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望天而笑

    這個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敢太過糾結,因為每個人的觀點不同,所以有錯誤大家明示!

    袁紹傭兵70萬!而曹操只有袁紹兵數量的十分之一,但為什麼曹操可以取勝傳千古?並不是新三國裡面的曹操的臺詞,並不是7萬精兵,難道袁紹70萬大軍還不夠10萬精兵嗎?不是的。

    三國演義裡面袁紹有謀卻沒有決斷,有謀士卻優柔寡斷,這個是袁紹失敗的原因,如果袁紹果斷殺伐,勝率可能會增加!

    大家都知道袁紹最大的失敗根本在於烏巢!烏巢是袁紹的根本,就是存糧之地!如果袁紹可以派重兵把手存糧之地,那麼以逸待勞,完全可以拖的曹操無計可施。大家還有什麼補充的人大家0

  • 2 # 復仇甲午

    歷史上,官渡不敗,袁紹未必會這麼早死。雖然客觀分析袁紹理應獲勝,但實際上當時多數眼光犀利的人,都傾向於曹操會贏。比如說藉口跑去南邊的劉備,比如廟算極準的賈詡。而且袁紹先後戰死顏良文丑。張合高覽陣前投敵,這換了魏蜀吳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曹魏于禁投降,還是全軍覆沒後,不影響戰局的投降,曹操都感慨了很久。陣前帥軍大將投敵,說明內部有很嚴重的問題。大家可以能想象關羽,張飛,魏延,周瑜,陸遜投敵的樣子嗎?即便戰況再不利也很難想象會發生這種情況。其他不論,單說劉備的話,他跑路其實可以理解。劉備在徐州連線袁紹、召集人馬,2個月時間內即有數萬人響應。這個人能力堪稱卓越,結果袁紹眼睜睜看著曹操傾巢出動東征劉備,作壁上觀,只派了點輕騎兵助戰。

    劉備從那一刻起應該就明白袁紹基本不可能贏了。之後劉備在河北稍稍聚集離散舊部,就跑了。袁紹內政太亂。不好說沒有外部壓力的情況下會不會亂,會有多亂。從袁紹活著的時候來看,他制度手段是不如曹操的。關鍵還是袁軍不行,強攻不下,烏巢被襲後,直接崩盤,哪有這樣輸的,輸也有大輸、小輸之分。就算丟掉烏巢,靠著存糧,撤回主力做不到嗎?只能說袁軍無組織、無紀律,只能打打順風仗,或者說袁紹領導力不足。

    官渡之戰從頭到尾,袁紹等於一直是抱著單刷做成就的心態在和曹操決戰。全程沒開大技能,可能也就官渡合戰時開了點小技能,直接一波打進斬殺狀態。之後即使出了小人帶路曹操直接奔襲烏巢,袁紹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第一反應居然是“臥槽曹操這終於不龜縮了,我們快去把他家拆了吧,這波穩了。”淳于瓊的糧車能不能保下來,在袁紹心裡不是最重要的。至於曹操是怎麼知道淳于瓊夜宿烏巢,以及曹軍是怎麼穿過袁軍哨戒摸過來的,袁紹更是一點想法都沒有。於是觸發劇情殺,張郃、高覽直接帶重兵投了曹操,十萬袁軍頃刻間瓦解。

    袁紹連夜棄軍而走,才沒有被曹操活捉。他這個團滅效率,和20年後的劉備有的一拼。至於袁紹戰略選擇的問題,這個沒什麼好講的。在資源上,袁紹對曹操有壓倒性的經濟優勢、人口優勢、馬匹優勢。在外交上,袁紹有劉表作為盟友、有劉備作為內應。江東孫氏也是在觀望。在戰略上,曹操位於四戰之地,而袁紹幹掉公孫瓚已無後顧之憂。只是因為袁紹199年才結束與公孫瓚的長期戰爭,所以理應休整,完全沒一點點必要和曹操立刻決戰,更沒必要渡河在對面主場決戰。

    袁紹想要奪取河內郡,徹底霸佔青州,弱勢的曹操根本無計可施。專心對付曹操的袁紹可以不斷牽制、蠶食曹操勢力,時刻掌握主動,完全消化四州後。袁紹還可以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重騎兵,野戰時正面碾壓曹軍。如果袁紹可以讀檔重來的話,當時曹操勢力基本和等死差不多。袁紹唯一僅有的問題就是202年可能會死。雖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實際上週圍的勢力沒幾個就這樣鳥曹操的,南邊張繡、劉表,東邊劉備,東南的孫策,還有西涼勢力,有哪個不是對許都虎視眈眈的?即便是在賈詡的說服下投靠曹操的張繡,也是非常獨立的,一旦曹操想架空自己(娶張濟嫂子,重金收買大將胡赤兒),張繡立馬翻臉了。

    其實袁紹失敗最大的原因還在於命短。畢竟就算官渡之戰輸了,擁有河北四州還是佔據上風的,而且曹操也並不是真的英明神武完全沒有破綻。首先他殺名士張讓,就直接導致呂布入侵,導致自己只有東阿等三個郡,差點失去根據地。反攻呂布時又遇到糧少,差點只能附庸於袁紹;其次納降張繡的時候,又收張繡嫂子(張濟妻子)及收買張繡麾下大將(胡車兒),導致張繡懷疑曹操想架空自己,於是揮軍反攻,老曹折了兒子、頂級保鏢典韋。事後雖然還被張繡繼續擊敗一次,好好的納降變成損兵折將外加丟掉投奔人的信任;然後又在徐州大肆屠殺,跟袁紹在渤海時沒糧食吃樹根也不騷擾民間相比,簡直一個天一個地。曹操能一統天下,本身素質確實還可以,但運氣成分也很大,袁紹要是晚死幾年,鹿死誰手還很真的很難說。

    而袁紹的制度手腕就厲害多了,坐擁4州後還能跟少數民族搞好關係,身為天下第一諸侯卻不會被其他勢力聯合起來抵制。連孫策都曾經在官渡大戰時“陰欲襲許”,可見袁紹的外交好到什麼程度。當陳宮引呂布進兗州時,曹操一度只剩下3個縣。想反攻呂布都因為糧食不濟被迫停戰,當袁紹勸曹操把家屬送到鄴城時都差點同意,被程昱勸阻。然而在短短几年間,曹操滅袁術、擒呂布、收張揚、遣鍾繇據關中,勢力發展之快讓人驚歎。如果再給曹操2年,等曹操穩定了徐州,搞好了外交,到時候袁紹是否還有兵力、糧草優勢還未可知。三國時代世家的力量是很大的,曹操但凡爭取到徐州大戶的支援,給兵給糧的話,再打官渡之戰曹操就不用冒險了。緩進的基礎是派兵騷擾,不讓曹操順利恢復經濟。

    最後,從官渡之戰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先鋒顏良,還是劉備,又或者守營的淳于瓊,都不是曹操的對手。劉備帶著袁紹的部分部隊去到汝南搞敵後揭竿而起很成功,但曹仁一去就打跑了劉備。連劉備都不是對手,還能指望袁紹的其他人嗎?所以,袁紹唯一獲勝的機會就是,在曹操還沒準備好決戰的時候,大軍南下,正兵碾壓。而曹操也確實能出奇招吞掉袁紹一些兵力,但合兵對戰的時候都是打不過,只能堅守大營。雙方正面對峙的時候互斷糧路,史書記載徐晃燒糧成功,曹操手下一個糧官護糧有功的情況下,在自己勢力範圍內的曹操,兵不滿萬的曹操居然不夠糧草了;而帶十萬軍南下,遠離河北的袁紹卻糧草充沛,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 3 # 枕籍阿杜

    1袁紹和曹操正在交戰,後方許攸家人貪贓枉法被抓,許攸見事情不好,投降曹操,一個貼身謀臣投降敵營,可想而知軍事部署,糧草部署,也就沒什麼機密可言了,烏巢糧草被燒,導致軍心動搖,2糧草被燒之後應該像曹操攻烏巢一樣,親自去攻打曹操大營,結果派了張郃去打,曹操大營久攻不下,曹操攻烏巢的軍隊又及時回防,內在夾擊,又許與張郃高官厚祿,張郃投降,張郃投降是必然,因為撤回去不死也得扒層皮,這倆點原因,至於什麼袁紹優柔寡決什麼的靠不住,那只是文學上的說法成王敗寇而已,別忘了袁紹從一個太守到消滅韓馥,打敗公孫瓚,統一河北,真要那麼不堪人做不到的。總結那倆點不出問題,穩紮穩打,打消耗戰,曹操是扛不住的,純屬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 4 # 餘好古

    本來田豐建議袁紹在曹操徵劉備時乘虛攻擊曹操,袁紹以小兒生病為由拒絕。

    而曹操擊破劉備後,袁紹卻又想攻打曹操。田豐建議絕佳機會已錯過,不如穩妥處理,外結英雄,內修農戰,以精銳奇兵襲擾為主,讓其不得安寧,三年之內耗死對手。袁紹又不聽,執意發起大規模攻擊,欲畢其功於一役。

    當時的形勢,袁紹實力強過曹操太多,發起決戰應該也能獲勝。但袁紹最終在官渡不可思議地慘敗,理由很簡單,就是軍事上的失誤太多。荀彧所謂的四勝四敗論雖然有道理,但卻沒有必然性,不好當作依據。

    袁紹如果要戰勝曹操,只要不失誤就是穩贏。

    一是避免速戰。袁紹先用顏良攻白馬,曹操救援,斬顏良。袁紹繼續挑戰,又被斬了文丑,二將被擒。沮授分析,己方優勢是糧足兵多,但士卒驍勇不如對方,應不急於攻擊,拖垮對方。袁紹不聽,進逼官渡,曹操堅壁而守。袁軍攻之不下,雙方進入相持階段。

    二是保護糧草。本來陰差陽錯地進入相持,對袁方極為有利了。相持了百多天,曹操方有不少人叛歸袁紹一方,糧食也不夠了。但袁紹在運糧車多次被曹操派兵襲擊焚燒的情況下,仍不注意對烏巢存糧的保護,讓曹操偷襲成功,讓己方糧足的優勢蕩然無存。

    三是及時救援烏巢。曹操親自帶兵偷襲烏巢,已是到了糧食耗盡這樣絕境的孤注一擲,拼死一博,兵力只有五千人。此時袁紹大舉救援烏巢,就真可能將曹操直接幹掉,戰爭就結束了。可惜袁紹錯誤判斷曹操老營空虛,而選擇攻其大本營。一百多天都沒打下,這當口糧倉被襲的情況下能打下?結果是進攻對方老營未果,糧草也沒保住。張郃高覽投降對方,徹底崩盤。

    四是攻擊曹操後方。曹操在正面全力防禦袁紹,後方大有可為。袁紹若是派兵從後路攻擊許昌,機會很大。聯絡荊州或江東,許以重利請其夾擊曹操也行。可以袁紹沒有這麼操,讓劉備帶了點人意思了一下,被曹仁迅速擊破。

    實際上曹操贏得相當僥倖,荀彧在最後關頭為曹操打氣,勸曹操不要放棄,說相持久了必當有變,正是用奇之時。都沒吃的了還怎麼用奇?如果不是袁紹失誤,偷襲烏巢哪能成功。

    說起來,袁紹要在官渡克敵制勝很簡單,也不需要什麼奇謀妙計,穩紮穩打就夠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新op中狂死郎出現在赤鞘九子中,這說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