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Jeefance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印度的工業實力目前還不足以支撐他們的野心。關鍵原件主要是靠從國外採購得來的,這也就意味著你的發展核心被別人把控著。只是考軟體和整合可以短時間內從外表上看達到一定成就,但是一旦要謀求進一步地發展就會碰到瓶頸。這就好像電腦,一個是攢機子的,一個是生產晶片的,你覺得哪個技術門檻更高些呢,哪個轉型更容易呢。我們曾經的企業很重視總體設計,但是每每碰到核心關鍵原件和材料就被扼喉。後來,我們把更多的人才和投入都給了基礎工業和材料上,這才是我們這十年來技術大發展的門道。什麼時候印度能夠生產建航母用的特種鋼材,才是時候討論野心的問題。順便說一句,至今他們連合格的155炮彈都生產不了。

  • 2 # 在路上zls

    當地時間7月22號印度“月船2號”經過多次推遲終於上天了,尤其是7月15號在發射前56分鐘緊急取消,只簡單說“發射系統出現技術故障”。飛船2號在飛行一個多月如果不出現故障順利返回就算是不錯的了。

  • 3 # 魔都浪兒

    近年來,為在世界刷存在感,印度將太空作為提升影響力,獲得國際關注的重要舉措,在該領域持續發力,印度此前稱,印度正在研發多款太空武器系統,很快將建立一個軍事航天航空司令部,提高太空威懾能力。

    並表示,包括定向武器,鐳射,電磁脈衝和共軌武器,如有需要,印度能夠使用多枚從地面發射的導彈攔截器,攻擊執行軌道高度達1000公里的多顆衛星,包括軍用衛星。

    印度稱:目前已掌握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衛星地面控制與回收等技術。2017年,一箭 “104顆”衛星的發射顯示出印度在衛星發射方面一定的能力。印度還計劃在2022年完成首個載人航天任務。

    印度還不斷的發展反衛星武器,極力推進太空軍事化。

    對於印度的太空武器專案,外界普遍不看好,並表示;印度的太空軍事化雷聲大雨點小。2018年印度耗資27億美元製造的間諜衛星發射兩天後成為太空垃圾,顯示出印度整體太空實力並不完全成熟,自主研發能力有限的情況下急於求成。其引以自豪的一箭多星並沒有多少含金量。為大國雄心服務的印度軍事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 4 # 家鄉的雨後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所謂印度的野心到底是什麼?是南亞霸主?是自尼赫魯時代追求的作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 是要入選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還是要與中美俄等大國平分秋色?抑或是一家獨大,雄霸世界?弄清楚了這幾個問題,自然就能知道了印度的太空實力能不能撐起他的野心.

    一,南亞霸主,這毫無問題是可以撐起的.以印度現有的無論軍事實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家幅員,人口規模等都能撐得起,毫無問題.

    二 作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問題也不大.印度地理位置好,周圍都是些小國家,只有北部一箇中國,但顯然中國的注意力不在印度.印度以此為基礎,著力經營,結合其地處印度洋,扼守東西方重要航道之地利.完全可以在國際上爭得話語權.這些都不需要對太空有很高的要求.

    三 獲得常任理事國席位,這跟你的太空實力沒多大關係.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主要是二戰後世界秩序安排的結果.如果不是有很大的因素,這個局面不會有大的調整.以印度現有的力量,還沒法打破這個秩序,所以印度恐怕難以如願.這和印度的太空實力多強也沒多大關係.

    四 但如果印度的野心是要與中俄美世界角力,更進一步要雄霸世界的話.那對不起,現在還沒那個實力.全方位的,經濟,軍事,科技等等都不具備.更別提太空了.探月衛星失聯了,還是人美國幫找到的,自作的導航衛星,原子鐘又壞了,印度國家制造業整體水平不是很高.關鍵裝置主要靠買.當然這也是他的優勢,都願意賣他.但如果靠買來的東西與人爭強,底氣應該不是很足吧.到後來很可能就是一笑話,你說是不是?

    所以呢,印度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跟中國一樣,埋頭苦幹,一心一意的發展自己.也許有那麼一天,世界重又大亂,印度或有機會.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否則,還是不要有太大單野心為好.

  • 5 # 山外山FJH

    近年來,為在世界舞臺上刷“存在感”,印度將進軍太空作為提升影響力、獲得國際關注的重要舉措,並在該領域持續發力。自3月27日宣佈成功試驗反衛星武器後,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主席薩蒂什·雷迪4月6日表示,印度正在開發多款太空武器系統,很快將成立一個軍事航空航天司令部,提高太空威懾能力。

    雷迪表示:“我們正在研究多種技術,包括定向能武器、鐳射、電磁脈衝和共軌武器。如有需要,印度能使用多枚從地面發射的導彈攔截器,攻擊執行軌道高度達1000公里的多顆衛星,包括軍用衛星。太空在軍事領域變得越來越重要,確保安全的最好方法是進行威懾。”

    據報道,目前印度已掌握研發製造和發射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衛星地面控制與回收等技術,在發射衛星方面不斷傳出新聞。2016年,印度自主研製的第7顆(最後1顆)IRNSS區域導航系統衛星完成發射,2017年,“一箭104星”的發射,顯示印度在低成本中小微衛星發射方面具備一定能力。印度還計劃2022年前完成首個載人航天任務。

    印度在發展各種民用商用衛星的同時,還不斷髮展軍用衛星以及反衛星武器,極力推進太空軍事化。繼2007年成立太空司令部、2011年組建航空航天司令部和作戰部隊後,印度於2017年開始籌備太空聯合司令部。目前,印度執行著由13顆衛星組成的遙感衛星星座、12顆衛星組成的通訊衛星星座,還接連發射新型電子戰衛星、雷達成像衛星等。除動能反衛星武器外,印度也在研究共軌武器、高能鐳射與高功率微波武器。

    對於印度數量龐大的太空武器專案,外界並不看好。有媒體指出,印度太空軍事化舉措雷聲大雨點小,2018年印度耗資27億美元製造的間諜衛星發射兩天後成為太空垃圾等事件,顯示出印度在整體太空技術並非十分成熟、自主研發能力仍很有限情況下,急於求成傾向明顯,其自以為豪的“一箭多星”技術究竟有多少“含金量”,值得商榷。

  • 6 # 軍備時刻

    莫迪:印度已成為太空超級大國

    2019年3月27日,印度在全國直播擊落太空衛星,隨後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印度已經成為美國,俄羅斯,中國一樣的太空超級大國。7月22日,印度“月船2號”成功發射,此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公佈,印度計劃於2021年12月完成首個載人航天任務,2028年前建成首個印度自己的空間站,最終將人類送上月球。從相關計劃來看印度太空計劃的確雄心勃勃。

    印度要想實現以上計劃,以目前的實力面臨以下兩個難點:

    首先能不能送得上去

    從此次發射“月船2號”來看,印度原計劃2018年4月發射,然後因火箭技術故障推遲到2018年下半年,此後又因為各種願意推遲到今年7月份發射。一次發射計劃一推再推,可以看出印度在這方面的技術不成熟。

    此次發射月船2號的GLSV MKIII火箭看似粗壯強大,可是其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只有4噸,還不如中國23年前的長征3號乙的5.1噸同步軌道運載能力,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大推力的氫氧發動機,不得不使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和以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為燃料的發動機,導致自身過重,載荷小。如果印度想要發射20噸的空間站進入太空,那麼以其現在的火箭運載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最多隻能將8-10噸的的空間站送入近地軌道,這個噸位和我們的天宮一二號相當。

    印度想要將20噸的空間站送入近地軌道,那麼其運載能力至少在其現有的最先進的GLSV MKIII火箭上提升一倍,也就是達到我們長征5的水平。想要實現這個計劃,即必須在芯一級火箭和助推火箭上用液氧/液氫發動機和液氧/液氫發動機,目前印度最先進的液氧/液氫發動機CE-20只有20噸,這個資料至少需要提升到70噸才行,另外還要進行長時間可靠性測試,這點對於印度難度較大。當然不排除印度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採用國外的火箭發動機。

    其次,飛行器能不能製造

    2003年楊利偉搭乘神舟5號登上太空大大刺激了印度人民,印度於2004年開啟載人航天工程,2007年將一個只有555公斤的返回艙送上軌道,這個返回艙其實和一個衛星差不多,這個沒辦法,火箭運載能力有限,GLSV-MKIII還沒出來。2008年印度成立航天員培訓中心,2009年印度公佈了其宇宙飛船,大小隻有3噸,比起神舟的8噸要小一大截,印度的宇宙飛船隻有推進艙和返回艙,沒有軌道艙。2014年印度用GLSV-MKIII將一個模擬載人飛船返回艙送入太空進行再入大氣層飛行測試,最終濺落在印度洋上,2018年逃逸塔成功測試。從以上可以看到出,印度載人航天計劃正在有序的推進,特別是GLSV-MKIII成功發射後,為印度載人航天提供有力保證。所以印度是有可能在2021年左右實現載人航天的,不過多半都是象徵性意義,由於沒有軌道艙,無法進行相關太空實驗,無法長時間在太空停留(48小時以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劉濤的文化程度,哪裡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