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甘甜的純淨水
-
2 # 憶古鑑今
第一,個人心志堅定,雷厲風行,又心胸寬廣,善納諫言;
第二,積善用人,專人專崗;
第三,內政始終堅持聯蜀抗曹的戰略國策。
-
3 # 醉裡看風雪
孫權承襲的是父兄基業,準確的說是孫策和周瑜一起打下來的家底,孫權是一個經營者,做的是職業經理人:
1、任用老幹部,程普,黃蓋,張昭等,穩住威望派
2、拉攏周瑜,甘寧,太史慈一眾當權派,並且在當權派和老一派中製造一些小輿論,互相制衡,自己從中調解
3、背地裡積極扶持魯肅,呂蒙,陸遜這種年輕派
在自己統治穩固後威逼利誘,收回軍權,孫權在位前期採取的是拉攏制衡的手段,坐穩之後採取果斷行動收回權力,坐穩獨裁
-
4 # 四川達州人
做老闆,需要文采?需要仁義?
笑死了。
有一個效忠自己,有一套父兄留下的班底與基礎,這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
5 # 碧水青山0
孫權也有過人之處,有許多老闆不及的地方!看了他怎麼對待“最大投降派”張昭,就會明白他憑什麼能與曹操、劉備抗衡!
一、胸懷大度。
與曹操劉備一樣,孫權“廣納賢才”。他有父兄基業,也有父兄的老臣,但他那裡,沒有“一朝天子一朝臣”之說。
二、敢於放手。
赤壁之戰,把所有人馬給了“老臣”周瑜;荊州之戰,又交給“沒學歷”的呂蒙;夷陵之戰,敢拜書生為大將,雙手顫顫巍巍把大印交給年紀輕輕的陸遜。這曹劉所不及。
三、不揪小辮。
關於孫權這方面,只談一個,就是張昭!
眾所周知,張昭是赤壁之戰的投降派。
不僅如此,甘寧投奔孫權時,張昭還曾經反對攻劉表。赤壁之戰曹操剛剛敗走,人家周瑜、呂蒙、淩統、甘寧等人與曹仁爭奪地盤,忙的熱火朝天,孫權也親自出馬,率軍包圍了合肥,形式一片大好。
也許是想給張昭挽回一點面子的機會,也許是別人都實在太忙,孫權就派張昭率軍去攻九江郡所屬的小城當塗,竟然未能攻克。
足見張昭這位博學多才的老兄對軍事一竅不通。可這些並不影響他在同僚中的的聲望與地位。不影響孫權對他的態度,不影響他對孫權敢說敢諫的個性。
如果一定要說有影響,就是孫權兩次設丞相,兩次都有不少同僚提名張昭。孫權兩次推託,理由是:"丞相事煩,而此公性剛,所言不從,怨咎將興,非所以益之也。”(意思是,丞相的事務繁重龐雜,而他性情剛烈,如不採納他的建議,他就會產生怨忿詰難,這對他沒處)。
229年,孫權稱帝。張昭剛舉杯想褒讚功德。不料孫權舊事重提赤壁之戰投降之事。張昭非常慚愧,以年老多病為由提出回家養老。後來又請張昭復出,孫權還表示道歉。
232年,遼東公孫淵反魏,向孫權稱臣。張昭認定公孫淵是假心假意,與孫權反覆爭辯。孫權不肯讓步,張昭也一直不肯罷休。
孫權憤怒不已,抓著刀:“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孤嘗恐失計。”(意思是,我對您的敬重有加,已經到了極至,可是您三番五次在眾人面前百般羞辱詆譭我,我也擔心自己忍耐有限度而一時在氣頭上殺了您)。”
孫權遣使遼東,還怒氣難消,命令人用土把張昭家的門封住,意思是:你以後永遠別出來煩我了。張昭也不客氣,在裡面用土將門堵住,表示我也不想再理你。
結果公孫淵出賣了東吳,還殺了孫權派去兩個使臣。孫權後悔不已,多次派人請張昭。張昭不理不睬。孫權為了逼張昭出門,又下令火燒張昭家,張昭也不為之所動。孫權怕真傷了他,只好又下令將火撲熄。
最後孫權親自去,在張昭家門前久站不肯離去,張昭這樣才在兒子的攙扶下,出門與孫權和解。
-
6 # 大中至正之蘿蔔
孫權之最,在於有才,有野心,有抱負,任人唯賢,文有張昭,帥有周瑜,魯肅,陸遜,呂蒙,武有甘寧,程普,黃蓋,太史慈,手中有江南魚米之鄉,說白了一句話,有才,有文,有武,有帥,有錢。
-
7 # 史記史說
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孫權之父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三國時期,各地諸侯並起,天下無一處安寧,而孫權卻在這亂世梟雄環繞之下,憑著自己的力量,將父親與哥哥留下來的基業守住,最後更是成功建立了吳國。
說到孫權,他在掌控東吳期間並沒有做出什麼大事件出來,也沒有為東吳的發展提出什麼良好的建議。但他身為一個君主,需要這樣的本領嗎?答案是擁有更好,不擁有也沒有什麼影響。
身為一個明主,他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就是要學會發掘人才,懂得善用賢臣,敢於放權任有能力的手下施為,當然,更有懂得體諒下屬與百姓。而孫權正因為做好了上述的幾點,也讓他順利的在這個三國亂世下站穩腳跟。
說到善用賢臣,就不得不要提起孫權先後重用的四大將軍,也正因為他們的存在,才讓孫權徹底在三國中打下了一片天下。
東吳的第一位大都督是周瑜,是孫權哥哥孫策在世期間最是儀仗的一位大將。孫策死後,孫權聽從了哥哥的建議,事無大小,都回去詢問周瑜的意見,最終打出了赤壁這場震撼古今之戰。
東吳的第二位大都督是魯肅, 周瑜死後便將魯肅推薦給了孫權,孫權聽從了周瑜的意見,大加重用魯肅,而在此期間魯肅雖然沒有什麼建設,但卻使孫劉聯軍異常的穩固。
東吳的第三位大都督是呂蒙,呂蒙一直是周瑜的部下。在魯肅死後,繼任大都督。呂蒙最大的功勞是在關羽北拒曹操攻打樊城無力南顧的時候,深夜裡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並且在和曹軍的聯合攻擊之下擒住了關羽,最終關羽身死東吳。
東吳的第四位大都督是陸遜,陸遜接任大都督是在劉備率軍壓境,孫權力排眾議做出的決定。而陸遜也沒有辜負孫權的信任,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八百里,大敗蜀軍,挽救了搖搖欲墜的東吳。
正是有這四位大都督的存在,才讓孫權一步步的積累出了稱帝的實力。
-
8 # 長城說歷史
文不如曹操,仁不如劉備,孫權用了哪些措施來鞏固和壯大東吳?以下幾點告訴你:
一:善於用人,採納進諫
我們都知道孫權的文采不如曹操,孫權的仁義不如劉備,為什麼能執掌江東,並且能維持很久。
孫權剛接哥哥孫策的位置時,他只有十幾歲,自己的能力有限,整天悶悶不樂,生怕自己掌管不好,父親和哥哥用生命換回來的江東,怕在自己手裡衰敗。
時不時的就去母親跟前哭鼻子,孫權母親告訴他,你哥哥臨終不是告訴你,主內靠張昭,主外靠周瑜,而後孫權母親給他分析現如今的形式。
孫權的母親給了孫權信心,讓孫權有了膽量。孫權在位時,就準備攻打江夏,上來直接封周瑜為大都督,調派整個軍隊,讓張昭掌管軍政大事。
這一行動證明了孫權,特別會用人,勤於聽取進諫。
二:忠心的團隊
為什麼說東吳有忠心的團隊?
主外以周瑜為首的領導層,一心忠於東吳,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周瑜身兼大都督,調派整個軍隊,掌管整個東吳的軍事,從未有過反叛的心思。呂蒙跟在周瑜身邊,時時刻刻在向周瑜學習,時時刻刻做為東吳的事,從未有一絲反叛之心。
再加上東吳的老臣,都是一條心,雖然孫權年幼,每個人都扶持孫權,整個軍心都在東吳,都在孫權身上。
主內以張昭為首的領導層,對調派軍糧,以及大小事務,一心一意為江東老百姓和將士,沒有半點私心。
魯肅做為謀士代表,魯肅的智謀和談判,我們在赤壁之戰中就可以看出他的能力,出發點都是從江東的利益著想,都是從孫權的名譽著想。
透過這些都可以看出,孫權手下的各個高層領導,都是一條心,都是為江東老百姓,都是以孫權為出發點。
這些都是孫權用自己智謀,精心打造出來的團隊。
綜上所述:孫權文不如曹操,仁不如劉備,就用了善於用人,接納進諫,打造忠心的團隊,這些就是他鞏固和壯大東吳的措施。不管做什麼都要善於用人,接納意見,打造忠心的團隊。
文:長城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孫權文不如曹操,仁不如劉備,文和仁這兩點不是孫權能統領江東的主要原因。首先吳國的基業是他的父兄創下來的,孫權只是繼承。兄長臨死也告訴他,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而孫權也秉承了他兄長的囑託。同時孫權還是有領導能力的,還是比較能夠聽進手下人的建議的。而且他能夠重用人才,同時也有駕馭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