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竹軒

    莊子生活在一個社會動盪、政治黑暗的時代裡,所以莊子的逍遙思想帶有一種沉重與無奈,教人建立主觀上的精神自由王國,具有一定的消極影響。但是他是用哲人睿智的目光去審視社會,看穿世態炎涼,體悟人生痛苦後提出“逍遙遊”的人生境界。

    聞一多先生曾說:“華人的文化上永遠留著莊子的烙印”。只有莊子才讓我們知道了人應有個體獨立意識,不應依附於權貴,不屈從於壓制獨立人格。同時還要在獨立中超越自我,超越名利,要有一顆淡泊的心態去完善理想人格。莊子還教會了我們要辯證看待事物的相對性,還萬物以本性,構建和諧的社會環境,我們也會活的有價值有意義,樂觀而豁達。

    總之,我們可以從“逍遙遊”闡釋的自由觀、人格觀中體會它有益部分,使之轉化為我們今天積極、客觀、豁達、務實的人生態度。

  • 2 # 馬鳴

    《逍遙遊》是戰國時期哲學家、文學家莊周的代表作,被列為道家經典《莊子·內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的代表。此文主題是追求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文章先是透過大鵬與蜩、學鳩等小動物的對比,闡述了“小”與“大”的區別;在此基礎上作者指出,無論是不善飛翔的蜩與學鳩,還是能借風力飛到九萬里高空的大鵬,甚至是可以御風而行的列子,它們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從而引出並闡述了“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道理;最後透過惠子與莊子的“有用”“無用”之辯,說明不為世所用才能“逍遙”。全文想象豐富,構思新穎,雄奇怪誕,汪洋恣肆,字裡行間裡洋溢著浪漫主義精神。

  • 3 # 煮酒論英雄668

    莊周在《逍遙遊》 一文中, 開篇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世人難以想象的神奇畫面: 北方深海之中, 有一條“不知其幾千裡” 長的巨鯤,這條巨大的魚又變為一隻大鵬, 大鵬遷往南海的時候, 先拍擊水面,滑行三千里, 然後盤旋宛轉, 直衝雲天, 到達九萬里高空, 歷時六月,方才止息。 這樣一番描寫, 令人驚呼, 讓有心人試圖進一步去理解高遠的哲學境界。 讀者在費力勞神的讀完這篇世人譽之為“異觀” 的奇篇之後, 就會疑惑了: 大鵬鳥要到南冥尚且有待“六月息” ,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內外之分, 辯乎榮辱之境” 的宋榮子尚且猶有未樹, 連能在空中飛走的列子也要憑藉風力, 也就是說, 他們都沒有達到絕對自由, 即有待。 只有至人、 神人、 聖人才能達到無待的境界, 那我們這些食五穀雜糧的凡夫俗子血肉之軀就更不要奢望能做到無待了。 再說, 自然之變、 死生之命也不會因誰打破, 更何況, 人即便修成“至人” 的正果, 也必然要遭遇到死生、 存亡、 貧富、 窮達, 賢與不肖、 譭譽、 飢渴、 寒暑這些現實矛盾, 莊周當然不會主觀到以為只要閉上眼睛不去看世界, 一切矛盾就會煙消雲散了。 這種觀念落實到現實社會中, 就是要消除自我意識, 無所作為, 無所追求, 唯其如此,才能達到悠閒自得的逍遙遊境界。 這顯然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 那麼, 學習這篇“異觀” 的現實意義是什麼呢?

    本文有兩待――即有待和無待。 所謂“有待” , 就是有所依賴、有所對待, 是指人的某種願望、 要求的實現要受到一定主、 客觀條件的限制; 所謂“無待” , 即無所依賴、 無所對待, 是指人的思想、 行為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 其實, 莊子的人生境界, 統而言之, 即逍遙無待。 而逍遙無待,不是指肉體不受物理的、 化學的條件限制遊天遊地, 而是說精神上打破了種種束縛, 不再受“成心” 的限制。 也就是幫助我們緩解精神壓力。 誠然, 逍遙無待在精神上自由了, 可是精神自由與我們的現實追求卻發生了矛盾, 而且它也不能改變客觀現實。

    我們從涕淚橫流哇哇大哭中來到這個世界, 就無所選擇的被生養者寄託了種種他們自己的美好希望, 我們被他們辛苦撫育養大成人,暫且不說完成他們自己未就的願望, 我們最起碼要讓他們、 讓自己生活的衣食無憂、 平安幸福吧? 而且, 我們還要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今天這樣一個物慾橫流、 競爭激烈的紛繁社會, 要實現這些願望, 我們須頭頂壓力, 一路跋涉拼殺, 那是何等的艱辛呀! 我們的心靈能揹負此等重任嗎? 試看, 當今社會出現的新病種――抑鬱症, 患病率之高令人乍舌, 導致的自殺現象遍及各個年齡段各個行業, 而且其發生的頻率之高也讓人們不得不深思――心生了病, 比身體生了病更可怕。 現代人面臨著生活、 工作的種種壓力, 面臨著面子、 裡子的雙向夾擊, 面臨著精神、 物質的難以統一, 痛苦不堪, 無以自拔。 還有, 人沉溺於小我之見, 沉溺於主觀的是非之中, 不能豁達、寬容地對待別人, 往往被自己所不能把握的東西搞得心煩意亂, 欲罷不能。 這時, 我們就需要精神上的療治。 所謂精神自由, 也不象人們所批判的那樣, 純然是在“虛幻” 中尋求解脫。 首先, 這是心理治療的清涼劑, 解毒散, 人生的喜怒哀樂,固然和個人的遭際有關, 但人的主觀成心的確是人自苦其苦、 自尋煩惱的意識根源。 天有寒暑, 人把握了四季變化規律, 不以寒為惡, 暑為善, 春耕夏耘, 秋收冬藏, 這就叫“安時而處順, 哀樂不能入也” 。莊子的無己, 就是於人間世中去掉形骸的自己, 讓真我精神從形骸中突破出來, 上升到與萬物相通的根源。 這也就是捨棄形器而保其內在精神, 使心不隨物牽引, 不逐物漂流, 能夠保持其心靈的本質。 莊子輕視功名利祿, 這種人生態度, 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可取的。 它與其說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不如說是對獨立人格的追求, 它如一股涓涓清泉注入我們的心田, 淨化我們的靈魂, 幫助我們緩解因現實的種種不濟而產生的煩躁困惑甚至絕望, 領引我們走出精神的泥潭,步入靈魂的坦途, 這樣, 即使不能給我們解決現實的問題, 但是, 他強大的精神感召力能讓我們懂得――生活, 不是純物質, 不是名利,最起碼這些不是全部, 因為還有莊周, 他就像那涓涓清泉, 清澈、 透明、 舒緩。 假如前路荊棘叢生, 虎狼當道, 何不繞道而行, 或乾脆暫停小憩,喝杯清茶, 吹會兒小風, 困惑在這小憩後或許顯得不那麼嚴重, 也或許在這暫停小憩中就得以解決了。 所以, 在當今高速發展的經濟時代, 我們在拼生存拼價值拼品位時, 要學會放下, 不必赴湯蹈火、 視死如歸, 搞得自己傷痕累累、 粉身碎骨。 當然, 生命的意義在於工作, 在於奉獻, 在於成就, 但實現這些人生理想的前提是有健康的體魄和靈魂, 這些應該是學習《逍遙遊》的現實意義了。 至於有人把莊周無名、 無功、 無己的絕對自由理解為世事皆空無需追求理想, 把生命處理成行屍走肉, 那隻能算是拿莊周當藉口, 掩蓋自己庸俗無能卑略的靈魂實質, 就另當別論了。

    我們不是鯤鵬、 列子、 宋榮子, 連他們都有所待, 何況我們只是芸芸眾生中普通一員, 我們不能飛天, 更不能永恆, 雖然我們的生命猶如蜉蝣, 我們也達不到無名、 無功、 無己的境界, 但要讓這種安時處順的精神追求常駐心間, 我們沒有飽食終日, 我們儘自己所能, 努力學習努力做事, 善待他人, 讓短暫的生命不在欲求不達中痛苦夭折,而在忙忙碌碌勤勤懇懇快快樂樂中綻放自然本色, 這就夠了。

  • 4 # 用心去感受YY

    莊子的《逍遙遊》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

    世人不要被眼前的現實所迷惑,更不要被固有的觀念所束縛,要有更高的境界,紅塵之外觀紅塵,才會擁有逍遙的人生。

    筆者認為可以分兩點來說:

    1,跳出三界看人生。

    《逍遙遊》開篇就講: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一個漆園小吏,也沒出過遠門,居然用超乎尋常的想象力,把我們帶到更高的境界。那種感覺,好比我們現代人乘坐飛機,低頭看白雲從身下飄過般。一切得失真算不了什麼,俯瞰人生,萬物何等渺小。人生其實也簡單,無外乎“生,死,上,下”而已,沒有我們平時感覺的那麼複雜。

    我們從一出生就好像被挾裹著往前走一樣,出生,上學,工作,結婚,生子,再到年老,忙忙碌碌。站在莊子逍遙的高度,好像沒那麼複雜。只要我們心中充滿光明,我們都在路上,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盡我心,就有逍遙人生。

    2,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胸懷。

    莊子借大鵬的高度,讓我們在視野上有一個提升。我們世人往往自我設限,不是功名利祿束縛,就是被柴米油鹽所累,而鵬程萬里,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廣闊天地,一個遼閣無比的世界,從而達到逍遙遊的境界。更讓我們明白大小是相對的,只要你心胸開闊,再大的東西,也容得下。如果說儒家使人們銳意進取,那莊子則給我們從容不迫和悠閒適意的境界。

    世人總看不開生死,拋不下情仇,被一個又一個牢籠囚禁或者自我囚禁,而巜逍遙遊》正是要把我們從一個個牢籠釋放出來,順乎自然而超脫現實,去體會大鵬展翅翱翔的逍遙快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凹槽練字和傳統練字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