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麓風軒
-
2 # 老跨鬥
這種關了章法的話題非常多,我的心得如下:
我覺得楷書、隸書、篆書、行書在書寫時,不必太在意章法問題,更不要刻意想太多。你只要把每個字處理好,那麼許多字組合到一張紙上所形成的氣象是自然而然產生的。
這正如我們站在節日的廣場裡
你
是一道風景
他
是一道風景
大家在一起
又是另外一道風景
而這些風景
誰也沒有
也不可能去刻意的去安排
所以
我覺得
書法
是哲學
是美學
-
3 # 波波吳
對於章法,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高階技術,而關於章法,王羲之認為的章法應該是“分間布白,遠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穩”。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字與字之間關係的強調。有大有小、有遠有近,自然而然的整體狀態是王羲之所追求的章法。
王羲之所厭惡的章法是“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爾”。也就意味著,所有的字大小相同,間距相同,整整齊齊的排列在一起,這種作品在王羲之看來是失敗的,類似如今的印刷體、美術字當然也就談不上書法的藝術性了,不過,這樣的審美傾向是大眾最普遍的。
章法6中常用
大小——大珠小珠落玉盤
粗細——濃妝淡抹成塊面
虛實——虛虛實實如雲煙
連斷——似斷還連意無限
長短——長短節奏像樂團
字眼——有了字眼神氣完
招數1:做大小對比
大珠小珠落玉盤
王羲之《二謝帖》
大的搞幾組
米芾《清和帖》
大的也搞幾組
王羲之《二謝帖》
小的再搞幾組
招數2:做粗細對比
濃妝淡抹成塊面
王羲之《遊目帖》
把粗細搞出塊面
招數3:做虛實變幻
虛虛實實如雲煙
王羲之《妹至帖》(注意,妹子來了)
虛的搞幾塊 實的搞幾塊 虛實結合
王羲之《得示帖》
虛的搞幾塊 實的搞幾塊 虛實結合
招數4:做連斷處理
似斷還連意無限
王羲之《喪亂帖》
連的搞一搞 斷的搞一搞 對比就出來了
招數5:做長線短線
長短節奏像樂團
王羲之《得示帖》
似乎不經意間搞出幾組長線
長線、短線互相映襯 趣味橫生
招數6:做關鍵字眼
有了字眼神氣完
沒有字眼全白乾
王羲之《大道帖》
搞個字眼 吸引眼球
米芾《晉紙帖》 搞個字眼 吸引眼球
-
4 # 師範小王子
謝邀。這個問題是書法的常識,是關於“離”與“合”的問題。在此我不想多談。這個問題牽涉兩個方面,一個在結字方面的穿插避讓。多指偏旁部首的安排技巧問題。這個問題在許多談間架結構的字帖中都有詳細的字例分析解說。第二個是草書特別是在狂草章法方面的穿插避讓。主要指上下字之間及行間的布白,解決‘’疏能跑馬密不容針‘’的問題。從狂草書法作品中最容易觀察到。
-
5 # 柏杉4
謝邀,按我理解小編的問題指的是書法的章法和佈局,楷、隸、篆的章法與佈局有嚴格的規範,主要在於留白、題款和落印,來突出顯現字型的美感和熟練的技法,當循規導矩。而行草書則可以盡情發揮除題款落印之外,章法上可透過字型大小錯落、筆劃粗細兼顧、黑色濃幹揮酒使得一幅書法作品展示出剛柔並濟,書中有畫的整體美感,突顯出每位書者或大氣磅礴,或行雲流水或溫文爾雅的個性。但這些除少數天賦者外,多數人要靠常年的苦練與積累。
-
6 # 皇甫荔
關於如何安排書法作品中的穿插避讓關係,有的專家已就行草作品中的穿插避讓關係論述的比較全面了,下面我就楷書作品中如何安排穿插避讓關係作簡要闡述,供大家參考。
在楷書中穿插避讓關係實際上是字中與字間的布白問題。所謂布白,就是書寫過程中用技法把字的筆畫在宣紙上分割空間的創作過程,具體地說就是處理好單字之間以及字與字上下左右之間的各種關係,從而達到一個“在平正中求不平正,在不平正中求平正”的書寫和諧狀態。布白的作用主要是作品追求勢的效果,從而表達出作者一種特殊的個性氣質和意韻,這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處理。
-
7 # 六品書畫課堂
行草書中的穿插避讓關係十分重要,同時又很難處理。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如何解決這個難題。行草書特別是草書是以字的造型美和線條的流動美帶給人視覺上的審美體驗的,但是處理不好線條間和字間的關係,很容易寫亂糟糟的一團。“穿插避讓”顧名思義就是我行你讓,你行我讓的一種關係。在字與字間,不能寫成同等大小和形狀,要有長的有扁的,有大的有小的,有正的有斜的。在行與行間,相對於其他行就要有變化了,上一行的字太空的地方,這邊就要補上去,上一行的字太滿的地方,這邊就要空出來。上一行此處正這這裡就要斜,上一行此處小這裡就要大。
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變化萬千,韻味十足。
-
8 # 千年蘭亭
穿插避讓是字形結構的規律之一。
所謂避讓,就是透過點畫間相互遜讓,以求字形結構勻稱協調,特別是相似的筆畫平列,或擁擠在一起時,可系用縮短或省略其中一筆的辦法來破除平板。
比如“廬”字,左邊兩撇並列,可將內撇縮短避讓。
又如“謝”字,中間部分上撇與下橫擁擠,書寫時可將下橫省略。
再如“滄”字,上撇縮短,下撇拉長。
避讓還包括區域性偏旁部首在位置上的挪移來相互穿插。
如“髦”“鬢”等,書寫時將右三撇的位置拉高以讓出下部,使點畫安排更合理。
-
9 # 快樂書法
這是問題是書法的結構造型方面的問題。看起來是一兩個書法術語,但其本質內涵比較複雜。這個問題也是書法結構造型方面的核心課題之一。
穿插和避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漢字的結構,如果細分,共有八種類型。即: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包圍半包圍結構,覆蓋結構,走字底和獨體字。穿插和避讓關係,主要反映在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的造型中。限於篇幅,僅以左右結構的字例來說明,作為回答。
如果細究,避讓的技巧和手段非常多。以下略舉數例:
錯位
左右兩邊上下相錯。
開合
在書法的學習過程中,人們耳熟能詳的“開合”的開,就是避讓的主要手段之一。
左弧
把左邊的偏旁部首寫成弧形,為右邊留出空間。
二、穿插的目的和手段,是使字的結構與造型連線緊密而互不相犯。
錯位穿插
嵌入穿插
回覆列表
所謂“穿插”避讓,就是透過筆畫或者部首之間的縮短、伸長、穿插、位移等技巧的妥善處理,來營造書法中各部分之間形成一個既矛盾又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的方法。
作品中如何安排呢?請看例項1、楷書中的穿插避讓
下圖是《清 · 伊秉綬 · 隸書中堂》中的“好”字,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漢字,左右並行,好不遷就避讓,這是一個沒有應用穿插避讓技巧的字,與下面的字進行對比。
我們再看一下《唐 · 柳公權 · 神策軍碑》中“好”字,左右兩部分結合得非常緊密,右邊“子”字一橫佔據了左邊的空位,這就是“穿插”;而左邊的“女”字為了空出位置,佈局上有意向上發生了位移,這就是“避讓”,非常經典的例子!
2、行書中的穿插避讓
請看《晉 · 王羲之 · 集王字聖教序》中“諸”字的穿插避讓:左邊“口”字正好穿插在右邊撇畫的空檔之處。
《晉 · 王羲之 · 興福寺半截碑》中的“林”字也在穿插避讓上安排得非常巧妙!
3、草書中的穿插避讓
在懷素《自敘帖》中穿插避讓現象比比皆是。如下圖方框標記處“切”、“理”二字的穿插避讓,堪稱神來之筆!
穿插避讓在草書中應用最為廣泛。說起來還有一段故事:據說是古代書法家偶見樵夫和秀女在山間小徑上相逢,從而領悟出來的書法秘訣。在只能容身一人透過的山道上,兩人相向而來,樵夫要避秀女,秀女也要避樵夫,都要讓路,又都要穿空隙而過,還要保持自身的平衡,這樣兩個人躲閃、遷就、避讓的一系列動作就造成一種張力和衝擊。這位書法家一拍大腿,立即從中悟出了書法的奧妙。
書法中穿插避讓的巧妙安排和應用,能產生“樵夫與秀女爭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