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親子時光TT

    很多人會覺得嬰幼兒很多東西都不懂,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假象。

    聾幼兒也是有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的,到底怎麼訓練語言理解能力?演講中會有態勢語,工作中也有態勢語,簡單地說態勢語就是利用表情動作等來代替語言,幫助理解。具體地,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

    1.首先從表情來說。人的表情就像晴雨表,或高興或生氣,或開心或懊惱等,如果對聾啞幼兒說話時用上豐富的表情,就可以幫助他們理解話語。

    2.第二從動作上來說,如跑步,你就可以邊跑步邊用嘴巴說“跑步”,加深理解。

    3.三從姿勢上來說。你想表現擔心,可以縮脖子抱胳膊,表現自信可以昂首挺胸等,但一定要多練習。

    等孩子熟悉了這些以後,我想基本的語言應該可以理解的。

  • 2 # 錢德鑄

    提高聽障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透過訓練,能夠聽得清楚,說得明白,接近一個正常人的水平,融入於社會和生活。

    聽障兒童在訓練語言正確表達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從聽覺、溝通、認知三個方面去著力訓練孩子。

    之前,先得給孩子選配一個人工耳堝式的助聽器,並除錯到一個理想狀態,然後,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現有的聽力去訓練孩子的聆聽聲音、辨別聲音和理解聲音的三種能力。

    聆聽聲言:首先就是要讓孩子建立聆聽聲音的意識,認識聲音的意義,養成一個聆聽聲音的好習慣。

    辨別聲音:這是最為重要、事關成敗的一環。透過孩子對聲音反覆認識、辨別、記憶並理解的訓練,讓孩子能準確判斷出聲音來自的方位、大小、遠近、長短、高低、甚至情感……。

    理解聲音:經過以上兩步訓練,把孩子聽到或者辨別到的聲音綜合處理,而後再佐於與孩子溝通,教會孩子認知能力,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使孩子出得自家門,成為社會人。

  • 3 # 鋼筆刀

    語言理解能力,普通孩子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就可以掌握,我覺得是因為語言環境,從小耳濡目染,積累,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就有了。

    聽障兒童也應該類似,藉助助聽器等,他們也可以聽見聲音了,然後多多創造語言環境,透過各種形式讓他們建立起聲音和事物以及動作之間的對應關係,時間長了,積累多了,自然就能理解語言所要表達的資訊了。

    學校,透過課程培養,家裡,多和孩子在一起,或者多帶孩子去外面接觸人,只要不是吵雜的人群都可以,讓孩子獲得充足的語言環境,看、聽的越多,語言理解能力提高得越快。

  • 4 # 三味小學堂

    一、給與大量的語言刺激

    我們的聾兒因聽力殘疾,與正常兒童相比,他們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中,接受的語言刺激太少太少了。他們總是睜著迷茫的大眼鏡,卻不能理解我們的嘴一開一合在說些什麼。但聾兒佩帶助聽器之後,我們應像對待正常嬰幼兒一樣,不停地把語言資訊灌輸給聾兒,為聾兒創造豐富的語言刺激的環境。

    給與聾兒大量的語言刺激,為發展聾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條件。

    在語言刺激的開始階段,不要求聾兒對訓練者的語言做出明顯的反應,只要求聾兒集中去看、去聽、去感知聲音的振動。

    (一)語言刺激的內容

    1、聾兒有興趣的事和物

    2、聾兒經常能看到的物品、任務。如:花、草、樹、門、窗等。

    3、聾兒正在做的事如走、跑、跳、擺積木。

    4、叫他的名字引起他注意。

    5、透過說“好”、“不好”讓聾兒知道事情的對與錯。

    6、給他一些簡單的指令讓他去做。

    (二)語言刺激時應注意的問題

    1、說話人要用正確的語言模式和通順的句子。

    2、要注意語言的復現率。

    3、用正常的語調,稍慢的語速流暢地說。

    4、在Sunny充足的地方,讓聾兒看清口型。

    5、培養聾兒的注意力,當聾兒看你時再說。

    二、輔助適當的手勢

    手勢,特別是體態語具有形象、傳神的特點,對聾兒理解語言有非常大的輔助作用。在聾兒理解語言的初期,給與聾兒大量的語言刺激的同時,輔助適當的手勢,聾兒會非常容易地理解說話人的語言。如吃飯、睡覺、開門、前後左右等詞彙。

    有些家長害怕聾兒只比劃不說話。這個擔心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不必要的。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適當的手勢並不影響聾兒語言的習得。聾兒常常是邊說邊比,而且在充分理解和使用語言之後,手勢會逐步減少甚至消失。 ||

    三、培養聾兒看話的習慣

    看話是聾兒發揮視覺器官作用發展語言理解能力的一種語言活動方式。是聾兒理解詞彙和語句的輔助手段。

    聾兒由於聽力障礙,即便是戴上了助聽器,完全依賴聽覺學習語言也是不容易的,特別是在聽覺優勢尚未建立的語言初學階段。經過訓練的聾兒,能夠根據說話人嘴唇的活動及其他暗示(特定的環境、時間、人物、面部表情及體態、手勢等)做出正確的反應,這對於聾兒理解他人語言,與他人進行言語交往有極大的好處。

    四、建立基本詞彙庫和句型庫

    在聾兒沒有學會使用語言之前,首先要學會理解單詞。理解性詞彙的建立是語言的啟蒙,是聾兒理解語言的開始。因為語言豐富發達的重要條件是詞彙量的大小,聾兒在充分接觸和體會了語言的意義之後,就明白了任何一個單詞都是有意義的,這時他就“開竅”了,他渴望瞭解世界,這為聾兒邁入有聲世界邁出了步,也是至關鍵的一步。

    理解性詞彙的選擇要充分考慮聾兒的興趣愛好和性格,從聾兒感興趣的人、事、物、出發,同時又要兼顧漢語發音的特點,從一些聾兒容易發音,容易理解的詞入手。

    五、用“語句擴充套件法”提高聾兒的語言理解力

    聾兒在學習一些時間概念、道德評判性的詞彙時,常常出現理解困難的情況,這時用“語句擴充套件法”能夠幫助聾兒很好地理解。

    比如,聾兒在理解“早上(中午、晚上)×××吃什麼飯?”時,常常對時間概念稀裡糊塗,混淆不清。在教學中我們採用“語句擴充套件法”幫助聾兒理解:“早上,×××起床了,×××和媽媽一起吃飯,吃的什麼飯?”“中午,×××和小朋友一起在幼兒園吃飯,吃的什麼飯?”;“晚上,媽媽接×××回家,吃的什麼飯?”聾兒很快就理解了。經過多次鞏固複習,去掉擴充套件句聾兒也能正確理解時間概念了。

    再比如,聾兒在理解“×××(不)上學好不好?”時,對“上學”和“不上學”兩個概念容易混淆,語義理解不清,我們同樣採用“語句擴充套件法”幫助聾兒理解。“早上,媽媽送×××來幼兒園,老師教學小朋友說話,帶小朋友做遊戲,一起玩兒,好不好?”“×××不上學,看不到老師和小朋友,不會說話,好不好?”聾兒同樣很快就理解了。 ||

    六、用“遊戲演示法”提高聾兒語言理解力

    聾兒對禮貌用語、有情節的故事理解起來很困難,採用遊戲(尤其是角色遊戲)演示法能很快讓聾兒理解。

    再比如故事“爸爸看書,小明搶走了爸爸的眼鏡,爸爸生氣了,小明不好。”透過角色遊戲演示,小朋友很快就理解了故事發生的前因後果。

    七、用“教具演示法”提高聾兒語言理解力

    聾兒首先是兒童,豐富多彩的教具將極大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聾兒由於聽力障礙,他們接受語言刺激的通道受阻,語言刺激量減少,理解語言的能力較低,他們的學習更要依賴豐富、形象的教具。這些教具包括圖畫、卡片、實物、模型、頭飾、掛飾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出現的教具將幫助聾兒很好地理解語言。

    比如學習“認識身體各部位”時,我們老師就製作了豐富的教具,有卡片有圖畫,還有一個立體的機器人。這些教具極大地吸引了聾兒,很形象地讓聾兒理解了五官的作用。

    八、用“情景(場景)設定法”提高聾兒語言理解力

    情景設定法指的是在真實的場景或模擬的場景中進行語言教學。

    比如聾兒在理解“售貨員、售票員、郵遞員、醫生、公園、動物園”等概念時,可帶聾兒到商店、郵局、菜場、醫院、公園、動物園等地去現場觀察講述,幫助聾兒理解。也可模擬以上場景讓聾兒設身處地去扮演、去做,同時老師給與講授讓聾兒理解。這樣做的效果要比單純地說或藉助簡單抽象的卡片要好得多。

  • 5 # HSMing

    凡事習慣成自然。肢體動作、手語,書寫、電視畫面等都是培養培育聾幼兒的語言利器!我的哥哥從小聾啞,沒進過一天學堂,沒讀過一天書,但從小生活在學校院子,也許是耳濡目染受到薰陶,他會打球乒乓球,會寫字畫畫,全隊400多人的名字寫得起,全村一千多人的年齡及友情關係搞得懂,會編蔑席背兜犁田種莊稼,是全村的能人奇人,可惜至今56歲了未結婚。我的家鄉是廣安縣觀塘鎮三臺鄉雙巖村

  • 6 # 程雲71

    首先,在特教教師的正規引導下,系統的學習手語。

    當然,家長必要的陪護和多正常孩子N倍的耐心,指點,也是必須。

    孩子的丁點成績,都是驕傲,在鼓勵中,茁壯成長,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才有利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未來10年至50年,哪些科技最有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