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張談三農
-
2 # 農夫也瘋狂
立秋是代表著天氣要涼快了嗎?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指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所謂“立秋”,說文解字來看的話,“立”指的是開始,而“秋”則是指暑去涼來的。所以,立秋指的是從這一天開始氣溫要逐漸變得涼快了。
在民間也有著“立秋三日涼風至”的說法,但是大部分的地區在立秋以後依然還是會以晴、陰相間的天氣為主。如果不降雨的話,氣溫也還是會比較高的。如果遇到秋老虎的話,那氣溫會更高。尤其是在南方地區,這個時候正是三伏天中的中伏和末伏,再加上在此節氣,像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會更加的酷熱哦!
不過,如果下雨的話,情況就不一樣了。因為在民間有著“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同時,有些人認為立秋以後秋天就到了,其實這個也是不準確的。立秋並不達標秋天到了。中國的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也是相差很大,因此秋天到來的時間也是早晚不一樣的,像北方地區要先進入秋季,而在南方在要後進入。一旦進入到秋季以後,天氣也就真正開始涼快了!
你認為今年會有秋老虎嗎?
-
3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立秋是代表著天氣要涼快了嗎?
立秋了,該抓秋膘了?您今天吃肥肉了嗎?說句題外話,扯淡哈。立秋是意味著天氣要涼快了嗎?
立秋了,意味著開始步入秋天的節奏了,但是這個過程是比較緩慢的。大概還要經過大概1個多月的時間才能感覺到濃濃的秋意。但是既然進入了秋天的節奏了,還是能夠感覺到一些與夏季不同的感覺。
比如,早晚溫差越來越大了;樹蔭下和陰影的地方感覺到有些涼意了;白晝越來越短了;並且空氣溼度也越來越小,能感覺到空氣越來越乾燥,能夠體會到秋高氣爽的感覺。雖然與夏季有了一些不同的感覺,但是在白天,伏天的高溫還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畢竟只是立秋,只是早晚夜間的溫差有些大。
雖然如此,大家還是要有些心理準備。尤其是在降水的天氣裡,會感覺到明顯的秋意。畢竟再過兩個月又該進入供暖期了。以上是我對這個題目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4 # 果田守望者
俗話說,七月秋風起,八月秋風涼。
這指的就是秋天即將來臨,而立秋指的就是從立秋起,這個季節就進入了秋天,立了秋之後也就是算農曆的七月已經到了。這個立秋屬於一年裡邊24節氣之中的第13個節氣,標誌著,從這個時候開始,天氣將會逐漸的變涼快。
但是不要忘了,這個立秋過了之後的接下一個節氣,這個節氣叫處暑。那麼也就是說這個處暑也將是暑氣的繼續,這個天氣還是那麼的悶熱,那麼的酷熱,所以它又叫處暑。小暑和大暑,處暑,都是暑氣非常高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天氣還是很熱的,還完全達不到那個涼快的時候。
至於什麼時候才是天氣涼快的時候呢?一般在南方來說,過了秋分以後,這個天氣才是真正的涼快。到了秋分的時節,就可以體會到夜晚溫度是比較低了,白天的溫度雖然有20多度,甚至30度,但是夜晚的溫度已經降到了十幾度。這個時候就可以感受到這個溫差,確實晚上的時候就比較涼氣了,而秋分卻就是屬於這個秋天的八月份,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七月秋風起,八月秋風涼”,指的就是這個八月才是真正的開始涼快。
而到了九月份,俗話又說:九月秋風吹過牆。這個農曆的九月份就是節氣寒露的開始。一般在南方來說到了寒露的時候,往往是入秋以來的第一波冷空氣就來臨了。
而在南方這個時候,正是水稻揚花抽穗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遭受了寒露風的侵襲,就容易造成水稻的減產。所以民間俗語又說:禾怕寒露風,人怕老來窮!
但是,聰明勤勞的人們千百年以來,早就總結出丁方法,能夠有效的抵禦寒露風,還是用一句俗話來說:有水不怕風!即是指在寒露風吹襲之前,及時的把稻田灌滿水,就能夠有效的抵禦這些短暫的寒風,從確保晚造的水稻不會歉收減產。
立秋來了,秋天就來到了,一年裡面的豐收季節,總讓人充滿著期待,對嗎?
-
5 # 東家APP
報~~立秋到~!
立秋分三候 “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換句話說,從39℃的蒸籠到零下9℃的冰窟,就是從立秋這一天開始的。
春夏已經過去了,秋冬你還要錯過嗎?!
立秋,讓我們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
舉個栗子:
這個秋天,我要瘦十斤!
如果做不到,我就刪掉,
冬天的時候再發一次……
參考資料1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秋分三候: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涼風還有一層意思,特指古代仙山。《淮南子·墬形訓》:“縣圃、涼風、樊桐,在崑崙閶闔之中。”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氣溫的下降水汽凝結,便成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水土溼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立秋時節,白露初降,到了白露節氣,“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寒蟬為秋後之蟬。立秋之後還能聽到寒蟬悽惻,但到了白露,基本上就聽不到蟬鳴,即使偶爾有,也都衰弱無力,像是將死之人的哀告。
參考資料2 : 《夢粱錄》
南宋時,立秋一到,都城臨安(杭州)宮中和民間一片應時序過活兒的熱絡景象:
根據《夢粱錄》記載,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內,以梧桐樹植於殿下,俟交立秋時,太史官穿秉(編按:謂穿禮服而執朝笏)奏曰:秋來。其時梧葉應聲飛落一二片,以寓報秋意。
北宋遺老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還記載了立秋這一天,婦人女子及兒童人人爭買來一種叫楸葉的葉子,剪出花樣戴鬢邊,“都城內外,侵晨滿街叫賣楸葉,婦人女子及兒童輩爭買之,剪如花樣,插於鬢邊,以應時序。”
參考資料3:《本草綱目》
用茶制枕,古來有之。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茶枕可明目,治頭風頭號痛,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記載:“以茶入枕,可明目清心,通經絡,延年益壽。”
做茶枕要茶樹上的老茶葉,老茶葉有濃濃的茶香,但用來泡茶,口感極不佳,所以茶農一般會把其摘棄,正好廢物利用,需陰乾使用,而不能放在Sunny下暴曬,否則會使茶葉香氣散失,功效降低。
據說古代詩人陸游就終生使用茶枕,80歲仍耳聰目明。
參考資料4:《夏夜登南樓》
唐朝賈島的《夏夜登南樓》選自全唐詩:卷574-61,其中有句“一點新螢報秋信,不知何處是菩提”,可見唐朝人就已認為螢火蟲是迎秋之蟲。
儘管暑氣未盡,而千百種蟲已經感應到清氣,在最後的夏夜“飛光千點”,秋季即將到來。
《製作人員名單》
策劃:東家內容團隊 監製:二小東
文案:憶夢 設計:張萌
-
6 # 有緣人153832681
立了秋,涼颼颼,一場秋雨一場涼。
立了秋,白天和晚上溫差要大一些,分早晚涼了。再也沒有夏天那樣無風悶熱。
立了秋,秋老虎來襲,有可能白天溫度偏高。人容易生痱子,可不要忽視防暑降溫,注意身體調節。
立了秋,氣溫逐漸轉涼,注意溫度偏差大帶來的不適,預防口腔疾病,防寒保溫,讓自已的身體適應氣候變化,身體好才是真正的好。願大家健康快樂,有緣人送上的祝福。
回覆列表
立秋之後不代表氣溫要涼了,但是可以明確的說是太陽沒那麼毒了,而且夜裡溫度低了,白天還是熱,畢竟“秋老虎”不是蓋的!俗話說得好“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秋天是一年中豐收的時刻,所以秋天一旦技術之後氣溫立馬降低,會對收成不好,所以立秋之後氣溫不能立馬降低。立秋以後莊稼、果木都到了灌漿的關鍵時候,這個時候白天變短、夜裡變長,因此白天溫度不會立馬降低,而夜裡溫度降低會比較明顯,這樣有利於作物積累有機質,因此作物需要秋天白天熱、夜裡涼。立秋之後的氣溫會變得乾燥,人早上起來容易出現咽喉疼痛、流鼻血、上火等症狀,到了夜裡如果睡覺不蓋小肚子第二天會肚子疼,所以技術之後大家要注意身體健康養護。在中國北方地區立秋這天有“養秋膘”的說法,意思是立秋這天要吃肉,自己要長肉,為的是馬上要農忙了,所以要提前養好身體,到時候好乾農活。立秋以後天高氣爽,但是還是一天比一天涼,尤其是迎來降雨以後,一層秋雨一層涼,,天涼別忘加衣裳,這是咱們老祖宗給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到了秋天我們一般會去山上菜野菊花回來,泡茶喝、做枕頭,具有清火敗熱、潤喉的作用,菊花枕頭可以起到安神作用。這個時候也該種白菜了,準備為入冬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