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愜意逍遙遊

    俄國偉大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巔峰人物之一。毫不誇張地說同時代所有作家加起來都不如他一人的成就,遺憾的是其終身未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真不知道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損失還是托爾斯泰的損失。

    究其原因,有兩種說法:

    1.瑞典文學院故意不頒獎給他

    諾貝爾文學獎於1901年首次頒發諾貝爾文學獎,起初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於是組織者從首次頒獎直到1910年托爾斯泰去世這10年間,故意不頒獎給他,以引發世界巨大的爭議提高諾貝爾文學獎的知名度,這就是一個成功的炒作。

    2.托爾斯泰無意於諾貝爾文學獎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從小生活優渥,一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晚年時更是憎惡金錢,和陶淵明一樣想回歸田園,過平民的生活,多次公開表示不屑於諾貝爾文學獎,所以組織者就不會拿熱臉貼冷屁股了。

    記得最早學習他的作品是小學課文《跳水》。

  • 2 # 作家鬼譚

    托爾斯泰是世界上影響力巨大的偉大作家,也是俄羅斯人民的驕傲。但最終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能的原因是他去世得早,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之後不到十年,托爾斯泰就去世了。一個世界性的大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日來確立其權威性,諾貝爾文學獎的權威性和影響力也是在一百年來的過程中形成的。在剛設立時它的權威性還不足以讓世界上的大作家看得多重,所以據說托爾斯泰本人對諾獎一點也不看重,不在意。所以一直到他去世,他與諾貝爾文學獎也沒有交集。

    (托爾斯 泰)

    可以說,托爾斯泰沒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他個人來說,沒有任何影響,托爾斯泰的在世界文壇產生的巨大影響是靠他的作品,而不是靠任何獎項。換句話說,任何獎項,再高權威的獎項,都是與評委的個人喜好分不開,與評委的認知水平分不開,某個獎項代表的是某個獎項評委的水平,不代表是文學的最高水平。諾貝爾文學獎也一樣,它代表的是評委會的水平,不能代表世界文學的最高水準。只是在諾貝爾文學獎在一百年的過程中,因為其獲獎作家大都是世界上較有影響的作家,所以逐漸樹立起了一定的權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它與托爾斯泰的失之交臂,絕對是諾獎的損失,而非托爾斯泰的損失。

    諾獎產生一百年來,獎勵了多位世界文壇很有影響的作家,也有部分不被人認可或者詬病的作家,比如對美國作家賽珍珠的獲獎,至今都被文壇質疑詬病,因為一些不該獲獎的作家獲獎,諾貝爾文學獎的影響力也逐漸下降,去年出現的評委醜聞,更是導致2018年的文學獎暫停頒發,極大損害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權威和公眾信任。好在諾獎評委會及時採取措施,讓事件平穩過渡。

    不可否認多數獲獎作家都是在世界上很有影響的,對世界文學有著巨大貢獻的作家。其中與托爾斯泰可以相提並論的也不少。如印度的泰戈爾,英國的肖伯納,美國的福克納、海明威,蘇聯的肖洛霍夫,歌倫比亞的馬爾克斯等,都是非常傑出的作家。要說獲諾獎作家中,超越托爾斯泰的作家,應該說還不多,至少我還沒有發現。

  • 3 # 數石子玩

    托爾斯泰到底有多麼偉大、多麼高不可攀呢?

    先講個故事。

    俄裔美國作家納博科夫,也是一個忠實的託粉。有一次,他在給學生上課時,用一個有趣的行為藝術,生動而形象地說明了托爾斯泰到底有多麼偉大。

    納博科夫先讓學生們把教室裡所有的窗簾都拉起來,教室裡一片黑暗。

    這時候他點亮一根蠟燭。指著燭光說,這是果戈裡,他的作品給俄羅斯帶來了希望。

    然後,他開啟手電筒,指著手電簡光說,這是契河夫,他劃破了俄羅斯的夜空。

    之後,他拉亮教室中的一盞燈,指著燈光說,這就是偉大的詩人普希金,他給了俄羅斯光明。

    最後,他迅速地地拉開了教室裡的所有窗簾,讓太Sunny照亮了整個教室。他指著太Sunny說,大聲說,這,就是托爾斯泰,俄羅斯的太陽。

    好吧,這就是偉大的托爾斯泰,文學史上翻不過去一座高山。

    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很多,怕是沒有幾位敢自比果戈裡、契訶夫或者普希金。

    至於托爾斯泰,先讓我們滿懷虔誠之心,久久仰視吧!

    對了,托爾斯泰好像沒有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哈哈,搞笑吧。

  • 4 # 張永年

    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用我們中國曆代相傳的智慧也可以來說明,那就是:文無第一!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就像在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產生的狀元,在瑞典文學院及其諾貝爾委員會的王國裡,獲獎者就是他們點的狀元,只不過這個王朝有眾多獨立國家組成!說白了,很多作家其實就像被顧客挑選的商品一樣,品相只要好一點,都有偶然被挑中的可能。但看看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有幾個能被稱為世界文豪的?就是他們的作品,又有多少被當做經典流傳於世,讓人從心底肅然起敬的,是有那麼幾部,但不多!

    我覺得如果不是有巨大的基金支撐,諾貝爾文學獎很可能只能是一個笑話!

    列夫·托爾斯泰可以說是十九世紀末最偉大的文學家。

    如果說真要拿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列夫·托爾斯泰比,個人認為還真沒幾個人可以和他相媲美,像泰戈爾、羅曼·羅蘭、蕭伯納、福克納、海明威、加繆、肖洛霍夫、索爾仁尼琴、聶魯達、馬爾克斯這些獲得者也確屬實至名歸,和列夫·托爾斯泰比,也就是各有千秋!其他不少獲獎者,就像中國歷史上的狀元,很多已經只是一本沒人翻看的書中的一個符號!大浪淘沙始見金,經典才會永留存!

    列夫·托爾斯泰經典代表作。列寧說: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高爾基也說說: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

    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可以說諾貝爾文學獎從1901年第一屆開始就有故弄玄虛的嫌疑。一直有研究者認為,拒絕托爾斯泰獲得首屆諾貝爾文學獎是瑞典文學院及其諾貝爾委員會有意為之,其目的就在於利用托爾斯泰的巨大影響力引起世人對新文學獎項的關注,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高超策劃手段。

    從當時看,首屆諾貝爾文學獎的結果在瑞典國內引起一片譁然,列夫·托爾斯泰憑藉已出版的幾部名作已經是聲名遠揚、聞名遐邇,聲望如日中天,獲得首屆諾貝爾文學獎幾乎是眾望所歸,甚至是不二人選!可居然落選了。

    瑞典許多報紙接連刊登了國內知名人士抨擊文學院、支援托爾斯泰的文章,丹麥文學批評家喬治·勃蘭兌斯寫道:“現世的作家中列夫·托爾斯泰是第一位的。沒有人能夠像他一樣讓別人產生如此崇敬之情!我敢斷言,除了他,沒有第二人。”從批評家的激烈反應可以看出,那時的托爾斯泰在歐洲無疑是具有極高聲望的大作家,事實也是如此。

    但作家本人什麼態度呢?

    對支持者們,托爾斯泰曾公開寫過信,在信中他寫道:

    尊敬的同行們!我非常滿意諾貝爾獎沒有授予我。首先,這為我省去了如何處置這筆錢的麻煩。在我看來,和所有的錢財一樣,這筆獎金只會給人帶來壞處。其次,受到如此眾多雖陌生卻令我十分敬重的人士的同情,我感到異常高興。親愛的同行們,請接受我對大家衷心的感謝和最美好的祝願。

    此後的1902年至1906年,列夫·托爾斯泰連續5年都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都失之交臂。

    有人認為,與他的一封信有關。

    當托爾斯泰得知自己再次被提名且“有可能獲獎”後,他立馬給芬蘭作家、翻譯過自己作品的阿·埃爾涅菲爾特寫了封信:

    我有件急事求您……首先,別讓人知道我給您寫過信。我的請求是:比留科夫(托爾斯泰的好友兼信徒)告訴我……有可能授予我諾貝爾獎。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我將為拒絕接受而感到很不愉快。因此,我懇請您,要是您-如我所想的那樣-與瑞典方面有什麼關係,儘量促使諾貝爾獎不要授予我。可能,您認識委員會的成員,或者您能給主席寫信,請求他不要宣佈此事,不要做這件事。但我不便預先拒絕他們可能不打算授予我的東西,因此請您竭盡全力,促成他們別把獎授予我,以免會因為我的拒絕而將我置於不快的處境。

    當我們瞭解到託翁在已經70有餘的年齡,離開溫馨舒適的家,親手蓋了一間簡陋的茅屋來居住,自己趕牛去耕地……最後不顧妻子的劇烈反對,把所有的財產和土地平分給了農民,將著作權無償獻給了社會時,我們就會覺得他所有的回信都與自命清高,沽名釣譽無關,完全是一位赤城老人的坦蕩情懷!

  • 5 # 王平987

    托爾斯泰在世界文學巨匠群中算是比較特殊的一位,他差不多是到了晚年時期才開始文學創作的,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什麼文學作品產出。而且,上來就是長篇小說(巨篇),最難得是,非常高產,一部接一部,最最了不起的是每一部都堪稱是極品。

    所以,他是"橫空出世"的,在當時的世界文學界未所未聞。加上當時的俄羅斯相對封閉(大國都如此),瞭解他的人不多,年齡大,不久就去世了,也就與諾獎失之交臂了。

    所有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應該沒有可比性的,雖然不一定每位都是最好的,但絕大多數都是最優秀的。至少評選不受政治、政府、國家、政黨等影響,就有一定的公正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各界專家朋友,我兒子有耍小聰明,偷奸耍滑壞習慣,不知道如何教導,懇請大家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