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湖夜雨92
-
2 # 千雨86765610
我認為陶淵明的這句話,不屬於勵志之語。陶淵明雖然做過官,但是他並不喜歡當官,對官場的汙濁之氣很是厭惡。他真正喜歡的是田園生活,淡泊名利。還記得他的那首,《歸園田居》有一句,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陶淵明本性就是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所以,對於勵志,好像和他的性格是大相徑庭。他所說的“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在晨”我更認為其中的意思是,珍惜時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到了一定歲數,再想做年輕時想做的事,就沒有了心力。是勸人啊,要珍惜時間。
-
3 # 煙花雨下等你丶
一開始他本意可能並不是這樣,只是隨感而發,勸誡自己,只不過被後人新增的意思。就如同作家也做不對自己所寫的閱讀題一樣
-
4 # 離道太久
官太小,志太高。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不會在乎職位高低,而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因挫折而棄民,這難道是聖人之道?你的腰不折了難道就可以折老百姓的腰嗎?
-
5 # 靜聽精彩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諡“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陶淵明《雜詩》共有十二首,此為第一首。作於晉安帝義熙十年(414),時陶淵明五十歲,距其辭官歸田已經八年。慨嘆人生之無常,感喟生命之短暫,是這組《雜詩》的基調。
雜詩
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難再晨:是說沒有第二個早晨。這兩句是說,壯年不會第二次到來,一天之內沒有第二個早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兩句是說,趁著盛年之時應當勉勵自己,光陰流逝不會等待人。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在今天,一般常被人們用來勉勵年輕人要抓住時機,珍惜光陰,努力學習,奮發上進。實際上在這首詩中,陶淵明的本意卻與此大相徑庭,是鼓勵人們要活在當下,及時行樂。既然生命是這麼短促,人生是這麼不可把握,社會是這麼黑暗,歡樂是這麼難得,那麼,對於生活中偶爾出現的一點點歡樂,就應該倍加珍惜,不要輕易放過,要及時抓住它,盡情享受。
這種及時行樂的思想,我們必須要放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加以考察。它標誌著一種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的標準和信仰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命運的重新發現、思索、把握和追求。陶淵明在自然中發現純淨的美,在村居生活中找到了質樸的人際關係,在田園勞動中得到了自我價值的實現。
在當今社會,我們往往被瑣事纏身,為了工作和生活疲於奔命,一刻也不敢停。雖然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但人的內心幸福感是極低極低的。曾經看過一個朋友發的朋友圈:“媽媽,你看天空中好多星星啊!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了呢?”有時候難得空下來,我們會覺得空虛,那是因為我們始終活在別人的眼裡,從來不曾問問自己:我是誰?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
-
6 # 唐宋女史
1、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這幾句詩不是勵志之語,恰恰相反,這是陶淵明告誡世人要及時行樂的話。
這首詩是陶淵明辭官回鄉八年之後作,全文如下:
《雜詩》(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首先看詩的前四句“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這四句詩說的是人生下來就沒有根蒂,就如路上漂浮的塵土,隨風飄散,歷經磨難,再也不是最本身的樣子。
這幾句詩詩人感慨自己飽經磨難的前半生,透露出沉痛的悲愴,既有對身世浮沉的慨嘆,也有對理想破滅的失望。
再看接下來的四句“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既然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了,又何必在乎骨肉親情,這世上每個人都應該是兄弟。再接下句,遇見高興的事情就應該歡樂,有酒就應該與鄰居歡聚。
陶淵明在這幾句詩中又找到了另一種人生的境界,於村居生活中尋找平和淡然的快樂,就像他在《桃花源記》中嚮往的生活。“白髮垂髫,並怡然自得。”
最後四句也是題主所問的問題“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壯年不會第二次到來,一天之中沒有第二個早晨,應當趁著盛年的時候勉勵自己,時光不會在原地等著人。
陶淵明在經歷了社會的黑暗,理想的破滅,進而得歡作樂,在難得的平和淡然中悟出,人生應當及時行樂,不要浪費大好光陰。
但這幾句詩放在現在,一般做勵志之語,珍惜大好時光,以激勵自己努力奮鬥。
但是陶淵明的本意是想告訴我們的不浪費時間,及時行樂,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看,這種時行樂是於黑暗中給自己一點光亮。
2、再看第二個問題,這種告訴我們及時行樂的思想,放在當下,又何嘗不是在告訴我們珍惜大好時光,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有意義的事情,不止眼前奮鬥的理想與生活中的苟且,還有值得追尋的詩與遠方。
最近這段時間,南韓娛樂圈的雪梨和具荷拉接連去世,臺灣明星高以翔在錄製節目中猝死,家居設計師沈文蛟連續熬夜後猝死。生活的重壓之下我們每個人不是在996就是在996的路上,這一個個觸目驚心的案例,難道不足以給我們警示嗎?
生命難得,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如果能珍惜光陰,在緊張的生活中給自己一點喘息,趁著年華正好,給自己一點及時行樂的權利。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何不珍惜當下。
回覆列表
陶淵明雜詩其一的後四句話,“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早已成為人們勉勵自己珍惜青春,珍惜光陰,奮發作為的千古名句。現在已為勵志之語,陶淵明當初是要表達什麼思想?在今天還有現實意義嗎?先看原詩: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
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辭官歸鄉後,內心一定充滿了不合於世的矛盾,苦悶,甚至是激憤。為了擺脫苦悶,他耕種,勞作,喝酒,讀書,寫詩,本詩就表達了他的生活體驗和人生感悟。
本詩表達了三點思想:一,人生無常,如陌上飛塵,飄忽不定。歷盡艱難之後,已經喪失了質樸,純真的本性,變的世俗,有機心了,不能無拘無束地在一起玩樂了。二,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脫胎於孔子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孔子的學生哭泣著問,我怎麼那麼倒黴,沒有兄弟姐妹,孔子就說,四海之內,不都是你的兄弟嘛。人不獨子其子,親其親,天下的人都是兄弟姐妹,都應該和睦相處,相親相愛。三,時光一去不復返,夕陽西下幾時回。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時光的腳步總是那麼匆匆。
可見陶淵明表現了人生無常,歲月不居,應及時行樂的人生感悟,他也是在勸自己,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何必在為那個空虛的官位憂慮,不如快快樂樂,以遂心志。
在高樓大廈鱗次櫛比的今天,物質生活愈來愈豐富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淡漠了,陶淵明描寫的鄰里之間融洽相處,充滿溫馨,親切,老人小孩,自得其樂的生活,不就是我們理想的圖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