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淘氣棠媽
-
2 # 飛躍光影
當然是看起來是控制石油和地區爭霸的問題。最主要的是還是美國想在中間拔掉伊朗這個釘子,佔領這個中東地區位置好來長期控制歐洲、俄羅斯和中國對了,交往通道。
-
3 # Leon之趣
二戰結束,冷戰開啟,為遏制蘇聯向中東和波斯灣地區滲透,1953年美國中情局策劃政變推翻了伊朗民族主義的摩薩臺政府,扶植親美的巴列維國王統治,在伊朗埋下仇恨的種子。
此後二十多年,在美國的扶持下,伊朗經濟得以發展,軍事力量迅速提升,遂萌生了成為中東霸主的野心。美國不希望出現挑戰自己在該地區霸權的國家,為了拖住伊朗發展轉而向伊拉克、沙特提供支援,美伊關係出現裂痕,使伊朗對美強硬的伊斯蘭宗教勢力抬頭,並於1979年爆發伊斯蘭革命,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佔領美國大使館,扣押美國外交官並宣稱輸出伊斯蘭革命,美國卡特政府宣佈與伊朗斷交,美伊從此徹底反目成仇。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美國支援伊拉克和沙特等阿拉伯國家打擊伊朗,而伊朗則孤立無援損失慘重,八年戰爭耗盡了國力。1988年,美國軍艦擊落一架伊朗民航客機,269名伊朗人罹難,激起伊朗全民公憤,反美從此成為全民共識。
“9·11”事件後美國發動的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改變了美伊博弈的格局。伊朗乘機崛起,控制了伊拉克和敘利亞,核能力迅速發展,美國在中東則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延續至今的敘利亞戰爭起源於美國和伊朗對敘利亞的爭奪。
在美國,伊朗是個被深度妖魔化的國家,輿論普遍“仇伊”、“厭伊”。奧巴馬當年與伊朗談判和簽訂核協議在美國民意基礎薄弱。特朗普上任後推翻該協議雖有悖美國的國際信譽,在國內卻是提升票倉和民意支援度的利器。改變伊朗伊斯蘭政權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和精英集團的共識和既定政策,誰入主白宮都不會放棄這個政策。
伊斯蘭政權不但讓美國無法再掌控伊朗,而且在國際問題上處處和美國唱反調。反美是伊朗現政權的立國之本,執政者只能在與美國對抗的程度上做調整,在根本立場上別無選擇。
-
4 # 小清新viog
美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恩怨鬥爭已經在歷史上由來已久,起初是在1953年,美國連同英國一起在伊朗境內發起了一場政變,他們將伊朗民選的總理趕下臺,扶持了一個親美的伊朗國王上臺執政。他們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扼殺俄羅斯在伊朗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確保英國在伊朗的石油利益。當時伊朗下臺總理本來是打算將國內的石油行業國有化,希望擺脫被西方束縛的困局。在這之後26年間,美國為伊朗和國王提供各種援助,甚至還有核技術的支援。這段時間其實是伊朗的繁榮期,但國王和人民之間的嫌隙卻越來越深,當時湧現了許多學生運動、自由團隊和伊斯蘭組織紛紛起來反抗國王,認為國王受美國方面的鉗制,令伊朗不如西化和世俗化的深淵,還認為當時的伊朗政府腐敗現象嚴重,同時資產管理不善,造成了伊朗國內資源短缺和通貨膨脹。1979年,雙方鬥爭升至沸點,國王的政權被推翻了。伊朗最高領導權力最終落到了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的手上,就是他建立了現在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自此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也就不復從前了。同年1979年11月4日,抗議者衝擊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伊朗政府挾持了52名美國公民,並將它們囚禁了一年多(到1981年1月20日人質才全部獲釋)。
自那以後,美國背後支援伊拉克對伊朗挑起戰爭,期間,美國還襲擊了伊朗的鑽井平臺、軍艦。還不慎擊落了伊朗的一架客機。伊朗方面則資助或提供庇護給那些視西方為仇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他們挾持了一些在伊朗活動的美國公民。不顧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反對,推行核專案實驗,並多次欺騙國際調查者這有關伊朗核試驗的情況,美國對伊朗發起了無數次隱秘行動,其中包括與以色列聯合發起網路攻擊。導致伊朗核專案一度癱瘓。這段時共持續了35年,期間充斥著各種謊言、不信任、隱秘行動和公開進攻。
-
5 # 筆耕不息
伊朗為何會被美國仇恨?“愛之深,責之切”,伊朗作為美國想控制,卻又無能為力的一枚重要棋子,要麼歸順,要麼滅亡。
談到美伊之間的問題,即有歷史的遺留問題,也有現在的表現問題。但最根本的是,美國太想控制伊朗了,可是伊朗卻不肯給它這個機會。
為什麼美國如此想收服伊朗呢?
第一,從伊朗的地理位置看,它的北面就是蘇聯,如果美華人能與伊朗建議盟友關係,那麼無形中就是給俄羅斯插了一根在喉的魚刺,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直接威脅到俄羅斯。
第二,伊朗是重要的能源國,美國的盟友英國,在石油方面與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就算是在保護美英雙方的共同利益,美國也有N多種理由,向伊朗下手。
當然,這個推論並非空穴來風。
當年伊朗總理之所以會下臺,就是因為它打算將國內的石油行業國有化,從此擺脫西方國家的束縛。結果1953年,美國與英國一起聯手,在伊朗境內發動了一場政變,並親手扶持了一個親美的伊朗國王——巴列維國王。
也也就是在巴列維國王上臺後的26年間,美伊關係進入蜜月期,要比現在美國與以色列的關係還鐵。美國給伊朗最好的武器,比如F-14高檔戰鬥機,到目前為止,它仍然是美國、伊朗兩國才有過的裝備。所以也可以看出,美國在對待伊朗問題上也有彈性的,並不是只打壓不扶持。
為什麼伊朗與美國,出現勢不兩立的局面呢?這主要有2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 歷史問題。
新國王帶來了伊朗的繁榮期,可以卻與人民之間產生了嫌隙。當1979年伊朗政權落入,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手中之後。抗議者在11月4日,衝擊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而伊朗官方並沒有控制局勢,竟然支援這個違反國際法的舉動。
於是這些人挾持了52名美國公民,威脅美華人交換前政權的國王,並且持續綁架了400多天。
1979年的11月4日,伊朗上百名學生把美國駐伊朗的大使館佔領了。如果伊朗官方控制局勢,可能美華人也不會恨伊朗40年。
但伊朗宗教領袖竟然支援這個違反國際法的舉動,學生們更來勁兒了,把大使館的數十人綁架,威脅美華人交換前政權的國王,結果綁架了400多天。直到如今,美國大使館原址還是一個反美的紀念地。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了,美華人在11月4日對伊朗進行石油制裁的原因了。
第二, 當前國際形勢
伊朗的核計劃和導彈計劃,讓美國感覺到不安,並且伊朗和黎巴嫩真主黨、甚至反以色列的哈馬斯等恐怖組織關係密切。美國會擔心,這些技術一旦被他們獲得,對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帶來的威脅更是可怕。
還有就是,關係到了美國的核心利益,比如以色列。雖然眼下伊朗美國,不構成直接威脅,但是對以色列這樣的,美國核心利益國,卻威脅很大。比如在敘利亞危機中,伊朗在敘利亞部署了大量軍事基地,其目的就是針對以色列。
總而言之,雙方多年來的恩怨糾葛,讓美華人對於伊朗,有著各種複雜,難以言說的感情,以至於相愛相殺。
回覆列表
美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恩怨鬥爭已經在歷史上由來已久,起初是在1953年,美國連同英國一起在伊朗境內發起了一場政變,他們將伊朗民選的總理趕下臺,扶持了一個親美的伊朗國王上臺執政。他們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扼殺俄羅斯在伊朗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是確保英國在伊朗的石油利益。
當時伊朗下臺總理本來是打算將國內的石油行業國有化,希望擺脫被西方束縛的困局。在這之後26年間,美國為伊朗和國王提供各種援助,甚至還有核技術的支援。這段時間其實是伊朗的繁榮期,但國王和人民之間的嫌隙卻越來越深,當時湧現了許多學生運動、自由團隊和伊斯蘭組織紛紛起來反抗國王,認為國王受美國方面的鉗制,令伊朗不如西化和世俗化的深淵,還認為當時的伊朗政府腐敗現象嚴重,同時資產管理不善,造成了伊朗國內資源短缺和通貨膨脹。
1979年,雙方鬥爭升至沸點,國王的政權被推翻了。伊朗最高領導權力最終落到了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的手上,就是他建立了現在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自此美國和伊朗的關係也就不復從前了。同年1979年11月4日,抗議者衝擊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伊朗政府挾持了52名美國公民,並將它們球進了一年多(到1981年1月20日人質才全部獲釋)。
自那以後,美國背後支援伊拉克對伊朗挑起戰爭,期間,美國還襲擊了伊朗的鑽井平臺、軍艦。還不慎擊落了伊朗的一架客機。伊朗方面則資助或提供庇護給那些視西方為仇的伊斯蘭恐怖組織。他們挾持了一些在伊朗活動的美國公民。不顧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反對,推行核專案實驗,並多次欺騙國際調查者這有關伊朗核試驗的情況,美國對伊朗發起了無數次隱秘行動,其中包括與以色列聯合發起網路攻擊。導致伊朗核專案一度癱瘓。這段時共持續了35年,期間充斥著各種謊言、不信任、隱秘行動和公開進攻。