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二扁頭

    宋江征討方臘,損兵折將損失慘重。108將回到朝廷只剩下二十七人。當然這裡有些人是半路出走,比如燕青李俊等,或者是不願回來當官,就地出家,比如武松。除了這些人以外,沒回來的除了病亡就是戰死,戰死的佔多數。之所以戰死這麼多,有以下因素:

    一 不佔地利,宋江勞師遠征,對當地的地形路線不熟悉,往往就吃了守軍的埋伏,這方面損失不小。比如史進等六人一下子全死了。另外宋江們攻打關隘,方臘守軍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箭射磨盤砸等也殺死宋江不少人。

    二 水軍不佔優勢,宋江等在梁山也有水軍也有李俊三阮等水軍將領,但是與地處江南水鄉的方臘比起來差的太遠,方臘水軍無論是戰船規模還是水軍素質都超過樑山,連阮小二也自刎身死,這方面梁山完敗。

    三方臘手下兵精將猛,不輸於梁山。方臘手下除了有像石寶方傑等八位有名猛將外,其他將領也很厲害。梁山雖然號稱108將,實際上真正能上陣的也就是40來人,厲害些的無非是五虎八驃再加上步軍頭領等二十多人。而方臘手下石寶方傑王寅龐萬春等足以和五虎等抗衡,再加上包道乙杜威等人的零敲碎打,梁山上死的人就越來越多。如果不是朝廷出兵,勝負還真難說。經此一役梁山將領十損七八,再難以恢復昔日雄風了。

  • 2 # 筆蟲

    攻打方蠟,宋江急於求功,天時,地理不合,方臘是農民起義的部隊,很多優秀人物,打贏就很不錯了,傷亡其實按戰爭消耗屬於正常。

  • 3 # 正義無敵1234

    宋江攻打方臘損兵折將,徐寧的毒箭、張順的萬箭穿心、謝珍謝寶的慘死、武松的斷臂,可以說征討方臘不只是傷兵損將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徹底傷害了眾兄弟的心,於是魯智深武松在六和禪師、李俊童威童猛出走、燕青也不想回去封賞。為什麼梁山好漢傷亡那麼嚴重呢?我認為有一下原因。

    首先,宋江和盧俊義不是統帥的料。“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可是他們根本不瞭解方臘。沒有估計到方臘的實力有那麼強。他們認為征討方臘和以往攻打祝家莊和曾頭市一樣,可是他們卻低估了方臘的手段和江南的氣候環境。毒箭、陷阱,只要是方臘能用上的他都用上了。只要是俘虜的梁山好漢沒有一個活口,只要是掉進陷阱的好漢都會被亂槍戳死不就活口,為了儘量殺害梁山好漢,他們用暗箭、用飛刀、用飛錘。顯而易見,宋江和盧俊義根本沒有想到方臘會對梁山好漢下這麼重的毒手,他們徹底懵了。盧俊義在獨松關沒有制止住董平張清,結果使兩人慘死;昱嶺關又出昏招,在沒有弄清昱嶺關守將和結構的情況下,派史進、石秀等六員大將去討敵要陣,結果害的六人被亂箭射死。另外,梁山好漢大都是是北方人,對南方的氣候不適應,結果很多英雄得病而死。

    第二,梁山的水軍太弱,在八百里水泊還行,可是南方多大江大河,水流湍急,梁山水軍吃虧。在冷兵器時代,大炮也應該發揮作用,可是“轟天雷”凌振卻不受重用,很多可以用大炮來轟炸的地方卻用人牆硬攻,損失慘重。重要的一點,神醫安道全沒有隨大軍征討方臘,導致很多好漢生病或受傷後沒有得到很好的醫治,因病死亡。

    最後,方臘是守方,江南是方臘的領地,宋江是侵略者。方臘的軍隊為了自己的土地和利益會拼死保衛自己的家園,他們會用各種手段來阻止宋江的入侵。再說,方臘手下也是戰將雲集,高手如雲,梁山好漢損失慘重也很正常不過了。

  • 4 # 航空世界

    這個問題又涉及到水滸的作者問題。

    水滸的故事,發源于山東梁山地區,但宋代史料中並無宋江佔據梁山的說法。最早提出這一說法的,是東平府出身的元代戲曲作家高文秀,他在戲曲作品《李逵雙獻功》中最早提到“寨名水滸,泊號梁山”。隨著時代的變遷,水滸的故事隨著元曲的流行,傳播到江浙地好漢之所以所過之處都是“一盤牛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作者實在不知道有什麼北方吃食。最終在江南讀書人的手中形成了成熟。施耐庵本身就是江蘇人。水滸作者是否是施耐庵現在仍然有爭議,但文字本身有非常多的證據證明,水滸的作者至少是南方人,而且顯然是元末明初時候江浙一帶富庶地區的人。這個人的生活很悠閒,很有生活情趣,對窮困地區的生活並不瞭解,所以他筆下阮氏三雄所居住的小漁村裡,要有一個臨水的小酒店;景陽岡一個並不熱鬧的地方的無名小酒店,卻有“卻比老酒滋味”的美酒;魯達這樣的好漢,看到五臺山的景觀要“喝彩一番”,李逵回鄉,路上會追趕小白兔。

    這個人對北方地理完全無知,也從未出過今日長三角地區。所以史進從華陰縣去延安,居然要先到渭州(宋代渭州在今日青海);魯達從延安逃亡卻去了更為熱鬧的山西五臺地區;宋江從鄆城發配去江西九江,要路過廣東揭陽;戴宗去薊州(今天津薊縣)卻先到山東沂水縣;梁山好漢可以大軍越過東京汴梁直接攻打華山腳下的華州……不僅地理方位錯得一塌糊塗,涉及的飲食細節也都似是而非,比如林沖火併王倫之後,梁山大排酒宴,酒桌上不僅有北方的柿子、栗子,還有南方的枇杷果和楊梅。梁山好漢之所以所過之處都是“一盤牛肉”,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作者實在不知道有什麼北方吃食。但徵方臘,作者描寫南方時,地理方位卻非常精確,宋江軍攻打杭州,張順從西泠橋下水,至湧金門被亂箭射死;宋江也是在西泠橋祭祀張順。這種細節,說明作者曾長期生活於杭州。

    因為作者本人是南方人,方臘又是盤踞江浙地區的軍事集團,所以作者在塑造方臘集團時,也是將江南的好漢作為英雄來塑造的。方臘的力量實際上遠遠比宋江強大,雙方根本不是一個數量級:水滸好漢的根據地只有梁山及周邊地區,連近在咫尺的東昌府東平府都無法固守,打了之後迅速撤離。 而方臘則佔據八州二十五縣(歙州、睦州、杭州、蘇州、常州、湖州、宣州、潤州),都是經濟繁榮,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其兵力可以直接威脅當時最為繁華的揚州。在人才上,梁山好漢從英雄排座次到徵方臘已經經過了近十年,大量武將已經過了自己的黃金時期,而方臘人才濟濟:潤州有呂師囊和江南十二神;蘇州有八大王方貌和八驃騎;杭州有太子方天定和四元帥二十四將(四元帥中,石寶一人斬梁山多員大將,關勝說其刀法不在自己之下,鄧元覺和魯達交手不分高低,厲天潤殺張清);烏龍嶺有包天師和浙江四龍;昱嶺關有小養由基龐萬春……宋江徵方臘的總兵力只有七萬多人,而僅在清溪幫源洞方臘老巢就有三萬御林軍(後來鄧元覺守烏龍嶺曾請求方臘調撥御林軍)。無論從部隊規模還是人才上,宋江都處於絕對劣勢。

    方臘陣營的石寶、鄧元覺,高侍郎,王尚書,都給讀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作者在描述戰爭的慘烈時充滿了唏噓和感慨。聯絡到後來的歷史,這種情節安排更加令人深思,悲劇色彩也更濃厚:英勇無敵的梁山好漢一半死在江南,一半被朝廷害死,沒有一個人能在後來的靖康之恥中發揮作用;石寶、鄧元覺、呂師囊、龐萬春、高侍郎、王尚書、四龍、十二神、二十四將、八驃騎、包天師……這些允文允武的江南英雄,也沒有一個人或其後代有機會在後來完顏宗弼搜山檢海追殺趙構時拿起武器反擊敵人。一代代的英雄,就這樣被消磨於內鬥和自己人的陷害之中。

  • 5 # 冀南石門

    第一,攻城拔寨一方人員損失厲害,這也正常。第二,梁山好漢很多已經心灰意冷,不願做朝廷的鷹犬。第三,方臘能打下那麼大的地盤,可見方臘團隊能量之大。一個正義的一方防守,出師無名的進攻,兩個優秀的團隊絞殺在一起,自然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 6 # 霜鬥寒

    宋江帶領梁山好漢徵方臘,確實損失慘重,最終梁山108位好漢只生還二十幾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首先,方臘起義跟宋江起義一樣,也是當時宋朝爆發的大規模農民起義之一,並且在真實的歷史記載中,方臘起義的規模比宋江起義要大得多,宋江起義軍多是流竄作戰,而方臘起義軍則是攻城奪地,佔領了很多州縣。也就是說,雖然梁山上有108位英雄好漢,但方臘那裡也是英雄好漢輩出,人家實力並不弱(如果不是更強的話)。所以,實事求是地講,宋江帶兵去打方臘,損失慘重是很正常的,如果損失很小,甚至像徵遼國一樣沒有陣亡一個弟兄,那反而不現實了,那就過於虛構了。

    其次,梁山好漢們的結局,也是反映了作者施耐庵和羅貫中的思想,那就是,宋江寧可犧牲自己的眾多弟兄,也要實現自己建功立業、青史留名的理想。宋江雖然也到梁山上落草,但小官吏出身的他,一直認為應該為國出力,建功立業,那才是一個男人應該做的事,所以落草對他來說只是權宜之計。因此,宋江在梁山上一再主張接受招安,並最終真的被招安了。然後就是受朝廷之命,帶弟兄們徵遼國,打方臘。宋江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他和梁山大多數好漢們的結局都是悲劇性的。《水滸傳》作者這樣安排小說的結局,有深刻的含義。如果不是這樣,如果梁山好漢們打方臘又都是全身而還,結尾是大團圓,那樣反而落入俗套,使小說顯得很沒深度。

    另外,《水滸傳》的這種結果,大致也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朝廷中的奸臣們如蔡京、高俅等人,並沒有因為毒害宋江、盧俊義等人而受到懲罰,梁山好漢在宋代官史中的作用也極其微渺。不過,宋江被招安後,確實曾經參與了征討方臘,這個是有史料記載的。

    總之,宋江等梁山好漢征討方臘損兵折將,損失慘重,這是在情理之中的,也符合《水滸傳》作者寫作此書的立意,同時,與歷史事實也不存在大的衝突。可見,《水滸傳》的這種寫法還是比較高明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乙肝患者能做人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