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晚上寫作業能寫四個小時,別的同學兩個小時就夠了,一說她首先就哭,然後就生氣,飯也不吃。
5
回覆列表
  • 1 # 教育秀秀看

    此時此刻我能夠感受到這位媽媽面對一個愛哭愛鬧愛用情緒表達,又愛生氣的孩子,內心是多麼的煩躁和不安,我能感受到你的狀態,有很多媽媽都會面臨像你這樣的問題。很顯然,孩子和家長的互動模式已經養成了用情緒的方式來互動解決問題,也就是說,他經常用哭鬧來吸引家長的關注,或者得到他想要的東西。那我們的家長反思一下,之前的教養過程是否存在過度溺愛、過度滿足、過度保護的情況,所以導致孩子依然上了學也還是用情緒和我們互動,孩子愛哭,愛發脾氣是情緒管理的問題。如果家庭環境中的父母以及代養人之間的溝通模式是不高興就哭發脾氣的方式,那麼孩子肯定是模仿家長的行為。

    根據以上情況呢,我給大家幾個建議。第一,家長要調整溝通模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打不罵,不做橫向的比較。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看到家長處理問題有邏輯性,他也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家長不發脾氣了,孩子慢慢也會調整了。第二,經常帶孩子坐運動,釋放情緒,比如跑步,打羽毛球,踢球等等。在活動的過程中,透過肢體語言來讓他把情緒釋放出去。孩子寫作業拖拉,能寫兩個小時要寫四個小時,現在的孩子很多不能記住老師留的作業,還有就是孩子沒有興趣,小動作特別多,注意力不集中,經常不是玩鉛筆就是喝水,再不就是上廁所,或者是心裡依賴家長幫助才能完成作業,或者緊張,害怕,有的甚至恐懼寫作業。那我們怎麼辦呢?給大家幾個建議,第一,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的習慣,比如說放學以後,一定要有一個約定,放學回家洗洗手後,可以稍微吃點水果,我們就開始寫作業了。寫完作業以後,可以做其他活動。我們來問他,“你覺得幾點開始寫作業?”我們家長要記住所有的約定都是孩子主導,她說,“媽媽,我想六點開始寫,今天的作業量大概寫兩個小時就可以寫完,八點就可以寫完了。”那好,希望你提前完成任務,這樣你就可以有一段時間玩兒了。我們要更多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回家一定是喜歡玩兒,所以,你說早點把作業寫完,你就能玩兒了,讓他感受感覺你也是在盼著他玩兒。這一點,就是我們要和孩子提前做好約定,讓孩子占主導地位的原因,這也就是我們關於孩子寫作業,陪伴學習的方式方法。第二,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孩子寫作業,我們坐在他的前邊或者坐在他的旁邊,離她比較近,他就會有一張緊張的心理,而且我們會隨時關注著他,他一旦寫錯,你的眼神可能會使他緊張和害怕。所以我們不主張離孩子太近去陪伴寫作業,那該怎麼辦呢?孩子坐在電腦旁邊,我們坐在孩子的斜下角方向三十度的位置,讓孩子感覺有一定的空間,又讓他感覺不是在監視著他,同時又有力量,因為他的背後有爸爸媽媽,她是安全的,這樣孩子會不容易緊張。我們在陪伴的過程中,不要催促批評孩子,在他作對或者做完以後呢,及時的鼓勵和支援他。第二作業量大,就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們要讓孩子適當的中途休息。再有,注意力不集中,有可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那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調整時間呢,是零到六歲。那現在孩子長大了,我們能做哪些彌補呢?第一玩棋類的遊戲,比如說,跳棋圍棋軍旗等等,還有就是運動類的遊戲,比如說籃球摺紙,穿小的珠子或者打羽毛球等等,再有就是玩兒控制類的遊戲,比如說玩兒遙控的飛機遙控汽車放風箏等等。這些提高專注力的遊戲呢,多玩兒就會有有效的改善孩子的感覺統合失調的問題,注意力就提高了。相信你可以透過簡單的方式就可以改善調整和孩子的溝通模式。我們相信你面對孩子的教育會變的心平氣和,你的孩子也可以順自然而然的接受每一個年齡段的教育。

    很顯然,孩子與家長的溝通模式存在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家長經常會說他,這個說,指的是有可能是指責他,有可能是不認可他,有可能是引導他,但是我們現在跟孩子溝通的模式,一定要從尊重為主,然後當他有情緒的時候,允許她發一會兒情緒,發完之後心平氣和的時候,我們要利用好溝通的最好時機,慢慢引導孩子,慢慢的學會分析問題,慢慢學會用語言跟家長溝通,而非是情緒,而非是哭鬧,甚至是不吃飯來抗拒。那我們要學會的溝通,就是我們要用語言說出來。並且家長要做到接納,要尊重,要傾聽,並且學會引導他去分析問題。關於孩子情緒的舒緩和疏導呢,我們晨曦老師已經給大家了一些很好的建議,比如說出去跑跑跳跳玩兒,這些都可以舒緩孩子的情緒。陪伴孩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獨立學習的習慣,而非是替代包辦,或者是監督,這些都不好,最好的模式是慢慢的讓他有自主意識的學習習慣,才是更好,不妨大家一起在家裡試試看。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2 # 婷朵媽媽說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有很多連家長無法解釋的行為和語言,尤其是行為方面,總是會讓寶媽很疑惑,剛才還好好的,一轉眼就哇哇大哭了。

    三歲半的青青是小朋友口中的“愛哭鬼”,擺積木時不小心讓積木倒了就會大哭,衣服穿不上去也會哭,手裡拿的東西落下也大哭,寶爸以為這是因為孩子年紀還太小,事情才會做不好,等他長大了自然就不會哭了!媽媽覺得爸爸這樣的鴕鳥心態無法解決青青的問題,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如果爸爸媽媽從未教育孩子要如何正視挫折帶來的情緒以及解決辦法,就讓孩子直接面對挫折,只會讓孩子產生逃避現象,孩子自然而然會為了避免挫折而拒絕嘗試,很快地也就變成一個不願參與的旁觀者,更錯失了最重要的學習機會。但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並面對挫折的能力是從小就要開始培養與訓練。

    下面介紹三個方法,提升孩子的挫折忍受度,進而控制自己的小脾氣。

    1、用大量的讚美擁抱來鼓勵孩子:

    當孩子肯嘗試處理事情時遇到挫折,表現出悲傷沮喪時,大人應該立即給予正向大量的鼓勵回饋,讓孩子累積面對挫折時的成功經驗,逐漸提升他的挫折忍受度。可以在孩子神情沮喪時給及一個愛的擁抱。

    2、平時打好預防針

    家長可每天利用繪本或爸爸媽媽自己的親身經歷,教導孩子學習接納挫折及自己的情緒。讓他們覺得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事。

    3.以同理代替責罵

    在孩子遭遇挫折而生氣時爸爸媽媽應避免指責,嘗試多同理孩子當下的情緒,比如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並引導孩子做出合適的行為反應。

  • 3 # 墨魚說招生

    哭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反應。

    一系列情緒都可以引發哭泣,諸如傷心、悲痛、快樂、沮喪、憤怒,等等。

    孩子也是一樣,他們需要工具來幫助自己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

    別說是孩子,我們作為成人人,也很難完全控制自己的感受。

    所以,不要立馬去責怪:“你不要再哭了!”“你如果再哭我就……”

    當你這樣去批評的時候,你以為這樣就能讓孩子不哭,實際上這時,孩子內心會更加憤怒、或者是沮喪、慚愧,反而哭得更厲害了,即使你以威脅、恐嚇的手段暫時讓他停止了哭泣,但實際上,這會讓孩子成年後不懂如何表達自己,為社交、甚至是婚姻埋下了隱患。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以一種有益的、鼓勵性的、能幫助他們滿足需求的方式表達感情。

    那具體該如何做呢?

    1、認同他們的感受。

    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一定是氣壞了。有時候僅僅聽到這句話就能讓他們冷靜下來。你也可以擁抱一下孩子。然後說,你需不需要一個擁抱或者說我需要一個擁抱。這不僅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能夠讓他們感覺更好。如果孩子因為氣餒而哭泣,一個擁抱就是讓他們感到支援鼓勵的最好方式。

    2、教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比如,你可以問:能不能告訴我發生了什麼?這件事情你有什麼感受?有沒有你本來可以做但沒做的事情,可以改變事情的結局?有沒有一些事情,你做了就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讓自己感到更受鼓舞、更多地被聆聽到?下次再做同樣的事情你會不會有不同的做法?

    問這些好奇的問題會幫助你進入孩子的世界,他們會真正感受到有人在傾聽自己的內心世界。

    孩子會感覺到父母是站在他們一邊的。然後你就可以專注於解決問題了。

    家長可以這樣說,當自己在鬧不良情緒時,你會有什麼不同的做法?比如會跟得罪自己的人說出感受、會從1數到10,深呼吸,幫助自己冷靜下來等等。

    3、給孩子一點時間自己成長

    有時候,當我們用了以上方法,還是不能讓孩子停止哭泣,我們可以這麼說:“我看你依然非常煩躁。當你準備好需要一個擁抱時,過來找我。”

    或者說:“我就靜靜地坐在你身邊,你讓情緒釋放出來,這樣可以嗎?”

    記住,作為父母,讓孩子痛苦不是我們的職責,但是允許他們受苦是我們的職責。當他們受苦時,他們在逐漸建立恢復力。他們認識到自己可以承受生命的起起伏伏,這對孩子的長遠發展也是有好處的。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力量、更多的自主,願意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當感覺到被支援時,採取正確的態度面對情緒,也會更多地感受與父母的聯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馬x3一年需花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