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防磁炮部隊楊永信
-
2 # 醫學健康守門員
一、幽門螺桿菌(HP),參與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的發生、發 展,所以現在很多朋友是談“幽門色變”。
HP傳播方式:幽門螺桿菌是帶有尾巴(鞭毛)的細菌,像螺旋槳一樣,如果有液體存在,就會遊動的,游到特定的環境,就會定植!所以HP主要傳播途徑是:“口-口”和“糞-口”途徑,以“口-口傳播”為主。前者主要透過唾液在母親至兒童和夫妻之間傳播(經常共同進食的人群),後者主要透過感染者糞便汙染水源傳播。 人體抵抗力好壞對於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影響 並不大,關鍵在於是否被暴露在感染源。
預防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的方法首先要做好衛生工作。尤其要注意口腔的衛生,預防病從口入。不與其他人共用牙具,要經常更換牙刷等,牙具不要放在衛生間內,要放在有Sunny照射的地方,定期對牙刷、水杯進行殺菌消毒。其次,幽門螺桿菌經常是透過不潔飲食而使人體受到感染的,所以要注意飲食衛生。不要喝沒煮開的水,要吃熟食不要吃生食,由於幽門螺桿菌在家庭中的傳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徑,吃飯的碗、筷子等也不要混用,還要經常進行蒸煮消毒。 媽媽有幽門螺旋桿菌,寶寶也可能被感染,年幼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因為其父母或者長輩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在將嘴裡咀嚼過的食物餵給孩子引起的傳染,所以我們必須杜絕父母給孩子哺食。
-
3 # 大醫本草堂
其實中央電視臺做過一個小專欄節目,題目叫“科學認知‘幽門螺桿菌’”。我把這個節目裡說的、和你的問題相關的內容簡單複述總結一下吧。以下文字內容都是節目裡的原話照搬下來的。
原影片網址:http://news.cntv.cn/2015/10/24/VIDE1445655959369502.shtml
幽門螺桿菌傳染性不等於胃癌傳染性研究顯示:全世界大約有一半的人會感染和攜帶幽門螺桿菌,但是其中85%的人是不會出現症狀的。少數感染者會受其困擾,出現腹痛、胃痛、噁心等急性胃炎症狀。這部分患者應該及時找醫生,來阻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否則發展至消化性潰瘍的機率為10%-20%,需要引起患者的注意。
所以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群龐大,但是最終發展為胃癌的幽門螺桿菌攜帶者卻佔很少比例。
幽門螺桿菌的發現和傳播途徑幽門螺桿菌存在於人類體內已經達到五萬年以上了,但是直到1982年,澳洲醫生馬歇爾才分離出這種細菌,幽門螺桿菌在胃內的研究才得以開展。人們才認識到幽門螺桿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胃病的重要病因。
幽門螺桿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後可能產生不同結局。有的是無症狀的帶菌者,也有的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極少數可能發生胃惡性腫瘤。
中國幽門螺桿菌感染現狀統計顯示,在中國20-40歲的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高達40%-60%,而70歲以上高達78.9%。全世界大約一半的人都攜帶該細菌。不過專家也表示雖然幽門螺桿菌有高感染率,但是感染的條件還是非常苛刻的。所以這種細菌還是可防可控的。
研究發現,“口口傳播”是幽門螺桿菌最為主要的傳播途徑,從目前的資料看,發展中國家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遠高於發達國家。在中國,落後地區的感染率又明顯高於沿海發達地區。近些年的資料也提示,中國整體上的感染率在降低,跟中國經濟水平的提高有很大關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任王化虹主任醫師表示:流行病學調查的時候發現,食用的水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城市裡面的自來水,問題不太大的。但是在農村裡頭,有一些井水,在(形成)過程當中可能會聚集一些像類似幽門螺桿菌的這些東西,就可能引起這個村子或者相近的人群發生了感染。
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對於生存環境非常苛刻,只有在37-38攝氏度的溫度下才能夠存活。但是如果量比較大、長期反覆接觸,那麼它就可能透過方方面面的一個接觸當中,就可能發生一些感染。
如果發現自己帶有幽門螺桿菌,但是既無症狀也無不適,就先不要過分擔心。只有特定的感染人群才需要到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什麼是特定人群呢?比如說消化性的潰瘍,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還有萎縮性胃炎,都是和幽門螺桿菌相關的。還有家族當中、直系親屬當中,比如說家裡父母是有胃癌的,自己又有了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的這一類病人。還有胃淋巴瘤患者,胃淋巴瘤是跟幽門螺桿菌直接相關的。這四大類疾病是目前臨床上認為必須要殺菌的。
在日常生活中要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注意飲食和公共衛生。多人進餐時要儘量避免混用餐具。不要拒絕餵食嬰幼兒。打噴嚏時不要朝向他人,減少唾液傳播。
保持口腔衛生。養成健康的口腔護理方式。定期清除牙菌斑。
注意如廁衛生。便後要及時清洗雙手。使用有殺菌抑菌的洗手液。減少幽門螺桿菌透過糞便傳播的機率。
-
4 # 軍醫生350
幽門螺桿菌感染會引發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有1%的感染者最終惡化成胃癌。
近年來幽門螺桿菌傳染成家庭式發展,一人感染全家同感染的很普遍,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共餐和共用餐具等傳染機率極高,所以要求全家一起治療或預防,以避免二次復發
預防幽門螺桿菌的主要方法是隔絕傳染源和增強胃部免疫力,也就是增強胃粘膜的活力。
日常儘量不外出共餐。
注意衛生,飯前便後吸收一定要做到。
不吃對胃黏膜不要的食物,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已經感染的或者已經經過一次殺菌的,服用三個週期的衛樂舒益生菌修復胃粘膜增強免疫力,抑制幽門螺桿菌並減少二次復發。
-
5 # 胃腸不分家
日常需要做到儘量不傷害胃黏膜,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得以生存的原因是胃黏膜損傷,胃部微生態環境破壞,使得幽門螺桿菌有了可乘之機並大肆繁殖,進而進一步破壞胃環境和胃黏膜。
所以日常需要做到兩點:保護和修復胃粘膜、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
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避免糞口傳播。
分餐,儘量少去外面餐廳吃飯,避免口口傳播。
禁食生冷辛辣刺激食物,保護胃粘膜
早睡,不熬夜
多食用蛋白質高的食物,避免油膩,增強免疫力。
已經感染的需要每日服用衛樂舒益生菌抑制幽門螺桿菌活性並修復胃粘膜損傷。
-
6 # 生活營養師敏姐
日常我認為從“防”和“守”兩方面來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
一、“防”至關重要
在我們日常最常使用的筷子上有感染的幽門螺桿菌差不多就有1600—3100個。
在我們普通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40%—60%,我們每一位稍不留意,你就很有可能被幽門螺桿菌傳染,就是下一個幽門螺桿菌攜帶者了。
幽門螺桿菌除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播外,還有飲用不潔水源等也會造成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生的情況。
預防幽門螺桿菌陽性,主要需從以下四點做起:(1)減少在外就餐頻率;
(2)碗筷,洗漱用品需要定期消毒;
(3)少吃生食,不喝生水,蔬菜瓜果要洗乾淨再吃;
(4)家庭用餐最好使用公勺,公筷等。
二、“守”是最基礎
對於異常狡猾的幽門螺桿菌,如果僅僅只是靠“防”,肯定也會有漏網之魚的,那就一定要守好我們口腔這道最基礎的防線。
口腔是幽門螺桿菌從外界進入人體的必經之處,所以我們要減少“菌從口入”避免吃一些不乾不淨的食物。
對於幽門螺桿菌的清除,抗生素藥物有時候難以應付,則需要我們聯合對抗益生菌舒克幽,一起聯合治療,抗生素殺死幽門螺桿菌,舒克幽補充對抗菌株,治養結合,根除率大大的提高。
想要真正遠離幽門螺桿菌,“防守”結合,缺一不可。
回覆列表
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預防其它消化道傳染病一樣,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注意飲食衛生是首要措。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是直接影響幽門螺旋桿菌能否被帶入體內的關鍵環節。2、必須杜絕生肉,有不少人喜歡吃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鍋時肉還沒有燙熟就吃,這種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觸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3、幽門螺桿菌還可在牙菌斑和齲齒上生長繁殖,而認真、仔細地刷牙是消除牙菌斑、預防齲齒最有效的方法。4、吃蔬菜或瓜果時,切記要消毒、洗淨或削皮;用餐時使用公筷。5、對於剛會進食的寶寶或者吃飯時難“伺候”的幼兒,父母最好不要用口嚼食物喂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