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路遙lgy
-
2 # 李劍雄13191183334
設身處地想想,那麼牛逼的無敵英雄率領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子弟橫掃天下,突然一夜之間回來了,孩子們一個沒給帶回來,自己的老婆也弄丟了,寶馬車也沒了,還混個毛啊,誰信呢,所以毛主席告誡全黨要戒驕戒燥謙虛謹慎,後果嚴重。
-
3 # 鬼針陰行斷血流
李清照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以前一直沒仔細思量。今日且琢磨一番。
公元前202年,劉邦以韓信為主帥,聯合彭越,英布,劉賈,灌嬰五路大軍將兵圍垓下,楚軍十萬之眾盡成甕中之鱉,四面楚歌高作,十面埋伏。楚軍軍心渙散,潰不成軍,項羽星夜率800餘壯騎突出重圍,漢軍緊追不捨,及至烏江,項羽周身僅剩28騎,前無退路後有追兵,亭長欲渡之,然羽眼見此情此景,回想昔日率江東8000兄弟披荊斬棘叱吒風雲,而今無一生還,不禁悲從中來,苦笑:“天之亡我,我何渡為!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吾何面目見之?”。於是將烏騅賜予亭長,乃下馬步戰,短兵相接,羽大奮神威,手刃百餘人。見大勢已去,不願再廝殺,於是自刎而亡。
項羽不肯渡江絕非只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吾忖之有三:
一者,自度於江東父老有愧,八千去,一人回。
再者,劉邦大局已定,加之諸多故人叛己從漢,遂無東山再起之志,亦不願多添傷亡,塗炭生靈。既然項羽說是“天之亡我”,也算是尊天命(他並認為人定勝天)
三者,項羽自起兵,身歷數十戰,未嘗一敗,而只此一敗卻讓他再難翻身,人一旦成功習慣了,很難接受失敗,一敗便是萬劫不復。以項羽的性格,斷不會學勾踐捲土重來,難怪李清照會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項羽選擇了身死沙場,而不是苟活以圖來日。
-
4 # 戴維666
項羽
千年傳奇的人物,也會繼續流傳千古。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有紅顏在側,名為虞姬;有馬在跨,號曰烏騅;手持霸王槍,腰掛鐵胎弓。項羽率八千子弟起義,最終背水一戰擊潰章邯,分封諸侯奠定了自己楚霸王的地位。
但是霸王好義惜名,鴻門宴放走劉邦,有亞父范增而不知善用。而劉邦: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楚霸王雖然神勇無匹,但是天下大勢卻不是靠個人的勇武就能取得的。最終兵敗垓下,只能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率子弟突圍而走,虞姬拔劍自刎。至烏江,身邊兄弟全部戰死,悲從中來,自刎而死。
李清照曰: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杜牧曰: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這兩位詞人都是對楚霸王的無比追念。然而,我比較同意的是毛主席說的: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
5 # 揚州夢醒時分
劉邦項羽對戰,立下合約平分天下,劉邦韓信撕毀合約追擊項羽,最終項羽兵敗,被圍垓下,四面楚歌,逃到江邊有條小船,船伕要栽他過江捲土重來,項羽不願意,自刎江邊。惜名,名比命重要。不像劉邦韓信那麼無恥,英雄畢竟是英雄。可能還有原因就是跟隨自己的子弟兵都死了,虞姬也沒了,就算走了也沒意義了,項羽並不是為帝位而生的,對帝位沒那麼執著,更注重情義。也可能不想再繼續戰爭了,苦的是老百姓。其實項羽雖然殘暴,但是還是很有道義的,如果一統天下也不會太差。
-
6 # super曉麗
首先很榮幸為你解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真實事件是韓信從一開始就沒準備放過項羽,必須致其餘死地。從韓信的十面埋伏就可以看出來。
我感覺其實河中的船伕也是韓信安排的,即使你項羽再厲害衝破十面埋伏,我韓信也會留一手在河中,項羽如果渡船了也會死在河中。
這裡面可以看出韓信的心狠手辣,不給項羽留一絲的機會存活。韓信種種的惡事最終都遭到了報應,最後飛揚跋扈被呂后和蕭何密謀處死,享年四十幾歲。
常言道:臉皮薄,想當年項羽帶領八千江東子弟從漳水出發,率領諸侯摧枯拉朽般消滅了王離軍團,章邯在陰謀家趙高的忌恨下被逼投降了他,使得他順利的入主關中。
當成為天下名義下的霸主,而他為了所謂的衣錦還鄉放棄了統一天下當皇帝的念頭,大封諸侯,重新將天下弄得四分五裂。
讓百姓深受戰亂之苦,劉邦將其擊敗後,出身貴族的他為了面子將自己的失敗歸咎於上天,從沒思考過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是這次失敗讓他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所幸自殺了事。
以上我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在這裡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淡墨淺白
李清照的詩“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千古流傳,那麼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愛情嗎?是因為責任嗎?
有人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和虞姬的愛情,愛人死了心灰意冷,願和虞姬生死相許。事實真的如此嗎?虞姬是在項羽慨嘆虞兮虞兮奈如何之後,當著項羽的面自殺的。項羽並沒有阻攔,也沒有和她一起自殺。如果真是愛情,要麼帶她一起突圍或者苟且偷生投降,若突圍不成可以一起自殺,若果不一起自殺也可東山再起為虞姬報仇。項羽一樣都沒做,愛情不過世人美好的願望罷了。
有人說因為責任。項羽不忍天下戰亂不止,生靈塗炭。項羽真的是這樣愛護天下百姓嗎?項羽如果是仁人之士絕不會坑殺20萬秦國降兵,更不會火燒阿房宮,在咸陽燒殺搶掠。項羽真的關心天下蒼生,秦朝滅亡之後就不會殺死楚義帝熊心,分封諸侯後早就天下太平了。所以說天下蒼生在項羽看來不過螻蟻而已,不存在責任。
項羽自己說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只是最後一次給自己臉上貼金。韓信為了誅殺項羽採用的是“十面埋伏”所謂十面指的就是“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天上、地下”。直白點說韓信已經切斷了項羽的所有退路。韓信甚至怕項羽不死,在項羽自殺的地方的數上用糖寫上了“項羽死於此!”這樣螞蟻就會爬上去,項羽一看這螞蟻顯字,不是天要亡我嗎!韓信顯然也會考慮到,項羽萬一不自殺怎麼辦?船上的艄公更可能就是韓信最後絕殺的人。
項羽不過江東深層次的原因是項羽回到了江東一樣不能東山再起,如果回到了江東被江東父老所厭惡更是無顏。項羽屢戰屢勝,兵越打越少。劉邦屢敗屢戰,兵越打越多。陳平就曾說過: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及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簡單的說劉邦會收買人心,項羽任人唯親。劉邦有蕭何穩固後方源源不斷提供士兵糧餉。項羽沒有穩固的後方根據地,沒有給江東父老提供好的生存環境。更是殺了楚義帝,人心盡失。江東父老楚漢爭霸的時候無力也無心支援項羽爭霸。
項羽不肯回江東,不是因為愛情,也不因為責任,只是因為回了江東也不能東山再起。
-
8 # 歷史說說歷史
談起項羽,大家應該都會想到他被困垓下時,曾吟唱的一首《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同時也會想起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等悽美故事吧。最終項羽逃至烏江,與漢軍激烈交戰,在烏江邊自刎,一代霸王從此沒落。
項羽不肯過江東一直以來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
《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項羽逃至烏江,亭長“願大王急渡”,而項羽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可以看出項羽之所以自殺而不肯過江是因為羞愧無法面對江東父老。
第二種
宋代劉子翬的《屏山集》中記載項羽逃至烏江,認為烏江亭長有詐,寧肯戰死也不被亭長所拿下。因為當時劉邦以懸賞千金和封萬戶侯來買下項羽的命,加上之前兵敗垓下,被農夫忽悠而陷入沼澤,所以項羽對亭長的“願大王急渡”難免有猜疑,“故託以江東父老之言為觧爾”。
第三種
人們認為項羽在烏江自刎是為了能夠早日讓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項羽可能也想到即使度過烏江回到江東,老百姓擁立他為王,項羽也不會是劉邦的對手,假如拖上些時日,只會將江東百姓帶入戰爭泥潭。
回覆列表
謝謝邀請!項羽兵敗垓下,逃到烏江,烏江亭長正好有一艘小船,亭長勸他上船說,江東還有一千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過去了,還可以在那稱王。項羽苦笑說:我至會稽起兵,帶領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們沒有一個人回去,只有我一個人回去,即使江東父老同情我,立我為王,我有什麼臉面去見他們呢?隨即,有帶人廝殺一陣後,自己自刎而亡! 項羽不肯回江東,是沒有臉面去見那些江東的父老,那些八千子弟的父母親!英雄無敵的項羽,怎麼面對那些失去兒子的父母親,自己無顏面對,無顏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