譏,你那次還如何如何呢?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千萬不要生氣,其實您可以換另一個角度思考,孩子頂嘴說明他開始有自己的思維了,說明他長大了。所以,此時,家長就不能再像管幼兒一樣的管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了,要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調整親子關係,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親子矛盾,使孩子順利成長。
方法1、外鬆內緊來管理
三四年級的孩子要求有更多的自由空間,對家長、老師的約束開始感到不滿,膽子大一點的孩子開始向權威挑戰,此時家長、老師可以採外鬆內緊的方式去管理孩子。
比如,有的孩子特別喜歡看電視,放學之後趁家長還都沒回來就一直看電視,只要聽到家長的腳步聲或者開門聲馬上把電視關掉。有的家長採取摸電視機是否熱,開啟電視看所顯示的頻道是否是昨天臨關電視時的頻道等方法來判斷孩子放學後是否看了電視。這些方法不但會引起孩子的反感,而且會增強孩子的反偵察能力,給家長的教育帶來很大的困難。其實,我們可以完全不去關注電視機,而是輕描淡寫的問問孩子作業寫了沒有,孩子如果說寫了,您可以要求看一看;孩子如果說還沒寫,您可以讓他現在開始寫。孩子先看了電視,再去寫作業,完成作業的時間就會比較晚了,當他寫完作業時您可以說,本來打算等他寫完作業讓他看一張他盼望以久的動畫光碟或者遊戲的,但是現在很晚了,活動就取消了,明天如果能寫得快一些,再看不遲。於是孩子就會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放學後抓緊時間寫作業,第二天,他就可能不看電視了先寫作業了。幾次之後,您還可以在孩子寫完作業之後安排一些別的遊戲活動,讓他放鬆身心。在放鬆的時候,您可以說,你看你抓緊時間寫完作業,你就有很多時間可以自由支配,這樣多好呀。大家看,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同樣達到了讓孩子放學之後先寫作業的目的,但是孩子卻感覺不到我們家長在管理他,而是覺得這麼做是他自己選擇的,而且這種做法讓他很開心——這就是外鬆內緊。
再比如,有很多孩子愛吃肉,愛吃快餐,不愛運動,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小胖墩。很多家長為此很著急,想讓孩子多吃點蔬菜,水果,多運動運動,孩子又不願意,父母和孩子之間經常為了這些事情發生矛盾。您可以嘗試著這樣做:家長在做飯的時候可以把燉肉變成炒肉片,炒肉絲,即使燉肉也要挑選瘦一些的肉,而且每次只燉少量的肉,這樣就可以減少孩子對脂肪的攝入量。另一方面,家長可以提高一下做素菜的手藝,把菜做得色、香、味俱全,比如,把菜做成卡通形狀,包不同顏色的餃子等,以此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每次做飯的量要恰到好處,不要多做,防止孩子嘴讒而多吃。家裡不放置零食,孩子沒吃飽可以讓他吃一些黃瓜、蘋果之類的減肥食品充飢。在運動方面,家長可以這麼做,如果家離學校不是很遠,家長可以帶孩子步行去上學,放學也是一樣。如果家距離學校比較遠,您可以坐一段車之後再步行。在步行的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聊一些比較輕鬆愉快的話題或者和他一起觀察馬路上的人和車,讓孩子感覺到和家長一起步行是件非常快樂的事情。孩子都是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的,您還可以利用孩子的這一心理特點,經常讓孩子和小夥伴出去玩,或者組織幾個家庭一起去郊遊。這些都可以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總之,我們要採取快樂的方式去,這樣他們才能樂於接受,親子關係也才能得到加強。
注意事項:
外鬆內緊的這種教育方式需要我們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當孩子拒絕的時候不能著急,可以暫時退讓,但是有條件,現在退讓是為了將來大踏步的前進。家長的態度要溫和,但是堅定。
方法2、創造自由的言論空間
三四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對班裡人,發生的事情也喜歡評論了,所以,當孩子回家後和家長說起學校事情的時候,家長要認真傾聽,哪怕孩子的觀點是錯誤的,認識是片面的,家長都不要任意打斷,不要急於批評指正,可以在耐心傾聽的基礎上,參與討論。您可以把您的觀點說出來,但是不強加給孩子,讓他自己的評判。大家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彼此交流,但是都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
比如,當您的孩子回家後告訴您,今天考試時小建小聲叫明明,明明回過頭還沒和小建說上話就被老師發現了。老師批評明明考試時不該回頭,可是明明說是小建叫的我,我才回的頭。但是老師仍然批評明明就算有人叫你你也不該回頭,這是作弊。為此,明明很不服氣,和老師頂了幾句嘴就賭氣不做卷子了,老師也生氣了,把他卷子收了,寫了個零分。
孩子就要發表他對這件事情的看法了,他可能會認為明明是委屈的,本來是小建叫的他,他才回的頭,也沒看小建的卷子,也沒說話,幹嗎要挨批評呢?還被收了卷子記了零分,老師太過分了,小建也太不仗義了。您可以這樣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在這件事情上明明確實有委屈的理由,理由你剛才已經說過了,但是考試是有考場要求的,無論任何原因都是不可以交頭接耳的,明明已經上了四年級應該清楚這個要求,為什麼明知故犯呢?難道有理由就可以違反紀律嗎?他完全可以不理小建或者舉手告訴老師小建叫他,不是就沒他的事了嗎?
孩子也可能認為老師這麼做是對的,明明違反考場紀律在前,又和老師頂嘴,還賭氣不寫卷子,太不應該了。面對孩子這種態度,你可以發表自己這樣的看法,老師批評他,沒收他的卷子,記零分確實有理由,但是我想知道老師為什麼沒有批評小建呢?他才是整件事情的發起者。而且老師沒收了明明的卷子,記了零分,明明和小建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嗎?如果考完試老師和他們倆談一談也許效果會更好。不過,我覺得你們老師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太想讓班裡的學生重視考場紀律了,而且明明這麼一鬧,班裡其他同學也答不好卷子了。
就這樣,當家長從另一個角度去分析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就會獲得新的收益,他的思路就會開啟,以後再遇到此類事情,他思考的就會更加全面,客觀。而且他也會更加樂意和家長討論學校裡的人和發生的事情了。這樣一來,家長既瞭解了孩子在學校裡的情況,又增強了親子關係,何樂而不為呢?
注意事項:
和孩子討論時要注意幾點:一是當孩子從一個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的時候,您就要從另個角度去分析同一件事情,甚至更多的角度去分析。二是您在發表看法的時候不要去刻意的維護老師的權威,否則會讓孩子感覺到您和老師是一頭的,以後就不願意和您說心裡話了,您也不能總站在孩子的立場說話,否則會讓孩子更加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但是當您對老師的做法有不同看法的時候,要說出老師這麼做的用意,讓孩子理解老師的苦心,這樣孩子即使覺得老師的做法不妥,但是由於他理解老師,也就不會和老師作對了。
方法3、用契約減少摩擦
三四年級的孩子由於有了自己的主見,對於大人的命令便開始有了牴觸情緒,因此,家長就要減少對孩子的命令,可以逐漸向簽定契約過度。簽定契約是一種非常簡便有效的方法,在成人社會也是很常見的。在孩子小的時候這麼做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自覺性,減少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
比如:有的孩子在使用零用錢方面出手闊綽,毫無節儉之心,錢花沒了就伸手向家長要,家長不給,便大哭大鬧,弄得家長左右為難。於是我們就可以和孩子就零用錢簽定一個契約。
首先由父母起草一個契約草案,內容可以包括:每次給的錢數,多長時間給一次,孩子的花錢記錄,某一方違反了某項條約應當如何懲罰的內容等。每次給的錢數我們可以根據家裡的經濟狀況決定得也不要給的太多。事先可以向孩子的同齡人的家長或者老師打聽一下,取一箇中間值就可以了。這個中間值家長要心裡有數,寫草案的時候先把錢數說的低一些,給孩子一個討價還價的空間。每次給錢的時間段,就三、四年級的孩子我們建議,三至五天給一次。(因為如果一個月或半個月給一次數目就會比較大,自控力差的孩子會很快的把錢都花掉)讓孩子準備一個帳本,上面寫上每次家長給零用錢的時間和金額,還要寫清楚自己花錢的時間,內容,金額。每星期孩子要向家長報一次帳。關於懲罰內容,可以因人而異,比如您可以規定,如果孩子在下一次發零用錢之前就把錢花完了,原則上家長是不提前給錢的。如果孩子的花銷父母認為是不該支出的,有權在下次發零用錢的時候適當扣掉一部分。家長和孩子討價還價之後達成一致後,寫出一張契約,雙方都來簽字,一式兩份,以示鄭重。這麼做的好處就是孩子手裡有錢了心情會愉快一些,與家長做對的現象就少了,更重要的是孩子知道每次家長給的錢都是有數的,他就會計劃地花錢了,這就無形中培養了孩子的忍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