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米不是米 傅志偉 兒子在城外的河灘玩耍,竟然從水坑撈到幾條一寸多長的小草魚。兒子興高采烈地將魚帶回家。還用壓歲錢買了魚缸餵養。 小草魚雖然沒有豔麗的色彩。但流線型的身體,閃閃發光的鱗片,樸素而不失美麗。魚缸產生的魔力,深深吸引著兒子。每天吃飯時,兒子總會投餵些米粒看小魚爭搶食物。 一天,在餵魚的兒子突然問我:“爸爸,小魚在河裡吃什麼呀?” “小魚在河裡吃的東西可多了,”我回答,“有水草、水蟲,還有蝦米。” “小魚真的會吃蝦米嗎?”兒子又問。 “那當然了。”我語氣堅定地告訴兒子:“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 回答完問題,我為養魚調動起兒子的求知慾高興起來。 時隔不久,一位文友來家作客。攜帶了一桶剛從池塘捕撈的蝦米。看到蝦米在桶中活蹦亂跳,兒子興奮地歡呼雀躍。專門挑揀了幾隻去喂他的小草魚。 當晚,我剛剛入睡。兒子“咚咚”地砸我的房門,口中驚呼:“不好了!出問題了。” 我心頭驟然一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忙披衣下床。兒子將我拽到魚缸前,只見一隻蝦米正用螯緊緊鉗著一隻小草魚。嘴部愜意地蠕動著,小草魚尾部輕輕搖擺,無力地掙扎著,缸底還有一隻被蠶食後的小魚骨架。原來兒子夜裡起來小解,偶然發現恢復過來的蝦米正在進攻他心愛的小魚。 “爸爸騙人!說什麼小魚吃蝦米。”兒子為小魚慘遭傷害憤憤不平,一邊觀察著魚缸裡的情況一邊抱怨道:“蝦米不是米。怎麼會任由小魚隨意食用呢。蝦米長著螯,分明具有進攻性嘛。” 我怎麼可能故意欺騙自己的兒子呢?關於“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說法,爺爺告訴了父親。父親告訴了我,我又告訴了兒子。如果不是親眼目睹了蝦米吃魚的場景,我們不會相信體長不及小魚的蝦米,利用螯這一利器,竟然能夠輕取對方性命。兒子也還會把“小魚吃蝦米”的說法告訴他的兒子。 突然間,我睡意全無,開始思考小魚到底能不能夠吃蝦米,蝦米到底吃不吃淤泥。我們無從考證“小魚吃蝦米”的由來。只因為有人那麼說了,懶惰的思維慣性使我們就那麼跟著傳播。魚缸裡活生生的一幕,蝦米吃掉了兒子對父親的絕對信任。那麼,又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這一代的創造性,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驗證前人理論的勇氣呢? 閱讀訓練 1.說說本文標題“蝦米不是米”的含義。 2.文中的哪些細節表現了兒子對小草魚的喜愛? 3.兒子認為爸爸騙人,而“我”卻認為並沒有故意欺騙兒子。這是為什麼? 4.你覺得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這一代的創造性?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驗證前人理論的勇氣? 5.讀了本文的故事,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回答以下問題也可以(我在雜誌上看到的): 1.說說本文標題“蝦米不是米”有什麼好處? 2.第八小節最後一句表達了兒子怎樣的感情?句中“專門挑揀”能否去掉?為什麼? 3.你是如何理解最後一小節倒數第二句話“魚缸裡活生生的一幕……”的? 4.文章最後一句話使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我覺得似乎是通感)有什麼作用? 1.蝦米不是任由其他動物隨意食用的食品。 2.(1)興高采烈的將魚帶回家,還用壓歲錢買了魚缸飼養。(2)每天吃飯時,總會投餵些米粒看小魚爭搶食物。(3)挑揀了蝦米喂小魚。(4)為小魚慘遭傷害憤憤不平。 3.(1)爸爸說“小魚吃蝦米”,可兒子親眼看到蝦米蠶食了他心愛的小魚。(2)“我”是輕信了前輩們的話,傳播了前輩們的話,並非成心欺騙兒子。 4.(1)輕信盲從的態度。(2)懶惰的思維慣性。 5(1)不能輕信傳聞、俗語,更不能以訛傳訛。(2)強與弱並不一定在於身體的大小,命運在於抗爭。(答案是開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1.說說本文標題“蝦米不是米”有什麼好處? 2.第八小節最後一句表達了兒子怎樣的感情?句中“專門挑揀”能否去掉?為什麼? 3.你是如何理解最後一小節倒數第二句話“魚缸裡活生生的一幕……”的? 4.文章最後一句話使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我覺得似乎是通感)有什麼作用?回答1.一是造成懸念引起下文,二是暗示文章的主題,不能囿於固有的思維定勢。 2.對小草魚的喜愛之情,句中“每天”“總會”“專門挑揀”等詞語強調了我對小草魚的喜愛程度,更突出兒子對小草魚的喜愛之情。 3.本來兒子信任我的話,因魚受到傷害死亡,懷疑父親。二是父親對造成的傷害深深地自責。 4.反問,一是激起讀者的共鳴,對造成的傷害進行深深的反思;二是突出本文主題,深化主題的作用。
蝦米不是米 傅志偉 兒子在城外的河灘玩耍,竟然從水坑撈到幾條一寸多長的小草魚。兒子興高采烈地將魚帶回家。還用壓歲錢買了魚缸餵養。 小草魚雖然沒有豔麗的色彩。但流線型的身體,閃閃發光的鱗片,樸素而不失美麗。魚缸產生的魔力,深深吸引著兒子。每天吃飯時,兒子總會投餵些米粒看小魚爭搶食物。 一天,在餵魚的兒子突然問我:“爸爸,小魚在河裡吃什麼呀?” “小魚在河裡吃的東西可多了,”我回答,“有水草、水蟲,還有蝦米。” “小魚真的會吃蝦米嗎?”兒子又問。 “那當然了。”我語氣堅定地告訴兒子:“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淤泥’。” 回答完問題,我為養魚調動起兒子的求知慾高興起來。 時隔不久,一位文友來家作客。攜帶了一桶剛從池塘捕撈的蝦米。看到蝦米在桶中活蹦亂跳,兒子興奮地歡呼雀躍。專門挑揀了幾隻去喂他的小草魚。 當晚,我剛剛入睡。兒子“咚咚”地砸我的房門,口中驚呼:“不好了!出問題了。” 我心頭驟然一驚,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連忙披衣下床。兒子將我拽到魚缸前,只見一隻蝦米正用螯緊緊鉗著一隻小草魚。嘴部愜意地蠕動著,小草魚尾部輕輕搖擺,無力地掙扎著,缸底還有一隻被蠶食後的小魚骨架。原來兒子夜裡起來小解,偶然發現恢復過來的蝦米正在進攻他心愛的小魚。 “爸爸騙人!說什麼小魚吃蝦米。”兒子為小魚慘遭傷害憤憤不平,一邊觀察著魚缸裡的情況一邊抱怨道:“蝦米不是米。怎麼會任由小魚隨意食用呢。蝦米長著螯,分明具有進攻性嘛。” 我怎麼可能故意欺騙自己的兒子呢?關於“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說法,爺爺告訴了父親。父親告訴了我,我又告訴了兒子。如果不是親眼目睹了蝦米吃魚的場景,我們不會相信體長不及小魚的蝦米,利用螯這一利器,竟然能夠輕取對方性命。兒子也還會把“小魚吃蝦米”的說法告訴他的兒子。 突然間,我睡意全無,開始思考小魚到底能不能夠吃蝦米,蝦米到底吃不吃淤泥。我們無從考證“小魚吃蝦米”的由來。只因為有人那麼說了,懶惰的思維慣性使我們就那麼跟著傳播。魚缸裡活生生的一幕,蝦米吃掉了兒子對父親的絕對信任。那麼,又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這一代的創造性,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驗證前人理論的勇氣呢? 閱讀訓練 1.說說本文標題“蝦米不是米”的含義。 2.文中的哪些細節表現了兒子對小草魚的喜愛? 3.兒子認為爸爸騙人,而“我”卻認為並沒有故意欺騙兒子。這是為什麼? 4.你覺得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這一代的創造性?是什麼吃掉了我們驗證前人理論的勇氣? 5.讀了本文的故事,你明白了哪些道理?回答以下問題也可以(我在雜誌上看到的): 1.說說本文標題“蝦米不是米”有什麼好處? 2.第八小節最後一句表達了兒子怎樣的感情?句中“專門挑揀”能否去掉?為什麼? 3.你是如何理解最後一小節倒數第二句話“魚缸裡活生生的一幕……”的? 4.文章最後一句話使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我覺得似乎是通感)有什麼作用? 1.蝦米不是任由其他動物隨意食用的食品。 2.(1)興高采烈的將魚帶回家,還用壓歲錢買了魚缸飼養。(2)每天吃飯時,總會投餵些米粒看小魚爭搶食物。(3)挑揀了蝦米喂小魚。(4)為小魚慘遭傷害憤憤不平。 3.(1)爸爸說“小魚吃蝦米”,可兒子親眼看到蝦米蠶食了他心愛的小魚。(2)“我”是輕信了前輩們的話,傳播了前輩們的話,並非成心欺騙兒子。 4.(1)輕信盲從的態度。(2)懶惰的思維慣性。 5(1)不能輕信傳聞、俗語,更不能以訛傳訛。(2)強與弱並不一定在於身體的大小,命運在於抗爭。(答案是開放的,言之有理即可) 1.說說本文標題“蝦米不是米”有什麼好處? 2.第八小節最後一句表達了兒子怎樣的感情?句中“專門挑揀”能否去掉?為什麼? 3.你是如何理解最後一小節倒數第二句話“魚缸裡活生生的一幕……”的? 4.文章最後一句話使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我覺得似乎是通感)有什麼作用?回答1.一是造成懸念引起下文,二是暗示文章的主題,不能囿於固有的思維定勢。 2.對小草魚的喜愛之情,句中“每天”“總會”“專門挑揀”等詞語強調了我對小草魚的喜愛程度,更突出兒子對小草魚的喜愛之情。 3.本來兒子信任我的話,因魚受到傷害死亡,懷疑父親。二是父親對造成的傷害深深地自責。 4.反問,一是激起讀者的共鳴,對造成的傷害進行深深的反思;二是突出本文主題,深化主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