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白歷史說
-
2 # 歷史小白談歷史
富弼,字彥國,生於公元1004年卒於1083年,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在北宋外交上多次出使遼國,也瞭解西夏的國內情形,因此利用宋、遼國、西夏的利害關係破開了遼國與西夏的同盟,使得三足鼎立的局面得以維持相互制衡。
韓琦和富弼的關係都是同朝為官的,皇帝的左膀右臂,一同主持過慶曆新政,擁有相同的想法。但是到了後期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因為與王安石有矛盾,反對新法的頒佈。
韓琦和富弼在當時合稱韓富,可以看得出兩人不但在政見想法上一致,應該在生活中也是兩個好友吧。
本人拙見,望指正。
-
3 # 史海尋蹤
韓琦和富弼兩人都是北宋中期的名相。
而且生年差不多,富弼生於1004年,韓琦生於1008年,同朝為臣。1038年,李元昊建立西夏,連續在三川口、好水川等對宋戰爭中取得勝利,北面的遼國也趁火打劫,對北宋提出割地的要求。
要說遼國地域廣大,兵強馬壯,打不過也罷了。連西夏這種幾百萬人口的小國都屢戰屢敗,宋朝局勢已經是十分惡化了。
宋朝雖然經濟狀況還不錯,但官僚機構和軍隊組成都很臃腫。裙帶盛行,官員的親屬都可以擔任一定的職位,形成“冗員”,軍隊實行招募,饑民、流民都被招入軍中,數量雖眾達到140萬,但良莠不齊,實非精兵,很多都是吃糧混日子,戰鬥力不強,這叫“冗兵”,再者各項費用開支也很龐大,形成“冗費”。這“三冗”成了宋朝的三座大山。
在范仲淹的帶領下,執政的韓琦、富弼,以及諫官歐陽修,聯名上書,發起“慶曆新政”,針對吏治、軍備進行整頓,但是此次新政由於觸動權貴們的利益,持續一年多即告失敗,主要成員全部被免朝職,外放各地為官。
可以看出,韓琦和富弼兩人是政見相同,互通聲氣的。
韓琦名起於西夏邊事,和范仲淹共同抵禦來自西夏的威脅並卓有成效,稱作“韓範”。
而富弼更擅於外交,數次出使遼國,在不利的形勢下,多方周旋,最大程度的維護宋朝利益,使得宋遼自澶淵之盟以來的和平,得以延續。
-
4 # 趣向雜談
韓琦(1008—1075年),字稚圭,自號贛叟,漢族,相州安陽(今屬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將,天聖進士。初授將作監丞,歷樞密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陝西四路經略安撫招討使。與范仲淹共同防禦西夏,名重一時,時稱“韓範”。嘉祐元年(1056),任樞密使;三年,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英宗嗣位,拜右僕射,封魏國公。神宗立,拜司空兼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寧八年卒,年六十八。諡忠獻。《宋史》有傳。著有《安陽集》五十卷。《全宋詞》錄其詞四首。
要對這個人進行全面的評價,難度是很大的。
主要原因是:
1、他一生中經歷過多次政治波折,早年是慶曆變法,晚年是熙豐變法。而他在這兩次變法中的態度立場,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2、他早年曾在西北地區主持工作,後來在中央和地方几進幾齣,履歷上涉及軍事和內政兩個領域,需要有很全面的瞭解才行。
這兩個方面,咱家都不準備涉及,可能以後有機會再來仔細談。
咱家這次談的是另外一個方面。
對宋代歷史比較熟悉的同志們都知道,宋仁宗本人子嗣比較少。他曾有過幾個兒子,但由於各種原因,都先後死去。對於繼承人的問題,宋仁宗本人也比較擔心,加上自己身體不是很好,因此影響更大。
當時司馬光等人反覆提示,甚至帶有警告意味的要求,希望宋仁宗能確定繼承人的問題。
但宋仁宗可能是對自己還有期望,因此一直拖著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結果這一拖就拖了好幾年。
韓琦覺得事情拖下去不好辦,於是去給宋仁宗做思想工作,希望他能正面自己沒有兒子的現實,早點確立繼承人。
宋仁宗還沒有徹底死心,給他透露了一個秘密。皇帝對韓琦同志說,後宮有人馬上就要生育了,這事等等再看。結果生出來是個女兒,宋仁宗就徹底絕瞭望了。
韓琦在這個時候,加緊了給宋仁宗做思想工作,用宋太祖傳弟的故事啟(忽)發(悠)他。他怕力度不夠,還拉起歐陽修、司馬光、曾公亮等一干重臣在一旁勸(忽)解(悠)。宋仁宗也是沒有辦法,最後只能立了趙曙為繼承人。
次年,宋仁宗去世,趙曙即位,就是後來的宋英宗。
宋英宗即位之後身體不好,無法處理國務。因此在一段時間裡是曹太后垂簾聽政的。公平的講,曹太后處理事務還是比較公平的。但因為有些人總喜歡連邊傳話,結果搞得母子之間矛盾越來越大。
例如,宋英宗因為生病,脾氣不好,經常責罵侍奉他的下人。下人終於受不了了,於是去告訴給其他的宦官,就有人跑到曹太后那邊告狀。說英宗是指桑罵槐,其實對曹太后不滿。
皇帝和太后矛盾很大,最終還是韓琦來想辦法調解。怎麼調解?其實就和普通家庭調解矛盾一樣。在皇帝面前說太后的好話,在太后面前說皇帝的好話。同志們,不要以為這事情很簡單,做夾生人很難受的。尤其是要把調解工作做好,讓矛盾的雙方重歸於好,你還不能背後互相說壞話,還要取信雙方,這不是容易的事。
尤其要注意一點,咱家在這類事情上有一個血的教訓。
記住,調解兩個有很大矛盾的人的關係,或者同時這兩個人來往,都是可以的。但一定要記住的是,你對雙方說的話,必須是一樣的,一個口徑的。能對一個人說的,也能對另外一個人說。否則他們兩個人關係改善了,是一定要一起議論你的。這是居中往來之人的最重要的一條原則。你有這個原則,他們都會尊敬你。你如果沒有這個原則,那麼他們和好以後,第一個埋怨的就是你了。
韓琦在做思想工作上,水平比較高,也花費了比較多心力,所以最終處理得都比較圓滿。
宋英宗身體一直不是很好,韓琦覺得這位皇帝估計很懸,於是又開始想辦法給英宗物色繼承人。他找到的人就是後來的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之後,有人上奏,說韓琦專權跋扈,要求進行處理。宋神宗並不愚蠢,他處理了上奏的人,並沒有責怪韓琦。
韓琦前後輔佐了三任君主(還要包括垂簾的曹太后),調解了政權內部的矛盾,兩次確定了繼承人,保持了政治穩定,最終自己還能得以善終。
前面有同志說“軍中有一韓”是吹噓,且不說這話是不是吹噓,就韓琦這份工作能力和智商情商,人家有吹噓的資本的。這話是不合適的。
當然了,他在處理與遼的領土爭端和整頓河北軍務方面的工作,也很重要。但主要就是這三件事。
富弼(1004年-1082年),字彥國,中國宋朝政治家,河南(今河南洛陽東)人。富弼為官清正,頗有廉聲。
簡單點來說
低配版的范仲淹。
複雜點來說
有很強的政治手腕和政治智商,有一定的遠見。但在某些事情上看待問題和新潮觀點不同。為人為官還是很正直的。雖然是舊黨但相比司馬光、韓琦等人,其人格魅力更勝一籌。
回覆列表
韓琦、富弼二人都是宋朝中期的股肱之臣。曾一起積極參與過慶曆新政,失敗後,一同被貶。二人也都是三朝老臣,一起輔佐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位皇帝。二人關係也是頗多轉折,多關政事時局,來簡單聊一聊。
二人在入朝初期,相互欣賞,常有心有靈犀之處。又同為宋朝社稷之臣,脾氣剛直,仗義執言,往往切中要害,多為國家百姓著想。此時二人關係正是惜英雄、重英雄的惺惺相惜,相見恨晚!
韓琦與范仲淹在對抗西夏方面做出突出貢獻,雖有不聽信范仲淹重視防守的固執,導致失敗。卻在後期能知錯就改,與范仲淹互相倚重,防禦邊境,讓西夏難起犯兵之患,軍中威望盛隆,而被世人稱道“韓範”
富弼則在出使遼國時,為國家利益據理力爭,拒絕割讓土地,不卑不亢,彰顯大國氣度,唇槍舌劍,幾句話,便化解遼帝的諸多無理要求。維繫宋遼幾十年的和平共處。據史記載,富弼第一次受命出使遼國,遇到女兒夭折,富弼頭也不回,徑直上路。第二次受命出使遼國,又遇上兒子降生,富弼一樣未曾看上一眼,便專心對待遼國之事。後有人問其原因,富弼言道:怕分心,而耽誤國家大計。
由此可見,韓琦、富弼二人在當時都是朝中棟樑,一心為國,又都是勤政愛民,其宦海浮沉,多有波折,卻從未更改初心。富弼被前宰相夏竦記恨,誣以行“(伊)尹、霍(光)之事”,韓琦為他上疏辯護而被貶。此時二人關係已超莫逆,共渡生死。
英宗即位,病癒之後。韓琦、歐陽修等主張太后撤簾,還政於英宗。而富弼卻支援太后,二人政治立場出現分歧。
後來二人同為在宰相時,有什麼事,韓琦經常與富弼商議,再做決斷。可漸漸韓琦更多開始與歐陽修相交,富弼產生誤解,以為二人故意疏遠自己,在“濮議之爭”中,二人徹底站到了對立面。二人決裂。秉性耿介富弼也不願與二人共事,自請罷官,更將韓琦、歐陽修視為政敵。二人自此交惡。此時二人關係低到冰點,老死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