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書書童少
-
2 # 你不知道的me
這是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詠鵝》!這首詩從一個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描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動態逼真,非常具有感染力!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所以能流傳至今,也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一、為什麼在曲項向天歌中是“項”
而不是“頸”呢?那是因為這兩個字還是有區別的!雖然都是脖子的一種叫法,但古人把脖子的後面叫做項,前面的才叫頸!而曲字白話版《說文解字》解釋:曲,像器具凹曲以承載物品的形狀。當我們看到一隻鵝伸長脖子叫的時候,它的脖子後面是凹陷著彎曲的!前面則像一個張緊的弓!所以作者用“曲”字開頭時,就只能用表示脖子的後面的項了!因此可見古時候創作的嚴謹!
如成語望其項背,意思能夠望見別人的脖子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就不能說是“望其頸背”,因為你站在別人的身後,是看不到一個人前的脖子的,所以只用“項”!又好比“引頸高歌”,表示伸長了脖子唱歌,這時候的脖子只有前面的脖子,才能展示出一個人高歌的狀態!所以用“頸”!
所以《詠鵝》裡是曲“項”項向天歌,不是曲“頸”向天歌!
二、 在一 些古書典裡籍早就有了“項”字作為脖子的使用!
賓右手執項,左手執前進客。——《儀禮 • 士冠禮》
項背相望。——《後漢書 • 左雄傳》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曹植《洛神賦》
所以在唐朝“項”有脖子的意思!
-
3 # 周易指南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應該是項,而絕對不會是頸。
詩歌的指意明確清晰。
項是指頭後部位,鵝要向天鳴叫,必須高高的仰頭,帶動彎曲的是頭後部位,所以叫曲項。
而不是曲“頸”。
再一個,曲頸,讀起來,也不順口,彆扭拗口!
所以,百分之八十以上,正確答案應該是“項”!
除了駱賓王的這首“詠鵝”詩。
查詢一些唐朝的古書典籍,還真沒發現任何記載表明項有脖子的意思。
但是有這首流傳千古的詠鵝詩,就足夠證明在唐朝,項,絕對有脖子的意思!
-
4 # 美人絕色
項在唐朝當然有脖子的意思。比如詩人許堅就寫有臥久似慵伸雪項,立遲猶未整霜衣的句子。那麼項和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且聽我給你細細道來。
項,頭後也。《說文》:項,頭後也。本義頭的後部,泛指頸部,
比如曹植《洛神賦》的延頸秀項,皓質呈露。這裡就把頸和項分別作了描述。
接下來在看看駱賓王的 《詠鵝》詩。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這首詩七歲兒童刻畫的“白鵝嬉水圖”,可謂是朗朗上口,生動活潑。白毛紅掌鵝群,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嬉戲之中昂起頭來引吭高歌。不得不說作者觀察之仔細,用詞之精準。“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在農村長大的都知道,鵝的鳴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而且向後仰的幅度比較大。
那麼是不是所有寫鵝的詩詞都用項呢。當然不能一概而論。那要看是描寫鵝的什麼動作與形態。
白居易就寫過一首有趣的《鵝贈鶴》:
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群。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鶴可以藉助風力飛入青天自由的翱翔,
而鵝卻因為命運不濟被迫與鴨子為伍。
鵝也有著雪白的脖頸和羽毛,也有紅紅的腳掌,
究竟是哪一點比不上鶴呢。
大詩人白居易以鵝、鶴對話的幽默形式,道出了鵝與鶴雖然同為禽類,但由各自所處的環境的優劣,決定了它們不同的命運. 以此感嘆命運的不濟。
同樣是禽類,鶴可以一飛沖天,鵝卻只能與鴨群為伍,同樣的才華,有人被賞識一展抱負,有人卻被埋沒鬱郁不得志。
這裡描述的是靜態下的鵝,所以用頸。
接下來我們在欣賞一下李郢的《鵝兒》:
臘後閒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何窮散亂隨新草, 永日淹留在野田。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 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同樣也是寫了一首群鵝戲水,所以用頸字。是因為它們不是在高歌,而是前來啄人。一句爭來引頸逼人前。不知能引出多少農村孩子那痛苦而無奈的屈辱史。
頸在前,項在後頸是指脖子的前面部分。北宋出版的《廣韻》就寫道:頸在前,項在後。
如果向前伸頭,則多用頸字。
比如引頸是指伸長脖子,組成成語有引頸企待,引頸受戮。
延頸是指伸長頭頸。
鶴頸是指鶴的頸項。不過鵝頸就不單單指鵝的脖子了,也是一種農具的別稱,即鶴嘴鋤。
頸項是統稱為脖子頸項在現代漢語中就是統稱脖子的意思。比如伸長了的頸項。就是形容伸長了脖子急切盼望。
《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周身名位骨度》“頸項”注:
“頸項者,頸之莖也。又曰頸者,莖之側也;項者,莖之後也,俗名脖項。”宋代詩人陳普詩《詠史下·司馬宣王》中有:豺狼頸項何堪抱,千載猶悲誤託孤 。
宋代詩人孔平仲詩《和常父望吳亭》中有“游龍出鬐鬣,怒馬軒頸項。”
《西遊記》中寫過老魔將芭蕉扇插在後項衣領。這裡加個後字,就是把頸項統稱為脖子的意思。
唐代李朝威的《柳毅傳》也寫過項掣金鎖的句子
後記中國的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凝聚著中國的文化精魂。休閒之餘研究一下 漢字文化,不但不枯燥乏味,還能發現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有什麼關於漢字的有趣的話題,就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
5 # 放飛4305
項就是脖子 ,脖子就是頸。不是經常有這樣一句話嗎:項上人頭。鵝的脖子很長,可以彎曲,曲項向天歌沒什麼不對的啊?
-
6 # 書書童少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下《詠鵝》的作者。《詠鵝》作者叫駱賓王,婺州(今浙江)義鳥人,擅長七言歌行和五律,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的文學才華自然不必多說,他除了擅長七言律詩和五言絕句之外,也工於洋洋灑灑的長篇賦。其中《代徐敬業討武曌檄文》全篇慷慨激昂地大書特書武則天的各種罪狀,文彩斐然,號令天下百姓和文武大臣群情激憤討伐之,就連死敵武則天看了他寫的檄文之後都連連發出此等人才為何不為我所用的太息。
駱賓王滿腹經綸,但命途多舛,科舉考試不順,做過幕僚,當過兵,仕途都沒有太大的起色,後來在他貴人徐敬業的引薦下,終於謀到一份以整理舉報人材料、監管和彈駭官員違法、失職、亂紀的這樣一份不錯的職位,工作單位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紀檢部,遣憾的是因為為朋友兩肋插刀性格使然選擇了政治站隊,跟了徐敬業謀反武則天,兵變失敗,禍及自身,屍首不知所蹤。這些都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重點,重點是,駱賓王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文學遺產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了。《詠鵝》是駱賓王最經典的千古五言絕句,而這經典的東西竟然出自面對大人以隨機指向池中的鵝為考題的一位沉著應對、臨場發揮的七歲小孩之口。以至到了以考試論出身和高下的當代,無數的小孩還得孜孜以求地學習數千年之前相當於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寫的詠物詩歌。且無人能及,這委實讓我佩服不巳,也著實啪啪地打著我們當代很多所謂大詩人的臉。
但凡讀過書的人,不,只要讀過小學的人,請問有誰沒有讀過《詠鵝》?又有幾個家庭在啟蒙教育自己的小孩熟讀唐詩三百首詩時,有哪位家長會無視《詠鵝》不教子學習它呢?鵝,鵝,鵝,三字開頭,先聲奪人,朗朗上口,然後將視覺與聽覺,靜止與動態,聲音與色彩有層次地加以一一展現,彷彿我們正親歷著悠閒而又真實的如詩如畫的美好意境,綠水中的白鵝,紅掌劃拔著青波,曲項引頸高歌自由自在的形態就活靈活現地躍然於紙上。
言歸正傳,曲項向天歌中的“項”字,在唐代,”項”跟”頸”就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個意思,即”項”和”頸”都是脖子的意思,這,我們也可以從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另一首詠鵝詩《舟前小鵝兒》中得到認證:
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
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客散層城暮,狐狸奈若何。
詩中提到引頸嗔船逼,頸在這裡就是項的意思。
其實不只唐代,遠溯到春秋時期,項已經是脖子的意思。《左傳:成六十六年》有記載:“與之兩矢,使射呂錡,中項伏弢”。
漢代張衡在他的《西京賦》中也有“修額短項”的描述。
《後漢書.左雄傳》中也有說到“項背相望”的記載。
項字在以上句中,都是脖子的意思。事實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項和頸也是沒有分家的,比如項鍊,頸圈,項和頸都是指脖子的意思。
當然,從嚴謹的角度來說,在古代,頸指脖子的前部分,項指脖子的後部分。在現代漢語裡,頸和項都沒有這麼嚴格區分的,其實也沒必要。
-
7 # 你不知道的me
這是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詠鵝》!這首詩從一個兒童的眼光看鵝游水嬉戲的神態,描寫得極為生動活潑.動態逼真,非常具有感染力!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所以能流傳至今,也深受小朋友們的喜愛!
一、為什麼在曲項向天歌中是“項”
而不是“頸”呢?那是因為這兩個字還是有區別的!雖然都是脖子的一種叫法,但古人把脖子的後面叫做項,前面的才叫頸!而曲字白話版《說文解字》解釋:曲,像器具凹曲以承載物品的形狀。當我們看到一隻鵝伸長脖子叫的時候,它的脖子後面是凹陷著彎曲的!前面則像一個張緊的弓!所以作者用“曲”字開頭時,就只能用表示脖子的後面的項了!因此可見古時候創作的嚴謹!
如成語望其項背,意思能夠望見別人的脖子和背脊,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就不能說是“望其頸背”,因為你站在別人的身後,是看不到一個人前的脖子的,所以只用“項”!又好比“引頸高歌”,表示伸長了脖子唱歌,這時候的脖子只有前面的脖子,才能展示出一個人高歌的狀態!所以用“頸”!
所以《詠鵝》裡是曲“項”項向天歌,不是曲“頸”向天歌!
二、 在一 些古書典裡籍早就有了“項”字作為脖子的使用!
賓右手執項,左手執前進客。——《儀禮 • 士冠禮》
項背相望。——《後漢書 • 左雄傳》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曹植《洛神賦》
所以在唐朝“項”有脖子的意思!
-
8 # 周易指南針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應該是項,而絕對不會是頸。
詩歌的指意明確清晰。
項是指頭後部位,鵝要向天鳴叫,必須高高的仰頭,帶動彎曲的是頭後部位,所以叫曲項。
而不是曲“頸”。
再一個,曲頸,讀起來,也不順口,彆扭拗口!
所以,百分之八十以上,正確答案應該是“項”!
除了駱賓王的這首“詠鵝”詩。
查詢一些唐朝的古書典籍,還真沒發現任何記載表明項有脖子的意思。
但是有這首流傳千古的詠鵝詩,就足夠證明在唐朝,項,絕對有脖子的意思!
-
9 # 美人絕色
項在唐朝當然有脖子的意思。比如詩人許堅就寫有臥久似慵伸雪項,立遲猶未整霜衣的句子。那麼項和頸到底有什麼區別呢,且聽我給你細細道來。
項,頭後也。《說文》:項,頭後也。本義頭的後部,泛指頸部,
比如曹植《洛神賦》的延頸秀項,皓質呈露。這裡就把頸和項分別作了描述。
接下來在看看駱賓王的 《詠鵝》詩。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這首詩七歲兒童刻畫的“白鵝嬉水圖”,可謂是朗朗上口,生動活潑。白毛紅掌鵝群,浮在清水綠波之上,嬉戲之中昂起頭來引吭高歌。不得不說作者觀察之仔細,用詞之精準。“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確切。在農村長大的都知道,鵝的鳴與雞鳴不同,雞是引頸長鳴,鵝是曲項高歌。而且向後仰的幅度比較大。
那麼是不是所有寫鵝的詩詞都用項呢。當然不能一概而論。那要看是描寫鵝的什麼動作與形態。
白居易就寫過一首有趣的《鵝贈鶴》:
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群。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鶴可以藉助風力飛入青天自由的翱翔,
而鵝卻因為命運不濟被迫與鴨子為伍。
鵝也有著雪白的脖頸和羽毛,也有紅紅的腳掌,
究竟是哪一點比不上鶴呢。
大詩人白居易以鵝、鶴對話的幽默形式,道出了鵝與鶴雖然同為禽類,但由各自所處的環境的優劣,決定了它們不同的命運. 以此感嘆命運的不濟。
同樣是禽類,鶴可以一飛沖天,鵝卻只能與鴨群為伍,同樣的才華,有人被賞識一展抱負,有人卻被埋沒鬱郁不得志。
這裡描述的是靜態下的鵝,所以用頸。
接下來我們在欣賞一下李郢的《鵝兒》:
臘後閒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何窮散亂隨新草, 永日淹留在野田。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 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同樣也是寫了一首群鵝戲水,所以用頸字。是因為它們不是在高歌,而是前來啄人。一句爭來引頸逼人前。不知能引出多少農村孩子那痛苦而無奈的屈辱史。
頸在前,項在後頸是指脖子的前面部分。北宋出版的《廣韻》就寫道:頸在前,項在後。
如果向前伸頭,則多用頸字。
比如引頸是指伸長脖子,組成成語有引頸企待,引頸受戮。
延頸是指伸長頭頸。
鶴頸是指鶴的頸項。不過鵝頸就不單單指鵝的脖子了,也是一種農具的別稱,即鶴嘴鋤。
頸項是統稱為脖子頸項在現代漢語中就是統稱脖子的意思。比如伸長了的頸項。就是形容伸長了脖子急切盼望。
《醫宗金鑑·刺灸心法要訣·周身名位骨度》“頸項”注:
“頸項者,頸之莖也。又曰頸者,莖之側也;項者,莖之後也,俗名脖項。”宋代詩人陳普詩《詠史下·司馬宣王》中有:豺狼頸項何堪抱,千載猶悲誤託孤 。
宋代詩人孔平仲詩《和常父望吳亭》中有“游龍出鬐鬣,怒馬軒頸項。”
《西遊記》中寫過老魔將芭蕉扇插在後項衣領。這裡加個後字,就是把頸項統稱為脖子的意思。
唐代李朝威的《柳毅傳》也寫過項掣金鎖的句子
後記中國的文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更是凝聚著中國的文化精魂。休閒之餘研究一下 漢字文化,不但不枯燥乏味,還能發現很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有什麼關於漢字的有趣的話題,就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吧。
-
10 # 放飛4305
項就是脖子 ,脖子就是頸。不是經常有這樣一句話嗎:項上人頭。鵝的脖子很長,可以彎曲,曲項向天歌沒什麼不對的啊?
回覆列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一起先來了解一下《詠鵝》的作者。《詠鵝》作者叫駱賓王,婺州(今浙江)義鳥人,擅長七言歌行和五律,唐代著名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並稱“初唐四傑”。
駱賓王的文學才華自然不必多說,他除了擅長七言律詩和五言絕句之外,也工於洋洋灑灑的長篇賦。其中《代徐敬業討武曌檄文》全篇慷慨激昂地大書特書武則天的各種罪狀,文彩斐然,號令天下百姓和文武大臣群情激憤討伐之,就連死敵武則天看了他寫的檄文之後都連連發出此等人才為何不為我所用的太息。
駱賓王滿腹經綸,但命途多舛,科舉考試不順,做過幕僚,當過兵,仕途都沒有太大的起色,後來在他貴人徐敬業的引薦下,終於謀到一份以整理舉報人材料、監管和彈駭官員違法、失職、亂紀的這樣一份不錯的職位,工作單位相當於現在的中央紀檢部,遣憾的是因為為朋友兩肋插刀性格使然選擇了政治站隊,跟了徐敬業謀反武則天,兵變失敗,禍及自身,屍首不知所蹤。這些都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重點,重點是,駱賓王留給我們最珍貴的文學遺產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了。《詠鵝》是駱賓王最經典的千古五言絕句,而這經典的東西竟然出自面對大人以隨機指向池中的鵝為考題的一位沉著應對、臨場發揮的七歲小孩之口。以至到了以考試論出身和高下的當代,無數的小孩還得孜孜以求地學習數千年之前相當於一個一年級小學生寫的詠物詩歌。且無人能及,這委實讓我佩服不巳,也著實啪啪地打著我們當代很多所謂大詩人的臉。
但凡讀過書的人,不,只要讀過小學的人,請問有誰沒有讀過《詠鵝》?又有幾個家庭在啟蒙教育自己的小孩熟讀唐詩三百首詩時,有哪位家長會無視《詠鵝》不教子學習它呢?鵝,鵝,鵝,三字開頭,先聲奪人,朗朗上口,然後將視覺與聽覺,靜止與動態,聲音與色彩有層次地加以一一展現,彷彿我們正親歷著悠閒而又真實的如詩如畫的美好意境,綠水中的白鵝,紅掌劃拔著青波,曲項引頸高歌自由自在的形態就活靈活現地躍然於紙上。
言歸正傳,曲項向天歌中的“項”字,在唐代,”項”跟”頸”就已經完完全全是一個意思,即”項”和”頸”都是脖子的意思,這,我們也可以從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另一首詠鵝詩《舟前小鵝兒》中得到認證:
鵝兒黃似酒,對酒愛新鵝。引頸嗔船逼,無行亂眼多。
翅開遭宿雨,力小困滄波。客散層城暮,狐狸奈若何。
詩中提到引頸嗔船逼,頸在這裡就是項的意思。
其實不只唐代,遠溯到春秋時期,項已經是脖子的意思。《左傳:成六十六年》有記載:“與之兩矢,使射呂錡,中項伏弢”。
漢代張衡在他的《西京賦》中也有“修額短項”的描述。
《後漢書.左雄傳》中也有說到“項背相望”的記載。
項字在以上句中,都是脖子的意思。事實上,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項和頸也是沒有分家的,比如項鍊,頸圈,項和頸都是指脖子的意思。
當然,從嚴謹的角度來說,在古代,頸指脖子的前部分,項指脖子的後部分。在現代漢語裡,頸和項都沒有這麼嚴格區分的,其實也沒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