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問一位科學家:“你的小學同學成績跟你差不多,為什麼你能成為科學家,而他們卻不能?”這位科學家回答道:“這歸功於我的母親。其他同學放學回到家時,母親都會問他們,你今天回答了老師幾個問題?而我的母親卻問我,你今天向老師提了幾個問題?這就是我之所以能成為科學家的原因。”父母的引導、視野和眼界,會很大程度影響著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你認為父母應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6
回覆列表
  • 1 # 何必·矯情

    在思維培養科學中,創造性思維被稱為是最高境界的思維方式。無論是伽利略、牛頓、達爾文還是愛因斯坦的革命,對這些科學家的偉大發現發揮直接作用的,恰恰是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和其獨特的想象和直覺。只有創造性思維才是智慧的源泉,培養孩子,思維遠比知識重要。“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創新要靠人才,而人才來源於良好的教育。”談及孩子們的創新,有些人可能不以為然,認為孩子們尚不懂事,只有玩、淘氣的份,談何創新?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言行,定會從他們那裡發現一些豐富的想象、創新的言語和行為。他們好奇、好問、不受傳統習慣、勢力束縛,敢說、敢想、敢為,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新精神。在一些活動如“玩沙”中,有些孩子能創新出“抗洪大堤”、“防洪壩”,來保護我們的家園;在一些遊戲中孩子們還會拿幾個盒子做廢物箱,裝上開關,做成“自動清掃機”,幫助大人打掃衛生,減輕勞動力。這些創新設想,屬於孩子們偶發的創新火花,屬較常見。如果能正確鼓勵、引導,並加以不斷培養和訓練,形成一種思維方式,這將會讓孩子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受益非淺。

  • 2 # 一瓢冷

    1、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好奇心是人們渴望理解世界的願望的體現,是一種強烈的認知需求,也是人們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好奇心幫助人們在理解世界的基礎上適應自然和社會。

    父母應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是孩子質疑提問的本源。父母應提供積極的支援和保護,也就是說,除了保護孩子已具有和表現出的興趣和好奇,還要主動激發孩子對新鮮事物的興趣和好奇。這是培養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重要途徑。

    父母可以有意識的拓展孩子的生活空間,經常帶孩子到戶外走走、玩玩,多接觸自然和社會,多參加各種不同的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和探索,激發兒童對新事物的好奇,對各種事物和現象的思考。

    2、尊重孩子,尊重孩子提出的問題

    孩子只有保持內在的心理自由,自由地體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達自己,才能夠主動提問,大膽質疑,表現出獨特的創造性。因此,父母首先要尊重兒童,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意願和志向,尊重兒童對事物的不同觀點和看法,尊重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以肯定的態度接納和讚賞孩子提出的各種奇特的問題,並鼓勵孩子自己尋找答案。

    3、愛學習、愛思考的家庭文化

    沒有知識的儲備和各種資訊的剌激,孩子便不會有問題產生。因此,父母要注重家庭中文化氛圍的建設。父母要加強自身知識的學習,以切實行動來樹立榜樣並影響兒童,同時努力形成以讀書、閱報、參觀博覽會等為主要內容的家庭業餘生活。同時,要儘可能為孩子提供各種圖書和資料,並耐心認真地對待孩子的提問。這樣,孩子處於愛學習、鼓勵思考的家庭氣氛之中,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愛質疑、善提問的好習慣。

  • 3 # 象山易學堂

    創造性思維是智慧的源泉,培養孩子思維遠比知識重要。

    家長困惑?

    我兒子腦袋就一點不靈活,沒啥創造性思維,從不喜歡自己動腦筋,一碰到問題就問我們怎麼辦?別人家孩子都愛自己折騰,他就不會。

    ——家長鄭女士

    大家談:

    孩子為何缺創造性思維?

    “現在孩子更聰明”是很多專家都認同的觀點,但是,明明聰明的孩子,為什麼會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創造性思維呢?

    寧維

    (心理諮詢師)

    我個人認為,和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攬有關係。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環境充滿了焦慮,他們覺得只要孩子離開他們的視線就會不安全,孩子拿任何尖銳的東西,他們都會擔心孩子受傷。

    這樣的“圈養”行為實際上是對孩子創造力的極大挫傷。因為在孩子需要探索世界,需要和世界接觸的最重要時期,這種探索被父母阻斷了。

    當然,如今很多家長都認為,他們是為了讓孩子獲取最大利益,才限制孩子自由玩耍,讓他們參加各種“有價值的”學習活動。有些父母也會猶豫,是否應該放任不管,讓孩子自己去玩。

    他們可能擔心,在打鬧或粗暴的幻想式遊戲中孩子們可能會受傷。父母有這樣的直覺很正常,但這樣保護孩子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難以應對預料之外的複雜世界。

    如果一個孩子曾盡情地探索、接觸,他長大後更可能自如應對“不可預期的社會環境”。所以,家長應該放手給孩子嘗試、接觸的機會,讓孩子真正成為孩子——這不僅是因為要讓他們享受童年的快樂,還因為這樣很可能扼殺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性。

    鄭呈則

    (教師)

    孩子缺乏創造性思維是因為,在很多在學校、家長看來,孩子們要做個好學生,孩子的大腦就像一個圖書館一樣,只要能把知識裝進去,這“圖書館”就是一流的,裝得越多,說明“圖書館”的質量越高。

    但人的大腦這個“圖書館”的功能不僅僅是“知識的寶藏”,它的真正效能應是一個“知識的噴泉”。不論是傳統教育還是前沿教育,要想培養兒童的創造性思維,就需在教育的過程中完成兒童大腦從知識的寶庫到知識的噴泉的轉變。一個人吸收的知識再多,如果不能在實踐中應用,那是典型的書呆子。

    唐劍鋒

    (教師)

    這跟我們的家長、學校教育過於功利化有關。他們只關心孩子成績,孩子的任何行為,他們都需要一個量化後的結果,比如學了樂器一定要考級、參加各種活動一定要拿獎、拿證,比如我們經常組織科技創新類活動,很多家長讓孩子參加活動目的性很明顯“能不能拿證?以後升學能不能加分?”如果能加分,就必須參加,甚至不惜自己代替孩子做各種作品來幫助孩子拿獎,但是如果不能加分,很多家長立即沒有了熱情,甚至不支援孩子參加活動,覺得耽誤了孩子“正事”。

    專家點評:

    吳萬芳

    (四川省心理諮詢專委會主任)

    培養創造力,玩耍很重要

    很多家長、老師都會從教育方法上去思考如何提升孩子創造力,但是他們常常會忽略一個問題,是在生活中對創造力的培養。讓教育迴歸生命,就要讓孩子有機會體驗生命中的各種波瀾,而其中,玩耍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在發表於《發育心理學》雜誌的一項經典研究中,研究人員將90名尚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分成三組——第一組小朋友可以從一疊紙巾、一個螺絲刀、一塊木板、一堆紙夾等常見物品中,挑選4種來自由玩耍;對於第二組小朋友,研究人員要求他們模仿工作人員,根據日常方法使用這些物品;第三組小朋友看不到這些日常物品,他們坐在桌前,隨機畫自己想畫的東西。10分鐘後,研究人員要求小朋友們說出其中一種物品的使用方法。

    結果顯示,自由玩耍的孩子說出的非常規的、創造性的使用方法是另外兩組孩子的3倍,這說明藉助材料的自由玩更有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

    資料顯示,如果在兒童時代不能無拘無束地玩耍,孩子長大後可能會不快樂,難以適應新環境。我們所說的‘自由玩耍’,對於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應對壓力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認知技能都至關重要。無論是人類還是動物,如果幼年時“沒有玩夠”,社交、情感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會受到影響。

    對動物行為的研究證實了玩耍的益處以及它在進化上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講,玩耍能讓動物(包括人類)學會某些技能,大多數心理學家都認為,即便成年後,人們仍會受益於幼年時的自由玩耍,玩耍同樣有助於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正是隨心所欲的玩耍,才能讓孩子更具創造力和協調能力。

    另外一方面,給孩子相對的空間也很重要,這個相對空間包括不惟成績論、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參與選擇、支援孩子的興趣愛好和探索的慾望,哪怕這些事情在你看來毫無價值。

  • 4 # 小小水中魚001

    家長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應著手從身邊的平常事做起。

    比如幾天前我就遇到這樣一個能激發和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事情。兒子的褲子是鬆緊腰的,腰上的繩子被他不小心抽掉了,穿在身上褲腰老往下掉。兒子平日裡喜歡運動,這條褲子又是兒子最愛穿的一條運動褲,捨不得丟掉,於是拿著褲子向我請教。如何把繩子從狹小的腰縫間穿梭而過恢復原樣呢?繩子又扁又軟,這可難住了我們一家老小。突然兒子靈機一動,從廚房裡找到一根筷子,嘴裡哼著“繩子雖軟可筷子是硬的啊”然後坐在那裡費盡周折讓筷子帶著繩子在褲腰縫裡轉了一圈,事後兒子哈哈大笑。看得出那是他為自己所作出的英明決策而笑。

    整個過程不難發現:兒子發現了問題並能提出質疑,作為家長並沒有出什麼主意——諸如找裁縫修補呀什麼的,只是一家老小都在盡力想著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碰撞出兒子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創造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 5 # 陌165900655

    孩子是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會喜歡拆卸玩具,這就是一種探索,大人們總會覺得這是在調皮搗蛋,經常制止,長久下來,孩子也變得所謂的乖巧,也漸漸喪失了對新事物探索的興趣。

    因此,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再引導孩子將拆卸的東西拼裝起來。在教育過程中,應該有耐心,要以鼓勵為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腦血栓有後遺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