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希望你能叫我全名
-
2 # 狄飛驚
女官≠宮女≠嬪妃,她們是負責皇宮內務的低階官員,作為宮中的女人,如果皇帝想要啪啪,她們也只能婉轉承歡。
女官制度歷史相當悠久,最完整的女官制度誕生在唐朝。內廷仿照外朝廷的六部尚書制度分設六尚,即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其下統二十四司,分掌宮廷事務。
從這些機構的名字,我們就知道女官是負責管理皇宮的吃喝拉撒睡和衛生、禮儀、服飾等事宜,總之一句話——為皇帝提供各種服務。韓劇《大長今》裡那些女性大多都是女官,其官職設定和名稱就深受唐制影響。
女官不屬於嬪妃,也不屬於宮女,但她們畢竟是女人,而且主要在內廷工作,難免會遇到皇帝。一般情況下,皇帝對這些女官很少產生性趣,但也不排除個別因素而被皇帝推倒的。北宋室的李宸妃本來在宮內任司寢,專門給皇帝宋真宗鋪床疊被,一次偶然機會,被宋真宗看上眼,擁入綃帳,春宵一度,生下一個兒子,被劉皇后撫養長大,就是後來的宋仁宗。
明朝成化年間的紀氏在宮內任女史,後來負責管理皇帝的私房錢,有一次明憲宗前去視察,見紀氏頗有才華,應對如流,當即推倒臨幸,生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明孝宗。
-
3 # 歷史密探
唐朝著名女官宋若昭及其姐妹便是因為文采出眾,被召入宮中當了女官。唐德宗非常賞識她們,不以宮妾待之,把她們當成學士。女官是宮女的一種晉級方式,是她們在宮中的一種出路。
宮女和女官的關係就是普通宮女和宮裡公務員宮女的關係,是宮女中有收入有體面工作的一部分人。許多宮女作為皇帝的後宮儲備,夢想有朝一日能被皇上看中,但是女官是憑藉自己的本事,從事特定的官職,不但能成為後宮管理人員,在朝中也很受尊重。
但是,女官同樣屬於皇帝,如果皇帝想寵幸她們,他們也絕對不敢不從。不但中國古代有女官制度,日本、北韓等國的宮廷裡都有女官制度,與中國古代女官官職略有不同,但也都大同小異。
-
4 # 肇英
咱們以北魏的女官制度為例吧:
北魏孝文帝時期,根據《周禮》中理想化的設定,同時參考秦、漢以來的女官制度,確立了北魏的女官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後宮嬪妃與女官正式分離,而創設的獨立的女官制度。
北魏女官制度,大致分為五等:
現在已知品級的,如視尚書令、尚書僕射的內司;
視二品的傅姆、作司、女侍中,以及文繡、典稟、細謁等大監;
視三品的女尚書、女史、女賢人、書史、書女、小書女、美人,以及家、典御、嘗食等監;
視四品的中才人、供人、中使女生、才人、恭使宮人;
視五品的春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
尚未知品級的,則有文繡、典稟、細謁等小監。
北魏女官陶俑
這些女官,除了負責後宮中的飲食等“後勤管理”外,其中部分人,亦有一些不在通常“後宮事務”之列的職責。
例如三品的女尚書——她們除了在後宮中負責安排嬪妃覲見等事務(同時還要對此進行記錄)外,最主要的工作乃是就朝廷官員的上奏,向皇帝提供建議和諮詢,以及在皇帝無暇時,對朝廷官員的上奏直接進行初步的批閱與處理。
-
5 # 秦右史
女官一般都是姿色端麗,出身名門,知書達理者,又稱內官、宮官,具體是指除了在宮廷裡服侍皇家,幫助嬪妃打理後宮事務,但又沒有什麼宮廷名分的高階宮女。她們往往有一定的品秩,並且領有俸祿,平日裡管理較低階的宮女,訓練新入宮的宮女,照顧皇帝、公主、皇子等。清代的宮女由內務府管理,終結了女官制度。
歷史上最著名的女官也許就是武則天的女官上官婉兒了,她深刻的參與了唐朝武則天與李家集團紛爭的政局,最後在711年被髮動政變的李隆基所殺。那麼女官制度在歷史上是怎樣的存在呢?
1. 女官的存續女官的設定早見於先秦時代,不過這個時候除了皇后之外,後宮的嬪妃既是妾也是女官,除了負責照顧天子的衣食起居外,也掌管後宮祭祀、賓客事宜。
直到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時期才將妃嬪與女官析分開來,還出現了諸如女尚書、女賢人、女書史等級不同的職銜,這一制度大體被後面的封建王朝繼承了下來。
女官不同於嬪妃,嬪御是妾,女官則是皇家的奴婢。根據職銜不同,分別處理不同的事物,有的負責負責膳饈、品齊之數,有的負責禮儀、音律、朝見,有的負責印璽、玩器,有的負責營造、衣服、財務等等,還有的甚至負責記錄皇帝、妃嬪的日常起居,甚至包括帝王一時興起的性生活。
3.女官的歸途女官雖然是官,但終歸是身份卑賤的婢女,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等把自己的青春貢獻給帝王家後,等待她們的或孤老於宮中,或者遣返故里。
明朝規定在宮中服役五六年如果還年輕,從與婚嫁,如果在宮中去世了“得歸葬於父母家”,如果沒有父母了則抬至淨樂堂焚化。 總之,古代女官作為一箇中國曆史上特殊的群體,是值得關注的,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 -
6 # 楚邾
女官自先秦時期就有,周禮有九殯、世婦、女御等官職,如九殯掌婦之法,以教九御(九嬪)婦德、婦言、婦容、婦工。明代女官設六局一司,即尚宮局、尚儀局(禮儀起居)、尚服局(掌供服用採章之數)、尚食局(掌膳羞品齊之數)、尚寢局(天子宴寢)、尚功局(女紅)以及宮正司(監察機構)。
除了履行正常的職責外,一般不需要再有額外的服務,所謂“以賢而不以色”,女官不一定有姿色,但是一定要識字,“永樂二年,詔求民間識字幼女,充六尚內職”。等到服務到一定年限,還可以請求歸家。
如明洪武二十二年,廣東南海人黃廣興選入皇宮司寶(屬尚服局);永樂初,賜名惟德,歷任尚服局局正,授五品誥命;宣德七年歸鄉,皇太后為其賦詩;宣德十年逝世,年七十八歲。終其一生始終未嫁,仍然是處女。與黃維德相似的還有廣東番禺人陳瑞貞,洪武年間選入宮,官司彩(屬尚功局),其後“救賜歸鄉,仍給祿米養其家”,永樂即位召復原職,不久病逝,歸葬,亦終身未嫁。
-
7 # 煮酒君
女官制度伴隨著帝王后妃體制的形成而產生,存在於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對古代宮廷和皇權產生著重要影響。
歷史上,就有許多廣為人知的女官,她們或以才學得顯,或以容貌得寵,位居高位者權傾一時,甚至得以干預朝政,唐朝的上官婉兒、北齊的陸令萱、南朝的韓蘭英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古代女官。
女官,俗稱女太監,又稱宮官、內官,指的是幫帝王家打理後宮內務,又沒有妃嬪名分的高階宮女。女官制度起源得很早,《禮記·昏禮》記載道:“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可見在西周時,女官制度就已存在,但還未形成后妃體制。
后妃體制的正式形成是在秦朝,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建立了一套“三公九卿制”的行政管理機構,與之相應地,又建立了由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等構成的后妃體制。漢承秦制,在體制上沒有太大變化,漢元帝時又後宮人數又加以擴充,形成了夫人、昭儀、婕妤、良使、夜者等14個等級,並享有爵位和秩祿,然而除了皇后和夫人外,其他妃嬪還是既是妾又是女官。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改定內官,首次將妃嬪和專職女官區分開來,“女職”設有內司、作司、太監、女侍中、監、女尚書、女賢人、女書史等不同職銜的女官,這些女官皆有官品,高者二品,低者五品。
到了隋朝,封建國家的各項管理機制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隋朝按照《周禮》來建立后妃體制,設立了六局二十四司的專職女官來打理後宮事務。六局分別為尚書局、尚儀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寢局、尚工局,六尚局的女官都有官銜,高者五品,低者九品,但女史除外。
唐、宋、明三朝基本承襲隋朝的女官制度,未做太大的調整。明初時,又單獨設立了宮正司,掌管糾察宮闈、戒令、謫罪事宜,到了明朝後期,宦官得寵,女官多被宦官所取代,六局因此被取消,只剩尚宮四司。清朝作為少數民族政權,繼承了明朝的后妃體制,“皇后居中宮,主內治;皇貴妃一位,貴妃二位,妃四位,嬪六位,分居東西十二宮佐內治,”“貴人、常在、答應俱無定位,隨居十二宮,勤修內職。”女官職位則被取消。
而女官入選宮中後,多半是在宮中耗盡青春,或是在深宮裡孤老終生,或是被遣回故里,只有少數人可以榮登富貴。
唐朝元稹的《行宮》詩:“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便道盡了此中況味。
回覆列表
都說家花不如野花香,宮廷裡的女官一般具有嬪妃的身份,只要皇帝想要,你也拒絕不了。古代把女人成為禍水,女人是不輕易盼頭露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