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看歷史書時,發現明清之前的古代戰爭尤其是秦漢時期動不動就有10萬20萬甚至100萬的!這些士兵怎麼來的?古代沒有災病嗎?古代沒有殺人案嗎?現代連扣個青春痘都會死人古人難道沒有青春痘?現代醫療那麼先進都經常各種病、各種奇怪事件死人古代難道比現代少嗎?這些士兵難道是刷出來的嗎?如果是人生的,難道古女生孩子沒有痛楚嗎?難道她們不擔心會痛到死嗎?一年前印度嬰兒因為缺氧死了500多!古嬰沒有輸氧器那怎麼辦?
9
回覆列表
  • 1 # 燕歸來0919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我想,從上面幾句詩,我們應該可以大致瞭解了為何古代士兵數量龐大。

    一、

    國家國家,先有國,後有家。即使是文化普及率低的老百姓也明白,只有國家安定了,老百姓的生活才會穩定。當國家需要時,總會有大部分的老百姓當士兵。

    二、

    皇帝叫你去打仗,你不去?捉起來打仗去。嗯,抵死相抗,那便是死路一條了。當士兵還有存活的可能,現在違抗聖命直接掉腦袋,算了,還是當兵吧。

    三、

    人數為什麼這麼多呀?從很多古詩詞中我們可以發現,國家需要打仗的時候,連老翁和小孩都會被捉去。還有很多少時參軍,白髮蒼蒼才回家。想想看,一個國家,除了極少數的男子不打仗,士兵怎會不多?

    四、

    罪犯可以充軍。

  • 2 # 輓歌Zzzless

    戰爭的動員是有一個上限值的,例如三國時期的蜀國後期,在三國中實力最弱,人口大概90w人,此時國家能動員的最大軍隊數量也不可能超過9w人。一個社會人人各司其職,郊去老弱病殘孕和女性、貴族,剩餘的人口在國家處於戰爭時期是,可能絕大部分會被強制徵兵。這也與當時的政策有很大關係

  • 3 # 經武歷史講堂

    古代的戰爭參與規模並沒有你們看到的那麼大。

    首先,史書記載有一定偏差。舉幾個例子,曹操南下徵吳的時候,軍馬號稱百萬,正史記載有83萬,實際上曹操手裡的兵力也就二三十萬;前秦苻堅徵晉時也號稱百萬,聲稱天塹長江投鞭可渡,而北府軍也就三萬,渡江而擊,一鼓而破。所以,史書在記載自己君主功績的時候往往為了標榜君主功績,而進行誇大。

    其次,大量的軍隊並不是作戰部隊,而是後勤部隊。以現代陸軍如此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在戰時也需要5個士兵保障一個士兵的糧食彈藥藥品醫療。在封建王朝,運送的軍糧很大一部分會被運糧士兵吃掉。所以,一場戰爭中雙方投入的作戰兵力並不是參戰兵力。

    第三,隨軍家屬。在古代有些軍隊(尤其是農民起義軍),是隨軍攜帶家屬的。例如曹操在平黃巾之亂的時候“大破黃巾三十萬,擇其精壯者十三萬,號青州兵”。這三十萬黃巾軍很大一部分都是起義軍的家屬,甚至有一部分還是搶掠來的奴隸。

    最後,屯田兵的存在。“養兵百萬而不廢朝廷一粒糧食”這種現象在封建王朝中並不少見,長期對峙的戰爭中,為了緩解糧食供給的壓力,就地屯田是最佳選擇。負責屯田的這些士兵,平時是種地的,農閒時才進行操練,並不算職業軍人。

  • 4 # 禾匠科技

    你看到的這些數字,多半是虛化過的,明清因為年代較近,所以史料儲存比較完整,很難再見到先秦時那種幾十萬人的大戰。

    以前打仗,為了虛張聲勢,除了常備軍,連後勤的民夫也一併算在數字內,但是民夫和後勤是沒有戰鬥力的。

    齊桓公那麼牛逼,也只有一軍兵力(士鄉十五,一萬一千人)。晉文公當年稱霸之後,也才在一軍的基礎上,復做一支新軍,算起來也不超過四萬人。

    宋代沈括在夢溪筆談裡,更是提到了他從軍的經歷,並算了一筆後勤的帳:https://tieba.baidu.com/p/588009485?red_tag=1186840188

    按沈括的計算,如果40萬大軍出動,那麼實際可以作戰的也不過7萬餘

    所以,可以從中略窺中國古代一些大型戰役的虛實。當然了,後期生產力慢慢提高,參與作戰人數確實在慢慢提升,另外還有一些國家傾國之兵而戰,規模也是相當大的(秦滅楚)。

  • 5 # 歷史系旅法師

    這個問題我可要長篇大論了,大家有耐心一點。

    首先其實現代戰爭士兵數量也不少,一戰二戰中,百萬甚至千萬級別的軍隊都出現過,拿破崙進攻俄國動用60萬人,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出動了150萬人,日本快戰敗時還有500萬以上軍人沒有放下武器。

    題主覺得現代戰爭人數不多一是武器裝備的現代化高科技化極大的增加了武器的破壞力和軍隊的智慧化,再也不是人海戰術的天下了,二就是實際上近幾十年戰爭較少,在非戰爭時期大部分安定國家只保留一部分軍隊,畢竟不是每個國家都需要和有能力時刻準備幾百萬大軍,維持大量的軍隊畢竟錢要到位啊。

    說說古代。

    我認為如果非要講述古代冷兵器戰爭中士兵人數的問題,有三點要考慮,一是人口,連人口都不夠如何組織強大的軍隊?二是軍隊素質,軍隊人再多,可質量才是最關鍵的,三是生產力,國民生產力足夠,才能讓士兵有足夠多的軍糧,有足夠多的馬匹,有足夠好的武器鎧甲。

    古代的軍隊,其實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比如上古神話時期,那實際上就是部落時期,傳說蚩尤有72個各有法術的兄弟,那就是說基本一個部落出戰,就是部落中的青壯年全部加入,後勤戰鬥管理一把抓。傳說九天玄女幫助黃帝征戰天下,實際上說明部落時期連女人都要參戰的,這一點被後世的一些草原民族保留了下來。

    春秋戰國時期,一國出動的幾萬幾十萬大軍基本是所有的青壯年了,也就是傾國之戰派出了一代人。

    春秋時期,許多國家打仗還遵循著周禮,有規矩章法,雙方進退有度,所以那個時期要麼滅國戰要麼損失很小,而到了戰國各國開始玩霸道了,比如長平之戰,四十萬趙軍被坑殺,趙國死了整整一代人,一蹶不振,經歷了邯鄲保衛戰,到滅國的時候,趙國都開始讓孩子跳城牆殉國了。

    看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可以看出,西北苦寒之地出來的老秦人幾乎全民皆兵,民眾幾乎都是老兵,這才能一次次出動十幾萬人東進爭天下,這樣的的軍隊生產和戰爭是一體的,後世的軍屯很類似這樣。

    吳起的魏武卒,是那個時代比較少見的一支脫產的軍隊,就是終日完全訓練不事生產,國家供給,魏武卒戰力強大,真正達到了孫子兵法中風林火山的境界,遠超同時代的大部分軍隊,“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把秦國擊退五百多里,攻下函谷關。可在那個生產力不高的時代,魏武卒一是耗費巨大,二是數量不多,在毀滅性的戰役之後,魏武卒損失巨大卻難以補充,最後消亡。

    說到生產力,比方說上古時代,炎黃蚩尤的戰爭可能只是用石器和木器,夏商周時代的戰爭也只能有些青銅器和粗鐵器,但你說到唐朝,唐朝歷史你放那一看就會奇怪:

    白江口十幾萬日本軍隊,幾萬唐軍直接A了過了去,日本人幾乎是被唐軍趕下了海,突厥人數萬騎兵,幾千唐軍就敢上去嘲諷,唐朝前期對外戰爭勝率奇高,而且全部都是以少勝多,唐朝最盛軍隊也才不到70萬人,一個安西都護府3萬兵士讓整個西域安靜多年。

    這就是因為唐朝的經濟發達,有錢有糧,將士身經百戰有經驗,並且府兵訓練多,裝備號,一套唐朝騎兵的裝備是突厥人部隊價格的數十倍,唐朝的鍊鐵技術也碾壓周邊所有國家,日本人的刀被唐刀砍上幾下就會裂開,突厥人的皮夾根本應付不了唐軍的弓箭。

    所以生產力才是第一位的,生產力強,軍隊素質自然上來了。

    而且不同時代軍隊組成也不同,春秋戰國基本是戰時皆兵,軍隊職業化很少,但是華人多尚武彌補了這一缺陷,從西魏宇文泰創立的府兵制度一直沿用到隋唐,而宋朝採取的是強幹弱枝,常備軍很多,但是後期吃空餉嚴重,我們在水滸傳中看到的八十萬錦坤教頭林沖,實際上當時由於吸取了唐藩鎮割據的教訓加之北方沒有燕雲防線阻止遼國,東京開封城周圍禁軍真的有八十萬,但是越往後其中的水分越多罷了。

    這裡又說到了明朝,明朝動不動就十幾萬幾十萬的大軍,是因為明朝的衛所制度,軍人成為軍戶,世代為軍人,閒時訓練以及務農,戰時成軍出戰,這樣的衛所軍戶能出兵200萬人以上,朱元璋自稱“養兵百萬不用一文。”但是這樣的制度早晚是要出問題的,在明初期,剛剛開國士氣正盛,明軍素質極高,可時間一長,安定久了,一些沒有戰事多年的衛所最終就會廢弛,訓練不到位,裝備老舊,毫無戰力,明朝的三大營就是一直常備保底軍隊,負責拱衛京師,但是土木堡一戰三大營損失慘重,于謙又改十二團營。東南沿海倭寇氾濫,衛所毫無建樹,只能當輔兵,戚繼光練戚家軍才制衡倭寇。

    題主所說的古代戰爭人數多還有一點,起義和草原民族,起義軍大多是裹挾流民出陣,剛放下農具拿起武器的流民也算成戰力,戰力不一定多強,但是數量很多,而且造反嘛,虛報人數壯大聲勢也是經常事,而草原民族則是10幾歲的孩子只要能騎馬就能上戰場,可能一個十幾萬人的部族就能出數萬戰士,而且自帶馬匹機動力極強,而且草原民族耐力極強,多劫掠,只要打贏了後勤很輕鬆搶就是了。

    由此,我們應該知道,軍隊是貴精不貴多的,中國古代人口眾多,似乎沒有任何一個大一統朝代人口不是世界第一的,而且農業發達,在兵源和糧食上一直很容易解決,但關鍵是並非人數就能決定戰爭,從古至今,戰爭越來越職業化,精兵劇線每個國家都在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直播給社會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