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笨豬222

    是有人用的,結果全部被虐出了翔……這奇謀有前提~韓信看準了趙軍會傾巢而出!這典故是不可能用第二次的,你知道敵人也會知道。。

  • 2 # 大漢破虜

    張耳和韓信部本身就是聲東擊西的牽制作戰,殺手鐧是劉邦帶著漢軍主力北渡黃河攻克趙都邯鄲。開始進攻襄國,趙國已經完了。陳餘最後狗急跳牆而已,但趙軍低下計程車氣根本不能承擔戰鬥任務。荊州之戰徐晃擊敗關羽也是這原因,士氣崩潰。

  • 3 # 忘川說

    第一,據史書記載,趙國的兵力為二十萬,而韓信所指揮的漢軍卻僅有三萬的兵力。韓信背水一戰的第一目的便顯而易見了,他是要誘敵出城。因為,如果攻城,她的劣勢將更大。

    第二,韓信的軍隊多為新招募的軍隊,組織紀律性特變差,他背水一戰便是要士兵無處可逃,乖乖應敵,增強部隊的可困性。

    第三,他知道敵方的軍事首領缺乏戰術素養,而且敵方士兵也多為新兵,在進攻受挫後,便會逐漸混亂所以,自己即使背水一戰,也只需頂住最開始的進攻,後面的攻勢會越來越弱的。 最後,韓信的背水一戰只是吸引敵方兵力,關鍵在於在敵方城樓上插漢軍旗的一千精騎,他只是一場士氣的大戰。只要讓敵方信心不足,發現自家城樓上的旗幟換了,那二十萬大軍便會完全喪失鬥志,韓信便可以乘勢進攻,讓敵人徹底失敗

    最後總結一下,韓信是在新兵對新兵的時候的一場心理戰,他的背水一戰便是消磨敵方銳氣,不讓己方混亂,最終依靠騎兵插旗,讓敵方徹底失去鬥志,四散逃跑。後人失敗的根本原因便是沒有抓住背水一戰的核心,照貓畫虎,最後便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不失敗才怪。

  • 4 # 蘇沉船

    “背水一戰”的概念由後世演化,已不單指背水列陣,往往是形容違背兵法的常態,不給部隊留退路,激發部隊頑戰,類似的戰例在後世還是有不少的,只要是因為戰術過於危險,常規情況下是不提倡使用的。韓信能戰勝趙軍的方式並不只是背水列陣,還佈置了奇兵在敵人後方擾亂軍心,利用井陘道的狹長使二十萬趙軍無法展開作戰,只能一股一股部隊去進攻韓信,迫使敵人被動去打攻堅戰。

    但如果敵人想不打,要撤退了,井陘道又狹長,韓信派兵追擊,趙軍也只能一股一股的應戰,兵力上從來沒戰過優勢。這也是後來人們常說的狹路相逢勇者勝,假設井陘道只能容納一萬人在前鋒作戰,韓信有三萬人就可以輪流反覆作戰,士兵也不會太疲憊。而趙軍二十萬人怎麼輪流,韓信的部隊也依然還有體力再戰,這就是利用地形拉平雙方戰鬥力的打法。

    問題在於背水一戰這樣的戰術需要考慮地形、敵我士氣等綜合因素,不是單一說背水列陣就能成功,如果陳餘聽從李左車的計策,不主動進攻韓信,韓信也沒辦法。這也是跟項羽破釜沉舟不同一點,破釜沉舟是主動進攻,不留後路的往前死戰。背水一戰是要把敵人吸引到自己主場作戰,在沒有退路的陣地前擊垮敵人。

    因為在兵法上,主動去進攻敵人營壘也是違背原則的作戰,久經戰陣的名將可能不會輕易上檔,如何能像韓信一樣露出破綻吸引敵人主動進攻,把劣勢化為優勢,這是需要對敵將有透徹的理解才能知曉,這說明韓信的情報工作一向做的很好。

    這裡也舉一些相似的戰例:

    257年,五月。蜀將姜維為配合諸葛誕之亂,出兵駱谷往關中進軍,與司馬望、鄧艾對持,姜維依山為營,鄧艾、司馬望近水紮營。姜維多次挑戰,司馬望都沒有出戰,雙方不戰而散。

    這一戰因為雙方都是有謀略的名將,都知道戰局的優劣,都沒敢輕易出戰。姜維如果強行進攻,那跟當年的陳餘就沒什麼兩樣,況且蜀漢耗不起。

    347年,石虎派麻秋西征前涼,張重華命儒生謝艾,為使持節、軍師將軍,帥步騎三萬進軍臨河。臨河是黃河支流渭河的支流,謝艾是依靠渭水列陣。謝艾故意乘坐木車,戴著白巾出戰,一望過去就是個年少書生,激的麻秋大怒。

    麻秋雖然也只有三萬兵力,但還有許多後續部隊為策應。他謹慎的派三千騎兵突擊涼軍,迫得謝艾軍大擾,部下勸謝艾上馬應戰。謝艾只是走下車,坐在交椅上鎮定指揮。經驗豐富的麻秋一看形勢不對就覺得敵人有伏兵,立刻下令撤退,但這時謝艾的伏兵已從側面襲來,謝艾主力配合伏兵進攻,大破麻秋,斬其將杜勳、汲魚,獲首虜一萬三千級。

    這一戰中可以看出麻秋是非常謹慎的將領,儘管他輕視謝艾,也只派出三千騎兵做試探性進攻,依舊被謝艾所破。這反說明韓信和陳餘之戰是少有的特例,因為陳餘根本上就不會用兵,擁有優勢兵力的情況下卻選擇集中兵力在狹長地形作戰。麻秋只有三萬兵力都不幹這種傻事,所以韓信破陳餘之戰也確實很難複製。

    銑將文士弘率精兵數萬屯清江,孝恭欲擊之,靖曰:“士弘,銑之健將,士卒驍勇,今新失荊門,盡兵出戰,此是救敗之師,恐不可當也。宜自泊南岸,勿與爭鋒,待其氣衰,然後奮擊,破之必矣。”孝恭不從,留靖守營,率師與賊合戰。孝恭果敗,奔於南岸。賊舟大掠,人皆負重。靖見其軍亂,縱兵擊破之,獲其舟艦四百餘艘,斬首及溺死將萬人。

    621年,唐發動滅梁之戰。當時三峽水漲,蕭銑本以為唐軍不敢進軍,李靖獻計李孝恭反其道而行,趁蕭銑不備而進軍,直破荊門、宜都二鎮,並乘勝前進,十月即抵夷陵城下。

    蕭銑的驍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駐守在清江,李孝恭當時就想要跟文士弘決戰。李靖一眼就看出門道,認為文士弘臨江駐紮有備應戰,肯定拿不出好處,應該到長江以南駐紮,避其鋒芒。李孝恭沒有聽從,率師進攻文士弘而戰敗。好在李靖見機策應,挽回敗局,擊破了梁軍的追兵。

    這一戰可看出世上不全是陳餘那樣的庸才,一旦遇到李靖之輩,再縝密的佈局也會被識破,高手過招,優劣局勢都是瞬息逆轉,沒到最後一刻都很難說。

  • 5 # 路衛兵

    “背水一戰”不是孤立的,它是韓信在“井陘之戰”所用一系列戰計中的一環,單獨拿出來很難複製。後世效仿背水之戰的案例並不少,其中也有成功的,只是不如韓信的典型。

    “井陘之戰”中,韓信不止使用了背水陣這一計,還有與之配合的“調虎離山”計——主動攻擊之後佯裝失敗,引誘趙軍脫離陣地;“渾水摸魚”計——預先埋伏2000精兵,在趙軍傾巢出動後搶佔營壘;“反客為主”計——佔領敵營後遍插2000面漢旗,擾亂趙軍心智;最後還有前後夾擊的“甕中捉鱉”。這些計策無所謂主次,只是背水陳兵的形式更新鮮、更受關注一些。

    以上也不難看出,韓信取勝的關鍵在於各計的配合。如果單純使用背水計,打敗10倍於己的趙軍可能性基本為零。後世許多戰事都效仿過背水陣,只是流於形式的很難成功,比如隋唐時劉黑闥在永濟河背水陳兵,結果被李建成、李元吉的追兵擊潰;而與其他計策配合使用的則效果明顯,比如東、西魏的渭曲之戰,宇文泰擺背水陣的同時又在兩翼設了伏兵,最後把東魏的軍隊包了餃子。

  • 6 # 歷史雲頂

    韓信作為漢朝的開國元勳,在歷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韓信在劉邦手下做統帥之後,幾乎是無人可擋。在井陘之戰中,甚至還使用了背水一戰,將數倍於自己的敵人擊敗,韓信以少勝多擊退敵軍,到底是運氣還是實力呢?

    一、韓信心智過人

    首先韓信的仕途也並不是一直順風順水,韓信從小就生活貧困,由母親撫養長大,並且年少時還經歷過胯下之辱,韓信心智比一般人成熟很多。因此韓信作為經歷過很多風風雨雨的大將,面對危難情況的反應也比正常人要冷靜很多。

    在漢高祖三年的時候,韓信帶領的漢軍和趙軍作戰,由於韓信需要渡河作戰,因此趙軍將漢軍來回的道路全部切斷。漢軍已經陷入了絕境當中,正常的將領肯定想的會是如何從這當中逃走,但是韓信卻不這樣,他將漢軍背對河水,用了極其偏激的“置死地”來激勵軍心,就這樣漢軍面對必死的局面,反而爆發出數倍的戰力,將趙軍打敗,這樣的計謀只有韓信這樣心智過人、靈活變通的將領才會用的出來。

    二、條件成熟才能使用

    韓信所做出這個選擇,並非是無路可選才這樣做,而是他透過內奸得到了趙軍的內部軍事策略才有膽量這樣做,因此在井陘之戰這樣極端的條件下,韓信敢於和趙軍展開戰爭。如果沒有任何軍事情報的支援,漢軍就莽撞的背水一戰,結果必然是輸多勝少,所以韓信這一舉看似衝動,實際上有很充分的準備。

    除此之外,韓信在井陘之外的高邑還佈置了一隊奇兵,以備不時之需。沒有留後手的背水之戰,結果肯定是一敗塗地,一場戰爭的勝利絕對不只是一個策略那麼簡單,在看不到的地方韓信留下了很多後手,他在作戰之前就已經想到了可能的結果。所以綜合了所有的來看,背水一戰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任何的奇招都是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面,越是危險的計謀,在充分的準備面前反而更能獲得奇效。歷史上有很多經典的以少勝多的例子,項羽在大破秦軍之前也是做了充分的調查,並且派人對秦軍的軍事佈局做了詳細的報告,並且派人切斷了秦軍之間的聯絡,這樣才能讓項羽透過破釜沉舟取得勝利。

    總的來說,歷史上很多將領之所以以少打多失敗,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做好準備,勝利都是透過統帥的盡心策劃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並不是簡簡單單透過一個計謀就可以取得勝利,想要透過奇招致勝的要求更是艱難,因此很少有人做到,靠的是真實的實力,而不是運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超BIG3齊齊翻車,恆大上港負,國安平,本賽季誰最有可能奪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